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福州镇海楼对联

栏目: 名胜古迹对联锦集 / 发布于: / 人气:7.52K

载福安闽,弦歌社火惊天演;

福州镇海楼对联

援旗伐鼓,控御风云镇海涵。

福州高秋霖撰

【镇海楼】福州镇海楼在福州鼓楼区屏山顶上。三山是福州的标志和代称。屏山是福州三山之一,因为山峰形状像一座大屏风,所以称屏山。越王时在山麓建故都,所以又名越王山。而三山之上,又各有标高之志。屏山有镇海楼,乌山有乌塔,于山有白塔,形成三山两塔一座楼。

明初,福州时有海患。为了防御倭寇的入侵,也为了城市的发展,明洪武四年(1371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石城,称为福州府城。府城北面跨屏山,南绕于山、乌山。城墙东、西、南三面依宋代的外城遗址修复。建福州府城时,王恭先在屏山顶修建一座谯楼,作为各城门楼建造的样本,称为样楼。样楼是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高约20米,是当时福州最高的建筑物,成为城正北的标志。样楼楼前广场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称七星缸。

福州镇海楼:北倚北峰,南有五虎山为案,东衬鼓山,西托旗山。左前于山相扶,右前乌山呼应。乌龙、白龙双江如玉带环腰。当年登样楼可以望见大海,所以又名镇海楼。登楼可远瞰闽江口乃至东海。过去海船夜航进闽江口,都以此楼为航标。清代谢章铤在《重建镇海楼记》中说:且夫楼以镇海名,意在楼,实在海。嗟呼,海风叫啸,海水飞扬,登斯楼也,其忍负中流砥柱之心哉。重建的镇海楼已于2011年1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

(附)张善文:《重修镇海楼记》

镇海楼,据福州北城屏山之巅,始创于明洪武间,初称样楼,盖环城诸门楼之范式也。后易今名,累代承沿,阅六百余载矣。古者建楼,必考形势而寓义理。观之以势,州城北高南卑,楼则雄峙北端,凭楼南望,于山、乌山交护左右,白塔、乌塔掩映其上,蔚为春花竞艳,秋月留香,南门之秀气郁然锺焉。复引目延眺,闽江清波横漾,若玉带蜿蜒,东注向海,时有渔舟唱晚,洋舸遥徕,江海之豪气廓然蕴焉。察之以理,楼名镇海,其指盖亦深矣。闽峤临海,夏秋台风,频或致患;又江海天隅,畴昔海氛偶作,间扰皇州,民颇虞之。楼之所镇,其在绥海宇、致和瑞乎?善矣前贤语曰:楼以镇海名,工在楼意实在海。惟世运迭更,明清以降,楼屡遭毁,幸亦屡获重修。考清光绪间复建之楼,于民国二十二年罹火毁圮,后改建乡哲林森纪念堂。公元一九七○年,有司因故拆除。兹逢新纪晖光,省市主政以承风敦俗为务,秉民意,振宏纲,广延多士,醵集资金,重为建楼。楼式循依旧制,尊崇古道也;楼基拔升十米,庶便瞻瞩也。兴工于二○○六年十二月,经营弥载,始克告蒇。于乎!后之登楼者,其临高骋怀,遐览物华盛景,遥睇天风海涛,将谓吾州之福,宜有系于斯楼欤?(张善文,长乐人。福建师大博导,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

【载福】厚德载福。《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后谓有德者能多受福为“厚德载福”。

【安闽】抚安八闽

【援旗】①挥动旗帜。②牵引旗山

【伐鼓】①击鼓。②(枞金)伐鼓。犹言敲锣打鼓。元 揭傒斯《大信晚泊呈舟中诸公》诗:“连樯大舰集日昏,枞金伐鼓海上闻。”

【弦歌】①依琴瑟而咏歌。《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埙、箫、管、弦、歌。” 郑玄 注:“弦,谓琴瑟也。歌,依咏诗也。”《史记·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 皆弦歌之。” 宋 苏轼《和王胜云》之二:“斋酿如渑涨緑波,公诗句句可弦歌。” 元 李治《敬斋古今黈》卷一:“古《诗》三百五篇,皆可声之琴瑟。咏其辞,而以琴瑟和之,所谓弦歌也。古人读诗皆然。” 郭沫若《洪波曲》第四章三:“差不多整天都有弦歌之声在浩荡地激扬着。我们的门禁并不森严,外来群众是可以随意出入的。”②指礼乐教化。《论语·阳货》:“ 子 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 对曰:‘昔者 偃 也闻。’诸 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 偃 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史记·儒林列传》:“及高皇帝 诛 项籍,举兵围 鲁 ,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絶,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 唐 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明 李东阳《九桥书屋为京学陈教授作》诗:“犹有弦歌遗业在,误疑家塾是黉宫。” 清 刘大櫆《问政书院记》:“弦歌以和其心,诵读以探其义。”③《论语·阳货》记孔子 学生 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晋书·隐逸传·陶潜》:“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唐 秦韬玉《送友人罢举除南陵令》诗:“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

【控御】亦作“ 控驭 ”。驭马使就范。引申指控制,驾驭。 汉 傅毅《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迟速承意,控御缓急,车音若雷,骛骤相及。”《晋书·慕容垂载记》:“ 洛阳四面受敌,北阻大河,至于控驭 燕 赵,非形胜之便。” 唐 秦韬玉《紫骝马》诗:“若遇丈夫能控御,任从骑取觅封侯。” 明 郎瑛《七修类稿·事物·褶作画图》:“昨见《杨妃上马图》袖轴一卷,真宋 奇物……控御拥妃上马者四人,随行而挟枕被者三人。”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目前这孤城确实难守,而夏某最为可虑。我们既无良法控驭,又不可打草惊蛇,只好听其自然。”【社火】①旧时节日村社迎神赛会所扮演的诸种杂戏。后亦演变为群众性的游艺活动。 宋 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轻薄行歌过,颠狂社舞呈”自注:“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可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天晓,诸司及诸行百姓献送甚多,其社火呈于露台之上。所献之物,动以万数。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鼓板小唱、斗鸡、说诨话、杂扮、商谜、合笙、乔筋骨、乔相扑、浪子杂剧、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鼓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 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土风: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蕃厘观。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一、春姐二、春吏一、皂隶二、春官一。”《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其余各庙,社火扮会,锣鼓喧天。” 丁玲《三日杂记》:“他们又是闹社火的好手,腰肢灵活,嗓音洪亮,小伙子们都乐意跟着他们跑,任他们驱遣。”②犹同伙。《水浒传》第五八回:“ 李立道:‘客官不知: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便当去报。

【天演】谓自然进化。 严复《译〈天演论〉自序》:“后二百年,有斯宾塞尔者,以天演自然言化,著书造论,贯天地人而一理之。”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及方法》:“社会主义不独为国家政策之一种,其影响于人类世界者,既重且大,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以北新之懒散,而上海 新书店之蜂起,照天演公例而言,是应该倒灶的。”

【海涵】①象大海一样包涵宽容。②敬辞。谓大度宽容。《艺文类聚》卷四六引南朝 梁 王僧孺《为临川王让太尉表》:“陛下海涵春育,日镜云伸,追大道之无私。” 宋 苏轼《湖州谢上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羣生,海涵万族。”③多用为请人原谅之辞。《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晚生才疎识浅,全仗太师海涵。” 清 孔尚任《桃花扇·骂筵》:“得罪,得罪!望乞海涵。”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三四》:“尚希曲予海涵,免施贵骂。”④包含。 宋 苏轼《小儿致语》:“大乐九成,固海涵于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