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作文

作文教学设计15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1.16W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作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作文教学设计15篇

作文教学设计1

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

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唐诗素描”作文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感受和表达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导写过程】

一、出示“素描”含义

关于“素描”,《现代双语大词典》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

“①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某种毛笔画等。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②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二、明确“唐诗素描”的含义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两篇唐诗素描的范文:《游子吟》和《夜雨寄北》。

游子吟

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飘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

夜雨寄北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到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起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弱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2.引导学生结合两篇范文,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讨论交流要点:

(1)形式新颖,耳目一新,两篇文章都把唐诗改写成了散文。

(2)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比如: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3)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塑造了生动的形象。《游子吟》对母亲真挚而热烈的赞美和《夜雨寄北》那种缠绵而悠长的思念之情,在范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4)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唐诗的内涵。

3.师生共同归纳“唐诗素描”的含义。

“唐诗素描”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它是一种作文的形式。

三、指导写作,定期交流佳作

结合对“唐诗素描”含义的理解,教师选取唐诗,指导学生写作,并定期交流佳作。在学生逐步熟悉这种写作形式之后,由唐诗逐步扩展到其他古典诗文。

四、写作总结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这样的话:“带领学生学习古往今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写成的佳作,犹如身入胜境,在无数瑰丽璀灿的珠宝中观赏遨游,美不胜收。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表现力,那怕一首小诗小词,也有无穷的趣味。”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通过“唐诗素描”作文训练,我们感觉到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希望有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艺术形式,将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作文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

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读过之后那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辞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从中受到启发、教育,甚至终身难忘,把这些感受、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探讨如何写好读后感。

二、师生讨论,表达共识:

1、我们在四年级就曾经接触过读后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写作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写读后感。

2、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师随机板书: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指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读后感作文教学,读是前题,感是写作重点,也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有认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从中受教育和启迪。

(1)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要密切联系实际,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4)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叙述、抒情三结合。

3、探讨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4、教师总结读后感写作方法。

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编排了读后感作文教学。学生初次遇到写读后感作文,总会碰到新的问题——难写,甚至不会写。因为小学生作文大多是以写记叙文为主,学生一般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而写读后感作文却有别于记叙文,它必须写出因读后感的内容。可以写课文中某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写对一个句子或一段话的理解和感悟;当然也可以写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总体感受或见解。在写读后感中提出自己的质疑,经过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可见,读后感作文又带有议论文的写作成分。因此,读后感作文教学时,关键要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

三、怎样教学生写好读后感作文呢?

定标题,明写法。

掌握读后感的写法,犹如盖房搭建了钢筋框架。因此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其一:确定标题。标题有两种写法。一种直接命题,一般为“读《╳╳╳╳》有感”或“《╳╳╳╳》读后感。”另一种可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注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表明题材。

其二: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法:为让学生整体把握,快捷理解识记我归纳为这几

个字“引 — 议 — 联 — 结。”

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点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和中心。

议——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继续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生活抒发感受。

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结论可与开头相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

四、防止作文步入以下误区:

(1)叙述原文过多,无感、少感;

(2)无感而发,牵强附会;

(3)空洞抽象,缺乏联想;

(4)蜻蜒点水,面面俱到。

2、佳作欣赏,体会读后感的写作特点,边听边想怎么写的:

开头:由读引发感想,开门见山,概括感受。

中间:(1)感受具体,边叙边议,叙情节不照抄原文,议感受得体。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指导自己行动,不然写作无意义。 结尾:概括升华主题。

3、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及疑问,提升认识。

4、总结选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想人未想之点,写人未写之材 好的开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使人一见钟情。

好的结句:结尾如撞钟,清音有余。

事真实生动:有说服力,有味道

5、质疑:同学们,心中有什么收获或疑惑说出来评议。

“文章不厌百遍改,佳作常自改中来。”

每个人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都不同,有差别才能相互启发,形成互补,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课后写作文并自我修改作文,补充完善。

作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总体评价学生作文,让学生了解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作文的方法,能对他人的作文进行正确的点评训练学生的作文讲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文点评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作文的讲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要求进行作文点评。

教学手段:对比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本课:

同学们,大家选取了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后写的一篇读后感。昨天之间进行了互批,老师又作了复批。今天我们对本次习作进行讲评。(板书:讲评《读后感》)

二、回顾习作要求并分析

1、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习作要求,(课本)请大家齐读。

从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一篇你最喜欢的文章,认真重读几遍,写一篇读后感,注意写出你读后真实的体会和感想。

2、习作要求告诉了我们哪些写好本次作文呢?

