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高中音乐说课稿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2.72W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音乐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音乐说课稿

高中音乐说课稿1

一、 对大纲、教材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把握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课的教学重在启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

本课教材是“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中第十五节《贝多芬》。这个单元主要探究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一共有两首,分别是《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重点是通过学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贝多芬的作品风格及内涵,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乐曲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感知能力,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能够会唱《欢乐颂》的音乐主题;并能看懂4拍子的指挥图示。

(3)情感目标: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加强学生对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及贝多芬精神的认识。

要达到这些目标,单靠教材是完不成的,必须贯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必须通过教材引导学生组织学习,构建比较全面扎实的知识结构。

二、教法设计概要

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是音乐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而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要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 ,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不但要听辨音乐的变化,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手段,培养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体验。为此,本课教学将结合运用调查法、启发法、分析法、比较法、合作法等授课的基本方法。

三、学法设计概要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1.在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时,运用体验、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像与音乐情感的体验中充分展开想象,建立一定的音乐思维空间。

2.在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面,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避免枯燥的知识灌输和单一的讲解。

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做到会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善解决问题,增强与他人间的协作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过程。

四、教学过程概要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进行。

1.课题引入:

⑴.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并选出内容表达正确选项:

a、又名《热情奏鸣曲》

b、该曲表达的是一种含蓄、优美的情感。

C、以歌颂为主题,曲调庄重舒缓,辉煌灿烂。

d、此曲如莎士比亚的名篇《暴风雨》一样,也是表现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谓精神的。 ⑵请同学选出《第23钢琴奏鸣曲》的作者:

a、莫扎特

b、海顿

C、贝多芬

d、巴赫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音乐和选择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2.讲授新课:

⑴讲新课之前,先请几位同学把我们上节课要求大家针对以下问题收集的相关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

a、贝多芬的生平简介;

b、贝多芬创作的作品分类;

c、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主题;

d、试举例,说说贝多芬创作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各组代表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课外收集相关资料,不仅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而且可以培养自主研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其学习音乐、喜爱音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⑵刚才在“贝多芬创作的作品分类”这个问题里面,我们说他一共写了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等等。那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把什么是奏鸣曲、奏鸣曲式、交响曲这三个问题,集体探讨一下并掌握概念。

[设计意图]:采用共同学习、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单一的知识灌输和讲解。

⑶完整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回答该作品体现了贝多芬怎样的伟大思想?

[设计意图]:有了以上的音乐知识做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

⑷分段鉴赏,听辨后列出各段的.演唱形式、人声音色的变化,在表达情感,增强艺术感染力中所起的作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及情感的辨别能力和理解能力。

⑸学唱《欢乐颂》主题,体验合唱情绪与表达的感情。说说它对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方面有什么启迪?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合唱情绪,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及内涵,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合唱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

⑹课堂实践:引导学生在学唱的同时,感受4拍子的节奏特点,能看懂4拍子的指挥图示,并尝试指挥合唱《欢乐颂》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达到迁移知识,延续创新的目的。

3.拓展与研究

对比聆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未完成交响曲》、《小步舞曲》、《命运交响曲》片段。说说有何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片段,认识古典主义音乐的共同特征及三位作曲家的个性特征。

4.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并对“乐圣”贝多芬的生平和坎坷遭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相信大家也都有不同的收获。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挫折与困难,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些挫折、困难?或许你已经从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当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与挑战。

高中音乐说课稿2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戏曲的语言、曲式特点以及角色行当、情境设计和创作来体会和感受淮剧的艺术特点,进而喜欢这种古老的戏曲形式,愿意继续了解相关音乐和文化。

2、能力目标:探索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网络使学生能独立获得所需的音乐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更方便更积极地学习知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使淮剧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一部分。)

3、 知识目标:通过层层深入和具体模仿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淮剧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

[教学重点]

如何科学的欣赏和学习地方戏曲

[教学难点]

1、淮剧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学习和了解。

2、根据特定的情境设计完成表演创作。

[教学准备]

投影幕、投影机、电脑各一台,收集关于上课所需的视频以及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由老师依次播放三段不同戏曲的精彩片段(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淮剧《牙痕记》),每播放完一段视频就向学生提出同样的问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剧种吗?”,由此引出淮剧。

二、教学主体

(一)、收集关于淮剧的基本资料

请两位同学来讲解或介绍,在课下收集有关淮剧的基本资料。(由学生亲自演示,老师做补充)。

(二)

、播放教学视频

1、老师向同学播放一段京剧片段视频。

2、播放一段淮剧片段视频。

3、通过欣赏著名淮剧片段,并进行对比,让同学们对淮剧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欣赏完这些片段之后,让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淮剧和以往我们所熟知的京剧有何不同,最大的不同点在哪?(由此导出语言的不同)

(三)、语言学习

1、再次观看播放过的淮剧片段视频,并提醒同学们注意表演者的`吐字特点和发声方法。

2、播放完视频之后,让同学们进行自由讨论淮剧中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特点以及吐字方法。

3、学习淮剧所使用的地方方言,首先先简要介绍淮剧所使用的地方方言的特点以及吐字方法(比如:我家住在健康路),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学习。

