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作文

关于风俗文化的作文(通用19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5.38K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风俗文化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风俗文化的作文(通用19篇)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1

我的家乡在福建,那里充满了我甜蜜的童年回忆。那些美好的瞬间让我难以忘怀,那些美味的水果也让我念念不忘,还有那些特别的风俗让我记忆深刻。

我的家乡有很多奇特的水果。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妈妈出门去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玩,不一会儿,饥肠辘辘的感觉驱使着我到厨房里去寻觅好吃的。我在厨房里翻翻这儿,看看那儿,顿时,一个金黄金黄的大木瓜出现在我的眼前,怎么吃呢?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小刀把它切开,黄灿灿的果肉包裹着一颗颗滚圆滚圆的小黑籽,就像一颗颗圆溜溜的小珍珠,摸起来滑滑的。我捏起一个放入嘴里,咬了一口。哇!好辣啊!满嘴都充斥着火辣辣的味道。这个小黑籽味道还挺怪呢,害我喝了三杯水才让那味道在我嘴里渐渐淡去。不过,木瓜的果肉的`确好吃,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

除了木瓜,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奇特的水果,比如小柠檬和波罗蜜。说起波罗蜜我总会想到大榴梿,它们长得实在是太像了,外面都有尖尖的刺,好像同胞兄弟。虽然它们长得像,但吃到嘴里的味道却有很大差别。大家都知道榴梿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香香的,而波罗蜜的气味和味道都是甜甜的,吃完很久,嘴里还留存着它的香甜。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那香甜的波罗蜜。

此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特别的风俗,比如我们家每当过年吃完年夜饭的时候都要跳火群。什么是跳火群呢?就是把地瓜藤放在院子里,然后放火烧起来,让全家老小都从火群上跳过去,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所有的霉运都被火烧光了,很特别吧?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2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习惯。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_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3

“十里一风,百里一俗”。在我们家乡也有别具一格的风俗,那就是拜天公。人们所说的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正月初九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这一天我们要用一些果品敬奉,并举行一个仪式,这就是敬天公!因为出于对天公的尊敬,人们没有雕天公的雕像。

这一天,奶奶把桌子搬到阳台,因为拜天公是朝天拜的。我帮奶奶在桌子上摆上了那一些美味的食品:有猪头啊,鱼啊,乌龟裸……这些好吃的馋得我口水直流。我想吃一个,可奶奶说得拜完天公才准吃,否则就是对天公的不敬。我只好咽了咽口水。

只见奶奶拿出打火机把蜡烛点燃,插上了三根香,表情严肃地跪在地上,虔诚地向茫茫天空说了:"保佑我的儿子们生意兴旺,孙子们成绩更好,我和老伴长命百岁。″说完扣了三个响头,又叫我和爸爸妈妈过去一起拜了三拜。我跪在地上,心里直想笑,不过我强忍着不笑出声来,因为奶奶说过拜的时候不能笑出来,否则就得不到祝福。

拜完以后奶奶把好吃的'搬了下去,我也跑了过去。奶奶对我说:“孙子,想吃快点来。拜了天公的东西可以保佑你吉祥如意,成绩高升。”听了奶奶的话我赶紧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拜天公还有一首有题的诗呢,那就是“正月初九五更天,三牲五谷放桌边。一家老少站相依,一拜丰收财运添;二拜健康笑眯眯,三拜团圆不分开。真心许愿嘴要甜,响炮共庆天公生。”是不是很有趣呀?

我也明白拜天公其实是寄寓着劳动人民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四季平安的心愿。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4

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谁都知道的。中秋节赏月和响月饼更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今天正是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秋节。为了以表孝心,我准备为父母买月饼。我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学生,我没有很多钱,但偶尔也会有零花钱,因我的父母都是要在这里打工的,再加上我又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所以我的家里并不富裕,所以我的零花钱也不多。我以前攒了一些钱,本来打算攒几十块给我远在故乡的妹妹买一套衣服寄回去的,但想到爸爸、妈妈平日里的辛苦,我就花了一部分钱去买了一盒果味月饼。

当我把月饼送到父亲面前的时候,父亲笑得都合不拢嘴了。随后,父亲对我和母亲说:“生活再穷迫,在中秋佳节,也应该意思意思,不说去酒店吃大鱼大肉,也不说买几千几万的东西,这几块十块的月饼总归还是要吃的,”“对呀!虽然我们一家五口的生活不富裕,可还不至于吃月饼也没有钱。我的`二妹和小弟现在还小,以后长大了,要上学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哪儿筹钱,”突然,妈妈说了一句:“快吃吧!苍蝇都要来了。”父亲说:“这小小的月饼的含义大不相同,我们千万要注意,可别掉啊!哪怕是一小块也不行。”

