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语文

小重山阅读答案

栏目: 语文 / 发布于: / 人气:9.1K

现如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重山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重山阅读答案

小重山阅读答案1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②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③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④。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①此词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②寒蛩:秋天的蟋蟀。③旧山:家乡的山。④瑶琴:饰以美玉的琴。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以静衬动描写了一幅喧闹的深秋夜景图,渲染了一种热闹的氛围。

B.“惊”字再现词人难眠的情景。“起来”句写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

C.下阕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深感寂寞的心情。

D.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高超。

12.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阅读答案:

11.(3分)A

12.(3分)整首词表达了词人收复失地,抗金报国的爱国之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遭人陷害,赋闲在家的无奈之情;知音甚少,无人理解的寂寞之情。(答对第一点和二、三、四点中任意一点,得3分,意近即可)

小重山阅读答案2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

1.首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5分)

2.你认为欲将心事付瑶琴中的心事有那些?请结合诗词略作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首句以动衬静描写了一幅静谧的深秋夜景图。(2分)首句起兴,渲染一种凄凉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3分)

2.(1)心念中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情 (2)遭人陷害,赋闲在家的无奈之情

(3)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4)对奸臣当道,苟且偷安的愤恨之情

(5)知己甚少,无人理解的寂寞之情 (任意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阅读练习二:

(1)千里梦是什么梦?弦断有谁听抒发了什么情感?(4分)

答:指驰骋千里疆场,收复河山的梦想。(2分)抒发了作者主张受到排斥、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2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两点作简要说明。(4分)

答:①借景抒情,用静寂的环境烘托孤寂的心情。②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的忧愤之情。③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暗喻投降派阻挠抗金。

(3)该词主旨句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赏析】

上片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开头三句写秋夜梦回,意境含蓄而深沉。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作者梦见自己正率部转战千里,向阔别的故土胜利挺进。眼看驱逐敌寇、光复河山的理想即将实现,令作者感到十分兴奋和激动。可惜好梦不长,终于被不停鸣叫的蟋蟀声惊醒。醒来的时候,正是半夜三更。接着三句写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作者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披衣起床,绕着台阶来回踱步,抬头一望,只见朦胧的月色正照在窗帘之上。这里借景物的描写烘托内心的孤寂,用平静的`语气叙述不平静的思想活动,显得曲折深婉,寄寓着壮志难酬的忧愤。

下片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换头三句,慨叹岁月如流,家乡长久沦陷,归期遥遥无望。作者自二十岁从军,出生入死,与金兵浴血奋战,决心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五岳祠盟记》),为国家建立丰功伟业。可是十多年已经过去,头发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园,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每当他想到这里,怎能不义愤填膺、忧心如焚呢?所谓阻归程,实际并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遥远,难以归去,而是暗喻着对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因为当时正是秦桧弄权,气焰十分嚣张时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现手法,弹出弦外之音,让读者去体会。结拍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据《吕氏春秋本味》,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钟子期能从琴声中体会出他的心事。后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秦桧上台后,迎合赵构的旨意,对坚持抗金的主战派进行无情的打击和迫害,将他的亲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实现其卖国求荣的罪恶目的。这三句表达了作者抱负难以实现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统治下南宋的黑暗现实。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误作为粗犷叫嚣。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分其高下呢?况且作词常是要用以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者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馀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这首《小重山》词,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这也正是运用词体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对诗词评赏也应明白这一道理。缪钺所撰《灵溪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与此意同。

小重山阅读答案3

小重山

汪藻

月下潮生红蓼汀。浅霞都敛尽,四山青。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

别语寄叮咛。如今能间隔,几长亭。夜来秋气入银屏。梧桐雨,还恨不同听。

词人简介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1.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诗人情感变化。(3分)

2.简要分析下阕“夜来秋气入银屏”一句中的“入”字的艺术效果。(3分)

3.清代沈雄《柳塘词话》中说,“柳梢风急堕流萤。随波处,点点乱寒星”虽脱胎于诗人庾信“秋风驱乱萤”,“而景自胜”。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心烦意乱、乐观豁达、遗憾孤寂。(3分。每点1分)

2.“入”是穿透的意思,写出了秋气的浓重,表现了诗人内心深重的凄凉。

3.都写了秋风和乱萤。庾诗突出了秋风的肃杀,较为直白。汪词借“柳梢”写秋风,以“点点乱寒星”比喻乱萤,生动而且具有较强的画面感,能更好地渲染烘托情感。(4分。共同点1分,庾诗1分,汪词2分)

小重山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手法:对比。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那么。“用典”算不算呢? 本人认为应该可以。

安徽卷除了文言文选文让人不可捉摸外,古代诗歌鉴赏的选文也是剑走偏锋——所选诗词较为冷门,20xx年的宋词,20xx年的清词,20xx年的宋诗,今年的元词。看来,安徽的命题者对词还是情有独钟的。对于作者舒頔一点信息也没有,好在词作内容上没有难度,写的是大家熟悉的端午,是否也在赶注重传统节日的时尚。尽管该词较多的用典,但阅读难度还是不大。

小重山阅读答案5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

陈亮,字同甫,多次向宋孝宗上书陈述抗金方略。据《丽情集》记载,唐朝御史裴质和成都歌女灼灼有情,裴质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写景,营造了凄凉、哀婉的气氛,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 “冷烟浓”中的“冷”,既指秋天薄暮时天气微冷,也暗示着词人的冷寂心境。

C. 下阕用典,体现出词人的满腔忠诚,同时有忠心无处可诉的悲苦,用语含蓄。

D. “江南阔”中的“阔”,指地之辽阔,使全词在哀婉之上添了一丝悲壮与豪放。

16. 简要赏析这首词上阕的写景艺术。

15. D 全诗风格哀婉,无“悲壮与豪放”。

16.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清冷幽静的秋景中寄寓浓浓的愁情。多角度描写,富有层次。从视觉、听觉、触觉、远近、高低等角度描写。选取景物,渲染烘托。描写啼鸟、暮霭、月光等景物,渲染烘托词人内心的悲苦。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用红绡喻晚霞,比喻贴切。(任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