(1)必须是最喜欢的,为什么选最喜欢的?(最喜欢的印象深,感受深。)

(2)必须是写出真实的体会、感想,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写一篇读后感,应当怎样处理“读”和“感”的关系呢? 学生:简单概括原文主要内容,重点写感想。

老师:总结概括,(板书)读为基础,感为重点,

读后感的两种基本写法是什么?

(板书)先读后感,读感交替。

三、总结本次习作

从批阅本次作文来看,大多数同学能紧紧围绕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在认真复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真实的体会和感想。全班41人,有25人习作比较成功,11人习作非常突出,5人习作出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让我们通过欣赏佳作,病文会诊,“开处方”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大家愿意吗?

四、欣赏佳作

(一)黄美同学的

1、他的习作非常成功。请他朗读,大家注意思考:你认为这篇读后感哪些方面值得学习?可以从文章结构、写法、修辞运用、用词用句等方面考虑;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讨论:

3、谈评语。

(二)唐淑莹的

1、欣赏了黄美的作文,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唐淑莹同学的习作。请思考:这篇习作,在写法上和前篇习作有什么不同?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2、讨论:

(1)运用了读感交替的写法。(哪些是“读”的内容?两处带引号的部分。哪些是“感”的内容?)

(2)详略得当。“读”的内容用省略号代替,节省了篇幅,感想重点写。

(3)结尾排比句用得好。是真实体会。

(4)所举事例有说服力:

(5)不足之处:第二小节词语重复;

五、剖析病文:

这次作文,有几位同学在写法上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让我们来对病文进行会诊。

(一)唐佳的

1、 读。众思考: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2、 讨论:

(1)只有原文内容,没有感想。(板书)这叫“读多感少”。

(2)还有什么不足?原文没有加书名号。

(3)写法上有毛病

(4)不好,感想、体会和原文中心对不上号。(板书)这叫“读感脱节”。

六、 “给病文开处方”:

1、我们分析了几篇习作。现在给病文开处方。分工:四人一组,一人是主治大夫,另三人是助手,共同商量,开出处方。办法:用学过的分析方法分析。有读无感,加“感”;谈感脱节,改写事例;给第三篇的作者提一个重写建议。请大家开始。

2、 交流体会:

七、总结本课:(结合板书)

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佳作,(板书:评优)进一步明确了写读后感,如何处理一个关系――

“读”与“感”的关系,即读为基础,感为重点;明确了写读后感的两种基本方法――先读后感,读感交替。通过剖析问题习作,懂得了写读后感应避免四个毛病――有读无感、读多感少、有感无读、读感脱节。

八:作业布置:

希望课下大家认真琢磨和品味今天讲解的内容,并完成两个作业:1、修改自己的文章,力求把这篇文章改得更好。2、弹性作业:〈〈听讲评课有感〉〉,主要写自己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要求 :选最喜欢的;写出真实的体会、感想。

写法: 先读后感,读感交替(读为基础,感为重点)

作文教学设计4

作文内容:

每个人都有好朋友,提起好朋友,总有说不完的话,你愿意把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吗?可以介绍他的外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也可以介绍你们之间发生的事情:互相帮助的,合作完成的,受到表扬的,发生误会的……总之要通过你的介绍,人们能对你的好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写的时候,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语句写通顺。如果你不想写朋友,也可以写其他人。

习作要求:

1、要抓住这个人的特点观察,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2、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3、根据文章中心自己拟一个题目。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难点:通过具体的事写出人物的品质。

作前准备:

回忆、观察、积累材料。

教学过程:

一、审题指路

1、学生齐读作文内容。

2、提问:这次作文提出了哪些要求?

