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2.19W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落叶》是一篇意境优美,很容易让人产生遐想的温馨的散文诗,诗中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落叶与小动物游玩的情趣,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富有童趣和想象,便于幼儿学习、理解和掌握。符合《纲要》中指出的“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诗中巧妙运用了“爬”“躲”“躺”等动词,使散文诗充满趣味,动态感强,其语句简短而又重复,也是仿编的好教材。

二、说幼儿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日渐成熟,大部分幼儿喜欢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语汇逐渐丰富,逻辑思维逐渐严密。根据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本活动以散文诗《落叶》为依托,借助音乐、动作、语言、图片等多种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温馨美好的意境,为幼儿提供想说、会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平台,在体验文学作品美的同时有效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幼儿的分析,我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入手,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三方面预设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理解散文内容,感受秋天叶落的优美意境

2、初步领会散文中拟人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并能由此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仿编。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我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位在:理解散文内容,感受秋天叶落的优美意境。难点定位在:初步领会散文中拟人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并能由此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仿编。

四、说准备

活动准备是完成活动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活动过程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与幼儿做了两大方面的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1、已学过歌曲《小树叶》。2、教师在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散文中所提到的这些小动物,如小虫、蚂蚁、小鱼、小燕子。

物质材料准备:1、与散文内容有关的课件。2、旋律优美安静的乐曲磁带。3、幼儿绘画、制作所用的材料若干。

五、说教学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提问与讨论法、直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同时相结合,将我的活动顺序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六、说活动过程

首先第一个环节“全体幼儿齐唱歌曲《小树叶》,引出课题。” 我将以集体演唱儿歌《小树叶》的形式导入,让幼儿体会到歌曲中优美的旋律和落叶在秋风中飘落的意境。

演唱完歌曲后提问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歌曲里美丽的秋叶儿都飘到哪里去了吗?” 鼓励幼儿尽可能多的展开联想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时我会马上抓住孩子的联想告诉他们“秋叶飘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师请你们来欣赏一首散文诗,听听看这首诗里美丽的落叶都落到哪里去了”由此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我将选择一首优美柔和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一遍,通过提问“散文的题目是什么?散文中树叶都落到哪里去了?”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散文内容。这个环节里我使用的启发引导法,目的在于设置问题情境,做到启发在关键处,真正引导幼儿思路探索方向的作用,这样的方法我将贯穿在每一个环节

在初步了解散文内容的基础上,第三环节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段朗诵散文,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这个环节运用了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课件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这里我将散文分为四个段落,首先配合多媒体课件朗诵散文一、二两句,并设计提问,“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呢?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并带动幼儿模拟小虫爬行的动作,学习理解动词“爬”,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表演出小虫把树叶当成屋子躺在里面的动作;

第二段配合多媒体课件,我将边模仿蚂蚁划船的形态动作,边朗诵散文的第三句,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韵律,并设计提问“树叶落在沟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第三段我将配合多媒体课件有感情得朗读散文的第四句,提问“树叶落在河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并带动幼儿模仿小鱼游泳的动作,学习理解动词“游”;

最后一段我将配合课件有感情得朗读散文第五句,并设计提问“树叶落在院子里,谁看见了,它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小燕子要到南方去呢?” 引导幼儿积极发言,并带动幼儿模仿小燕子飞翔的动作。这个环节创设了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设计逐步递进的问题,帮助幼儿完整梳理散文内容,并且配合鼓励、支持的

语言,激发了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激起幼儿朗诵的欲望。

接下来,第四个环节我将安排幼儿与老师共同在优美柔和的伴奏音乐中朗读散文,在朗诵散文过程中,教师加上富有感情的语言、表情、眼神和肢体等动作,带动幼儿进入到了美妙的散文意境中,并引导幼儿模仿小虫、蚂蚁、小鱼和小燕子的形态动作,帮助幼儿加深对散文内容的印象,掌握散文的结构。最后让幼儿自己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集体有感情地朗诵表演散文两遍,老师巡回观察,并对幼儿的发音、表演表现进行指导和纠正。引导幼儿更深一步理解体验散文内容和意境,为下面的活动环节做好铺垫。