我看到他们吃的时候不禁涌出了几行眼泪,这是幸福的泪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对这些月饼的看重。因为这月饼代表了我的孝心,所以她们很看重。我要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这样会得到最美丽、最珍贵的东西——真情!反之,则会得到世上最丑恶的东西——个人利益。拥有了真情,亲情,就代表拥有了财富,但拥有了金钱却不代表拥有一切,希望同学们记住:人世间的真情才是最珍贵的,;因为真情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还有,你们千万不被金钱所迷惑,钱不是万能的。

我因为拥有了真情而骄傲,不为拥有了钱而高兴。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5

湛江,一个著名的海港城市,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还有很多独特的习俗。今天我就带大家见识一下吴川的元宵节。

在我们吴川,我们经常会吃一个叫做汤圆的传统东西,这种东西是用糯米粉包裹着花生馅和芝麻馅一个小圆圆的圆形小球,只要取一锅热水就可以把它煮熟了,这种东西我们都很喜欢吃。

今年的元宵很特别,买不了汤圆,我只能自己试一下包汤圆,我首先准备好了糯米粉,和一大壶热水,然后和成面团放入冰箱醒发一会儿。

接下来我准备好了花生,芝麻,红糖,白砂糖,等等的馅料,把花生打成碎,加入红糖,就变成了红糖花生馅,把芝麻和白砂糖一起搅碎,那就变成了芝麻馅,这两种新料经过加热之后都会变成液体,所以做成爆浆汤圆不是梦,当然我做了这两个是经典的馅料,别的人还会弄紫薯馅呐,芒果等等。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取出面团,把面团搓成一个小圆球,然后按压碾平,成为一个薄薄的小圆饼,我便用勺子包入馅,捏和,滚成一个小圆球,放在一边,但是我做面团的时候不小心用了温水,所以面团粉粉的一动就烂,每做一个汤圆都难的登天,只不过想到爸爸妈妈姐姐们吃到了这些汤圆幸福的`笑容,我还是坚持了做了下去。

做了一个小时终于做好了十几个大小相等的汤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锅洗干净,然后放入水把它们煮沸,放入汤圆用筷子搅拌一下,防止粘锅,过了几分钟,汤圆煮好了,我洗完碗,用碗乘着汤圆,给了给我的家人们。

我们一边看着月亮吃着汤圆,看着烟花,说着笑。我想:这个元宵也许不像之前那样喜庆,但是也过得美好。

我喜欢元宵节,更喜欢我的家乡!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6

闽南的节日习俗多种多样,有令人摸不清头脑的出嫁风俗,有令人惊讶的跳火圈风俗。而春节敬天公,则是我印象深刻的风俗。

“快下来。”爸爸在呼叫。我和哥哥知道按照习俗,在这除夕之夜十二点,我们全家准备要敬天公了。敬天公,也就是祭拜玉皇大帝,祈求新的一年全家一切平安顺利!

我下楼一看,大门敞开着,一张八仙桌上摆着一盘盘食物。有三牲:乌鸡、猪脚、鱼。又有一盘水果,菠萝摆在正中,周围分别是柑桔、火龙果、苹果、梨子,这就叫五果。还有一盘面包、一盘碗糕。桌上还系着桌裙,上面写着“满堂玉金”,下面画着一厅堂的人,有老人、有年轻人、有小孩。但每人都是全身金衣,十分喜庆。桌前有一个方形的垫子,桌后吊着一个天公灯。

开始敬天公了。奶奶拿起打火机点燃了一把香,并分别给了爸爸、妈妈、我和哥哥各三根。奶奶最先开始上香:她双手五指端着香,跪在垫子上,将端着香的双手举向额前,往日微微弯曲的.背,今天竟不直挺挺的!她脸色庄严,嘴里念叨着:“保佑全家平安健康!保佑我儿子生意兴旺!保佑我的孙子学习进步……”

说完奶奶把香插到天公灯上,磕了三个头。之后便是爸爸妈妈哥哥上香。轮到我上香了,我也学着奶奶,严肃地将手举向额前,心里默念:“保佑我学习进步。”

上完香奶奶便将一叠金纸稍微折一下,放进炉子里烧掉。

为什么要敬天公?奶奶告诉我说:“今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所有神仙都来祝寿,于是大家也都来祭拜,祈求一年好运和家人平安和天下太平”。

