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2.96W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小学生对动画片非常感兴趣,平时也经常看,因此动画片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学生们平时看动画片时,只是关注到动画片的内容、情节,而忽略它的知识性。教学如果只是针对书本上静态的二维动画画面进行评述,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除了书本上列举的动画片之外,教师还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及视频。本节课可从美术的角度让学生走进动画片,赏析动画的“画”和探究动画的“动”。通过欣赏经典的动画作品,让学生去了解动画片的多种美术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感知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等,了解“动画”“拟人”“简化”“夸张”“反复动作”“连续动作”等概念和专业术语。并从知识建构的角度,让学生既从动画片的情节上看了热闹,又能够从造型艺术的审美角度去赏析动画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动画片,使学生了解动画片的不同类型。

2、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夸张与变形,是动画片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

3、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还使叙述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

重点难点:

4、重点:对本课的内容发生兴趣。了解动画片的主要类型以及主要特征。

5、难点:了解动画片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应该了解动画片的种类、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动画片的艺术表现的.主要特征。

2、教师收集国内外各种动画片的图片资料如vcd、图片等供学生欣赏。

3、课前也可预先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动画片的图片资料供上课讨论、欣赏。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播放《名侦探科南》片头歌曲,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

B、多媒体出示课题《迷人的动画片》,由小天使带领大家一起进入课堂。

2、发展阶段

a、提问“你们知道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吗?”知道学生看课本图片。

B、多媒体出示动画片的制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C、欣赏vcd《迪斯尼》精彩动画片段。

D、多媒体出示,欣赏一组动画片。找一找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动画片的不同类型。

E、逐一介绍不同类型的动画片,同时欣赏vcd动画片段。介绍过内外优秀的动画片,让学生了解过去和现在我国动画片在国际中的地位。在欣赏过程中知道学生观察动画片的特点。

F、多媒体播放vcd《动画片的发展历史》

J、提问“为什么这么喜欢看动画片,它有什么特点吸引你呢?”引导学生发现动画片的特点。

H、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多媒体出示“色彩、人物、内容”三个方面,并逐一欣赏图片和动画。

I、最后总结出动画片夸张变形的特点。

3、实践尝试设计一个动画形象。

4、课堂小结。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名作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不顾同事的劝说,毫不犹豫地拿钱给“我”买课外书的故事,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二、说目标

本单元教学目标是抓住人物描写的重点语句,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 文以入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教学目标有三个:

认识3个生字理解“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1、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本篇课文写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毛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课前,我与学生交流,向学生介绍了时代背景,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合作交流、指导点拨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我借助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父母之爱在本篇课文的处理当中,我想借助一个“酸”字,引导学生从而母亲“瘦弱的背影、疲惫的眼神,忙碌的身影、坚定的话语”这个四个层面,寻找作者为何接过母亲的钱会鼻子一酸的原因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比较学习的方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样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我采用学生熟悉的古诗《游子吟》导入,让学生读读这首诗,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慈母,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情,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另一方面用学生熟悉的关于母爱的一首诗导入,让学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缓和紧张的心情,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此环节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让学生填写课文出现的重点新词,让学生自己发现如何概括主要内容,一举两得,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体会情深

新课标强调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这个环节主要有三步:(1)围绕一个“酸”字,自己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读起来酸溜溜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教师巡回与学生个别交流,掌握学生自主解读情况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要求

(2)交流学生自读,教师适时点拨我和学生一起抓住四个重点语段,分成四个版块,引导学生在想象画面,默读、齐读、比较读、引读等形式的.感情朗读中增进体验,升华情感,丰富了文本内涵,凸显情感体验阅读方法在此类课文教学中的无可替代功能浓浓的慈母情,深深的爱母情洋溢课堂,课堂成了学生、教师自主宣泄情感的场所(3)学生有感情读出其他让自己读起来酸溜溜的语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既给了学生展示的机又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环节:补白练笔,体验情深

这个环节分两步:(1)创设情境,我攥着母亲的血汗,攥着母亲的疲惫,也攥着母亲无私而伟大的爱,跑了出去(音乐起)教师用深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进行补白练习交流时,教师适当板书词语,加深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唤起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再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升华情感

五、课后反思

这节课后,自我感觉还好,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效果还行不过,我觉得自己上课时,教学语言还可以进一步精炼第三环节的交流时,如果以适当的导语,引导学生自己读出探讨的语句,加以品读体会,效果会更好四个“立刻”如果采用换词体会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工作的单调和枯燥,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忙碌加深对母亲的艰辛的理解,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第一课时目标完成情况,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⑵ 知道什么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兴趣。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⑴ 感受动手做的乐趣,认识动手做的意义。

