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说课稿汇总7篇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2.87W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汇总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该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以往的教材中对新闻这种文学体裁的选择,多半是消息、时事报道、评论,涉及面很狭窄。本单元四篇课文从广义上都属于新闻作品,内容涉及历史、音乐、思想教育等方面,体裁包括报告文学、通讯、电视专题片等。本文属于报告文学体裁,讲述的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貌,学习到本文独特的构思和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思辨习惯,提高人文综合素养。从教材跨学科整合知识的“大语文”教学观的角度看,这篇文章与本单元其它文章一道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极好的教材资源。

2、教材分析

茨威格以时间和人物两条线索相交织的方法,运用文学的表现力再现了1815年6月18日发生在比利时滑铁卢地区的一场著名会战。文章由六个小标题构成,分别是:滑铁卢的上午、格鲁希的错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滑铁卢的下午、决战、尾声。

作者以生动的文笔,高超的剪裁技巧,细腻的心理描摹,将读者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在对历史大事件、大场面的描写中,抓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重要细节,从细处落笔,凸现了作者非凡的构思组材和写人记事的能力;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再加以恰当的评论,深刻地揭示作者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颇有见地,对学生也很有启发。

3、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制定三个教学目标:

⑴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⑵学习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这也是教学重点。

⑶继续体会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重特征的特点。这是教学难点。

以上三个目标用两课时完成。

二、说教法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又是自读课文,适宜长文短教。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课文类型及现有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拟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扩大课堂知识容量。具体做法有:

问题研读法:整堂课以问题研讨的方式进行,通过巧设疑问,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激趣法:这篇文章属于战争题材,学生比较感兴趣,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不仅仅在于人,还在于其他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故而在开始上课之前,让学生观看《辽沈战役》中“锦州之战”的片断,因为两个战役具有较强的可比性,而且直观性的战争场面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迁移法:学习一篇课文,不是要死记硬背一些思想内容、段落大意、写作特点,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并借课文举一反三。因此,在课堂主要任务完成之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语文读本》上的《火刑》,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培养。

三、说学法

当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本文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

第一步,自主: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先行了解作者、拿破仑、滑铁卢之战的背景及其影响。课堂上通过听写检查学生对生字词、音、义的预习情况。

第二步,合作探究:课堂上,通过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创新性的见解,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辨教育,并通过共同探讨,逐步把握文章主题。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语:(导语的设置应该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我选择从观看影片《辽沈战役》片断之后比较两次战役的.相同点入手。)(3分钟)

同学们,刚才大家看了《辽沈战役》的片断,影片中展示的战争场面之惨烈,规模之宏伟是在以前的国内战争影片中少见的。我们知道,锦州之战的胜利,对于辽沈战役的胜利,进而对于三大战役的胜利是非常关键的。一场战争的胜负直接影响到一个阶级或者一个朝代的兴衰,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是不胜枚举的,滑铁卢之战即是一例。

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阅读茨威格的这篇文章,你会发现自己在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的笔,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这个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今天我们来阅读这篇精彩的报告文学,看看茨威格是如何再现战争的惨烈之景的,看看茨威格是如何评判这场战争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交流自己查找资料的结果:(5分钟)

(1)关于拿破仑的事迹;

(2)滑铁卢之战的背景;

(3)滑铁卢之战对法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通过听写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要求写出拼音、汉字),并口头说出相关词语的意义:(5分钟)

仓皇 拘泥 怯懦(qiè nùo)扣人心弦 疲惫(pí bèi)惟命是从 优柔寡断 孤注一掷

3、讨论问题:作者认为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

学生结合课文,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15分钟)

明确:作者认为“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这种认为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不尽全面,滑铁卢一仗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分夸大偶然性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偶然性”在人物和事件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格鲁希考虑的一秒钟及其做出的错误决策,显然加速了拿破仑的败局,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作用。

以上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4、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整体感知作品的特点:(10分钟)

引导学生从线索、构思组材、剪裁技巧等三方面了解作品谋篇布局的特点,为完成另外两个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1)叙事线索明晰:时间和人物两条线索交织;