3、讨论归纳:

选材范围:选择好朋友写一篇作文。

习作要求: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

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己定,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二、指导选材

注意点:选好人和事。

1、选定自己真正熟悉的人——好朋友,想清他的性格特点。

2、选好事。再一次追问自己,是他做的哪一件事使我感到他具有这种品格?想清了对哪一件事印象深、最熟悉,就写哪一件事。

3、学生讨论。同桌交流讨论,再指名交流,教师适当指点。

三、指导写作

注意点:写好言与行。

1、阅读片段:

出示片段(投影) (一 )

那位姑娘笑着从我手中接过了车子,立即检查起来。修车的姑娘抬起头说:“是链条坏了,放心,会修好的。”不多一会儿,车子修好了,我正要付钱,修车姑娘却摆手说不忙,指着自行车的前闸说:“这儿也松了,会出危险的!”突然间,我心中升起了疑团:“我连价钱都没问,她会不会……”修车姑娘不管我愿意不愿意,又叮叮当当帮我修起前闸来。我心中的疑团越来越浓了。车子终于修好了,我满以为她会漫天要价,谁知她只要五角钱。噢!她原来不像我想象中的那种钻在钱眼里的人。我伸手从口袋里掏钱,可找遍了全身也没找到,我这才想起早上换衣服时把钱放在桌子上了。为了不使自己太难堪,我对修车姑娘说明了情况。修车姑娘微微一笑说:“没有带钱?不要紧,走吧!”

思考:(1)文中写出了修车姑娘的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这位修车姑娘的特点写具体的?

(二)

记得有一次,我们跳牛皮筋缺个人,我想,小英除了看书外最大的兴趣就是跳牛皮筋,大家商量了一下,准备请小英参加。我们急匆匆地来到她家的门口,只见她正坐在院子的石凳上,两手捧着书出神地看着,时而双眉紧锁,时而满面笑容。我轻轻地走到她身边说:“小英,我们跳牛皮筋少个人,你和我们一起跳吧!”可她一点反应也没有。我火了,大喊一声:“喂!我叫你跳牛皮筋呢!”这一喊把她吓了一跳。我好言好语地说:“小英,我知道你会跳牛皮筋,所以想叫你和我们一起跳。”想不到,她却说:“对不起,我正看到一半,不跳了。”我们一听很生气,就在她身边捣乱。我们一会儿蹦蹦跳跳,一会儿大声说笑,可折腾了好半天,小英连头也不抬一抬,仍然聚精会神地看书。天黑了,我们只好没趣地走了。

思考:

(1)说说这一片段中小英的特点是什么?

(2)为了抓住这一特点,作者重点写了什么?是怎样写具体的?

小结:从上述片段分析中,大家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能通过具体

的事来表现人物特点,是由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

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这是我们必须学习的方法。

四、独立思考

打算写什么人?什么事?反映这个人的什么特点?

1、同桌交流,说说自己准备怎么写?

2、试列提纲

3、学生汇报,交流一些好的构思。

4、读下水文,分别找出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五、学生习作

学生打草稿,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差生选材,中等生自能作文,优等生创新作文。

作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设置情景,让孩子享受作文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2、 在教学中,渗透人物描写的相关技巧。

3、 训练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孩子张扬自己的个性。

教学重难点:

1、 总结人物描写的相关技巧。

2、 指导学生个性表达。

设计理念及相关说明:

1、 此次教学对象是进入初中后不久的七年级孩子,处于小学与初中的过渡阶段,写作能力不强,惧怕写作。因此,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言可表,享受到写作的乐趣。不在写作的技巧上求深求难。

2、 尝试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共性与个性共存,表演与表达互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写作的主人。

3、 在教学中,力争让学生有选材意识,能自辟蹊径表现主题;有描写意识,能观察细致,描写入微。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首先来个真心话大考验,好吗?

你喜欢语文吗?

你喜欢语文老师吗?

你喜欢写作文吗?为什么?

如果我说这堂课我们能用45分钟左右的时间当堂完成四个任务,并且完成一篇作文,大家相信吗?