⑵ 唤起学生善于思考、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科学家的真正目的,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因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并获取知识。同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以思促行,从而达到语文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统一发展。

【教法学法】

结合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新课改理念与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我确立本课教法

学法是质疑问难法、动手实验法、朗读感悟法、主动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一、遵循教学原则、优化学习过程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1、初读设疑,激发兴趣(大约3分钟)。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都比较强,我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老

师提出问题(展示课件一)目的是提出悬念,吸引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2、动手实验,解决疑问(大约12分钟)。

在这一环节里面,我先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动手把金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

看看杯里的水是否会漫出来,然后我以课件形式(出示课件二)把实验的全过程向学生演示一遍加深印象。这样,孩子们在自主互动的空间充分探究。体现了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语文教学活动化的现代化教学理念。

3、回归课文,感情朗读(大约10分钟):

⑴ 首先,我(出示课件三),朗读两个需要重点朗读的句子,同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想一想:伊琳娜为什么生气了?假如你是伊琳娜会怎么说?

⑵ 伊琳娜生气的责怪朗志万“哄骗”了他们,真的是“哄骗”吗?(课件四)说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以上安排的句子朗读和理解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家的目的,并从故事中受

到生活启迪。同时我采用了范读、导读、让学生自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概括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4、质疑过渡,深化认识(大约5分钟)。

首先我利用课件提出学生是否赞同科学家说的话这么一个问题,同时组织学生

小组讨论。(课件五)通过自主合作从读书、质疑、实验、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出正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5、联系生活,以知导行(大约5分钟)。

我提出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内自由发表见解,并鼓励他们完整性的互相说。这样再通过“看、读、想、问、查”方法,孩子们学会了自己去思考判断、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从而培养学生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

6、静思名言,深化认识(大约5分钟)。

我采用的方法是齐读、背诵、感悟,目的是让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体现价值

观的导向。

7、延伸课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⑴ 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自己读后的感受说给小朋友或者爸妈听。

⑵ 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名人名言。把活动延伸到课外,目的是拓展学生学习空间,锻炼学习语文的实践能力。

这节课我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把学习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给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空间,满足学生探究欲望。通过动手实验,感情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从实际意义上体现出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最好形式。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口耳目》是识字,写字教学的第二课,语文中的12个字都是象形字,并且配有形象的图片。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应在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前提下,调动学生识字积累的热情,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

2、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低年级学生识记汉字,应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议了解,识记字形。并结合本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 ノ 丶”3种笔画。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难点是识字形。

二、说教法、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学过程,必须然是主动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和帮助学习者自己学习。

因此,我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制定以下教学方法:

(1)游戏激趣法

(2)图字结合识记法

(3)合作、互助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学设计及依据如下:

我采用循序浙进的指导方式,使学生由图文结合识字向形义结合识字。在此基础上,最后达到学生不仅会认,并且学会书写。

具体环节如下:

(1)识字游戏。在上课之初,让学生自己识读教师出示的前6个汉字。并说说自己是从哪里认识这些汉字的。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放手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学能力。

(2)图文结合识字

①将上一环节认得的字,与每个生字所指的事物进行相互联系,这是一个学生理解字,由形到义的过程。运用图片和教师讲解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象形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一些汉字是由图画演变来的。

②出示另6幅图片,观察这6幅图片所画内容,通过以上学习汉字的经验,找出与现在6幅图相应的汉字。并说说图上物体与汉字的联系。这种直观的图文结合学习方式使学生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发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练习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当学生学会运用形义结合,识记汉字之后,有很强烈的书写愿望。而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发现汉字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分析每个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为学生进一步自学生字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本课采用游戏合作,互助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与生活紧密联系,这不仅让学生记住字形,而且还了解字议,增长了见识。

同伴建议:

李媛媛:对于象形文字教师没有必要向学生作过多解释,让学生会辨认即可。首先让学生看图,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然后让学生继续观察图、图右下角的字符和生字在形状上有什么联系。学生只要能看出它们在形状上相似,并能简单的说一说,会辨认就行。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口耳目)

周敏:在识字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会认能认的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去学,教师只做一些必要的点拨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上。

张爱玲:领读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已经认识的字可让学生自己领读。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可由教师领读。领读后可让学生自由练读、同桌对读、组内指读、全班指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等。

教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美国教育家华特曾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不能变成学习“语文书”。从生活中学,我们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与生活“衔接”起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焕发鲜活的生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字,会写三个字。认识“ノ、丨、丶”三种笔画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难点:识字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激趣导入同学们,小猴“淘淘”听说同学们很能干,特意给大家送来了一篮桃子,不过,它给多个桃子取了名字,如果谁叫得出桃子的名字,就把桃子送给它。

2、认读学过的生字卡片(及时鼓励读得好的)

3、鼓励:同学们真能干,小猴还准备了一篮桃子,不过小猴不知道这些桃子叫什么名字,你能帮助小猴吗?