原来我一直觉得这是迷信,今天我终于理解了闽南风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7

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一些风俗,有一些风俗我们都听说过;有一些风俗我们却很陌生。

我是一个上海人,虽然我的家乡没有很多风俗,但是在新年里,我的家人们也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里准备晚饭的各种食物。,最让我期待的是妈妈做蛋饺。

“儿子,要不要到厨房和我一起做蛋饺呀?”妈妈问。我愉快地答应了。妈妈先让我打鸡蛋,我快速打好了鸡蛋,接着,妈妈把煤气灶打开,将一个很大的圆汤勺放在火上烤,我问妈妈:“您为什么要用火的顶端烤汤勺呢?”“因为火的顶端的温度最高呀。”妈妈回答,“火的外焰比内焰的温度高,这是你将来会在学校里的科学课上学到的。”等到圆汤勺里的`水汽烤干后,妈妈把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猪油用筷子夹住,在圆汤勺上擦。因为圆汤勺很热,所以发出了“嗞——”的一声响,猪油慢慢地化了,并且散发出了诱人的香气。

然后,妈妈把鸡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圆汤勺里,鸡蛋液迅速凝固了,慢慢地一个圆圆的鸡蛋皮成形了,像一片饺子皮似的。这时候妈妈会放入事先调好味的肉糜,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拢,再把半张鸡蛋皮刮下来,因为之前在汤勺里擦过猪油,所以很轻易地就能把鸡蛋皮和汤勺分离。然后顺势把鸡蛋皮对折,轻轻地用筷子压一下,防止肉糜漏出来,这时候一个蛋饺就做成了。如此反复,我和妈妈做了一大盘金灿灿的蛋饺,活像一大盘金元宝,这正好讨个口彩,新的一年财源广进、财源滚滚。这盘蛋饺香气腾腾,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一盘蛋饺很快就吃完了。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8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有很多奇特习俗,接下来,就让我来为你们介绍介绍一些习俗吧。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一首有关端午节的民谣。

全国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至于内含的东西,则根据各地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节,我们可就能一饱口福了。

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与“五”这个数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比如说端午节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端午节小孩要佩戴香囊,传说有辟邪之意,实际是用来当佩饰用的,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扣成索,做出各种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南京过端午,每家都会准备一盆清水,在里面加两枚鹅眼钱和一些雄黄,家里的.大大小小每个人都要用这种水洗脸,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眼疾!

看了我的介绍,你们知道一些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了吗?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9

前年,我和妈妈来到云南省看望外婆。我游览了美丽的洱海风光,当然,还少不了白族“三道茶”。

所谓白族“三道茶”,为“一苦,二甜,三回味”。每逢喜庆佳节或贵宾来临,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三道茶”仪式,依次向客人敬献“苦茶”,“甜茶”和“回味茶”这三道茶。

主宾相敬,举杯齐眉,不以解渴为目的,而是寄以兴致和情感。其象征意义通常被概括为“一苦,二甜,三回味”。

这三道茶,头道茶以大理特产的散沱茶为原料,用特制的砂罐于炭火上焙烤到黄而不焦,芳香袭人之时冲入滚烫开水而成。此茶是白族自制自饮时常用的烤茶型,以浓酽为佳,香苦宜人。

品之,苦味与药苦相似。

二道茶是以大理名食乳扇、核桃仁片、红糖为佐料,冲入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茶味香甜而不腻。

品之,其味确实甘甜可口、细而不腻。

三道茶以蜂蜜加少许椒、姜、桂皮为佐料,冲入“苍山雪绿”煎制的`茶水,以达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品之,先微苦,后舌边生津,至舌麻无比,的确是回味无穷。

这就像人生,先是苦,苦尽甘来,便是甜,老了,就没有回味了。

人生一定要细细品尝,否则苦尽甘来后就没有回味了。不是吗?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10

清晨一声清脆的鸟叫划破了苍茫的天穹,我睁开了朦胧的双眼,穿起了新衣,贴上对联,刚要沾上斧子,爸爸说詹夫子要倒着沾我不解的问为什么?爸爸和颜悦色地笑了笑,说:“寓意福到了”。我恍然大悟。

