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热]

栏目: 读后感 / 发布于: / 人气:1.19W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热]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篇充满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培养两个孩子。傅聪,傅敏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说里的,不是普通的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很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而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八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与傅聪的家书给我许多启示:很多家长忽视了与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都没有真正享受过为人父母的的快乐。他们的为迫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手段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克他们有没有想过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的滋味,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但傅雷悟通了这一点,于是与他的孩子成了知心朋友。

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模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本书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他们的儿子: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英语特级教师傅敏等的一封封书信,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浓浓的父爱母爱。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

傅雷,不仅仅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重要缔造者之一,还是一位严格慈爱,挑剔啰嗦的父亲,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他用自己当年的经验,亲自教导儿子做人谦卑,待人待事严谨认真,积极乐观的面对挫折与困难,获得成就时不骄傲,不炫耀,礼仪要得体………不但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而且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成为一个“德才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从不溺爱孩子,尤其在生活细节这方面。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傅雷先生对此深信不疑,更是在儿子的生活中付诸了行动。例如:他教育儿子,食不言寝不语,尊敬师长,态度谦卑,不骄不躁,不气不馁,不乱动别人东西,用完物品要有规矩的放回去,手不能插在上衣的兜里,这样比插在裤兜显得更无理;从小就要学会理财,懂得节约,未雨绸缪,养成存钱记账的习惯……哪怕是吃饭这样的小事也一丝不苟。

吃饭时,傅雷的孩子们必须坐如钟,手肘的姿势必须端庄,雅正是否妨碍了同席之人,不得发出令人厌烦的咀嚼声,勺子筷子不可以把碗碰出响声。不可以挑食,有一次傅聪没有遵守父亲的规章,傅雷就罚他只准吃白饭。倒是卓有成效,傅聪再也不敢了。

傅雷,他不仅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相比于父亲,他更像是一个“朋友”,一个“倾听者”,为他的儿子照亮了前方的道路,铸就了灿烂辉煌的人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3

傅雷家书不仅仅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为人处事,身心健康诸多方面的关爱,同时还流露出其对音乐、绘画等颇有见地的才识和睿智。在谈及艺术境界时,他跟儿子分享道:“音乐主要是用你脑子,把你蒙蒙胧胧的感情(对每一个乐曲,每一章,每一段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觉究竟是怎样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十分明确了,然后你的technic自会跟踪而来的。”在谈到音乐与技巧时,他也曾告诫儿子:“此刻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笔者以为,这两点同样适用于翻译领域,如若译者能对原文的意思(每一个词,每一个句,每一个篇章的意思)分辨清楚,那么翻译的境界也就高超了,翻译技巧也会随之炉火纯青。反之,译者如若整天只顾研究翻译技巧,终若有所成,顶多是翻译匠而非翻译家。只注重翻译手段而不讲究翻译境界的人,必然会偏离亦或遗忘翻译目的的`。

傅雷家书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哲理,深深地启发着世人。在傅聪感觉职业生涯不乐观时,他鼓励儿子:“你说常在矛盾与欢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提高,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眼前你感到的还可是是技巧与梦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与资料的枘凿,自我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傅雷的这种矛盾观、积极向上的心态,笔者以为,在今日仍不乏极高的艺术价值,或曰,在今日这个竞争最为激烈的社会,此种矛盾观、乐观向上、进取上进的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傅雷家书读后感4

杜甫曾写过这样一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在古代是人们主要的通讯方式之一。而在现在众多通讯方式中,书信可以很全面的向他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傅雷家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傅雷家书》摘自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傅敏的书信。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书。

傅雷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对如何教育孩子,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家书中常常强调的便是如何做人这一问题。

在傅雷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并不时给予指点。他常常在信中告诫自己的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到问题不气馁,获得大奖不可以骄傲,要对国家和民族有荣辱感……在生活上,傅雷也是进行了有益的引导,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不管是在儿子生活工作还是做人方面,傅雷都十分关心,在这一百多封信中,每一封都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爱。

傅雷是优秀的,他在艺术方面很有造诣,而他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傅雷是中国父母的代表,他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那样的人,而傅雷又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在他的引导下,两个孩子都十分的成功。

在读过《傅雷家书》后,我不禁感叹傅雷对他儿子浓浓的爱,也不禁羡慕起傅聪及傅敏,因为从小我对父爱的感受并没有那么地深刻。有人说过,《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父爱的教子集,我认为这句话很对,《傅雷家书》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中处事的方式方法,是一本寄托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传送带。

