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读后感

《体育之研究》读后感

栏目: 读后感 / 发布于: / 人气:1.34W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体育之研究》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育之研究》读后感

《体育之研究》读后感1

《体育之研究》发表于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毛泽东当时所署的笔名为“二十八画生”。青年毛泽东对“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的状况,深感忧虑。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中,毛泽东看到了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倡武风、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作用。在《体》文中,毛泽东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同时提出了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的思想,奠定了毛泽东体育思想、教育思想的基石。

此次座谈会由文汇报社和上海市体育局主办。来自体育、教育、历史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上海市教委体育教研室的研究员、上海市中小学校长代表共聚一堂,重读毛泽东同志的《体育之研究》一文,畅谈这篇著名论文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深远影响,探讨该文对提高我国国民体质的现实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的孙麒麟教授指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许多青少年习惯于“动动鼠标、周游世界”的生活方式,他们头脑聪明,但体能状况却令人担忧。他认为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精髓在于“落实”,如何落实相关的文件和政策,如何让全社会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立体的”体育锻炼体系,“是我们目前的头等大事”。

刘翔的`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的季浏认为,《体育之研究》将个人的锻炼与全体国民的健康联系起来,具有全民体育的特征。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健康,将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教学作为首要任务,反对只注重拿金牌的锦标主义。此外,他还呼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增强国民体质。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表示,《体育之研究》是一种“历史的提醒”,毛泽东写此文时是要用体育“救国救民”,如今我们要用体育“富国强民”。《体育之研究》中对体育本义的透彻阐释,恰似“一股清泉”呼唤着我们对于体育的重新解读,体育要回归人性,回归生活,这也可以加深我们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解。《体育之研究》虽诞生于90年前,是青年毛泽东“对现实的担忧和负责”,但它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指引我们搞好体育工作,增强国民体质;好的作品,不分古今中外。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即为一例。

1917年4月1日,24岁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这是毛泽东发表的第一篇体育论文,也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体育文化珍宝。《体育之研究》全文6千余字,分释体育、体育在吾人之位置、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体育之效、不好运动之原因、运动方法贵少、运动应注意之项、运动一得之商榷共计8个部分。最后,毛泽东还描述了一套自编的体育锻炼方法。在这篇论文中,毛泽东博采古今中外哲学思想的某些长处,融会贯通,因而使对体育的研究建筑在近代科学基础之上。

《体育之研究》在我心目中,堪称体育论文之绝世经典。青年毛泽东对“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之现象深表忧虑;对“教者若特设此繁重之课,以困学生,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有不受者则罚之”等现象深表愤慨。因此,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清楚地发出了“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其精神随之”的豪言壮语,并阐述了体育“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四大作用和“盖此事不重言谈,重在实行”、“凡事皆宜有恒,运动亦然”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从古至今,可称得上英雄的必是文武兼备者。比如周瑜“雄姿勃发,羽扇纶巾”,孙策“猛锐盖世,决胜疆场,又常与周瑜、大小乔共读书”。以及《体育之研究》中提到的“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等等。

《体育之研究》读后感2

《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同志于1917年4月1日发表在《新青年》杂志,这是我国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份体育文化珍宝,也是一份关于体育的重要论文,他坚持倡导坚持体育锻炼和思想进步,如文中所写那样:此事不重言谈,实在重行,苟能实行,得一道半法已足。毛泽东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并且着重强调人民身心的健康和体育锻炼是民族的强大昌盛的阶梯。毛泽东阐述了体育的四大作用“强筋骨、増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同时强调出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并实行三育并重的思想,体育占第一指导思想,进而奠定了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于他今后提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增强人民体质为主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

《体育之研究》堪称中国近代史体育论文的经典,全篇共分为八个方面,第一释体育,通过解释体育对人们的益处和对人民的作用,促进人民对体育的了解和认识,希望人体生长发育,和机能提高的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进体制改善生活,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第二体育在吾人之位置,告诉人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制,让人们树立体育的重要的地位。第三体育弊及吾人自处之道,体育对人有很大的的益处,体育好的可以让人们受益良多。第四体育之效,锻炼身体,强身育体可以让人们了解体育队人们的效果。第五不好运动之原因,让人有不自觉之心,身体健康下降。第六运动注意之项,运动需各项注意,以自己的能力进行适当的运动,保证自己的健康。第七运动之方法贵少,运动的方法少,如何增加运动更多的方法,需要我们国人共同研究,第八运动一得之商榷,身体运动的部位有很多,需要我们坚持不断地运动和训练。

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因素,作为在体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学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先后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学校体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除共同具有一般的教育规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现代体育教学观要求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体育教育不仅要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素质,还要为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项目,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还是培养学生各抒己见。总之,体育课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学生从小树立终生体育思想,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体育兴趣的培养,是个艰苦复杂的长期过程。锻炼的兴趣,才能在锻炼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才能产生快乐。毛泽东把体育作为一门科学来认识,要对体育锻炼有深刻的.认识,从而把终生体育与趣味体育有机地联系起来。当今社会信息发展快,人们生活条件好,导致很多年轻人整天没日每夜的坐在电脑旁边玩游戏,工作等。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和我们的父母一样缺少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呢?现在我们的头脑确实变聪明了许多,但我们的身体和以前比起来差得太远。我们要注重德智体美劳,更要去实践,生命在于运动,我们要积极的参加各种体育赛事,培养我们创造和思维能力,还要树立从小锻炼吃苦的能力,更要形成终身的体育思想,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祖国的做出伟大的贡献。我们从今往后,敢作敢为,坚持锻炼,培养自己的信心,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添加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