二、尝试识字

1、贴上“口、耳、目、日、月、火”几个字

师:请你找出你认识的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2、出示以上几个字的实物图片,让学生上台贴图片。

3、学生领读生字,自由读,开火等游戏。

三、揭示课题,学习生字

1、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字都很有趣,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师:对,字和物体的.样子很像,这些字就叫象形字。今天,我们学过的字就叫“象形字”。

2、板书课题,教读课题。

四、图文结合,教读课题

1、激趣:小猴子贪玩,它不像同学们一样,认真地坐在教室里学这么长时间,这们得找个又快又好的方法教小猴很快地记住这些字,快告诉小猴吧!

2、学生汇报认识了哪些字及是怎样记住的。

3、开火车识字组词。

五、练习写字

1、师:这么难的字你们都认识,一定也能写好字。

2、学习“ノ、丨、丶”三种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识记字的笔顺及字形。(通过加减笔画的方法,使学生牢记)

4、展示学生写字成果,评一评。

六、课后作业

回家想想哪些字与实物也很像,把它们写下来。

教师评课:

《口耳目》是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写字教学的第二课。我在执教该课时,对教材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以后,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为依据,围绕在生活中识字这一主题,准确地制定出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设计出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本课开始时,我“小猴送桃子”的游戏引入识字教学,首先学生根据已有的识字经验,自己认读“桃形”生字卡片上的字,并介绍自己是从哪里认识这些字的,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知识基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积极学习的愿望。并且在学生介绍自己认识字的途径的互相交流中,促进了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的形成。

在本课教学第二环节——图文结合识字时,我让学生自己将生字与生活中所指的事物进行相互对比,从而相互联系起来,再让学生动手把与生字相对应的图片摆在一起,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象形字的含义,也突破了本课学习的难点。

学生学习汉字不仅是从字形中了解字义,在此同时,也应让学生结合字义识记字形。学生说出识字方法,只要有利于记住生字,我都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尊重了孩子的独特感受和创造性思维。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我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此外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我用来分析字形的时间相对多了,安排学生读生字少了;并且学生读字的形式还不够多元化,后半节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地领悟新课程大纲的理念,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力。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口耳目)

同行听课评议:

吴优:在出示完生字之后,教师不急于教读,而是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内的学生可互相交流一下。”这样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识字,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充分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展示的舞台。这符合新课标中:“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识字积累让学生自主识字。”的要求。

张爱玲:在全班同学大部分会读的基础上,开展了识字竞赛,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识字。充分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学生介绍了自己认读又多又快的秘诀,并把他们的经验加以推广,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感到亲切可行,乐于接受。

李媛媛:认识12个生字以后,教师没必要作过多的字形分析,而应该在练习中,在生活中巩固识字。

说课稿 篇5

一、【教 材 分 析 】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血液循环》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四个内容,课时为一课 (将观察实验提前一节课做),在学习了血管,心脏,血液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中用整页篇幅特意安排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形象地表现了血液在封闭式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学生能否读懂这幅图,标志着是否掌握了本节知识。教材中还设计了一个观察实验和四个讨论,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本节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二) 教 学 重 难 点:

教 学 重 点 :

1.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 学 难 点 :

1.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二、【 教 学 目 标】

(一)知 识 目 标 :

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1

(二)能 力 目 标 :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 感 目 标 :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以及常见的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确定依据】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 法 和 学 法】

【确定依据】1、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浓,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有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2、生物新课程标准。

(一)说 教 法

1)导课: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突破重点与难点:1、 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 直观式——交互式电子白板。

3、 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

(二)说 学 法 —— 1)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2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练习巩固。

四、【教 学过 程】

(一)课 前 准 备 :

学生:

1)准备好上一节实验课完成的“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报告。

2)水彩笔(红、蓝两色)、课本。

3)查阅 科学家哈维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1)血液循环教学课件。

2) 一杯凝固的猪血。

3)调试好多媒体教室的电子白板。

(二)导 入 新 课 :(大约5分钟)

复习提问:①心脏的四个腔以及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②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目的是将与本节课内容有紧密联系的旧知呈现)?