傅雷家书读后感5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一位先生倚在窗旁闭上眼睛沉思些什么。他的心飞了很远很远,他开始动笔,开始了一场隔空的旅行。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这是书中傅雷给儿子中的'一段话。他期望孩子应对挫折不要害怕,不要胆怯,要进取并且勇敢地去应对。因为仅有这样,将来才会拥有博大的胸怀,才能够更爱这个世界。虽然这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饱含了父亲对孩子殷切的期望。

父亲和孩子阻隔千里。他们之间千言万语只能用书信来传递。是哀是喜是悲还是惧都能经过这一字一句来互表心意。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告诉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进取地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他剖析自我,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时代是这样,在形如隔世的大洋两岸,不是依旧如此吗

我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伟人,可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别人的少。他们见证着我们从婴儿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研究,无疑期望我们过得更好。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可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6

傅雷在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之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内容涉及生活、社会、音乐、婚姻、文学、艺术、宗教、历史等各个方面。

读后感:

每当翻开这本书时,脑海里就会自动播放起许飞的那首《父亲写的散文诗》,不管是这些信还是那些日记,无不包含着父亲们平日里那不轻易说出口的爱。信中的语气殷殷切切,读不尽的关怀和恨不能自己冲上前替孩子经受枪林弹雨的热切。

原来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儿女面前,父母总是卑微的,尤其是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们不断地小心试探,我亲爱的孩子什么时候可以有空多回复我哪怕是一两句。即使孩子长大,生活方面,他们担心的.依旧是他们吃饱了没、加衣没,有钱花没、遇到问题会解决没。.。.。.仿佛他们还是自己掌心那个蹒跚学步的孩子。.。.。.

当然,这本书能够收获的不只是字里行间流露的爱,更多的是傅雷对儿子在生活处事、文学作品、艺术体味等方面的讨论和教诲,比如,学习的时候不要求速度,天下没有速成的学问。时刻牢记自我批判。“艺术家需兼有独特的个性和普遍的人性”。智慧使人醒悟,信仰易让人偏执。.。.。.

读的时候只感觉像多了一位拳拳关心问候你的老父亲,不仅有满满的关爱,还有谆谆的教诲。里面提到的许多傅聪的问题我也有,许多年轻人也有,比如遇事容易感情用事,不会拒绝别人,对人没有戒心。.。.傅聪都对傅雷提出了适当的建议。这是一位来自爱子的父亲的忠告,自然不会有私心。他只会把他所经历的、所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讲给你听,只为了你哪怕少走一点点的弯路。读完以后许多问题豁然明朗。

这是一本老少皆宜的书,当然,初中生往上会更容易读些。不一样的年纪读自然是不一样的味道,上面是我读出的东西,你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7

有的人对幼童的教育,主张任其自然而因势利导,像傅雷那样的严格施教,我总觉得是有些“残酷”。但是大器之成,有待雕琢,在傅聪的长大成材的道路上,我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所灌注的心血。在身边的幼稚时代是这样,在身处两地,形同隔世的情势下,也还是这样。在这些书信中,我们不是看到傅雷为儿子呕心沥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吗?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的事业却永远无尽,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到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所应该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也正和傅雷的对待其他一切一般,可看出傅雷是怎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与心力,在对社会、祖国与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的。

有一个技巧的主要问题,即耳朵的重要性。我发现凡是弹个音符,必须在末弹以前就听到这个音符;就是说任何技巧的难关,必须在心中预先感到它应有的效果,这样肌肉的本能反应就能很快的适应。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音质,更是耳朵的问题。要求美的音质,自己心中先要有这种美的质,才能弹出来。许多钢琴家方法极好,手极放松,但音质不见得动人,原因是音质完全是从先天禀性来的,其实和小提琴与歌唱没有什么别。当然也不是单靠心的感受,同时要靠用脑子,头脑是控制与适应的总指挥。

耳朵的敏感,手的本能反应,再加上心的感受能力:这便是美的音质的来源。

在众生万物前面不自居为“万物之灵”,方能祛除我们的狂妄,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同时夸大我们的同情心。欣赏前人的遗迹,看到人类伟大的创造,才能不使自己被眼前的局势弄得悲观,从而鞭策自己,竭尽所能的在尘世留下些少成绩。

培养一个人,空有志愿有什么用?主要从行动着手!无论多么优秀的种籽,没有适当的环境、水土、养分,也难以开花结果,说不定还会中途变质或夭折。

傅雷家书读后感8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这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既像儿子们的朋友,又像儿子们的老师。在为傅聪和傅敏提出建议与意见。这些不同寻常的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单真诚却又伟大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9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古以来书信就是人们的一种沟通方式,书信往往可以把嘴上说不出的话表达出来。