在充分理解散文内容与结构的情况下,活动进入第五个环节“启发幼儿进行联想与想象,仿编散文。” 这也是活动的重点环节之一,这个环节我主要运用了讨论教学法,通过幼儿与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自由式的讨论与交流,促进幼儿思维的相互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事先准备的小兔子、小鸟、大雁和小蚂蚁等动物的小图片,引导幼儿与同伴讨论“落叶飘到哪里会被这些小动物看到?他们会把树叶当成什么呢?”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请几位幼儿表演小动物是怎么把落叶变成有对自己用的东西。然后根据前几个环节中学习的散文结构仿编散文,我将巡回观察,对其进行指导与评价,对幼儿续编的语句进行修正,鼓励幼儿多想想,多说说,想个和别人不一样的。

最后可将幼儿仿编的诗句串联成一首完整的新作品进行朗诵,并引导幼儿领会新作品的意境。

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语言能力、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我还将充分整合区域活动的优势,在语言区投放落叶纷飞的背景图和各种动物的小图片供幼儿自主进行仿编散文和朗诵散文;开展亲子活动,引导幼儿回家时跟爸爸妈妈朗诵散文并进行表演。

整个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文学活动独具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顺利完成了本次活动设置的目标。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在收获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收获,可是换来的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就在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摘走心灰意冷时,听到了老婆婆对自己的夸奖,才终于明白了自己是获得最高荣誉——被留作明年做种子的最棒的玉米。教学中,重在让学生汲取的是: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信心。在教学前,我充分研究教材,理清文章的脉络,制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以玉米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即从自信——不灰心——心灰意冷——感激。

二、说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旨在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识记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灰意冷”、“一无是处”等词语。同时,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初步培养质疑的能力。通过学习,能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及情感变化,懂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对自己有信心,相信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本领越强,用处越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4个生字“差、 止、 叹 、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心灰意冷、一无是处”等词语。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读懂课文,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懂得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自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会玉米心情的变化。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

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悲观灰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4个生字。

2、读懂课文,体会玉米的内心活动,懂得在任何时候都应该自信。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体现以下特点:

1、抓关键词提出问题,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让学生初步具有提问的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大胆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进入新课学习时,抓住关键词:心灰意冷。让学生根据词义来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通过反复朗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几个问题涵盖本课重点学习内容,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和感受这个很棒的玉米心灰意冷的心理变化过程。另外,我们的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往往借用参考书,并没有真正理解,这节课中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课文上下文、借助课件理解词语。

2、让学生自主识字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认识生字,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体会识字的乐趣。在写字教学中,抓住难写字:“差、荣”来扎扎实实的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3、让学生在不断朗读中体验情感。

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篇文章文词精美,情感丰富,很适合学生练习朗读。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读文的时间,将“读”贯穿了教学始终。有自由读、个人读,可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个性;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读,读出玉米过去样子和现在样子的鲜明对比;还有入情入境的读,让学生当玉米说抱怨的心里话、夸老婆婆的玉米、感激老婆婆等等。创设语文课堂中朗朗书声的氛围,让学生通过朗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等语文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感受课文的语言情景,从而教育学生坚强面对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四、说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我的理解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课件要为教学服务,要能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我们只有合理利用课件,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会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使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注意力不太持久,因此课堂上,我利用课件、玉米表情图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形象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感知课文内容。利用教师自身语言的描述,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对于这篇篇幅较长,含义较深的文章,教学中总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其中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我们家的猫》选自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动物是人的一面镜子”为主题,告诉我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善待动物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让我们做保护动物的使者,身体力行地爱护动物,成为动物的真正朋友。

《我们家的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语言大师。他一生主要的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这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的魅力。他生动细致,形象逼真地描述了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可爱。特别是写猫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对比的方法,充分表现了猫的行为令人难以捉摸。在作者的心里和笔下,家中的猫就像个既可爱又顽皮的孩子,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如何凭借教材特点,抓住重点,找准训练点,强化朗读练习,切实加强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这应是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简单的分析,但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还要持之以恒,对语言美的感悟还是需要不断提高。