(四)、情境设置和即兴表演

1、老师先简要介绍特定的情境设置(淮剧中的著名片段中的情境,包括人物及性格特点以及剧情发展)。

2、让同学们通过特定的情境设置,用现代的表演方式来演绎。

3、接着再播放同一情境下的淮剧中的演员表演方式,通过这一环节的亲身体验,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和认识淮剧的表演艺术方式。

(五)

、知识拓展

1、简单介绍淮剧的曲式、配乐和声调特点。

2、简要介绍淮剧的四大行当以及经典剧目和著名的淮剧表演艺术家。

(六)、教师寄语

师:通过今天对京剧的体验和感受,我想同学们已经对淮剧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充分领略到了淮剧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我想请同学们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记住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还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待着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最后,让我们在淮剧的经典片段的欣赏中结束本次的课程。(播放经典淮剧片段)

课后学习:同学们如果想欣赏到更多有关淮剧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和书籍来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

高中音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第十四节《巴赫》。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巴洛克时期著名的作曲家巴赫创作的《马太受难曲》,以及巴洛克时期重要的音乐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等。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②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巴洛克音乐、对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分析《马太受难曲》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请学生观察目录(第7—9单元),总结特点。(按照先后介绍音乐史上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

②下面播放巴赫生平简介视频。《马太受难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第1、72、78分曲,接下来我们联系故事先来分别欣赏一下。首先,对比欣赏第1和72分曲。提问学生:第1和72分曲之间在故事发展、音乐素材、音乐类型等方面的不同点。(①分曲1是一个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稣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音乐属于复调音乐;②分曲72是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是在耶稣死去之后出现的,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稣死去后的悲痛气氛,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音乐属于主调音乐)

③接下来将与同学们一起对比总结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不同的音乐。复调音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而主调音乐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

④接下来欣赏《马太受难曲》的最后一部分(78曲)之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和第1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③最后的终曲和第一分曲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不同的是,原来那悲哀的情绪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皆花作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

⑤最后,播放《摇摆巴赫》中黑人音乐家麦菲林指挥和演唱的《弦乐四重奏》,感受巴赫复调音乐的艺术魅力。

 四、拓展

布置作业,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欧洲十二平均律与中国明代律学家朱载堉的“新法密律”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

通过欣赏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高中音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第二单元中的《傣族舞蹈》,傣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语言,直率、真挚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风俗、娱乐场景及思想感情,是实现他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优美的舞姿把人们带入了诗一般的境界。

2、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与舞蹈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傣族舞蹈的基本舞姿、风格及动作韵律等特点。

(2)在欣赏、模拟、表演、创编等活动中,广泛积累舞蹈素材,提高自身鉴赏和舞蹈表现力,并具有一定的创编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乐舞交融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

3、教学重点、难点

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不仅仅是做做而已,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民族风格特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傣族舞蹈的体态风格,灵活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难点是要求学生根据舞蹈音乐来进行创编。

 二、说学法

课堂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乐舞交融的教学活动当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用视觉来观察模仿老师和图片中所给出的动作,用听觉来把握傣族舞蹈的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现音乐,并用交互式的学习方法,创设学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编舞蹈作品的热情和信心,让乐舞交融装点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三、说教法

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教与学的问题上,从重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图像观摩法、情景模拟法、比较鉴赏法等,从而使学生获得感受与鉴赏、模仿与表演、创编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模拟,亲近艺术。

课伊始,教师身着傣族服饰,伴随优美的音乐跳一小段傣族舞蹈,接下来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来到具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舞蹈采风活动”,期间采用“傣族文化”知多少的提问方式,揭示课题《傣族舞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视频鉴赏,领悟风格。

通过多媒体辅助式教学,请学生欣赏相关的视频与图片,鉴赏后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人民普遍爱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

3、自主探索,领悟动作。

教师首先播放电脑合成的影片,呈现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手型、手位及脚位,让影片所表现出优雅、柔美的静态舞姿,深深吸引着同学。抓住这一切入契机,教师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来模仿手型、手位及脚位,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动作的要领,再让学生看教师示范,启发学生发表评议,加强手型、手位及脚位动作要领的领悟,然后出示课件:借鉴观赏由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灵》,使学生通过影视欣赏——交互模拟——教师示范——借鉴欣赏——师生评议等过程,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形式,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又较好地掌握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4、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首先教师给同学介绍云南特有的民族吹管乐器葫芦丝,让同学们对它的外部结构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来演奏一小段音乐片断,让同学们了解此乐器的音色特点,然后完整的来欣赏葫芦丝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主要采用聆听——讨论交流——感受情绪等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感受、体验:夜幕下的傣族村庄、凤尾竹下的青年男女、村庄恢复宁静进入梦想的情绪,从而更好的揭示音乐的主题和结构特点。

5、想像创编,体验成功。

根据刚才欣赏过的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开展创编活动。首先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初步感知,再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创编音乐中的一段,注意学生强弱搭配,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表演创编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与互评的交互式学习,同时为舞姿优美的学生颁发奖品——金孔雀的挂饰,最后在欢乐的音乐旋律中让

学生跟随教师尽情的舞动起来,表达乐舞交融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把这堂课推向轻松、愉悦的高潮。

6、课堂小结,艺术升华。

我会告诉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傣族舞蹈便是民族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需要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发扬光大,使这朵奇葩光辉灿烂。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的那一刻开始,教师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舞蹈环境,使学生经过:情景模拟,亲近艺术、视频鉴赏,领悟风格、自主探索,领悟动作、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想像创编,体验成功、及课堂小结,艺术升华等过程,逐渐熟悉了解舞蹈音乐的旋律,而且在乐舞交融中体会到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最后学生与老师共同表演创编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这种创造性的音乐舞蹈实践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始终保持着高涨的气氛,达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

这堂课只是一中尝试,不当之处,希望得到个位专家、老师的帮助与指导!谢谢!

