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心得体会

区域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栏目: 心得体会 / 发布于: / 人气:1.41W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区域地理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区域地理教学心得体会

区域地理教学心得体会1

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区域地理涉及内容相当广泛,知识点多而零散,加上学生对初中区域地理掌握的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课堂中很难展开,影响到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要学好区域地理首先要明确学习区域地理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区域的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地形特征、主要的地形区);气候(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气候成因分析);河流(水文特征、重要的河流);自然带;重要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社会经济条件中的面积人口、工业(工业的生产条件、工业产品、工业部门、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区)、农业(农业生产条件、农作物及其分布),交通(特征、重要铁路、交通枢纽、港口)城市、商贸、旅游;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等等是必须要弄清楚的。

学习区域地理要解决哪些问题也要搞清楚。具体是:

1、在哪里:定位、分布;

2、有什么: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生态环境问题等;

3、为什么:一般要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有时还需要注意分析历史根源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原因;

4、怎么办:评价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5、怎么办:预测发展方向或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要解决这些问题,区域定位要放在首位。定位几乎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题。因此对空间定位技能的训练非常重要。区域定位的方法主要有:

1、绝对位置(经纬度定位)

2、相对位置:一个区域相对于其他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一些主要的经纬度及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物进行定位。

3、政区的轮廓特征;

4、利用特殊地理事物来定位。

地图是地理的重头戏,有时甚至比书本还重要。学生在学习中应图文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地图上再现知识。例如07级5班的李旭东同学在学习区域地理地理时就注意绘图,因此他的地理成绩在班里一直是最好的。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叶应多用板图法,不仅会提高自身水平,还可以影响学生,使他们养成好的绘图习惯。在读图过程中要对一些重要地理事物的形状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比如长江和黄河就是很重要的定位要素:长江的`“W”形干流是缠绕在北纬30°线上的,黄河“几”字形的中游河段贴近东经120°的东侧,接着拐向东贴近北纬35°线。

建立一张心理地图是掌握地图的关键。地图上的每一点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学生要做到当一个经纬度坐标给出的时候,地理思维不仅能反映出这一区域的位置,而且关于这一区域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也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

总的来说,学好区域地理不仅要掌握一些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靠学生自己平时一点一滴辛苦努力与积累。

区域地理教学心得体会2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被普遍认为是记忆量最大的教学内容。区域地理的教学目标到底是什么?是要记住每个区域有什么河、什么山、什么湖、什么城市?是要记住每个区域的气候特点?农业特点?工业特点?我不这样认为。因为纯记忆的东西不是真正的地理,如果仅仅是要记住上面这些东西,那么可以说老师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因为只要认识汉字的人都能去读区域地理部分的内容,也能去记忆这些东西。但是仅仅记住这些东西是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

我认为区域地理的教学重要的是需要教会学生区域分析的方法。按照区域特点→区域发展→区域整治的思路去分析每个区域。例如:中亚的教学,我们是要让学生记住这里气候干旱?记住这里主要产棉花?记住乌兹别克斯坦是“白金之国”?记住这里的农业是灌溉农业?非也。我认为中亚的教学需要让学生理解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需要让学生理解气候对农业分布的影响,或者直接说是让学生理解干旱环境下农业的发展特点。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的降水少;降水少的气候特点,决定了这里的农业发展主要制约性条件是水;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种植业就只能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好的河流沿岸。学生学习这个部分后要能够用这种思维去分析其他干旱地区种植业的分布特点。例如在热带沙漠地区,在温带沙漠地区,农业一样要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好的河流沿岸。所以埃及的农业也只能分布在尼罗河沿岸;西亚沙漠气候区的农业也只能分布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沿岸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种植业也只能分布在塔里木河沿岸。而且这些地方和中亚一样降水少,光照充足,都适合发展喜光的棉花。因此中亚的农业教学仅仅停留在记忆这里地区的农作物和农业的分布是不够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去重复再去记忆埃及、西亚、我国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而应该上升到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

再如俄罗斯的农业分布在东欧平原,尤其是顿河流域。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要记住俄罗斯的农业分布在顿河流域吗?不是,而是要让学生理解高纬度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因为俄罗斯纬度高,所以热量条件差,因此俄罗斯的农业就只能分布在纬度相对比较低,热量条件好的顿河流域。学习这个部分,学生应该能独立得出纬度同样很高的加拿大的种植业也只能分布在国土的南部。因此俄罗斯的农业的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的并不是记住顿河流域的农业,而是要理解高纬度地区农业分布的特点。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的教学,还需要上升到更高的高度。理解世界任何地方农业分布的特点。中亚→农业发展制约条件→水分→农业沿水分条件好的河流分布(灌溉农业);俄罗斯→农业制约条件→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分布在纬度较低的地方。因此得出影响农业分布的不是优势条件,而是制约性因素(正好又应验了“木桶原理”)。于是我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地形崎岖的区域→制约因素→地形→农业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地区(“地无三尺平”的我国西南地区在地形相对平坦的山间平地和山间盆地发展坝子农业)。

高寒的高海拔地区→制约因素→海拔高热量差→农业分布在海拔较低热量较好的河谷地区(高寒的青藏地区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河谷农业)。

沙漠戈壁地区→制约因素→水→农业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好的绿洲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绿洲农业)。

这样注重方法和原理,注重知识的迁移,记忆量可以小多了。也就是说区域地理不是弄清楚这里有什么而是这里为什么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