三、目标与方法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屏息凝视、无忧无虑、变化多端、古怪、淘气”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实践和相互评价中,领悟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赏析课文了解大花猫性格的古怪和刚满月小猫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教法和学法

本篇课文,我以抓重点词句为突破口,在句子中感受词语的魅力,以朗读指导为抓手,品味语言,感悟内涵,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2、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作者资料。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胳。

一、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上课伊始,我播放课件,请同学们欣赏:可爱的小猫。

(猫是大家常见的动物,有些同学也有养猫的经历,这一环节通过观看形态各异的猫,唤起学生对猫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多么可爱的小猫啊!每一只猫和每一只猫的形态都不同,栩栩如生,真让人喜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我们家的猫》。

板书课题《我们家的猫》

二、初读课文,认知生字。

1、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如: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赛读等方式巩固生字。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依然是个重点。识字教学要由易到难,要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学习生字的方法要多样化,有趣化,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扫除了生字障碍之后,我在让学生仔细读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老舍先生家的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说出大花猫的性格古怪,小花猫的淘气可爱。接着请同学们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

(本环节重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为下一步的品文悟情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及小时的淘气可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回忆文章主要内容。板书 大 古怪 小 淘气 可爱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我们家的猫》。

(讲授新课前,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温故之时,激起知新之趣。)

二、自主合作,小组探究

我先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小时候的猫很可爱?又从哪些方面写了大花猫的古怪呢?

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本环节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这里既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三、研读品味,深化情感

学生在充分朗读,合作交流后,我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欣赏。

小时候的猫

该段我抓住重点句子:“一根鸡毛,一个线团儿,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儿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通过不同形式地读文,学习作者把猫拟人化的写法,感受在作者心中,这只猫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可爱、顽皮、贪玩,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蕴含在文字之中。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我简单地介绍了作者“爱花”的生活情趣。可是花草被猫折腾得“枝折花落”,他却没有因此而伤心落泪,相反,却认为这时的猫是“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尤其最后一个反问句式,更突出地表现了他对小花猫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这一环节重在指导朗读,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从中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

大花猫性格古怪部分

这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这部分的重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把猫这一古怪的性格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我请同学到讲台板书描写大花猫性格的词语。

板书的时候,从中指导学生要按照文中的顺序进行板书。

(学生在板书的同时,对课文的顺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接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指导:

学习第1自然段:

师: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猫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

(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猫的老实、贪玩、尽职写具体的。)

比如学生找到:老实的猫:“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此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忧无虑”的意思,放在语境中,学生很容易理解重点词的意思。用同样的方法理解贪玩、尽职的性格。

这时教师强调作者也是通过细致地观察了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我请同学们比较两组句子,①能换成②吗?为什么?

①说它老实吧

②它很老实

①说它贪玩吧

②它很贪玩

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句式①是通俗的说法,一个“吧”字把作者那种对猫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语气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实实在在地凸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怜爱之情。

(这种有特色的语言现象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拿出来重点训练,让学生领会语言运用的准确恰当。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然后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性格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或者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平等、自主、开放的原则,猫的“老实”、“尽职”固然可爱,猫的“贪玩”也允许学生喜欢,突破学生头脑中的思维定势,是求异思维的一种训练形式)

第2自然段

本段学习重在选取典型的语言让学生品味,并通过语言训练想像思维,训练语言表达。首先,让学生品味“蹭”字:“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蹭”的动作?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表演既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想像大花猫的心理活动既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又有助于体会大花猫的可爱)

接着,让学生比较句子:①和②哪句更好?为什么?