原来春节还有这么多的风俗啊,爸爸说到晚上还要吃团圆饭了,我兴奋的手舞足蹈,于是我就苦苦等待着盼啊盼,终于盼到了夜幕降临,黑布上撒满了无数颗繁星,我抬头仰望着,一个可爱的想法从我的脑海中闪过,为什么不和父母一起去包饺子呢?我奔着厨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同意了。首先把面和馅儿护好,然后我们分工明细,妈妈擀皮儿,爸爸和我包饺子,我拿起饺子用勺子盛了不少馅儿,饺子还没有包好,就露出了许多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包饺子是有学问的,第1步,把皮儿放在掌心,手一定要有弧度,不能太平,第2步放下时一定要适量,不能放多放多就会露馅儿,煮成了一锅粥,但是也不能放少放少了吃起来就不好吃。我按着爸爸的.步骤包了起来,结果却包了一个四不像,唉,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啊。爸爸说:“不要灰心,慢慢练习就会成功,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我听了鼓起勇气,渐渐的越饱越好,这些饺子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莲花,我的心里美滋滋的,真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

参加这次春节风俗活动,我不仅知道了中国习俗历史悠久,还让我知道了成功的真谛,习俗帮我扬起了理想的帆。通过这次参加春节丰收活动包饺子,我深深感受到了春节的祥和与美好,也从中感受到了和父母在一起包饺子时的快乐与幸福,更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不要急于求成,要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细心耐心去做好,这样我们才能享受成功的幸福。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11

这天,妈妈带着我去参观了天福广场里的第四节风俗文化展。

走进展厅,只见人群涌动,热闹非凡,可见这次风俗文化展颇受欢迎。首先,我们逐个观赏了如今空落落的院落照片。照片中,一个个空落落的院子、窑洞展现在眼前,没有一个人影,只剩下一面黄色的三角旗,孤零零地守护着这座黄土高原村。但是,也有一些孤寡老人坚守着这片土地,仍然居住在这些布满窑洞的村落。我看到有一些大约年过花甲的老人扶着锄头,站在自己辛辛苦苦种好的地里,脸上露出了质朴的笑容;还有一些老人手持羊鞭,赶着羊群,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还有一个老人挑着扁担,两个桶里是一些清澈的河水,头上有亮晶晶的汗珠,但十分快乐。这样的场景如今恐怕很难见到了。

我们又去了面塑展示区,玻璃罩里有许多栩栩如生的面塑。有掩头盖耳的兔子,也有神气十足的老虎;有粉红艳丽的蟠桃,还有一条条“肥胖”的`面虫;甚至还有混杂了橡皮泥的面塑,甚是好看,琳琅满目,令我有点目不暇接了。

最夺人眼球的当属那些整岁生日仙桃了。七十岁的是一个小“仙桃”,周围有几条小仙虫,八十岁的则是一个较大的“仙桃”,周围还有彩色橡皮泥的装饰,显得格外好看。当然“仙桃王”是九十岁生日面塑。那一个仙桃巨大,周围还有小仙桃在旁边立着,形成众星拱月的姿态,我仿佛听到了那些小仙桃们在异口同声地喊“大王威武!”这样有趣的面塑,换了谁也不忍心一口吃掉。

我还看了那些极具中华艺术感的剪纸,简直不敢相信是从一张红纸上剪来的。有一张剪纸最令我惊叹:真是一张千层剪纸,上面有狮子、老虎、熊、猪、鸡……剪纸成了一个千面动物园,真是巧夺天工!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体会到家乡民俗的博大精深,更加懂得一定要珍惜民俗文化。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12

一看到母亲泡米和桌子上满是粽叶,我就知晓端午节又到了。

小的时候我不知晓端午节的起源,只知晓每年家就像春节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后来也只不过知晓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故事,至于还有哪些我就一无所知了。

每到端午节,佩带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大大家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小孩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栓好了的五色线只能在夏天第一场大雨或首次洗澡时,才可丢掉。母亲告诉我说,据老大家讲,如此可以防止灾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大家家乡的主要风俗。刚到5月,家就开始浸泡糯米了。母亲通常都会筹备一盆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粽叶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母亲就是一直如此做的。

端午前一天,母亲就开始动手包粽子了,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包起来,可每次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看来包粽子也并不容易。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大枣、葡萄干、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特别的香。