家书,也就是家信,指的是离乡在外的人与家人情感交流的工具,它也维系着家庭幸福,亲情浓浓。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二人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在这十二年中,他们通信数百封,记述了傅聪出国成名、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傅雷夫妇都很细心,把儿子的信都妥善保管,并将主要内容分类摘录成册。

整体来说,傅雷与傅聪通信的主题为:教育孩子,立身行事,以中华文明为主;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

傅雷先生曾经说过,他写给儿子的'信有四大作用:

1、讨论艺术观点;

2、激发出年轻人的思想;

3、训练傅聪的文笔;

4、做一面忠实的“镜子”。而信中的内容,除了记录一些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出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思想与品德。

《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过去的历史,很好地为我们保存了那个时代的印记,它不仅是父母对儿子的教育,更让我们学到了一些立身处世的原则。

我特别喜欢书里的一句话:“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它告诉了我,人生的路上不可能永远是春天,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奋斗就能迎来坦途。

待人谦虚,做事严谨,礼仪得体;遇到困难不放弃,获得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的荣辱感,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些应该是《傅雷家书》中给我们的永恒的启示吧!

这本书虽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普通的书信,但是它包含了许多大道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是永恒的经典。

我不禁想起了严厉的父亲,他也老是训斥我,我经常敢怒不敢言。此时我细心体会,将心比心,方才领悟了父爱的伟大,父爱如山,严厉之中不乏慈爱;父爱如风,猛烈之中不乏和畅;父爱如水,永润我的心田。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古人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假期中,我快速地阅读了一遍《傅雷家书》,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与母爱。

起初,入手《傅雷家书》,是以一种任务来“强迫”自己阅读。越读到后面,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大可不必。全文虽然收入了138通书信,但是内容虽多却很是真实而贴合实际生活。文中傅聪的父亲,以一封封书信诠释了什么是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而深沉。这也许就是同多数中国家庭的`父亲一样的真实写照。

从书名来理解这本书,家书,是亲人相互倾诉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为笔,以感为纸,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傅雷饱含着拳拳地爱子之心的一封封家信,读的过程中,总觉得一股暖流缓缓淌过心间,这也许就是傅雷对他儿子的爱吧。

读完这份家书我深深地反省自己,作为还未完全长大的初中生,我往往会忽略父母深沉的爱,忽略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亦或是忽略他们所作所为的目的。文中傅雷说了这样一句“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让我很是自责,难道这不是我的父母吗?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次次为我移开脚下的绊脚石,一次次为我制作美味佳肴,又一次次为我的长大而担忧和鼓励。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为什么读不懂父母的爱呢?或者说我为什么不早些明白父母的爱呢?现在想想,真是大错特错呀。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在年味飘香的寒假里,同学们有些忘记了学习的紧张,早已放松了心情,好好地享受了一番;有些仍然坚持不懈,没丝毫的怠慢。当我读完《傅雷家书》后,我也励志要做一个持之以恒,面对困难不屈服,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人。

在《傅雷家书》中令我深受感悟的还是傅雷写给傅聪的家书“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更不是莫名其妙地说长道短,而是充满哲理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的艺术品,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我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人的感想,让我爸爸做一些新鲜的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年轻人;第三,借通练习你的,不但文笔,而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无时无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则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资态方面。”傅雷通过给儿子不断地写家书并寄给儿子,是想让傅聪了解,不管何时,不管何地,大家都要做一个有尊严,敢于拼搏,无私奉献,人格卓越的出色的艺术家。从中可看出傅雷的教子有方,对小孩严肃而又真诚。

在日常,也有不少家长极想让我们的儿女早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为迫不及待的'想让他们早日成功,早日能获得知名度,而不断地给儿女增加负担,正是这一点点的负担,日积月累,积沙成塔,看上去一些又一些微小的任务,却让小孩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存活的期望。而傅雷不是用打骂、不断地给小孩增加负担来培养小孩的,他通过自己不断给小孩写家书来告诫小孩,让小孩在信中感觉到浓浓的父爱,让小孩也成为家长们最知心的朋友。

傅雷是家长中的榜样,家长们也应虚心学习傅雷的教育办法,而处于青少年的大家也应该做一个人格卓越,德艺俱备,面对困难不屈的人,同时大家也不可以辜负家长对大家的期望,好好学习,每天向上!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世界上有种神奇的力量,那是伟大的爱,爱环绕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有了爱我们在光明的世界里长大。而在所有的爱里,父母的爱是最浓郁的,最动人的,最重要的。

《傅雷家书》讲了傅雷对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培养艺术修养,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的指导。在为人上,他要求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木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进行了细致的关怀。家书中处处洋溢着无微不至的关心,大到人生事业,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倍至,让我多次想到了生活中爸爸妈妈对我的体贴照顾。