高中音乐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百鸟朝凤》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音乐全一册艺术与欣赏第三单元第二十三课,这是一节鉴赏课。通过赏析作品,体味民族音乐的艺术美丽,了解唢呐这一民族乐器的特征和风格,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从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

学生在学唱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并能够自由表达所思所想。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百鸟朝凤》,培养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对于鸟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

2.通过聆听、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体会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

3.能够分辨出音乐中唢呐模仿的不同种类的鸟的叫声;能够清晰分辨出各乐段的主题旋律。了解唢呐这门民族乐器的风格和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赏析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听辩和区分各乐段的主题旋律。难点是了解唢呐这一民族乐器,体会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视听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感知乐曲——探究乐曲——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采用播放音频和师生提问的方式,播放各种鸟类叫声的音频并引导学生想像鸟类的形象,并提出,音乐中不同的乐器也是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进行艺术创作的,顺势引入今天的'课题。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知乐曲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播放一遍乐曲《百鸟朝凤》,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的情绪是欢快跳跃的,速度是散板、自由的。随后我会为学生们简介作品《百鸟朝凤》的相关知识和唢呐的乐器背景知识,辅助学生熟悉乐曲。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强调音乐实践,这在我们的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着重体现。

这一环节,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通过“整体感受—分段赏析—完整体验”的步骤学习,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各段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唢呐的炫技型演奏技法等知识要点。其中,对于各乐段的主题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聆听学生就比较容易能够总结出,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概括即可。但对于第二乐段中唢呐的炫技演奏技法,是这节课的分析要点,在这里我会选择启发问答、讲授法、互动讨论法的方法来进行引导。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模仿第二乐段中不同鸟类的叫声,来感受唢呐的乐器声音特点和风格。最后再完整聆听,带领同学们对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过程,并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这首作品所传达的精神主旨是什么?通过一步一步的教学推进学生能够发现这首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并从所感所悟中培养学生们对于民族音乐、民族器乐的热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聆听钢琴版本的《百鸟朝凤》,并自由讨论一下,两种演奏风格有什么样的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学们又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不同版本作品的聆听和对比,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引入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关注。同时,将自己对于《百鸟朝凤》的所思所想总结成小短文,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请同学们在欢乐的乐曲中结束本节课的课程。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这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包括了作品的各段主要内容,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课《优美与壮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的美》的第一课,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欣赏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钢琴独奏曲《夜曲》以及《国际歌》,这几首乐曲的选择突出了音乐作品中优美与壮美的不同感觉,对于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且在中学阶段掌握了音乐技能的学习,但他们还缺少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化,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和“不好听”,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是本课的主旨。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的目标:感受理解《牧歌》、《国际歌》美的不同

2、能力目标:正确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初步具有对音乐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他们音乐文化的兴致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课内容实际及对学生发展的需要,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理解他们的内涵。难点:能够准确的辨析感受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主要运用引导、练习、对比法。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将采用合作讨论练习等学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天鹅》和《红军不怕远征难》片段,让学生谈谈这两首音乐带给他们怎样的感受,老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行总结,引出书中音乐美的概念及介绍,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乐曲片段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本节课的距离,更好体会到音乐美的不同。

2、新课讲授

(1)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景画,提问:这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组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这样的设计是运用了美术的视觉感,音乐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更快、更直接,从而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方面思考,随后让大家闭上眼睛欣赏无伴奏合唱蒙古民歌《牧歌》,欣赏过后,让学生说说《牧歌》带给自己的感受,接下来提问学生了解肖邦吗,有同学知道夜曲这种题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夜曲题材,引出肖邦的.夜曲,聆听《夜曲》片段,请学生说说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方面进行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后教师从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总结优美的特点引导总结。

(2)教师结合历史知识介绍《国际歌》创作背景,并在多媒体上展示巴黎公社照片,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体会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样的设计是通过历史事件的引入更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随后聆听《国际歌》,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风格,随后老师从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壮美的特点,总结后学生随多媒体再次欣赏《国际歌》并跟唱,体会作品情感。音乐的美是通过声音来抒发情感的,通过聆听学唱和音乐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壮美的音乐特点,初步感受与优美的异同。

(3)总结本课,通过音乐要素对优美和壮美进行比较

七、布置作业

1、课后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片段

2、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主旋律,并要求能唱出《彩云追月》主旋律。

八、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做到突出重点、安排得当,乐曲欣赏和图片展示大部分都出现在多媒体上。

1、牧歌

优美的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诗情画意

2、国际歌

壮美的特点:刚劲、果敢、勇猛、粗狂、铿锵有力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音乐说课稿7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周村区实验中学的丰彦,我要说课的课题是,花城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课本第四单元第二节第三部分“影视音乐”。