端午节的早晨,母亲一直在我睡眼朦胧时叫醒我,去远处的树林、小河边洗脸,凉凉的河水冲走了我的困意,热闹的.大家人来人往,真的像春节一样。

回到家,吃着鸡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13

今天是端午节,又是姥爷的过生日,我和姐姐早早起床,一块认真地制作了一张好看的过生日贺卡,姐姐又把她平常变魔术的用具装进书包。

中午到了姥爷家,姥爷家筹备了丰盛的酒菜,舅舅买了一个两层大的过生日蛋糕,那过生日蛋糕比大家画的还好看。舅舅把过生日蛋糕放在客厅的桌上,我插上蜡烛,姐姐用打火机点着,表弟乐乐把灯关上,又拿出他带来的手风琴,大家一块合唱“过生日快乐”,唱完之后姥爷许愿,吹灭蜡烛,这个时候屋里的灯忽然全亮了,大家边跳边鼓掌,逗着大大家都笑了。

姥姥在餐饮店里喊:“快过来,吃饭啊”,大家又跑到餐饮店里,围着桌子坐好。在大大家举杯祝贺之前,我和姐姐拿出大家筹备的过生日礼物递给姥爷,一块念道:“祝姥爷过生日快乐,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姥爷看着大家画的`过生日贺卡,说:“这么漂亮的过生日蛋糕,还有彩色的蜡烛,这过生日礼物太好了。”

饭菜很丰盛,有鱼,有鸡,有火锅,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大家孩子吃了很大一会儿,不见菜少,都已很饱了,就跑到楼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厅休息时,姐姐开始变魔术,大家全家都围着看,只见姐姐熟练地把两个硬币放在桌面上,在上面并排放二张扑_克牌,接着把外面那枚硬币往外推推,让第二张扑_克牌盖住这个硬币,再往里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气,翻开扑_克牌,只见第一张牌下的硬币也跑到第二张牌下面来了,大大家都感觉奇怪,夸姐姐真行。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大家该回家了,今天大家玩得可真开心。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14

又是一年5月初五端午节,一个漂亮的中国传统节日。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闻以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由于反对妥协,倡导联齐抗秦,遭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将来,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不知晓为何世界会是如此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一面大声呵斥吟诵,一面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在石壁上写下一篇奇绝千古的《天问》。他深知自已没办法同现实调和,最后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当地老百性都很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棕叶包米的东西—棕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将来,每年都以此办法来纪念屈原。

今天正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闻到浓浓的棕子清香,于是快点洗濑,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为何象屈原如此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奸臣为何不会考虑国家是否会让人家吞并掉,总有一天,国家一定要栽在他们的手里,还有那个笨大王,如何也不知晓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虽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点不影响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真是一个有趣的端午节,还有美味的粽子。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15

阴历的5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十分热闹。

端午节是由于秦国和楚国发生了战争。秦王需要楚王去谈判,屈原劝楚王不要去,可是楚王不听。还将屈原逐出国,后来,楚国被灭之后,屈原忧愤地跳进了汨罗江,百姓为了怀念屈原,将糯米包成粽子,投入了江中,期望鱼群吃米而不伤屈原身体,后来演化为端午节,所以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

端午节里不少有趣的'活动:譬如赛龙舟、吃粽子、包粽子等等。其中我最喜欢包粽子了。端午节那天,我早早地起床帮母亲包粽子,我一手拿着粽叶,一手把粽叶卷成筒状。用手握着粽叶,然后舀些糯米放在粽叶里面,把多的粽叶包起来,再用绳子捆住粽子,一个粽子就在我手里诞生了。可是,好景不长,当我筹备去蒸的时候,粽子下面忽然有了一个洞,糯米像调皮的娃娃全漏出来了。

我非常失望。我去问母亲:“母亲,我明明已经包好了,为何还会漏出来呢?”母亲笑着说:“你把粽叶卷紧点。”我照着母亲说的做,果然成功了。包出来的粽子又大又好看。不一会儿,粽子就蒸好了。我揭开锅盖,一股清香从锅里飘出来。我从里面拿出一个来,“好烫!”我发出一声怪叫,丢回了锅里,等粽子冷了,我拿出一个粽子。解开绳子,剥开粽叶,我一口咬下去,软软的,糯糯的,真美味!