(2)构思组材上,关键人物(格鲁希)突出,双方首领急切盼望援军,侧面烘托,引出格鲁希,格鲁希错误决策以及坚持错误直接导致战争的失败的直接描写,充分表达了主题。

(3)剪裁技巧上切入点准确:以决定性的一秒钟为突破口,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宏大的战争场面跃然纸上。

(三)课堂小结(5分钟)

评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多方面能力。

(四)布置作业(2分钟)

精读本文,体会文章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第二课时

(一)通过回顾前课内容导入新课。(2分钟)

(二)具体感知(23分钟)

结合练习一分析本文全场景的勾勒与关键细部的刻画相结合的特点。

1、问:全场景勾勒的部分有哪些,关键细部的刻画的部分有哪些?(3分钟)

明确:“滑铁卢的上午”和“滑铁卢的下午”两个部分属于全场景式的勾勒,“格鲁希的错误”、“决定世界历史的一瞬间”、属于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决战”、“尾声”则属于这两种写法的交替使用。

2、分析全场景式的勾勒部分。(5分钟)

明确:教师引导学生回到课文,分析“滑铁卢的上午”中拿破仑检阅的大场景描写和 “滑铁卢的下午”中拿破仑军队向威灵顿的高地发起冲锋的场景描写。

3、分析关键细部的特写镜头。(5分钟)

明确:分析“尾声”部分“上午十点钟,总参谋部的一个军官……………用军刀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军官需要“扶”才能下马,格鲁希用刀支撑颤抖的身体,刻画败军败将入木三分。

4、请学生谈谈自己最欣赏哪一部分的描写,结合文字谈谈理由。(10分钟)

明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该给予鼓励,尤其鼓励学生独创性的见解。

(三)课堂小结(15分钟)

1、经过刚才的讲述,我们对报告文学兼有新闻与文学的双重特征的特点有了直接的认识。新闻讲究真实性,这篇报告文学依据史料,真实再现滑铁卢战役的过程,充分展示重大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同时报告文学不仅要事实确凿,还要富有文学性的特征,即通过适当的联想、剪裁、描写,使之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这篇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极强,作者以生动的文笔,高超的剪裁技巧,细腻的心理描摹,将读者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再加以恰当的评论,深刻地揭示作者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颇有见地,对读者也有启发。

2、本文的写作特点

(1)渲染气氛恰当

(2)工笔描写细腻

(3)场面勾勒宏大

(4)心里描摹准确

(5)穿插评论深刻

3、简介作者(打出作者图片及介绍投影)

以上完成第二、第三个教学目标。

(四)布置作业(5分钟)

1、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搜索有关滑铁卢战役的文字和影视资料,并将课文与查询到的有关史料、影像资料作比较阅读。

2、阅读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或长篇名人传记。

3、拓展阅读:请学生自读《语文读本》中的报告文学《火刑》,运用所学知识自由赏析。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应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对此一目了然,易于回忆,具有直观性、艺术性。

说课稿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2、 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对三幅画面进行感悟

3、 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三幅画面做个性化描述,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情感与价值目标:

4、 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对三幅画面进行感悟。

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三幅画面做个性化描述,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启导美

1、 看一幅秋景图,听一曲《秋日的私语》音乐导入课文

2、 学生描述自己对秋的印象,体验秋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感受节奏、感知内容。

2. 学生个别范读,师生互评,说说本诗歌的朗读要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

3. 有感情的齐读,说说本诗歌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诗歌形象

(初步感知: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4、选择诗节进行朗读竞赛。生生互评

要求----读出情感(对秋的喜爱)、读出感情基调(清淡)

三、合作鉴赏,品位美

1、 小组研讨本诗所表现的三幅画面

A、 教师举例示范。抓住每一节中富有表现力,能传达作者感情的词句进行探究

如:“饱食”写丰收之景,表达收获的喜悦

B、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节,揣摩语言。

要求:所选词语能突出次节的画面特点,深入理解

(教师备案:第一节:“飘”、“饱 食”、 “肥硕”、“栖息”—清幽而有喜悦;

第二节:“冷雾”、“满”、 “轻轻”、“游戏”--- 清冷而有闲情:

第三节:“廖阔”、“满流”、“香与热”、“梦寐”—清静而有香甜)

2、 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

要求:(像朗读一样进入角色,抓住意象,融入感情)

3、投影提示,背诵全诗

四、欣赏意境,表现美

A、教师点拨欣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B、根据本诗意境,构置画面,培养情趣

五、拓展延伸 ,创造美

A、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B、布置作业:创作自己的秋天:

1、以“秋天”为话题写一首诗或作一幅画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教后记:

对诗歌的`解读、领悟是非常个性化的。在新课标的旗帜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审美情趣,是“诗教”的必然要求。那么,抓住诗歌的形式美(或曰节奏感、音乐性)和它的表现手法“意象组合”进行“诗教”,应该是抓住了“牛鼻子”。 何其芳的《秋天》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学习这首诗时,也正是秋天,所以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观察体验进入课外。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提公因式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提公因式法》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用提公因式法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之前已经学习了整式的乘法公式,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后面继续学习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打下了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

一堂好课不仅要对教材有清晰的把握,还需要对学情有深入的了解。本阶段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日渐成熟,计算能力也达到一定要求。在一定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公因式的含义及因式分解概念,能够应用提公因式法准确分解因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过程,提升运算能力,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正确解题的成就感,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节好的数学课,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因式的含义,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教学难点是:准确找到公因式,正确分解因式。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复习之前所学习的分解质因数和乘法公式,加深学生对分解质因数和乘法公式的形式是把一个或几个整式的积化为多个单项式之间的和差关系。

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几个因式分解的算式,提出问题:这几个式子与乘法公式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式子是将多项式的和差关系转化为几个式子的积的形式。顺势引出课题。

这样的设计在温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新知的讲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所学知识更成体系,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索欲。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环节,我主要采用讲解法、小组合作等。

继续出示练习题,请学生们将多项式写成整式的乘积的形式,总结出因式分解概念,明确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继续追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思考可以发现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方向相反的变形,建立互逆的思维。

通过这样的设计和引导,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解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提公因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环相扣,主动思考,不仅做到学会,而且会主动学习,掌握适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为了检验学生对于本节课是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我的教学成果,在此环节,我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一类为基础型题目,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一类为拓展型题目,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还可以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四)小结作业

最后一个环节为小结作业环节,关于课堂小结,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总结。通过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因式分解以及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方法。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让我在第一时间得到学习反馈,及时加以疏导。

在作业布置上,我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分解因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下节课的学习留下悬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4

一、说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是教科板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近父母》的第一框。作为八年级的开篇课,本框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步入八年级后,学生们在生活,学习方面比七年级时成熟了,而在人际交往中的亲子、师生之间的相处,渐渐出现了所谓的“代沟”问题。这正是本框后面所讲内容。所以,学好本框内容就为学好以后的有关解决“代沟”问题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能对父母的生育之情,养育之恩充满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2、能力目标: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我体验,了解父母的想法,尽可能地了解父母的要求和期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父母、孝敬父母。

3、知识目标: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是为人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义务;知道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框教学重点、难点是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四、说教法

根据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孝敬父母的典型材料。

2、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在情境中共同探究孝敬父母的表现,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掌握应该用哪些方式去孝敬父母。

(2)亲身体验法:引导学生例举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体验父母的爱。

五、说学法:

新课程呼唤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分析归纳法。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学习状态下掌握相关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1、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出示情境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背景画面,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

学生:朗读或背诵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进一步渲染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教师概括:同学们一首《游子吟》道出了母亲对游子的牵挂,也道出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恩。刚才大家听了歌曲,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感人肺腑的情景,很多同学也曾经历过。

学生:介绍父母疼爱自己的事例。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学生回答:(略)

教师概括:是的,我们的父母无时无刻不想着我们,无处不牵挂着我们,默默地为我们

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我们要回报、孝敬父母。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出示情境二: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孝敬父母的例子。

多媒体显示教师补充例子并概括: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明确在现代社会里,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被xx确认成为法律义务。

3、孝敬父母的表现。

出示情境三:

(1)小林是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他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每天一回家就马上学习.最近学校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要求学生在家能帮助父母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小林不屑地说:“学习成绩优秀就是孝敬父母,其他都是多余的”。

(2)小刚是一名七年级学生,在学校里活泼开朗,可回到家却不愿和父母讲在学校的事,有什么心事也不愿和父母讲,总是一个人独自呆在屋里。问他为什么,他说:“父母只会唠叨,和他们没什么好说的”。

(3)在课堂上,老师批评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赡养父母的错误行为。小明说:“我以后工作后,每月都会给父母生活费”。每月给父母生活费就是孝敬父母吗?