而且傅雷敢于在儿女面前承认错误,结合自身经历给出孩子中肯的建议,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说到这里,我不禁再次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他们给我的爱可不比傅雷给傅聪的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他们虽不能讲出伟人一般的道理来,但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父母常常让我明白许多道理:失败了要勇敢的站起来,永不言败;气馁时自信起来,进步时要学会虚心、低调。一路走来,父母的指导似是明灯,一路指引着我向前。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傅雷家书》还拉近了我们与父母的.距离,让我们对父母有更多的理解,更能懂父母的唠叨与担心。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让他们理解自己的想法,在沟通中消除与父母的隔阂。有一天我们也会长大,然而父母的领航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是我们的牵挂,无论何时,回首时父母都在张望着我们。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傅雷家书》严格来讲,不能被称之为书,但事实却可以被称为书。这说明了后人对这些信的评价很高,这些信极有水平。

书信中的傅雷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儿子的爱。傅雷先生在傅聪小时对他十分严厉,要求极高,且脾气暴怒无常,有一次还把傅聪打得血流如注。但傅聪对父亲似乎并没有很大的恨意,这也使傅雷加倍悔恨。在此之后,父子二人之间关系缓和,傅雷也在信中不断地道歉,也指导了傅聪在学习、生活、心态、情感等方面的一些困难。“多年父子成兄弟”用在他们二人身上正合适。但却是在傅雷与傅聪分别后才传出的佳话,实在是有些惋惜。

说到父爱,我就不得不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了。但二者虽情感相同,但笔法却大相径庭。朱自清的父爱是含蓄的、深沉的;而傅雷给予儿子的父爱是直接的、外露的。相比之下,傅雷威严的面孔又跃然纸上,又不厌其烦地向儿子絮絮叨叨自己的人生经验。

我曾看到有人这样评论《傅雷家书》,说傅雷用真挚的话直抒胸臆,将谆谆教导化作闲话家常。所以书信中的语言特别朴实无华,通俗易懂。这能够说明傅雷的“现代化”,他与儿子亦兄亦长,亦师亦友,诠释了一种别样又难得的'亲情。父类能够意识到这些,可以证明傅雷的才华横溢;而可以在儿子身上付出,才是父爱。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无私的、牺牲的,充满教育的傅雷先生,他敢为人先,低头向儿子认错;他无私奉献,对儿子倾尽所有;他教育儿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他指点迷津,帮助儿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曾说过:“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没错,父亲就像深沉而含蓄却又宽广的海,就像稳重厚实而威严的山,又好像舒缓平静而绵长的河,他的爱如母爱一样无私,不求回报,默默无闻又寓于无形之中,就像傅雷对傅聪的爱正是他的生命支点一样。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父之严厉,子女良教。许多父亲同傅雷一样严厉。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在发现儿子有排兵布阵的天赋后,十分高兴,决定培养儿子。他从来不放松要求,每天教儿子读名人故事,读兵法,以免戚继光受到不同方面的`不良影响。在戚景通的影响教育下,戚继光养成了不慕虚荣,奋发向上的品质,后来创建了“戚家军”,南征北战,终于消灭了屡屡侵犯的倭寇。

戚景通作为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对儿子的严厉,这跟傅雷教子无二,但结果是令人振奋的。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也有许多父亲与傅雷爱的不同,对孩子十分放松。

达·芬奇的父亲彼得罗对孩子的爱好十分关心。他培养孩子的信条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达·芬奇上学后,对绘画十分感兴趣,甚至旷课画画,父亲知道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儿子画的很好,后来他把儿子带到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许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了一代大画家。

在教育孩子上,我想,每一个父亲都有自己的方法,哪怕有的会被孩子记恨,他们也会坚持自己的选择,直到看见自己的孩子登上成功的巅峰。

父爱,虽不如母爱那般温柔,但深沉而厚重,如果说,母爱是一泓清泉,那父爱则深沉如磐石,默默地给予孩子们以硬核。

《傅雷家书》给我的触动远不止这些,然而,我的拙笔却只能写出它最浅薄的一层。在此,我要感谢《傅雷家书》,让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父亲,看见了那如山的背影,看见了我们生命的支点。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同时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努力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能够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办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能够从中学习提升技艺的办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获得一些知道,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身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身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觉得书信是比较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由于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身,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己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因此,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便是傅雷自身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便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己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小朋友,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小朋友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很多,我更知道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能够拉近父母与小朋友的一本书,让小朋友更知道父母,让父母更知道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