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锦集7篇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3.21W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锦集7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1

一、教材分析:

《刚要》提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幼儿社会态度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大班下学期正是孩子为顺利入学做好各方面准备的时期,因此要不断对幼儿进行独立自理等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日常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熟悉和认可了“物归原处”的规则,这一规则对如何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起到的作用将通过这个故事得到进一步的认识。

二、说活动目标

教育目标是活动设计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育活动设计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设计的终点,根据近期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我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和语言。

2、懂得只有物归原处才能保管好物品。

三、说重点难点

确立了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才能在活动组织中有的放矢。本次活动的重点为: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和语言;难点为通过故事、亲身经历等懂得只有物归原处才能保管好物品的'道理。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故事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增进孩子参与和表现的积极性,我做了如下准备:

1、幼儿前期经验:区角活动中观察每个孩子“物归原处”的做法和表现;活动前一天布置小作业——带自己家里的熊、松鼠、浣熊、猫头鹰、眼镜等玩具带到幼儿园来,为孩子理解和主动表演故事创造条件。

2、物质准备:挂图,背景音乐,故事录音,熊、松鼠、浣熊、猫头鹰、眼镜等玩具。

五、说教法学法

《刚要》中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力争形成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精选的教法有:多媒体展示法、演示法、视听讲结合法、表演法等。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谈话导入——体验学习,构建新经验——巩固理解,经验交流——活动延伸”为活动主线,具体过程为:

(一)谈话导入检查带玩具的小作业完成情况总结:“小朋友们经常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小作业,例如今天带来了我们要用到的各种玩具,说明小朋友们的记性非常好,可是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小熊,它的记性不怎么好,它的眼镜找不到了,眼镜哪儿去了呢?”引出故事。

(二)体验学习,构建新经验——教师操作玩具动物,随背景音乐分段欣赏故事。

1、从故事开头讲至“猫头鹰听了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提问:熊分别找谁去帮它找眼镜?松鼠、狐狸和浣熊分别对熊说了些什么?熊的朋友松鼠、狐狸和浣熊见到熊为什么会笑?为什么会说那么稀奇古怪的话?猫头鹰为什么哈哈大笑?你觉得它们看到了什么?请你猜猜熊的眼镜哪里去了?(大班的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他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这里的递进提问意在引导孩子细致观察,体会故事情节的趣味性;老师要特别注意回应孩子的回答,通过有效的追问,梳理幼儿的思维。)

2、继续欣赏故事至结尾。提问:熊的眼镜在哪里?谁帮它找到了眼镜?

3、讨论:熊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眼镜?眼镜应该放在哪里?(引导幼儿进入情境讲述,领悟只有物归原处才能保管好物品的道理。物归原处的理解:从哪里用了放回哪里、习惯成自然,好习惯的养成秘诀是贵在坚持等。)

(三)巩固理解,经验交流——运用挂图,老师和孩子共同看图讲述故事。

1、进一步理解故事,回忆提问:熊的眼镜在哪里找到的?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头上?

2、熟悉故事内容后,随背景音乐分组进行角色表演,请小朋友分别扮演熊、松鼠、狐狸、浣熊、猫头鹰进行表演。(孩子的直接经验来自亲身体验,参与的过程更是理解巩固已有经验的过程,更是熟悉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这里的分组意在让每个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都体验参与的快乐,丰富自己的经验。)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说一说你应该怎样保管自己的物品。(小结平日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物归原处的做法,不管是公共玩具还是个人物品摆放要便于取,记得物品摆放在哪里,用完后要放回原处,这样就不会丢失了。)

(五)延伸活动“我是小小值日生”活动,评比哪组孩子整理的区角整齐、干净、条理;整理自己的小书包;整理自己的小房间等。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2