①……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②……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

联系以前学过的《雪地里的小画家》,通过比较,学生不难明白,第①句更形象,更能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然后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想一想当老舍先生发现自己的作品被大花猫踩印上几朵“小梅花”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也一样离不开想象.当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语文学习就会变得容易、多彩。)

接着,对“丰富多彩”“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让学生通过模拟猫的叫声进行理解。

(词语理解的方式很多,形象地理解,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对大花猫给自己解闷和不高兴时一声不出的心理进行想像,感受猫既乖巧又倔强的性格特点。体会猫的特点,进行表情朗读。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以读促悟读中现悟)

第3自然段

这一段比较简短,重点抓住“勇猛”一词学习。首先要求学生用“勇猛”说一句话,接着让学生结合图片,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句说一段话。

(学习是为了运用。本课的训练重点之一是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猫的性格特点,本环节力图让学生学以致用,既仿又创,仿有基础,创有空间。)

四、总结板书,质疑深思

教师总结板书,讨论:这只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温柔可亲,又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这样写不是很矛盾吗?引发学生思考,让大花猫古怪的性格特点在学生面前重现。

(让学生从整体出发,对课文内容,语言表达等较深层次的思考,对优秀学生是一种挑战,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安排这一环节,使他们对前面所学知识再一次回顾、思考,有利于教师及时辅导。这样,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就得到了落实)

五、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体会到:老舍先生似一位“深爱子女的父母”,在向我们讲述自己顽皮、可爱的孩子。文美、情美、人更美。我让学生们再读课文,尽情体味其中浓浓的人情味。

接着出示一组人与动物和平共处的和谐画面,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是人和动物

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让对动物的热爱之情悄悄地在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描写小动物的文章。

3、写一写你喜欢的小动物。

4、办一期有关动物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6、我们家的猫

大 古怪 小 淘气可爱

老实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害怕 勇猛

(板书设计:本课板书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尊重了学生的主体,课堂气氛也和谐平等,板书设计简单明了,既直击重点,又涵盖了课文主要内容。)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专题要求:

《鸟啼》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生命之歌”板块中的一篇文章。本专题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生命价值作深层思考,启示学生珍爱生命。

(二)文章特点:

《鸟啼》是英国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劳伦斯的一篇散文。该文写于1919年,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到一年,在那场战争里,十几亿人被卷入,几千万人丧失生命。整个欧洲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肉体和心灵创伤,战争的阴影在欧洲人民的心中始终挥之不去。面向人类如此惨烈的死亡、欧洲人民对战争的心理阴影,劳伦斯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鸟儿啭鸣的目的指向是生命的欲望:创造新生而不是沉湎于死亡,鸟啼这一动物的本能行为由此获得了意义上的升华。启示我们学会珍爱生命。

劳伦斯在本文运用拟人、象征等手法,将鸟人格化,把自然当人看待,展示了自己对死亡与再生独特的思考: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充分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来临,谁也无法阻止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止我们对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和追求。不难想象,读这样的文章,浅层表象的内容可以理解,但对文字里透悟出的对“鸟啼”的象征意义、作者的生死观学生很难理解、体味并认同。基于上述,本课教学将从两个层面上展开。其一,文本层面,通过诵读,了解本文描写、抒情、议论的内容;其二,思想层面,抓住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了解“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生死观,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提高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二、说学情: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通过本专题的其他三篇文章的学习,他们对“珍爱生命”这一主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但学生平时阅读比较多的是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对哲理性散文了解甚少,更缺乏鉴赏这类散文的能力。面对这样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他们理解上还有一定难度,对“珍爱生命”内涵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确立教师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还要认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引发出“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提倡教学民主”等主张,从而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认知规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对知识初步获得整体印象后,会有意识地进入知识的探究情境之中,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质疑、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自主的阅读、鉴赏并体悟散文的能力。

1.朗读感受

本文是散文中的名篇,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2.质疑探究

本文是一篇哲理性散文,学生朗读后肯定有许多疑惑,在课堂中让学生大胆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课堂上要重点探讨的问题,教师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组织教学。

3.设疑讨论

对于本文,其重点在于感悟赏析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理解作者的生死观,从而引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该贯穿始终。

四、说教学程序: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了解本文描写、抒情、议论的内容;