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把我的说课思路展示给各位评委老师,敬请指导。

一、【教材分析】

《音乐与社会》这一单元由“音乐的传播与交融”和“大众音乐”两部分组成。本单元是课本的最后一个单元,是高中生最终提高审美能力的归宿点,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必须让学生认识到音乐既可以反映社会功能又能给予社会深刻的影响。

影视音乐这一课的内容非常丰富,要想在这一节课上让学生鉴赏完所有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我们学校高二有6个班是电脑班,有网络平台,师生可以在线交流,学生也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所以我从影视音乐的体裁入手,每种体裁准备两首影视音乐作品,在前一节课的最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从一种体裁中选择他们最喜欢的一首影视音乐作品,在课下查阅一下资料,选派一名代表介绍给大家,我来做简单的补充。

我选择的八首音乐分别是片头音乐:《詹姆斯邦德序曲》和《动物世界》的片头曲《just bule》;场景音乐:《泰坦尼克号》中的《弦乐四重奏》和《功夫》片段;插曲《再见,警察》和《牧羊曲》;主题音乐《辛德勒的名单》和《重整河山待后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电影音乐的进一步关注。

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和配乐能力,使学生能够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影视音乐,并能为影视片段或专题片配上合适的音乐。

3、知识目标:认识影视音乐的种类、作用,了解约翰.巴瑞和约翰.威廉姆斯以及什么是音画对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鉴赏,使学生初步体验到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清楚的分辨出影视音乐的体裁,并能为影视片段配乐。

四、【教法】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本堂课教材的内容和高中生的学习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交流、为影视片段配乐等教学活动,运用启发、分析比较、练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教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思考与探究。

五、【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高效地参与学习,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引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课件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并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鉴赏分析、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

六、【教学过程】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拓展与探究。

1、组织教学:

我在每一节课的课前五分钟都安排了一个环节叫做“梦想舞台”,让四个学生一组,分组展示自己的才艺,其中有一个是主持人,然后根据他们的表现得分并计入学期末的学分认定,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2、导入新课:

本环节我用两段不同的《泰坦尼克号》导入,一段没有音乐,一段有音乐,让学生找出区别,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出课题。

3、讲授新课:

(1)导入课题后,展示课件,影视音乐从体裁上可以分为片头音乐;场景音乐;插曲和主题音乐,然后按照课前的分组让学生上台来介绍他们选择的影视音乐作品

下面我根据上课的情况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第一组片头音乐:学生从中选择的作品是《詹姆斯邦德序曲》,学生是这样介绍的:007系列是电影史上一个传奇。这首作品由英国作曲家约翰.巴瑞创作,他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具有动机性的音乐主题,在每部影片的开头都会出现,这个主题由低音弹拨乐器演奏,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也使全系列片的音乐得以统一,从音乐上给影片确定了风格。

然后我给同学们介绍约翰.巴瑞的生平和什么是片头音乐。

第二组场景音乐:学生从中选择的作品是《功夫》,学生是这样介绍的:功夫这部电影一共出现了30几首场景音乐,周星驰出场时播放的是《十面埋伏》,斧头帮出现的时候播放的是《我不入地狱》,刚才咱们听到的这首最经典叫《流浪者之歌》,乐曲速度极快,给影片增加了紧张的气氛。

然后我给同学们介绍什么是场景音乐。

第三组插曲:学生从中选择的作品是《牧羊曲》,学生是这样介绍的:《牧羊曲》是影片《少林寺》的插曲,这是一首洋溢着似水柔情的女声独唱,歌词朴素清新、优美动人。被很多专家认为是中国流行乐坛的经典之作,它与《少林,少林》在影片播出20多年来在少林寺日日响起,从未间断过,可以说没有少林寺这部电影也就没有现在的少林寺。

然后我给同学们介绍什么是插曲,并强调插曲不是器乐曲,它一定是歌曲。

第四组主题音乐:学生从中选择的作品是《辛德勒的名单》。学生是这样介绍的:这部作品由著名的犹太籍小提琴家帕尔曼演奏,旋律优美动人,给人以深情、忧伤之感。影片画面是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和他们的子女排着队伍,在辛德勒的.墓石前放小石子以示纪念,人们缓缓地走着,音乐也缓缓的奏着,让人心酸、让人悸动、让人震撼。

然后我给同学们介绍约翰.威廉姆斯的生平和什么是主题音乐,同时向学生介绍影片的另一首插曲(&),并提出问题:电影中那个场面令人触目惊心,一个充满血腥暴力的场面,配乐居然是一首平静祥和的童声合唱,你觉得这样合适吗?让学生讨论,并顺势引导:这种手法叫音画对位。

(2)在这四种体裁当中插曲和场景音乐学生很难分辨,所以我准备了两首影视音乐作品让他们辨别,分别是《西游记》中的场景音乐和《城南旧事》中插曲《送别》,让学生认识到插曲一定是声乐作品,场景音乐一般都是器乐曲。

在学生清楚的了解了场景音乐和插曲的区别之后,让学生判段这样一句话,电影过程中出现的音乐,除去片头音乐和片尾音乐外,所有的音乐都属于场景音乐。这句话是教参上的一句话,相信这个时候学生应该能判断的出,这句话是错误的,除了场景音乐还应该有插曲。借此可以告诉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要善于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判断,尽信书不如无书。

通过欣赏这么多的影视音乐作品,学生应该对影视音乐的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时我让他们分组讨论并总结,学生回答完之后出示课件做相应的补充。

