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语文

渡江云阅读答案

栏目: 语文 / 发布于: / 人气:6.43K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渡江云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渡江云阅读答案

渡江云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渡江云

周邦彦

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启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③委曲:曲折延伸。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15、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D

15、①对春色由衷的喜爱之情。词的上片写春回人间的万千气象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春色的喜爱。②对仕途的担忧之情。“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的“愁”,隐含着作者对仕途的担忧,要到京城了,本来是高兴的事情,但是因新旧党之争问题,词人也不知道此次进京情况会是如何。③孤独寂寞之情。尾句“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写出了离愁在心不能成寐的情状,表现了词人水程夜泊的孤独寂寞。

渡江云阅读答案2

渡江云①

周邦彦

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启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③委曲:曲折延伸。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分)()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1.D(解析:“以乐景衬哀情”错,下片描写的不是乐景,而是悲凉之景。)

2.①对春色由衷的喜爱之情。词的上片写春回人间的万千气象之景,表达了作者对春色的喜爱。

②对仕途的担忧之情。“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的“愁”,隐含着作者对仕途的担忧,要到京城了,本来是高兴的事情,但是因新旧党之争问题,词人也不知道此次进京情况会是如何。

③孤独寂寞之情。尾句“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写出了离愁在心不能成寐的情状,表现了词人水程夜泊的孤独寂寞。(每点2分,共6分)

【翻译】

晴日山中的薄雾低低地铺满南方的旷野,春的气息最早从雁鸿翅下透露,它们结成阵势从沙滩上腾空而去。骤然惊知春天已经来到眼前,询问什么时候,能逐渐地进入深山?鲜花碧草,舒卷开合,天公以最大的粉饰力装点着争艳斗华的春天。那千丝万缕的'田头道旁的杨柳,嫩条渐抽渐长便可藏遮栖鸦。

可叹!沿着东流注入长江的清江水西去,装饰华美的游船向着京城──汴京进发。是酒宴已残,兴尽人散?还是愁那江风阵阵总是无休止地拍打翻卷着船头的旗尾,夕潮也汹涌而起溅湿了头上的乌纱?夜晚悬在江空上一弯弦月,乘坐的般只也慢慢巾近港湾驿站、泊入芦苇深处。沉怨无法排遣,面对着闪烁的银灯,一次次地把灯花剔下。

简析

作者在上阙写春,春是杨柳逐渐抽芽的初春,下阕写秋,秋是水草已慢慢变长的深秋,这一春一秋、一荣一谢两种景致。作者通过歌咏山水风光表达了作者在羁旅行役中由对春色由哀的喜爱到对命运艰难的孤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