一、说活动

大家好,我上的这次活动是大班音乐活动《狐狸和小鸟》,其实它也可以说是一次音乐欣赏活动,因为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引导幼儿在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游戏。那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材呢?主要是考虑到本班幼儿音乐学习的水平。首先这首乐曲《狐狸和小鸟》运用了4中乐器(鼓、笛子、口哨、钢琴)老演奏,这样可以加强幼儿对乐器音色的认识和辨别;其次,考虑到我班幼儿欣赏的能力较差,而这首曲子轻松活泼,节奏鲜明,每个乐句特点突出,句与句之间变化丰富,能够更吸引幼儿,便于幼儿理解音乐内容。因此本活动理念是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通过师幼互动,贯穿游戏情境,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道整个活动中。

二、说目标

幼儿学习音乐的目的使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正如《纲要》所说,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因此我定目标为:

1、通过倾听,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和乐曲的情节变化。

2、大胆表现和创编乐曲中的游戏情境,培养幼儿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那么我考虑到我设计的音乐情节较简单,而幼儿平常较少接触乐器,因此我定活动的重点是:在倾听中大胆表现和创编乐曲中的游戏情节;难点是:能根据音乐中乐器音色的变化来猜想角色的出场和情节的发展。

三、说教法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师本活动教学发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师音乐活动的学习者和创作者,幼儿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指导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并主动与老师沟通,活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鼓励。另一方面,教师师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学习者。教师带着信息、期望自觉不自觉地巴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探索的当即,从中体验学习和表达带来的快乐。

在师幼互动的基础上我运用了欣赏、图谱教学、游戏等教学方法:

1、欣赏法:师音乐活动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完整欣赏,其目的是保持乐曲的完整性,让幼儿完整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为活动的开展做情感铺垫。而奋斗欣赏是为了突出乐句音色变化与节奏特点,引导幼儿辨别音色更好地感受乐曲情节的发展,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2、图谱教学法:是从幼儿认识食物的特点出发。在幼儿园音乐教育重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而图谱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它一形象生动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在活动重我通过乐器图片、狐狸小鸟图片加上老师的语气、神态、体态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进行体验和感受。

3、游戏法:游戏给幼儿的感受带来无限的乐趣。本活动重,我设置的音乐情境本身就是“狐狸和小鸟”在森林里做游戏主要一个过程。其中我引导幼儿猜想两只动物会做什么游戏,游戏结束后会干什么,并结合音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巴活动推向高潮。

四、说学法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欣赏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活动中,我充分运用听一听、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身体体态的表现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区感受、体验音乐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快乐的游戏,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得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五、说教学程序。

几位老师都听过课,娜我就简单说说教学环节。

1、以去森林引题,让幼儿初步感受旋律。

主要让幼儿感受旋律活泼欢快的特点及其中所包含的乐器。

2、在倾听中辨别笛子的音色。

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幼儿听辨四种乐器的音色,从而分辨出笛子的音色。

3、在倾听中理解与表现音乐中的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重难点,,采用边倾听边游戏的形式,通过图谱、分句欣赏,引导幼儿听听乐句音色、旋律的变化,让他们猜想角色的出场顺序和情节的发展,创编游戏情境,体验游戏、表演带来的快乐。

4、迁移游戏经验。

结合音乐和“小熊和小猴”的角色特点,引导幼儿想象情节发展,并进行游戏表演。

六、感悟与反思

本次活动给我带来最大的愉悦就是小朋友们很快乐,在活动中很投入,而且在“想象力启迪”这一点我做得较成功,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想法很独特,表现力也很强,因此师幼互动的效果也较好,个别孩子的表现还超出了我预期的想象,比如说,在提问幼儿“狐狸小鸟做完游戏会干什么”时,一个孩子会想到狐狸会和小鸟对话,问它“小鸟小鸟你累不累”,“狐狸狐狸我很累”等等。

那活动中我比较遗憾的是在孩子们游戏这个环节,我对他们干预得比较多,他们在游戏时我一直问他们你是怎么玩的,你玩什么游戏,我想这里应该先让小朋友跟着音乐尽情地游戏,不要打断他们,等音乐结束后我再和他们交流,会比较好,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肯定更过瘾。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3

1、活动与主题的结合:

近阶段我班开展了主题活动“我喜欢……”,由于时值年尾,幼儿的家中、商店里到处都有挂历、台历、年历、日历等等,幼儿在教室里也在谈论这些东西,于是出现了一个小主题“我喜欢的挂历”,许多幼儿都把自己家里的挂历、台历带到教室里来,阅读、欣赏挂历、台历的活动就应运而生了。幼儿感受了许多不同风格的挂历、台历作品,有动物的、有山水的、有名车的、有风景的各种各样类型。在欣赏阅读的同时,感受了多元文化。他们最喜欢的是今天桌上的“看图说话”台历,因为这些作品和画面是来自幼儿,是幼儿生活内容的写照。所以今天活动,我们选择了这些台历。

幼儿在欣赏、阅读挂历上漂亮图案的同时,对挂历、台历上的数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他们不知道这些数字到底代表什么?是什么意思?而本次活动就是帮助幼儿看懂挂历,了解这些数字的意思,并且尝试用较清楚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那么在这些数字中,最能够引起幼儿注意的就是彩色数字。有红、绿、蓝,他们渴望了解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我就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幼儿纷纷采用了不同方式去了解,有的问父母,有的同伴间相互交流等。今天的活动就是帮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把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整合。过节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平时过节时,“六一”节是幼儿自己的节日,他们都相当关注,充分感受到了自己节日的快乐。而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最重大的节日,幼儿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会有比较多的.切身感受。但在近阶段的日常交谈和讨论中,我却发现幼儿对已经过去的节日庆祝活动反应相当淡薄,有的甚至已没有记忆,因此,今天的活动中,我将根据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

2、活动体现的整合性:

大家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看到,整个活动始终贯穿着幼儿寻找和指认数字的过程,其实这也是我对活动形式的一种尝试,也就是说将寻找和指认数字作为一种手段、一种载体,让孩子在对数字的寻找、指认过程中了解挂历上的数字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获得诸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归类能力、听辨能力、感受、合作能力等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

3、活动的延续性:

今天的活动是这个小主题中的一个部分,通过今天的活动,将幼儿零碎的对挂历的认知和相关经验加以提升,懂得并了解挂历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幼儿自己设计、制作挂历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在认识并看懂挂历以后创作出一本属于幼儿自己的挂历。

4、活动目标:

了解挂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知道一些挂历上数字所代表的意思,尝试用较 清楚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想法。

5、活动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许多挂历上的图案,并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挂历上有许多数字,产生了解读的兴趣。

(2)各种台历和挂历。

(3)五角星粘纸。

6、活动过程:

(1)看看找找,了解数字。

①前几天我们阅读欣赏了许多的挂历、台历,有山水的、有动物的、还有各种建筑的。我们在看挂历台历的时候,你们还发现上面有许多的数字,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今天,你们知道了吗?

②幼儿在讨论和集体指认中了解表示月份、日期、星期数字特征。

③教师设疑,指认表示节假日的颜色不同的数字。

(2) 自主辨别,寻找节日

①一年里有哪些节日?(幼儿自主寻找节日看看讲讲)

②师幼共同小结:挂历有什么用?

挂历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可以在挂历上找到许多的日期。

③在台历中寻找日期。

a、寻找当天的日期,在台历上贴上粘纸。

b、元旦是几月几号?请一名幼儿在挂历上圈圈找找1月1日,感知是红色的,数数还有几天?

④迁移经验,愉快表现。

a、你们这几天在忙什么?是怎样迎接新年的? (用多元方式表现)

b、新年即将到来,你们想不想设计一本自己的挂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4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文学活动“蒲公英”,作品原文是:青草地上开着黄色的小花朵,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花朵凋谢后,花托上能结出雪白的绒白色的球。田野的风吹着,那雪白的绒毛在天空中飞扬起来,比柳絮还要轻。飞着飞着,又像一朵朵雪花轻盈地降落下来。

下面我就说说本次活动的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这是篇散文,篇幅短小,结构层次清楚分明,以第一人称来写,使幼儿们在欣赏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而易于幼儿了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散文优美而又富于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幼儿们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易于幼儿们朗诵和仿编。结合季节特点,我在活动前带领幼儿们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触和了解认识蒲公英,为学习散文打下了基础。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认真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幼儿欣赏散文,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2、引导幼儿们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