2.通过文本研习,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通过讨论探究,引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二)重点:体悟、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难点: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研究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准备: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包括作家作品、生字生词、熟读课文、质疑),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实施:

一、导入:

史铁生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他绝望得曾想要放弃一切,是地坛接纳了他,他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与地坛的交流中,领悟了生与死,感人至深。今天,劳伦斯又带着一篇生命的赞歌来到了我们面前,这就是鸟啼。(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整体把握:

1.那么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散文,从中领略那生命的激情。(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朗读课文)

2.学生质疑: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同学们读完后有不懂的地方请尽管提出来。(学生自由提问)

3.出示学习目标:

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请大家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对本文的理解而预设的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了解本文描写、抒情、议论的内容;

(2)通过文本研习,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通过讨论探究,引发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4.本文的题目是“鸟啼”,那本文通过鸟啼主要揭示了什么哲理呢?大家能不能找出全文的文眼呢?

明确:15段的“向死而生”。

(二)文本研习:

1.“向死而生”的含义是: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的生活。作者在本文要展示自己的生死观。生与死本是极其抽象的概念,但为什么本文读来却并未有这样的感觉?作者又为什么用“鸟啼”作题目呢?

明确:因为劳伦斯巧妙地将小鸟拟人化,并将鸟啼作为切入点,向我们展示了死的哀痛、生的萌动。

鸟啼,历来我们就不陌生,中国传统诗词中更是信手拈来。但劳伦斯笔下的鸟啼更多了一分震撼。请大家听课文1—5段的示范朗读,看看劳伦斯笔下的鸟啼有何特点。(友情提示:注意描写鸟儿啼叫的形容词)

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地发出咕咕的叫声,这声音显得有些吃力,仿佛还没有从严冬的打击下缓过气来。

从夜色中浮起的隐约而清越的声音。那小小的清越之声已经在柔弱的空气中呼唤春天了。它们的啼鸣,虽然含糊,若断若续,却把明快而萌发的声音抛向苍穹。

田地间响起斑鸠的叫声。每一个夜晚以及每一个清晨,都会闪现出鸟儿的啼鸣。

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新生活在鸟儿们喉中凝成悦耳的声音。小结:由划线短语我们可以看出,鸟啼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活力。

思考: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啼叫的?

文章第一段描绘了这样一副图景:由于寒冬,遍地鸟尸。面对惨烈的死亡,鸟儿们何去何从呢?它们没有选择永久的沉寂,反而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勇敢的啼叫,那是新生命的象征,那不是简简单单的生,而是向死而生!

介绍背景:其实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也面对着惨烈的死亡,本文写于1919年,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到一年。在那场战争里,十几亿人被卷入,几千万人丧失生命。整个欧洲一片废墟满目苍夷,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肉体和心灵创伤,战争的阴影在欧洲人民的心中始终挥之不去。面向人类如此惨烈的死亡,面对欧洲人民对战争的心理阴影,作者希望人类能和鸟儿一样向死而生!

2.鸟啼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启示?

面对着向死而生的鸟儿,作者得到了启发,于是文章的后半部分充满了议论与抒情。请大家跳读文章6—15段,找找你最喜欢或你最受感动的一些抒情议论句,读一读,悟一悟。(友情

提示:注意那些能体现向死而生的语句)

教师预设了以下五个句子:

不必再注视那些暴露四野的破碎的鸟尸,也无须再回忆严寒中沉闷的响雷,以及重压在我们身上的酷冷。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

——破碎的鸟尸、沉闷的响雷、身上的酷冷,那便是沉重的悲哀的死亡,我们面向死亡,绝对不能沉湎于其中。

春天不能抑制,任何力量都不能使鸟儿悄然,不能阻止大野鸽的沸腾,不能滞留美好世界中丰饶的创造,它们不可阻挡地振作自己,来到我们身边。

——世界不能选择,复苏与更生也无可选择,生命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我们知道过去的是冬天,漫长、可怖。我们知道大地被窒息、被残害。我们知道生命的肉体被撕裂,零落遍地。……它像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针倾盆大雨。……但它永远不是我们最深处真正的自我。我们就是这样,是银色晶莹的泉流,先前是安静的,此时却跌宕而起,注入盛开的花朵。