4、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我会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然后课件展示“学有所获”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知识点,梳理所学,加深记忆。

5、拓展与探究:

课尾,我准备了一段卓别林的无声电影片段,并给学生四段音乐,让他们选择哪段最适合,第一段是一段悲伤的音乐,第二段是一段恐怖的音乐,第三段是匈牙利五号的音乐,第四段是加沃特舞曲。学生很可能在第三段和第四段音乐上有争议,其实这两段都可以,借此可以告诉同学们,为影视作品配乐不是唯一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6、作业

我出示几张我们学校的照片,请同学们为学校纪录片配上合适的音乐,下节课开一个简短作品展示会,看看哪些同学配的音乐最合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8

一、说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百鸟朝凤》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音乐全一册艺术与欣赏第三单元第二十三课,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赏析作品,体味民族音乐的艺术美丽,了解唢呐这一民族乐器的特征和风格,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并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

学生在学唱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并能够自由表达所思所想。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百鸟朝凤》,培养保护自然、喜爱自然的感情,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

2、通过聆听、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体会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

3、能够清晰分辨出音乐中唢呐模仿的不同种类的鸟的叫声;能够清晰分辨出各乐段的主题旋律。了解唢呐的乐器风格和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赏析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听辩和区分各乐段的主题旋律。难点是了解民族乐器唢呐,体会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视听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感知乐曲——探究乐曲——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将采用音频导入和师生提问的方式,播放各种鸟类叫声的音频并引导学生想像鸟类的形象,并讨论音乐中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进行艺术创作的乐器,顺势引入今天的课题。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知乐曲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播放一遍乐曲《百鸟朝凤》,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的情绪是欢快跳跃的,速度是散板、自由的。随后我会为学生们简介作品《百鸟朝凤》的相关知识和唢呐的乐器背景知识,辅助学生熟悉乐曲。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强调音乐实践,这在我们的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着重体现。

这一环节,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通过“整体感受—分段赏析—完整体验”的步骤学习,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各段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唢呐的炫技型演奏技法等知识要点。其中,对于各乐段的主题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聆听学生就比较容易能够总结出,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概括即可。但对于第二乐段中唢呐的炫技演奏技法,是这节课的分析要点,在这里我会选择启发问答、讲授法、互动讨论法的方法来进行引导。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模仿第二乐段中不同鸟类的叫声,来感受唢呐的.声音特点和风格。最后再通过完整聆听,带领同学们对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过程,并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这首歌曲所传达的精神主旨是什么?通过一步一步的教学推进,学生能够发现这首歌曲表达了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并从所感所悟中培养对于民族音乐、民族器乐的热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聆听钢琴版本的《百鸟朝凤》,并自由讨论一下,两种演奏风格有什么样的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学们又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不同版本作品的聆听和对比,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引入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关注。同时,将自己对于《百鸟朝凤》的所思所想总结成小短文,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请同学们在欢乐的乐曲中结束本节课的课程。

七、说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说课稿9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姓名

2、了解学生音乐基础情况

3教育学生应该多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二、导入: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课题]:

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新课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

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

(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3)复听歌曲

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一、1、2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二、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高中音乐说课稿10

一、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花城版高中选修课歌唱的第二单元的一首抒情歌曲《共和国之恋》。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旋律优美深情,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喜爱的优秀歌曲。歌曲选自电视剧《共和国之恋》的主题歌,由刘毅然作词,刘为光作曲。歌曲以优美的旋律,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一群有志学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本节课从歌唱技巧入手,根据气息和咬字吐字解决歌唱的发声技巧。

二、学情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故本课从学习如何发声入手,激发兴趣,层层深入。通过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使我们教与学在音乐活动中相识、融洽、和谐。

高中生已经过了变声期,而且具备了音乐的鉴赏能力,但是这时期的学生对歌唱技巧的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对气息和咬字吐字的歌唱技巧还不能掌握,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对歌唱技巧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挖掘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励自己作为新一代中国知识青年必须继承前辈不渝的爱国热情和在科学道路上奋勇攀登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集体训练,个别示范和才艺展示,学生自学和集体讨论,归纳,提高歌唱技巧。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气息与咬字、吐字的有效结合方法,正确的使用气息,咬字吐字,能更好地进行科学的演唱。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的确立,我设置了一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歌唱实践,学生能够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的歌唱中的气息与咬字、吐字的有效结合方法,正确的使用气息,咬字吐字准确。

五、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欣赏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对音乐作品情感的掌握,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采取练习法巩固学生的演唱技巧,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二)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大纲要求及教材内容,我在学生学习指导时,围绕学习目标,主要通过听、练、唱等方法,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吟唱形式及歌唱技巧的表现。让学生尝试,讨论分析,编创,演唱等方法融合在一起。以兴趣促练习,以学练求巩固,在展示树榜样的教学中轻松愉快的达到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更好地学唱《共和国之恋》,我采用钢琴、多媒体以辅助课堂教学的展开。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讨论探究--扩展延伸--课堂小结五个环节组成。教学过程具体设计如下:

(一)新课导入

在导入环节,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我采取对比聆听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内蒙民歌《牧歌》和湖北民歌《龙船调》运用不同的气息和咬字、吐字的方法,从而导出本节课的内容--气息与咬字、吐字。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渲染气氛,营造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接下来气息和咬字吐字的发声练习做好了铺垫。