3、陶冶幼儿情操,感受身边事物的美丽,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

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而重点则是在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学会朗诵散文。

二、说教法:

每个幼儿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兴趣。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自制的课件、背景乐和散文录音、教师自身的朗诵,把幼儿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幼儿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语言美,体验学习散文的快乐。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幼儿们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验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了欣赏倾听法、谈话交流法、游戏表演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敢说、想说、愿意说,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美的享受,快乐学习的和谐统一。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运用直观视听法、讨论谈话法、情境表演等学习方法,让幼儿学得轻松,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2、录音机、配乐散文录音带。

3、蒲公英头饰若干。

4、课件及背景乐(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画面二:青草地上开着许多野花;画面三:蒲公英的花形→凋谢过程,结出绒白色的球→风一吹,花朵上的绒毛随风飞扬→雪白的绒毛轻盈降落;画面四:第二年绒毛种子生根发芽的过程)

三、说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

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动分成三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通过课件的展示,激起幼儿兴趣。 《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和课件的展示给幼儿创设了一种散文意境。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说:“昨天,老师做了个梦,梦见我来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么?你们来猜猜!”幼儿们一定会积极的响应我的提问,他们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猜想我在梦中看到了什么,这时我再告诉幼儿们我看到的是草地上开着许多美丽的野花,让幼儿们继续猜想我最喜欢什么花?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想象说话的.空间和机会。幼儿们在谈话想象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体验到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这时教师再打开课件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让幼儿得到答案会无比兴奋和满足,激发起幼儿想去欣赏和学习散文的兴趣。

第二部分:欣赏散文,引导幼儿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 这一部分我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通过播放散文课件和配乐录音,让幼儿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在幼儿们对散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我回提问:①蒲公英在什么季节开花?②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怎么样?“我”最喜欢什么?③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小花朵?④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有趣?

(二)帮助助幼儿欣赏散文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情景表演和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对蒲公英成长过程的描述,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设计了提问:“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田野里的风吹来,它怎么样?”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散文优美的词句,利用课件展示帮助幼儿理解“飞扬”和“比柳絮还轻”。让幼儿用动作去表现体会“轻盈的降落”。此时,我适时地启发引导幼儿了解“蒲公英的种子轻盈的降落是为了什么?”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到身边事物的美好。在示范朗诵时,教师配以情境表演和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的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和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的张口习得散文中的语句,丰富幼儿的语言。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活动的重点在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突破活动的难点,理解什么是比喻句。教师采用的是示范举例说明法,让幼儿去讨论:①为什么说花托结出的种子像雪白的绒毛似的球?②为什么飞着飞着,又像一朵朵雪花?通过幼儿们自发的讨论归纳出比喻就是把ХХХ比作ХХХ。在幼儿们理解了的基础上学说比喻句并能举一反三,如“小朋友的脸红得像苹果”、“妹妹长得比花儿还要美”等等。最后帮助幼儿归纳主题,总结出散文词语丰富,语句优美的优点。“你觉得这篇散文听起来怎么样?为什么优美呢?”

(四)请幼儿们戴上蒲公英的头饰,跟着配乐散文,一边表演,一边自己轻轻地跟着朗诵散文,进一步感受散文的特点,激发幼儿们对生命的热爱。

在每个环节中,无论是提问还是幼儿交流中,我始终注意和幼儿处在同一平行线上,善于倾听幼儿们的每一个回答,而且每次的提问都出自于双方自然的对话,使整节课少了点教师机械授教,多了点轻松与自然。在设计提问中,我给予幼儿们更多说的空间,不去束缚他们的思维,充分体现幼儿们在

活动学习中的自主性。

第三部分:延伸后续部分设计了两个活动:

1、绘画——“ΧΧ花”。

师以肯定、赏识的言语鼓励幼儿在活动后画下自己喜欢的花卉进行张贴,让幼儿们自由评价:花的品种、绘画的布局、色彩的运用等等,使一次活动能让幼儿们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2、仿编散文。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转化为一篇新的散文,按照原散文的思路进行仿编。“ΧΧ上开着ΧΧ花,我最喜欢ΧΧ花。ΧΧ花开着Χ色的花,多么ΧΧ的ΧΧ花,春风吹来,ΧΧ花好像在ΧΧΧΧ,阳光照着,ΧΧ花好象ΧΧΧ,蜜蜂(蝴蝶、小鸟)飞来,ΧΧ花说ΧΧΧΧΧΧ。”

散文的长短因人而已,允许幼儿有更丰富的想象,不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结构仿编。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各位领导!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5

一、教材内容分析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二、幼儿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制定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球体的特征。

3、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几何形体的有趣。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将准备:

1、大量的几何形体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报纸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动)。

3、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的操作。

四、本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经验,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1、大量的几何形体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报纸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动)。

3、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的操作。

五、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请你们玩一玩这些玩具,找一找那些玩具可以滚动。”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任意选择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让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球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及可以滚动。在此基础上,我让幼儿进行了第一次操作,请幼儿任选两种可以滚动的玩具。

2、引导幼儿操作尝试

在幼儿选择过两种玩具后,幼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选的这些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小朋友们比一比,试一试。”这一环节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感觉到自己的新发现,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玩具能向不同方向滚动。通过集中交流统一认识,感知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征。初次尝试后,孩子们对球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引导了幼儿进行第二次的操作。

3、幼儿第二次的操作尝试

第一次操作,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点。第二次操作则更进一步,主要是让幼儿探究球体与圆形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这是本活动的难点,首先引导幼儿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动手比一比,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依据比较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

4、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哪些物体是球体。

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因此为了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到形、体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导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是球体。先请幼儿在周围能看到的环境中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在深一层引导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5、延伸活动

在延伸活动中,我创设操作活动情景,请幼儿帮玩具加工厂制作球体的商品,激发幼儿制作球体的欲望。做好后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教师提供报纸、橡皮泥等可塑性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利用这些不同的材料制作球体,通过自身的参与动手制作进一步巩固了对球体的认识。

本活动设计体现了《纲要》中科学教育的理念,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力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6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得不令我们幼教工作者产生重重的忧患。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接下来我来说说为本次活动制订的目标。幼儿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为幼儿的终生发展作准备,社会教育也不例外。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实物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和CD。(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苗若干。

4、知识准备:和家长一起寻找关于"植树造林"的资料。

四、说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并没有刻意选用什么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说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天天在变,日日在长,因此,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就是最佳的方法,虽说教无定法,但是较必有法,简单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讲解法

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投影仪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情景体验法

另外,我运用了CD和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非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个靓点。

三、动手操作法

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幼儿收集到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给幼儿留有余地,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CD和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

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借机还可以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作好了准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7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满着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就拿“风”这一自然现象来说,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们会面,是孩子们从能来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现象。现在正值春天,是孩子们探索风的好季节。我们江南春天的天气,就如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白天的气温很高,到了晚上却会突然刮起大风来,气温也骤降。在幼儿园,会听到大班孩子们在议论:我看见迎春花的花瓣被风吹到了地上;大风把垃圾吹得到处都是,清洁工人又要重新打扫了;今天有点冷,妈妈又给我多穿了衣服……从孩子的话中,发现“风”是孩子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追随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就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奥秘”的活动。

幼儿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

说目标:

考虑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制订了以下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每日记录天气预报,并着重关注风的内容;

(2)根据风力的不同,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记录;

(3)请家长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关于“风”的资料和知识,。

2、物质材料的准备:

(1)每组一块分类板

(2)吹风机、扇子、垫板、打气筒、纸板、书、气球、风车、鸡毛、棉花、小纸船等。

(3)“笑”与“生气”的脸谱图各一张。

3、环境资源的准备:

选择有微风的天气。

设计思路: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师:“偏北风2—3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6分钟)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

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10分钟)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用什么方法判断?”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

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10分钟)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活动延伸:(3分钟)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