以上三人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3—5分钟。

学生回答:(略)

教师概括: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通过大家的发言,可以看出来,同学们都知道了应该怎样去孝敬父母。其实,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体现在每时每刻。

出示情境四:

父母生病时—————————————

父母遇到烦恼的事情时————————

父母劳累一天回到家的时候——————

父母外出遇到大雨时—————————

父母在有些问题的看法上出现错误时——

父母为你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时————

父母辅导你做作业时—————————

面对父母的批评教育时———————

其他—————————

然后让学生谈自己怎样做。

学生回答:(略)

教师概括:我们要用心领受父母的教诲和期待,诚心体量父母的忧虑和烦恼。真心关心父母的健康和心情,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孝敬父母这个话题,从学习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父母都有真挚的感情,也都知道怎样回报父母。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啊!人都是由父母所生,绝大多数人都是在父母的养育下长大。我们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再到翩翩少年;从咿呀学语到迈进学校大门,再到学业有成,独立于社会,父母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和关爱。父母子女的这份深情厚爱,有什么能超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应该永远孝敬父母。

播放短片《孝敬父母》,使学生情感得以升华,学生在激动、昂奋的情绪中产生行动的xx,达到导行的目的。在短片中结束本课。

布置作业:

(1)给父母洗一次脚!帮父母做一次饭!

(2)帮父母捶捶背,洗洗碗!

(3)用自己攒的零用钱为父母买一件喜欢的礼物!

(4)走进父母的心灵,倾听父母的心声!

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情境创设和亲身体验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实效性,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为主,发扬教学的民主精神,并借助多煤体,选取典型,有声有色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自觉性。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油菜花开了》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第一课。本课布置了三个活动:观察一棵油菜;观察一朵油菜花;观察一棵油菜的花。从这三个活动内容的布置我们可以看出,这节课是依照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顺序来设计的,内容由表和里,由浅入深。先观察一棵油菜,然后以最能吸引同学注意的“花”为研究载体,自然过渡到对油菜花的构造和生长过程的探究。本课内容既是本单元学习的引子,又要为后面几课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情感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开花植物花的构造组成;“十字花科”植物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用解剖的方法辅助观察花的各局部组成和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能预测植物未来的生长。

情感目标:激发同学研究植物的兴趣,培养同学保护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油菜花各局部的构造;难点:学会使用镊子解剖植物,了解油菜花各局部的名称。

四、教学战略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我力求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同学从内心想探究的活动,融入多种教学手段,让同学分组合作、大胆交流,并根据实际情境和同学的特征即兴发挥。

学法: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能运用的解剖的方法辅助观察;能用分类、总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掌握观察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课,揭示课题

为了让同学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我会用亲切的语言和同学交流春天的见闻;用美丽的图片吸引同学,让同学入情入境。我想:当同学眼前出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片时,他们会被深深吸引,很想走进那一片片摇曳着的金黄,去欣赏、去观察那一朵朵盛开的油菜花。

(二)新课探究,凸现个性

这个过程由三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观察一棵油菜

这项活动主要是让同学了解油彩花的各个器官,内容相对简单,我采用了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

1、看一看:我给同学出示一张油菜花的完整植株图片让他们观察,培养同学全面、有序的观察习惯。

2、说一说:经过仔细观察,让同学到屏幕前面,指着屏幕上的图片依次说明油菜花的各个器官,锻炼同学的胆量,增强同学的自信。

3、想一想:让同学再想想自身为什么能够区分油菜的各个器官。经过考虑,同学会发现他们的根据主要来源于对旧知的回忆。从而,让同学明白“温故知新”的道理。

活动二:观察一朵油菜花

这项活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准备采用“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1、选择讨论题目:围绕教材内容,我给同学设计了四个讨论题。分别是:想想用什么方法观察油菜花,为什么用这种方法;通过观察,分类总结油菜花有几局部组成;识别油菜花各局部的名称;试着填写“油菜花观察记录表”。