(二)初步感知

情感是歌曲的灵魂,所以学唱歌曲《共和国之恋》之前我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引导学生自学,为歌曲划分段落,从旋律、歌词等音乐要素感受两段歌词表达的不同音乐情感。最后学生在了解了歌曲的意境之后由老师范唱,高中生自学歌曲,有助于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

(三)讨论探究,教唱歌唱方法

歌唱教学主要是学习并逐步掌握歌唱的基本技能,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有气息支持的发声、圆润的'音色、清晰的咬字吐字,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地歌唱。所以在歌唱之前我引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第一步根据课前搜集的材料引导学生明白歌唱中的气息、咬字和吐字的知识进行目的性的讨论与总结,解决相关知识问题。第二步教授学生练习的正确方法和引导学生练习发声练习曲,第三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据歌曲的咬字吐字选择合适的练习曲,第五步学生在练声之后,自己用正确的歌唱技巧演唱歌曲。学生通过练声曲的练习,使学生具备放松稳定的喉头和口腔的开度,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体会腹部的力量感。

歌唱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应尽可能地融于歌唱实践活动中。接下来在歌曲演唱的阶段,首先我弹琴,学生演唱歌曲,检验歌曲的学习情况,之后老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注意纠正:

①气息通畅自然。

②喉咙打开,腹肌跳动,第一遍先用练声“来”把旋律哼出来,第二遍唱歌词。

③咬字吐字清晰干净,努力唱好每一个字。

④每一小节中的强拍要有圆舞曲的特点,使音乐流动起来。

⑤充满感情、真挚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在乐曲的高潮部分把激情表现出来。

⑥结束时气势宏大、磅礴,用饱满的情绪演唱全曲。

学生通过发声练习,采取正确的歌唱技巧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同学之间相互聆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将正确的演唱技巧运用到歌曲中,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更能依据自己的声音特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歌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成果检验

在巩固提高环节,为了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歌唱技巧和情感的运用是否到位),我弹琴,个别学生演唱《共和国之恋》或其他乐曲,演唱结束后让学生主动发言,谈谈在唱这首歌的过程中,学生的心得体会(呼吸、吐字、感情表达等),学生在演唱和评价中找出自身的优缺点,激发学生歌唱、表演的热情,热爱祖国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快乐成长。

(五)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我会去总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呼吸和咬字吐字的重要性。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字正腔圆是最基础的要求。我们要在不断的歌唱实践中,学会和掌握呼吸的方法,并运用到歌唱中。歌唱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我们在歌唱中要有感情演唱,把歌曲的意境和感情表现出来。

高中音乐说课稿11

一、说课标

根据高中音乐课新课标要求,欣赏民歌的学习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的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2、教学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二是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3、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三、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高一的学生,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判断力,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时候,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让学生听,看,参与体验,互动交流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从而来分辨西北民族的民歌特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主要是欣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进行。

1、导入:运用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歌曲调的地域划分,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地域的民歌风格?然后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声演唱民歌的视频,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及兴趣。

2、展示目标、导学达标

采用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

第一步采用“听——想——观看——讨论”的程序,让他们听三首歌曲的旋律片段,了解各首民歌的风格特点及表现情绪等。阅览歌曲简介、欣赏歌曲、知识链接、互动链接

第二步然后我将结合流行歌曲,给学生介绍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阅读音乐知识,了解花儿、信天游,欣赏歌曲,互动链接

第三步拓展探究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深入地感知、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并结合流行乐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自然地导出下节课的内容。

五、总结反思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电脑多媒体课件运用的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内容在安排上要尽可量紧凑丰富,要力求课堂气氛生动有趣而富于吸引力。师生互动的充分性和从容性可能会不够。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这些要要依据实际上课情况调控和改进。

高中音乐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是选自人音版教材高中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这是一节鉴赏课,通过听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要素、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等知识,学生能够领会情感表达。

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乐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比欣赏,感受音乐各要素在音乐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知识与技能:聆听乐曲,运用音乐各要素进行编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欣赏乐曲,感受音乐各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作用。

难点是运用乐曲中的音乐各要素进行编创。

五、说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多媒体。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用音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两首乐曲的异同问题,我会引导学生理解,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乐曲《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并提问同学们这首乐曲的情绪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乐曲的情绪是沉重的。随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乐曲的作者、背景等的相关知识,辅助学生从宏观角度来整体的了解乐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会针对学生身心的特点,利用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作品曲式结构、体会情绪变化,并能够通过进一步分析音乐本体,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首先我会为同学们播放乐曲并提问,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通过聆听作品,学生可以发现作品可以分为三部曲式,接下来我会引领同学们分主题聆听,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在反复聆听以后,学生会发现第一个音乐主题之间在情绪上呈现出了层层推进的形态,接下来我会提问同学们“这样的情绪变化你们是怎样听出来的呢?”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谱例,相信同学们可以捕捉到描述出节奏、力度、速度、歌词、曲调等方面的变化。

接下来,我会请同学们结合我的讲解想象第二音乐主题所展示的画面是什么。

由此就可以将音乐本体和情感表现进行一种有机地结合,使知识形成网络,学以致用。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创编旋律的方式来对本课进行巩固,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最终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在作业的设置上,我会请同学们课下可以寻找相似的音乐作品,并学习演奏。