——我们就是这样,新的日子正在开始,无论曾经有过多少哀痛和忧伤,甚至面向死亡,生命就是这样顽强的存在,这样顽强的生命也是值得赞美的。

它们不能哀伤,不能静默,不能追随死亡。死去的,就让它死去。现在生命鼓舞着、摇荡着到新的天堂,新的昊天,在那边,它们禁不住放声高唱,似乎从来就这般炽烈。

——我们知道死亡不可避免,我们也知道死亡非常强大,每个人在它面前都十分渺小;但我们不能屈服,我们甚至要笑对死亡,因为生活有时需要的便是勇气。向死而生,也是一种生的方式,或许更好。

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它从陌生的地方来,降临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乘上了从天国吹来的清新的柔风,就如同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

——这是一种新生的力量,更是一种哲理的力量:死亡只属于过去,现在面向死亡,我们已经置入崭新的开始。

小结:劳伦斯在本文中展示了自己的生死观: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但强调的是生,那种面向死亡勇敢的生,不可阻挡的生。让我们牢牢记住四个字:向死而生;也牢牢记住这篇生命的赞歌。(大家齐声朗读12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那么,珍爱生命仅仅是活着吗?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也展示了自己的生死观: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是的,该怎样活着呢,即人怎样活才更有意义。其实许多名人对这个问题都提出过自己的看法:

人生的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仆屡起。 ——拿破仑

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峻峰的人。 ——雨 果

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 德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教师点拨:在挫折面前永不言败的生命是有意义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勇敢的活着也是有意义的;关爱他人,奉献社会,那样的生命更是有意义的。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呢,不妨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回)

大组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点、点拨,并作适当补充:

小结:他们毫无疑问是热爱生命的,而且这种爱已经超越了“活着就好”的层次。他们中有的人还活着,有的人已经死了,但他们的生命都是流光溢彩的。

自然界中万物也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生命的精彩,植物中的草,在石缝中顽强的生长,创造生命的奇迹,动物中的蚂蚁,在火海中惨烈的求生,展示生命的悲壮。

作为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热爱生命,展示自己生命的精彩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

(四)总结:我们一直沉浸在热爱生命的氛围中,这令我想起了一首自己特别喜欢的诗,就把诗的其中两节作为我们今天这堂课的总结吧。

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那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五)作业

1.摘录本专题文中关于珍爱生命的警句,搜集几则古今中外名人关于珍爱生命的论述,与同学交流并讨论其意义。

2.阅读读本中《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两文,结合本文,联系你的实际,思考:作为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展示自己生命的精彩呢?写一篇随笔。

五、说评价: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多重功能。语文课堂评价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语文课除了本身的学科特点外,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课堂评价中,如果只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正误、优劣进行评价,语文课堂将无法充分体现其自身的活力,也无法真正成为学生灵性培养的天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思想的评判。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课堂学习的评价,也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要在语文课堂中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

1、学生自评,就是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对自己在学习实践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自己回答一个问题后,独立思考、判断,想想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自己进行评价。

2、学生互评, 在“指导-自主学习”中,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给予这个有利条件,开展集体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更有实现可能。学生互评可以通过同桌或学习小组成员互说、互评,全班互评,拓展自主评价的空间,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有两次小组交流,主要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

3、老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定性评价,也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或者鼓励性的语言在学习活动实践中的表现,知识掌握的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表述,侧重于评价学生发展性领域的表现。 本节课老师除了对学生问题回答作出评价外,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作业作出评价。在本节课布置的随笔中,评价的标准就是学生能否联系自身的努力拼搏,能否把自己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来谈“珍爱生命”这个话题。如果能,说明学生已经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果不能,则说明学生对“珍爱生命”的内涵理解还不到位。

板书设计:

鸟 啼

劳伦斯

(1-5)鸟啼的场景 鸟尸 啼叫

↓ ↓

(6-15)生与死的思考 向死 而生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 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和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是 对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知识的延伸, 也是学生学习更大的数的比较的 。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比一比活动中, 使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 (包括万) 的大小的方法,并能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总结并熟练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特点,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出 发,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本课的学法指导突出以下两点: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 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填一填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 习相结合, 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 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复习旧知,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 的读写方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 、探究新知。

1、位数不相同的数比较大小。1)猜一猜:谁会胜利?(2)想一想,谁猜得对(3)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比 (数的顺序、数的组成等等)学生自主探究,汇报比较结果及方法。(4)做一做:自主完成比较 689 和 1627, 3586 和 924,并汇报方法。

(5)议一议:通过合作交流总结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创设情境,比较:首位不同(如: 1532 和 8848) 以及位数相同, , 首位相同的两个数 (如: 20xx 和 2160) 。 (1)想一想:自主探究怎样比较这些数(2)议一议:同桌合作交流 如何比较。 ()比一比:游戏,同桌各出一个四位数,比较大小(4)说一说:全班交流归纳总结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三) 、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口答 2、提高练习: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五岳”的图片,海拔最高 的是那座山?最低的是那座上?从低到高排列。

(四) 、课堂小结:

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宗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信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 的各项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月亮与人的关系为主线,用生动的笔调抒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甥舅二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这一课对于月文化含量的汇集,恰恰是激发学生爱月的情怀,引导学生积累“月景”的最好凭借。是对学生进行“读中悟、悟中读”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好教材。

二、说学生

授课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语文课中识字、写字、阅读的能力,并有了自己的认知观念,对他们而言,就是要通过学习和作者产生共鸣,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三、 说学习目标

结合对教材的研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教学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幻想的句子,感受文本中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结合新课标精神与本文实际,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表演法、探究法完成教学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在分析体悟中感受“月光之美”

首先,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月与"我"的关系密切,体会赏月给作者带来了思想和情感的变化,我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在月光中走了一圈,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的是什么呢?(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从而有成

就感,激发了学习本课的兴趣)

接着,我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同学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的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浓墨重彩,仅用了4句话,就把月下江景描述的美轮美奂,于是我因势利导,运用探究法,设计问题,进一步引导探究月与"我"的关系:那么“是什么样的月亮把我叫醒了呢 ?”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安详","吐洒","晶莹闪烁","镀" "隐隐约约","黑色剪影"等词来体会月光的清幽淡远和朦胧,宁静等特点.并用简笔画,配合文字说明与表达,孩子们在赏析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享受月光之美,这样他们才懂得了是美丽的月把我叫醒了。

其次,与月的关系,我采用朗读法和探究法,引导孩子们体会和探究月和小外甥关系密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诵读课文.通过诵读课文中关于月亮的诗句,使学生感受月亮的形象,意韵.让学生充分理解,柔美的月光不仅把我叫醒了,也把小外甥叫醒了.从而理解使我们沉醉了的原因.

同时,我还要引导孩子们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话,引导他们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能让小外甥积累那么多有关的诗句,也正是这些有关月的优美的诗句,才能让他沉醉.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培养他们善于积累,勤奋好学的品格.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二)在拓展品读中沐浴"古诗之美"

教学中,我采用表演法,让孩子们分别来扮演文中的"我"和活泼

聪颖的"小外甥",让他们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诗句积累,尽情地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演绎古诗句中月的含义.这样不仅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而且使他们对中国传统的月文化产生了积极探索的愿望,使孩子们从小就感受中国月文化的悠久和发展.由此, 学生爱月的情感也就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化,会为传承中华文化而努力学习.

(三)在迁移创作中放飞"想象之美".