2、实施讨论过程

(1)自学准备

在讨论开始之前,让同学针对题目独立考虑,进行分析判断,初步得出自身的结论。

(2)分组观察

依照“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全班同学分组,选出一名小组长。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对讨论题目进行逐个讨论,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表看法的机会。在讨论结束后,组长还要负责记录本组的观察结果。

老师在教科桌上给同学摆放好油菜花、放大镜、镊子等若干。同学在观察过程中需要什么,老师尽量提供什么,做好服务工作。同时,还要相机引导,给同学指引一个正确的观察思路。当同学取走油菜花,告诉同学要珍惜这弱小的生命;当同学取走放大镜,问问他为什么要用这种工具;当同学取走镊子时,要教给同学正确使用的方法。然后在各组之间来回走动,可以点头、微笑示意,也可以加入他们的活动。当观察活动即将结束时,再给每组提供一张“油彩花观察记录表”,通过看表中列举的五项内容,来提示同学用多种方法和感官进行观察,同学可以试着填写。

(3)集中讨论

在分组讨论的前提下,全班集中讨论,各小组长汇报观察讨论的情况。由于观察过程中,方法和态度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这是在所难免的',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我们可以和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充沛发挥组长的作用,让他们用争辩的方式,组际之间互评,达到充沛交流的目的。我觉得当同学一各个各抒己见、据理力争时,正是知识深化、细化、内化的关键时期。这时候,老师需要做的不是体现自身的权威身份,而是应把课堂交给同学,以维护同学争论的积极性和耐久性。

(4)教师小结

我首先对讨论题目进行小结,用图片展示油菜花的构造组成,通过看图片同学能够更直观、立体地认识油菜花的构造,使知识点掌握更教牢固,为后面几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从油菜花的构造特点,笼统概括出“十字花科”概念的认识,这个内容也通过图片来展示,同学可以边看油菜花图案,边阅读“十字花科”植物的特点,通过对照同学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最后还须充沛肯定同学在讨论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增强同学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

活动三: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为了让同学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入第三个环节的学习。我先给同学播放一段关于油菜花的录像资料,让同学的精神得到适当的调节。这段录象在教学中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达到提高同学注意力的目的,我准备采取“问题抢答”的竞赛方式。

1、收集问题:让同学自由阅读“活动三”的内容,看看教材中提出了什么问题,自身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同学将这些问题用纸条的形式送给我,目的是保密。我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为竞赛做好准备。

2、进行竞赛:将男女同学自然分成竞赛双方,我来出题,同学抢答,调动同学热情,活跃同学思维。此时,同学的答案可能还很有创意,比方在推测花蕾未来变化时,用了画画的方式,省去了许多繁琐的语言,让人看了一目了然,新颖而且有创意。对于这样的同学,一定要给予高度赞扬,使同学的心情更加振奋。竞赛结束时,会有胜负之分,这时还需要和时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要“胜不骄,败不馁”,学会正视胜利和失败。

(三)教师点评,深化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对开花植物的认识更加深入,学会了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研究植物,但是科学探究的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细致严谨的探索精神;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还要加强欣赏他人、快乐自身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拓展知识,延伸思维

为了让同学在巩固已学知识基础上,将知识范围延伸到了课外生活中。我准备设立了一个“十字花科报名处”,让同学在课下寻找十字花科的其他植物,利用课余时间,扮演其中的一种到我这里报名,介绍这种植物的特点。对于表示突出的同学,赠送一张“十字花科”植物的精美图片,作为鼓励。

六、教学评价

在这节课的说课稿中,我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教学实际,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注意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联系性。站在育人的角度,尽量做到尊重和逾越教材的和谐统一,重视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发明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学特色。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我又采取同学自评、互评和老师评价的多种评价方式,达到增强同学探究兴趣的目的。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学设计的更新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学前研究调查该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并据此设计制作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并在教学中加以使用;