各小组代表展示实验报告——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教师作简评。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协作完成书本P18的两个讨论和课堂练习(一)

看哈维研究血液循环的资料——学习威廉哈维热爱科学的精神→学习分析资料,模拟哈维实验→提出疑问“心脏为什么在不停地跳动?”→导出新课→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注意力开始集中,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设想依据】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及动画,为学生探究设置情境,这样做既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三)突出重点: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大约12分钟)

教学课件展示血液循环途径→总结体、肺循环的路线图→设置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问题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问题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规律后进行实战演练,亲手用箭头画出循环路线(做到根据血液的变化更换笔的颜色)→思维升华,突出重点。

【实施依据】新课标中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之终身受益。

(四)突破难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大约13分钟)

观察课前准备的一杯凝固的猪血(从颜色入手)→学生探究思考→得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定义→再观察血液循环动画→学生寻找出循环途经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发生变化关键部位→设置悬疑,“为什么在这些部位血液成分会发生改变?”→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血液的变化”的教学动画→完成书本P18两个讨论→设置探究问题“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

【实施依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有抽象的知识到具体的实际问题,再有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完成整个知识点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使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五)重点和难点的延伸:血液循环的意义。(大约3分钟)

学生归纳总结→探究“血液循环的意义”→实现重点和难点的延伸。

(六)、课堂拓展延伸:通过让学生自主上网查阅收集①高血压的起因、症状及如何预防的资料;②了解正常血压、高血压及低血压的具体数据,如何测量血压;③根据出血现象判断是哪种血管出血及该如何止血。认识到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在此基础上俩学生演示如何测量血压。 (5分钟)

(七)、课堂知识反馈(大约5分钟)

1、请你帮帮小鱼:

4

2、请绘制血液循环图(用红、蓝两种颜色彩笔) :

3、知识拓展

小明在开学大扫除中不小心弄伤了自己的脚,脚趾严重发炎,需要静脉注射消炎药(俗话所说的挂盐水),你能说一下消炎药到达脚止的路线吗?

【设置依据】以习题反馈知识要点,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美丽的武夷山》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青青的山》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的散文,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旨在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本文的语言与内容和谐一致,采用比喻和整齐的对句,简洁而明丽。但是本课有15个生字,另外在加上回生字,将近有20个左右,因而识字量较大,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生来说,朗读起来难度较大。

学情分析:

由于教材的版本不一样,而且本课生字较多,学生读起课文来,相对难度较大。另外,这个班的孩子除了个别几个由父母带着游过宁夏境内的个别景点外,其他的孩子几乎没有出过远门,根本没有游览武夷山的经历。他们有的只是从电视、图书中了解过一些有关内容,因而他们对武夷山的美丽风光感受不深。但是,他们却渴望能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游览一番。故而在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要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要让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触及他们的心灵。这样,武夷山的美丽风光将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象。

设计理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顾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获取知识。

2、以读为本,读中想,读中悟,体会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美丽,让学生拥有完整的阅读过程,充分地朗读、思考、交流与想象。

3、在读通、读顺、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武夷山的美 。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3、渗透句式训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武夷山入诗入画的美丽景象。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发挥想象,体味武夷山的奇、险、清、静。

教学准备:

有关武夷山的图片。

教法

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所以我采用了“学——议——练”的教学模式,所谓“学”,就是自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议”,就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地自己解决疑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练”,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画画、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是谈话导入。

由于第一课时学生围绕课题进行了质疑,但他们的问题基本上还没有解决,他们对课文的学习还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所以在第二课时,我就运用简短的话直接引入到课题。

第二个环节是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是引导学生通过课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写了武夷山的美,然后再通过问题“课文中又是怎样写武夷山的美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了武夷山的美?”,引导学生从文中整体感知课文是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描写了武夷山的美。

第三个环节是细读感悟。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描写“山美”的段落。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读。采用自读、指名读、默读的形式,旨在让学生读通、读明白第二自然段。

2、画。用“ ”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语或句子。。

3、议。和同桌交流自己画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画了什么,又从这些句子中知道了什么。

4、读。这个时候的读,要求是有感情地读,要读出自己的语气。

在上面的环节中,还相机进行想象能力、说话能力、写话能力的训练。比如:想象三十六峰还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练习说话、写话等。