先采用朗读法,指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让学生通过描写小外甥神情、 语言等词句,感受"小外甥"爱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然后运用探究法,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小外甥聪明活泼,爱幻想,他的天真活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此时引导学生把想到的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参与主体的语文实践与创造,把自己对月亮的感性认知,对文章情感的深切体验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也进一步深化自己的阅读感受以及对月亮的理解,正所谓"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四)在激情总结中升华“情感之美”

我设计精彩的结束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更进一步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月光中,沉醉在意象深远的古诗意境里,沉醉在充满情趣的创造空间里.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在诵读文本中关于月亮的诗句后,可引导学生主动去搜集描述大自然山、水、风、雨、春夏秋冬的诗句,培养浓厚的主动积累的

兴趣,并在班内开展一个古诗诵读交流会。

(2)内化语言,背诵课文。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精华的体现,设计板书时我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相关知识。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大家上(下)午好!(鞠躬)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翠鸟》(板书写题目)。关于这一课,我主要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阐述本课的设计思路。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翠鸟》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该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故事。《翠鸟》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翠鸟,在描写它的外型特点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过渡句:为了领会编者的意图,达到应有的效果,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及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对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立足于“教材”特点以及新课标对该阶段学生的实际要求,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型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准备了生词卡片、挂图、课件、投影仪。

【作为教师除了备好教材外,当然还要了解和研究我们的教学对象

学生。】

二、以人为本,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聪明活泼,思想活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向书本挑战,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面对这样的教材,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该怎么教,学生又该怎么学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学法】

三、灵活多样,说教法与学法

(首先,我来说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精读散文 ,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因此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展示法”、“导读法”等教学方法。

(其次,说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品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法”等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读读、划划、找找、写写等,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多元解读,说流程。

(如何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流程呢?)我打算将本课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下面就第一课时做详细的介绍,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来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重点品读翠鸟外型美这个部分,同时让学生尝试模仿课文的表达手法来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

(第一环节,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

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课堂伊始,我点击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看图并思考:在生活中你见过这种鸟吗?你觉得这只鸟漂亮吗?你们谁家里有养鸟的?养的是什么鸟?揭示课题《翠鸟》。

【这样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探索者去深入文本,于是拉近了生本之间的距离。】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随后,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生字并组词,我适时给予纠正读音,引导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形难字的书写。

2、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翠鸟的哪些特点?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来感知课文内容。 在这里,我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他们读文情况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写的是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美。

【本环节我让学生通读课文,这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情境,为感情朗读打下基础,为理解评议做好铺垫。也遵循了阅读教学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

(第三环节,品读欣赏,体会感悟)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为了让这一对话更加深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我将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想像,把学生

带进文本。所以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我让学生再读课文第一个自然段,想想这段中从哪几部分描写翠鸟的外型,写出了翠鸟的哪些特点?请同学们在相关的词句旁边写下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并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我适时引导他们抓住重点句:“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并通过观察图画、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着重从:“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等表示颜色的关键词中去体会翠鸟颜色鲜艳的特点。同时也引导学生来重点学习:“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抓住关键词语:“小巧玲珑”、“透亮灵活”、“又尖又长”等,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形状特点。从而来品味作者笔下翠鸟的美。

【这个环节我采用朗读感悟、角色体会的方法,以读促学,以读代讲,在熟读、品读中体会翠鸟的可爱、写法的精妙,文字的优美,并培养爱鸟、爱自然万物、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意识和感情。】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进行总结)

总结课文时,我让学生先说说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待学生交流完我适时总结学法,并让学生模仿本文的表达手法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代表学习的终结,而是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引向课外,并向下一节课延伸。】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文最后的一个省略号给了我们无穷探究的乐趣,带来了无穷的遐想,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提出一些月球之谜,课外积极探究,小组长做好记录,及时向家长、老师、同学汇报探究结果,为开展“月球之谜探究成果”展示会做好准备。

【为了链接学生的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眼界,深化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及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学语文,我布置了以上课外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探究: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月球的起源;月球的年龄;人类的登月与移民等等。】

五、说板书设计(师述:我是这样板书的:)

5翠鸟

外型特点 爪子 喜爱之情

羽毛

眼睛

嘴巴

【板书是微型教案,从这简简单单的词语中简洁明了地将课文重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设计,敬请在座各位评委的点评,不足之处,请多多批评指导!谢谢!(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