端午节真有趣呀!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16

“5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是国内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相传战国时期楚国二闾医生屈缘由为爱国理想不可以达成而抱石投江自_杀。大家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的投江日——阴历5月初五定为了端午节。每年一到这个日子,赛龙舟、吃粽子就是主要的活动。据了解大家赛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儿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不过,在我姥姥家,到今天还保留着端午节吃粽子、戴香囊的风俗。每年端午节,姥姥会给大家一家包粽子吃。她和我妈先去采摘一些新鲜的竹叶,清洗干净——先放进热水中煮一煮,同时将筹备好的糯米浸泡好将来,姥姥就开始包粽子了。每次她选取两三片叶子,左右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往里面小心翼翼地放糯米,最后用棉线绑住。一个粽子“婴幼儿”就诞生了。姥姥喜欢依据每一个人的口味包不一样的粽子:我喜欢吃白粽;母亲喜欢吃肉粽;姥爷喜欢吃黑米粽……哪些穿着绿衣裳的婴幼儿在炉火上煮着,还没有出锅呢,空气里就已经弥漫着粽子的香味了,叫人馋得直流口水,我恨不能立马拿出来狂吃。

端午节前夕,母亲会给我在裤子或衣服上佩带香囊。我的香囊是蓝色的.,十分香,走到哪都能闻到。听母亲说,香囊里面的艾叶和雄黄有辟邪驱瘟有哪些用途。

我的最爱——端午节。就是如此欢乐、祥和的一天度过。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17

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是国内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非常热闹,大家不只要包粽子,而且还要打大饼和米糕。

听母亲说,端午节还有一段历史呢。古时候有个叫屈原的诗人,因热爱祖国而不被理解,遭到了屈辱便来到江边,跳进了江里,溺江而死。大家打捞了很久也没捞到他的尸体,他们担忧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把包好的粽子扔进江中,让鱼吃粽子而不要去吃屈原的尸体。因此,每年的这时,也就是端午节大家就包粽子来纪念屈原。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是如此过的,大家早早的起床,到外面去,采上一段柳条,拿回家里,插到了户门上。另外,孩子子们的脖子上戴着香囊,同时手、脚腕系上五彩线绳,传闻可以避邪驱虫,将来会有福气。大大家呢?坐在一块包三角形或者四面体形的粽子、打米糕、打各种口味的大饼。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就产生了学包粽子的想法,随即告诉了母亲,但母亲不同意,在我的.坚持下,母亲才答应教我,我开心的直跳。

制作粽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母亲教我的步骤也非常紧凑,第一让我拿好粽叶,接着卷好粽叶,同时把糯米、花生、大枣,放进卷好的粽叶里,待所有些东西填满后,就把粽叶根据四面体或三角形状包起来,之后用粽绳系在粽子上。如此一个完整的粽子就包成功了。我最初包粽子并非非常不错,在母亲的帮忙下虽然我包了好多奇形怪状的粽子,但也领会了包粽子的乐趣。等大家把所有些材料包完后,母亲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去煮,几个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熟了,把粽绳解开,一阵阵苇叶的清香撒出来,被人谗言欲滴。

真期盼今年的端午节快点到来。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18

还记得父母对我说过,他们刚来到钟楼区,这里只是一个并不繁荣的地方,不像现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天,我让妈妈带我去了解一下钟楼区的发展情况和去看看我们原来住的周家村。

奔驰在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的马路上,看着两旁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马路上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和四周随处可见的绿化,我仿佛感受到了钟楼区宏大的发展前途。妈妈告诉我,昔日这里只是一大片农田而已,几十年发展至今,这钟楼区经历过了无数的风风雨,真的很不容易。听着妈妈的话,又看看这一大片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不难想象,钟楼区发展至今,经历过了多少的风风雨雨。

妈妈告诉我,钟楼区还是一个集聚文化内涵的地区。听说最近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展览了钟楼区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我决定一探究竟。走进运河五号,仔细看着这个从一家纺织厂改造过来的创意街区,我发现了许多常州钟楼区发展的足迹,找到了一些与纺织企业管理有关的提示标语和激励人们工作的锦旗。从这另外的发现看出,钟楼区的企业有了区政府的良好规划,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产业生产当中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产业链,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这真是钟楼区发展到如今繁荣昌盛的`景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五号展区,这里就是展览钟楼区小学生的美术作品的地方。一走进大厅,我顿时怔住了:好一派华丽的景象!

只见到处都展览着我们钟楼区小学生的优秀精美美术作品,墙壁上贴的,柜子上摆的,栏杆上挂的……到处都有,令人目不暇接,而且品种也很丰富,绘画作品、布艺作品、陶艺作品、纸艺作品样样俱全。走近一看,我发现每一件作品都是无比精美的,几乎天衣无缝,仿佛这些美术作品都是出自美术大师的手里的。

从这一件件精美的美术作品可见钟楼区教育也不逊色,练才艺都是“从娃娃抓起”。学生作品美,除了天赋以外,大部分功劳都归功于老师。没了老师的精心指导,哪来学生们简直巧夺天工的作品?

风俗文化的作文 篇19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