高中音乐说课稿13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铁蹄下的歌女》,接下来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铁蹄下的歌女》是花城版高中音乐全一册第三单元第1课的一节鉴赏课。全曲旋律悲痛、深情,但又富于强烈的戏剧性。整个作品蕴含着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被誉为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抒情歌曲的典范之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作品创作特点,感受聂耳表达对旧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激发爱国热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的赏析以及对《风云儿女》片段欣赏,体会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女的凄楚生活。

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体会歌曲旋律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激发爱国热情。

难点是了解歌曲创作背景,通过学习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激发爱国热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多媒体演示法、提问法、探究法。

学法:聆听法、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整体感知、分段赏析、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采用多媒体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的方式进行导入,并提问:每当国歌响起时,你会有一种什么感受?

通过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目的在于通过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教学做良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是整体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会先播放《铁蹄下的歌女》并提问:听到这首曲子,你们感受它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通过学生自由回答,我总结得出音乐情绪是非常悲痛的。接着我会简单介绍电影《风云儿女》。其次,再次播放全曲,请学生们为全曲划分段落,最后得出共分为三个部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将作品从整体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本首作品。

第三环节是分段赏析环节

对于作品细致、精准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播放歌曲第一部分,提问大家的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什么样的内容?通过学生回答。我进行总结:第一段前两句为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不甘痛苦生活的心情;后两句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和对黑暗社会的质询。

其次,我播放音乐第二部分,提问歌曲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又有哪些不同,它又表达了什么?让分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学生回答我进行总结: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二段转入字字血泪的叙述,音调中充满了辛酸与凄楚。这一段的音乐处理刚好和第一段相反,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挪前,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移后,使“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两句更为突出,更为感人。

接着,我会请学生根据前两段欣赏步骤总结第三段。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进行补充总结:第三段综合了前两段的音调和节奏的因素,前两句仍是不平的呐喊,随后,节奏突然拉长,音乐到达了最激动人心的高潮,表现了“被鞭挞得遍体鳞伤”的歌女不可抑制的愤懑之情。

最后我会播放全曲,请学生说一说整首歌曲它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通过学生自由回答,我总结:这首歌的语音、声调、语气和情绪的变化,同音调、节奏的结合非常贴切,音乐的处理与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装饰音的运用富于女性的特点,乐句从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部分歌词的内容及柔中带刚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者不平的呐喊。通过这样的设计,巧妙地围绕本节课重难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同时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思考及探究能力。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播放《风云儿女》电影片段,提问:大家通过这段影片以及歌曲,谈一谈聂耳创作这首歌曲对社会的影响。这样做这样有利于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爱国情怀。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小结时我会提问学生通过这一节课所得到的收获。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让学生们课后观看《风云儿女》整部电影,然后相互交流观后感。

通过这样方式,不仅回扣本节课知识点,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激发爱国情感。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环节,着重的体现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情绪、情感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板书直观的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所教的内容为冼星海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位为依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聆听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 形式都有哪些?对《黄河大合唱》中各乐章进行分析。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中重点听三个乐章,《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情感发展。及演唱形式。

四、说学法

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集体演唱小组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思考、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五、说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音乐,然后问题式引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

《黄河大合唱》(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的设计推动课堂进入主题)

1、让学生交谈自己所了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

2、教师小节之后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作品创作故事》来详细了解作品产生过程。

3 教师提出问题,这部作品共分几个乐章?大家最想听第几乐章?

(三) 新课讲授

1 视听《欣赏《河边对口曲》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从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与情节的发展。)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大家边欣赏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a/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b/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生:欣赏作品后回答:

a/演唱形式是对唱。b/歌曲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然后相互问答倾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师:我们再来听下歌曲的最后一个部分(播放歌曲)。在这个部分里,只有两个背井离乡老百姓的对唱吗?

生:没有,还有合唱。

师: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

生:表现遭受敌人逼迫而逃亡的不仅仅只有这两个老百姓,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苦难的人民。大家一同上前线抗日杀敌救国。

师 :找出两位学生来表演。

2、欣赏《黄河船夫曲》

(设计意图 想通过层层设问来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歌曲的体裁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并通过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内涵。 在音乐中找出答案)

1、师:在欣赏这首歌曲之前,我请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a/歌曲的体裁是什么?b/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欣赏后回答

a/歌曲体裁是劳动号子。b/速度由快变慢再变快,力度由强变弱再变强,联想到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师:大家说的很对!那船夫们不惧怕惊涛骇浪,勇敢顽强地一起与之搏斗,这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表现出船夫们团结一致、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精神。

师:对!这种团结协作、勇往直前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2、师:这首歌曲的体裁是劳动号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船夫们劳动的场景。

生:按照老师指挥模仿劳动号子,体验劳动号子便于整齐用力的'作用。(模唱片段。)

3 欣赏《保卫黄河》

(设计意图从分析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情节与演唱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演唱形式与情感传达的结合有一定的认知。)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来聆听《保卫黄河》!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

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

生: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生:一轮接一轮的,就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涌来。

师:很好!那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

(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择"拓展与探究"第四题的第2题)

1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扩宽视野,对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格)

师:现在大家对声乐轮唱曲《保卫黄河》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来欣赏下由著名钢琴家朗朗和管弦乐队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大家来对比下钢琴演奏的《保卫黄河》与声乐曲《保卫黄河》,说说看你们喜欢哪个版本?这一乐章出现几次主题,分别有什么不同?