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口语表达、写作、音乐欣赏甚至表演能力等等。

二说:课改理念的贯穿

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所有环节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并在

[情景再现]环节中担任了主持人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处于主导地位,在

[情景再现]环节中甚至可以把主导暂时交给学生,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选择和处理

本文的教学主要分为四个板块来实现,分别是⑴;⑵;⑶;⑷。每个板块还包含相应的子板块,贯彻着不只一个教学重点或难点。

学习随着故事情节发展逐渐升华的爱心(重点)

从教材内容分析,《七颗钻石》一文突出了本课课文内容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不断出现变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为之感动。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学生还处于发展阶段的身心都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我把它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导读、课文分析、表演、音乐欣赏等等)来丰富和完成。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点)

从教改理念贯穿和对学生未来的关注出发,我把问题留给学生,通过

[妙想天开]想象作文片段练习、[情景再现]课本剧在教师的简单点拨下即排即演、[课文分析]等等环节来培养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想象、联想的能力(难点)

从大语文教学观的角度来看,语文课固然应该少些语文味,

但必须基于语文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而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想象、联想的能力是这堂课的重点但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接受能力不同,这个环节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因此,在学生进行以上活动[贯穿于课文分析、拓展练习等环节]时,我着重关注教师小结语言的总结性、概括性和通俗性。

四说:实际教学的收效

实际教学的收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彰显,具体表现在:

每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积极主动,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除了外,学生还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中的[奇思巧解][情景再现]两个环节表现出对课文理解准确到位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形成;

学生在中的[妙想天开]环节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锻炼写作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能维系和发展原文风格,把爱心这个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

说课稿 篇7

中国的面具艺术源远流长,已有4000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具的作用不断衍变,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渐趋于兼具酬神与娱乐的双重功能,用于祭祀、戏剧等,或是被当成纯粹的装饰与艺术品,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它的制作材料更是多种多样,木头、布料、树皮、纸、皮革等等,都可用来做成面具。为了让学生了解、感受古老的面具文化,从小学习、热爱工艺美术,学会制作简单的工艺品,以此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趣,我设计了泥塑面具这一课,在制作材料上,选择了学生非常喜爱的——色彩艳丽、可塑性大的橡皮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彩泥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面具,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面具进行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教育家第多斯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对于面具,学生接触较多的是卡通面具,像孙悟空、奥特曼等等。但是面具制作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为了让学生感受原始艺术的美,一开始就通过傩戏形式向学生展现面具的衍变过程。我安排了一个录像和傩戏图片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下子处于兴奋状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戴着面具表演节目是多么有趣,从而有一种自己也想做的意识。二是原古人戴着面具驱妖降魔。让学生了解原始面具艺术,懂得面具在原古时代的作用和特点。三是对比京剧表演。让学生了解面具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并欣赏到京剧脸谱的艺术美。把面具的演变始贯穿到表演中,我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有眼睛一亮的感觉,就有一种蠢蠢欲动的心理;另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深刻地感受到原始艺术美,并知晓面具的作用。

二、开展讨论,拓宽思维

在探讨面具的结构时,通过欣赏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面具研讨。我想让学生在交流中开阔思路,集思广益,自己去解决面具脸型、五官、头饰的设计问题,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力量。

三、欣赏图片,启发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且也应重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把欣赏贯穿始终。因为美术作品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1)、欣赏真实面具

一开始通过学生戴着面具表演导入,给学生直观、深刻地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面具的兴趣。

(2)、欣赏面具图片

从欣赏各种材料制作的面具——明明和胖胖的对比面具——优秀泥塑面具——作业时的面具欣赏。我想通过大量的面具图片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内在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将自己欣赏所获得的技巧、方法、新思路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为自己创作出优秀面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3)、欣赏课堂作品

我用“选购产品”来代替作业评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讨论、欣赏、选购,并从中吸取优秀作品的构思表现长处,让他们在对比欣赏中,提高鉴赏能力。

Tags:说课稿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