之后进行学法小节,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读---画---说——读

在学习“水美”的段落时,教师组织学生用刚才学“山美”的方法进行自学、合作学,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指导读出自己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

最后进行配乐读课文,首先指名读,读出自己的语气来,然后全班齐读第一、四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的性格和山的雄壮比较相符),女生读第三自然段(女生的性格和水的静柔比较相符)。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延伸。

在学生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看着这美丽的武夷山,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充分地谈自己的感受,升华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3、小结:是啊,我们祖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数不尽的美丽的山山水水,有机会的话,我们一起去走走,看看,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第五个环节是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佳句。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语汇,丰富自己的语言。

2、回家后,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导游,把武夷山的美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一起感受武夷山的美丽景象。

板书设计:

读 画 议 读

山: 奇、险

美丽的武夷山 入诗入画

水: 清 、静

好的`板书,应突出的中心。在此课中,我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板书,清晰明了,使人很容易就能从板书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对学法进行了板书,使学生有章可循。

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创设美的情境,激发美的感受。教学中,我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画面、音乐,营造出和谐优美的氛围,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情景之中,特别是画面与语句的有效融合,产生入诗入画的意境,使学生较好地体会到的美好意韵,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二、读的充分,品的细致。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同桌读、齐读、重点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读评结合,读赏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说写结合,层层深入。其间,我适时点拨、发问,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后,我不是简单地评价读的效果,而是训练学生将内心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后,我又要求学生带着这种理解再读一遍,这种基于阅读基础上的思考、表达,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自评、同伴评、师评相得益彰。教学中,我把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营造有益于学生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我的激励性的评价语尽力做到具体不空泛,尽可能地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有促进、提升作用。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我能够关注个体,将扎实的训练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

四、存在不足:对于水的“清”和“静”,没有动画,不能从感官上给学生一个生动形象的感受。因为在来上课前,我就没有找到这方面的动画图片,也只能带着遗憾来上课,当然还有许多不足,我是当局者迷,旁观着清,请各位专家、领导、老师给予指正。

总之,教海无涯,学海无边,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历练自己。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2 Part A Let’s talk的A部分第二课时,主要学习Let’s talk的对话.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外貌描述表达及相关句型基础上进行的对话教学。通过学习John与妈妈之间的对话,理解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并能加以运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听、说、认读本课时主要句型“I have a new friend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

(2) 对话中出现的“photo”等单词,学生能听懂并理解其意思。

(3) 会朗读对话。

2、能力目标:

(1) 能描述朋友的外貌特征.

(2) 使用时能正确使用“He /She is ……He/She has……”, 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教育要学生珍惜友谊,并热于助人。

(2)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He /She is ……He/She has……的运用

五、说学生

学生在本单元已分别学习了“He /She is ……He/She has……”,还不扎实,需进一步强化。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单词卡、人物头饰、多媒体、投影仪、奖励用的小贴画,自制人物奖励卡。

七、说教法、学法

为突破这堂课的重、难点,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模仿力和表现欲旺盛等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任务型教学模式为主,以活动,合作为主线,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游戏感悟等多法并用的方式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八、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新课导入的关键。《 what’s your name?》这首歌曲突出了主题,以可爱的卡通画面给学生带来新鲜、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兴奋起来,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因此,在热身的时候这样的导入既吸引住学生进入对话主题,同时还渲染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气氛。

(二)夯实基础,温故知新。

教师要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拔、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才能使课堂氛围充满活力。因此,我在这个环节请同学们回忆歌曲中男孩的名字,巧妙的`引出对话中的新句子“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 进行答句的教授。出示一些卡通人物的photos,请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该卡通人物的照片,并和他们交朋友.从学生喜爱的东西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对比的方式,强调his与her,引导学生对照片提问。 当学生得到照片后,教师可以提问“Who has a new friend today?”请交到新朋友的同学对自己的朋友进行简单的描述。这样轻松复习了旧知识,还为学习新课扫平了障碍。

(三)呈现对话,合作互动。

由学生在课堂中结识的新朋友,自然过渡到对话中,John的朋友。在对话学习前,提出问题。孩子们带着疑问观看教学光碟后,解决了难题,非常有成就感。在朗读对话时,我先后进行了听音跟读,小老师领读,大组分角色朗读及互评,小组合作学习,表演展示等方式,做到读得充分而不失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方面,让孩子们在师生,生生,小组等不同的合作方式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通过课件出示两张照片,教师介绍照片中是已经失去联系的朋友,将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对照片进行描述,帮老师录制一段寻人启示。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鼓励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五)我们的朋友有很多,有动物,植物,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还有机器人。请同学动手设计一张机器人朋友的画像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说明,提升学生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学生可任选其一。