生:欣赏后发言。

2、"大合唱"的概念

师:《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以这部作品为例来归纳下什么是大合唱。

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多乐章的声乐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乐队伴奏)

(五)总结

师:播放背景音乐《怒吼吧,黄河》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欣赏到这里,下节课将继续欣赏大合唱其他乐章并与钢琴协奏曲进行对比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音乐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很高兴能够参加此次说课活动,我说课的题目是“华夏音乐之光”,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第一节的内容。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后评价反思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解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第四单元(音乐与时代)中的内容。本单元包括中国音乐盒西方音乐两部分,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不同时期的简要历史和成就,体会时代、文化和社会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成就”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第四单元的前三部分是按照中国应用发展的脉络设计的。“华夏音乐之光”是古代音乐的精选,旨在通过聆听和分析这些作品,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辉煌与成就,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拓宽音乐视野,初步直销音乐与其它学科的一些关系,增进他们对综合女改过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本课选取了《八音和鸣》《酒狂》《黄莺鸣》《阳关三叠》《湘妃泪》5部作品。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辨识古代乐器钟、磬、琴、琵琶。这是为了完成智育目标。

2、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本课的音乐作品,体会古人的情感;能说出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一些区别。超级化他们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这是为了实现德育目标。

3、过程方法目标:能随乐曲哼唱《阳关三叠》、《黄莺吟》两首歌曲,并记住《酒狂》、《湘妃泪》的主旋律。这是为了完成美育目标。

以上是我制定的本课教学目标,重点是辨别古代乐器,难点是记哼唱两首歌曲。

三、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学习后,在鉴赏能力上应该有一定的提高,加上是本国、本民族的音乐,学生应该能对音乐的内涵有所体会。但是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并不完整、不系统,要真正的理解音乐、说出作品在节奏、调式、和声等方面特点还有一点的难度。同时,学生所喜欢的是现代流行音乐,虽然本节内容非常好听,但学生也会对本节内容会有点不喜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

针对以上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一下教学原则。

四、教学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教学中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作为一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引领者。不能以传授为主要手段,而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2、直观性原则:音乐是直观的,必须以学生直接聆听为主要手段。

3、德育为先原则: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为目的的,放弃了德育,鉴赏就毫无意义。

有了目标和原则,教学方法才具有意义,下面我解说一下本课的教法设计。

五、教法设计

1、本课为一个课时,一共选编了五首乐曲,约16分钟。其中《酒狂》《阳关三叠》《湘妃泪》可作精听曲目。

2、鉴于本节为第二学期的起始课,而且人文底蕴比较厚重,可结合历史、唐诗、宋词等进行人文教育。

3、本节介绍的几首器乐曲用的乐器,可以图片作为介绍,其中古琴已被俩喝过批准为“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介绍要全面,要体现出一定的人文底蕴。

4、本课主要使用的设备,主要是多媒体教室,我准备用播放音乐、FLASH短片、图片,并通过分组讨论、反复模仿等手段来突出重点。同时创设请讲引导学生融入音乐体验中去。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我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导入。用寒假中的《春节联欢晚会》为起点,指出现代音乐中传统越来越少,要想提高个人素养,必须学习古代音乐中的精髓,那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古代与游览,去感受一下古代音乐作品。

2、设计问题,讲授新知识。

(1)问题:中国五千年文化起于何处?中国古代音乐源于何处?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出中国音乐源于“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并介绍我国古代乐器制作的精湛工艺。

(2)播放乐曲《八音和鸣》体会楚调的韵味。

播放以前要先介绍作品的时代和背景。在欣赏的同事,教师展示编钟、磬的图片并指出编钟、编磬的华彩乐段。乐曲时值不长,可重复一次欣赏,以增强学生的感受。

(3)问题:“文人四艺”是什么?那么“四艺”中关于音乐的是什么?

通过学生们回答问题,介绍乐器古琴。中国古代音乐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古琴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载体,课程汇总要详细加以介绍。

播放作品《酒狂》,乐曲有两个版本(姚炳炎版和龚一版)最好都播放给学生们听,“借酒佯狂”的意境。让他们宰不同音响的对比下感受“托兴于酒”

(4)师生互动:在听赏《酒狂》时,结合你学过的和了解的相关历史知识,谈谈你对乐曲的感受,与学生们进行交流。

(5)师生互动:朗诵《阳关三叠》,看谁感情表达的最真切,最富有音乐感。互动后比方乐曲《阳关三叠》。让学上体会两种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感受。指出音乐做能表达人们的情感。

(6)播放《黄莺吟》,乐曲似乎不如前几首作品容易被学生接受,可以由教师领唱(奏)来体会乐曲的情感。(现场表演比录音更能表达乐曲的情感,更能吸引听众)

(7)课程进行到现在时间已所剩不多可简单介绍一下“琵琶”,,并播放《湘妃泪》在音乐声中布置作业“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仍旧坚持我美育为手段,德育为目的的教学原则,课堂中重点以作品的文化内涵来感染学生,教学中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八、板书设计

华夏音乐之光

乐器介绍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