(七)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九、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旧知识的巩固,还是新知识的呈现和操练,都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游戏和评价方式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课稿 篇8

一、本课的指导思想: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授课过程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的基本技能外,还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技能,又能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二、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主教材是《排球双手正面垫球技术》,副教材我选择了排球接力比赛。主、副教材搭配的原则是:主教材以上肢运动为主,副教材以下肢运动为主,这样的教材内容搭配,使学生身体能够得到全面锻练,有良好的综合健身作用。通过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灵敏、耐力素质,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所以这一运动,特别受中学生欢迎。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为15-16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朝气蓬勃、富于挑战,好胜好表现,因此对本节课有较强的求知欲。但由于他们平时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运动技术较差,所以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根据上面的分析,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排球垫球的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垫球技术,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使85%以上的学生能学会排球垫球技术的基本动作。能自主学习与锻炼,提高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的优良品质和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本堂课的重点:正确的击球点和正面垫球的姿势。

难点:身体与手臂的协调动作

四、教法和学法

(一)教 法:

1、讲解示范法:教师通过精炼适度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在讲解的同时,结合示范动作或教学视频,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动作有一个更为直观的感知,这样便于学生进行动作模仿和练习。

2、游戏教学法: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内容游戏化,就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能有效地克服常规教学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劳,使他们在快乐有趣的游戏中提高练习次数,学习、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纠正错误法:正确的技术动作是在反复练习中形成的,也是在纠正错误动作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而且还要善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他同学在练习中存在的“错误”,以此来领会和巩固自己的动作技术。

(二)学法:

1.模仿练习法:模仿是学生学习动作技术的基本方法。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性动作或教学视频,获得直观的动作慨念,然后遵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自主模仿练习。

2、分组练习法。学生采取分组练习法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教师对不同体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辅导,让学生得到全面提高。分组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性别分组、体能分组、补偿分组、友伴分组等

。3、比赛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后,可灵活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方式,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运动和竞争的乐趣。由于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来球,既要迅速判断,移动取位,又要采用合理的技术,而且同伴间还要互相配合,因此适时的教学比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运动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快乐,增进友谊。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安排时间2分钟;

包括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宣布本课目标及内容、强调教学安全

。所有学生呈四列横队,教师面向学生,站在队伍前面。要求学生集合时达到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安排时间8分钟。

包括徒手操、游戏和专门性练习。健身操共8节,游戏为“逆口令”练习,专门性练习为俯卧撑、原地纵跳。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学生进入活动状态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

(三)基本部分:安排时间为30分;本课组织分组不轮换,基本部分分为三个内容:

1. 自主学与练(5’):让学生自由发挥,练习垫球。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认知、所了解的垫球技术进行自主练习。

2. 学习和发展(20’)

(1)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和讲解使学生认识排球运动和学习排球垫球技术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动作概念。

(2)徒手练习:学生原地散点撒开,徒手做垫球动作姿势。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模仿练习,同时要求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3)自由组合,分组练习

:A.垫固定球:是让学生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和正确的击球位置。

B.一抛一垫:相距3-4米一人抛球,另一人垫球。

C.对垫:距离3-4米连续对垫球。

D.自垫:一人一球连续向上方垫球。

E.教学比赛: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练习成果,使学生不断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3、合作发挥(5’)游戏:排球接力比赛;规则:学生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每组一球。双手平举把球放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不能夹球,快速跑到指定地后原地垫球三次后再跑回队伍把球交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的组为胜。

根据本课的内容安排这个游戏,其目的是再次巩固垫球技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三)结束部分:时间安排5分

1、放松舞蹈:配用轻音乐进行放松。组织学生站成四列横队,教师提示放松部位。要求学生在放松时做到轻松、快乐,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作课堂小结,采取师生互评的方式,指出优点和缺点,达到鼓励学生和继续提高的目的。

3、布置器材回收。

4、师生道别,再次拉近师生距离,养成文明礼貌习惯,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六、场地器材:本校的体育设施比较齐全,基本上可以做到人手一球,需要器材:排球41个,电脑一台,篮球场一个。

七、预计效果: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力争85%左右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动作要领。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率为150—160次/分。课堂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