出示任务:

1、 树立一种意识:作文,SO EAS SO HAPP

2、 突出一个重点:观查人物

3、 掌握一种方法:人物描写的技巧。

4、 写出一篇:快乐课堂123

好,从现在开始,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二、开篇写作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动起来:

情境设置:

《拍手歌》

写作指导:

1、 当我们跟着音乐律动了以后,大家发现我们的教室有什么变化吗?如果要你用一种味道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2、 你的心情呢?有没有什么变化?

3、 能根据刚刚你所说的,由面到点,或者由点到面,任选一个角度,把我们这篇作文的开头补充完整吗?

作文稿纸: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

三、人物描写片段练习:

(一)、大家现在感觉快乐吗?对!老师也很快乐。但是,我们今天还有任务哦,我们先要选一个特殊的人作为大家的模特。大家猜会是谁呢?

我们来设置一个情境——逗笑比赛。来,分一下工:

程老师:配角

Xxxx:逗笑员

Xxx:裁判(当笑容达到眼睛时算输)

其余同学:观察员(观察主角,配角的表情,动作)

我宣布:我被快乐征服了,我要和大家一起笑!

引导:

大家知道吗?想笑不能笑是件很难过的事情,

你们怎么知道的?

(仔细观察抓住细节特征)

能不能把老师刚刚的样子记录下来?

那么,xx是怎么和我斗法的呢?

(说话——语言;行动——动作;做鬼脸——神态:……)

(描写方法多传神)

现在大家能用笔记下我们刚才的斗法过程吗?

老师巡视,指导表达。

(二)、方法指导

大家做的太棒了,大家回顾刚刚的过程,如果你们要把一个人写好,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对!观察!通过观察抓住细节,找到特点。

例如下面的经典片段就是作者观察的结晶:

(1)

(2)

(3)

总结人物描写的诀窍:

仔细观察抓特征

描写方法多传神

妙用修饰添效果

修辞一用更逼真

(三)、学以致用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礼物怎么样?

我还为大家准备了另外一份大礼哦。刚刚你们逗我笑,我现在要求大家看的时候不许笑,只有我可以笑,呵呵。

情境设置:

《亲亲我的宝贝》

你们也是我的宝贝。

我们在长大,我们在变化,可是我们没有变的是快乐。照片上的你们是那么的可爱天真,用我们的笔下为你或其他印象最深的童年用文字写一幅素描吧!

流逝的童年,笔尖的天真……

(展示)

(四)尾声:

时间在快乐中流逝总是那么让人难忘,稍纵即逝。我们的作文马上就要进入尾声了,请同学们用简单凝练的语言,回答我最后提出的问题,作为的结尾吧!

作文教学设计6

习作题目:(自拟题目)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明确立足点,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

教学难点:

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作到有景有情。

课型结构:

课堂习作

课时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 启发引导 合作讨论 细致表达

课前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同学们,又是一年春始时,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步入了春了怀抱中。北方的春脚步虽然迟缓一点,但却怎么也阻挡不了春的消息,想必细心的同学们一定早就捕捉到了星星点点的春的.影子了。

2、看得出同学已是迫不及待地想汇报自己眼睛里的春的气息了,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3、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和其他作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4过渡:自己的心中既然承载了这么多的美好,我们是不是要把它们表达出来呢,那么就让我们大胆地来“我手写我心。”

二、 巧设案例,抛砖引玉:

1、老师和同学们一样,看到美好的事物,总会心存感动,然后想把这些话表达出来,写成文章。下面老师就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请同学们大胆踊跃的鼓励或者提出建议。

2、屏幕出示例文,引导学生集体评议,从而能够感悟优点,并指出缺点,由此复习已知的习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老师和学生集体反馈,并再次明确写景文章的注意事项:如,书写不够工整;表达缺乏条理性;不够生动具体,以及标点使用不当等,从而提请学生注意加强对文章的反复修改。

4、回忆写景文章要求:既然同学们已经练过写景作文,下面请同学们共同回忆一下写景作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自由讨论)按一定顺序

5、分析: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一定的顺序搞清楚了,那么按一定顺序描写有什么好处呢?板书:脉络清楚

6、过渡回忆:除了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外,我们还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绘,哪些属于景物的特点呢?

板书: 颜色 形态、气味 声音、大小 ……

7、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生动

板书:形象、具体

8、怎样能使自己的表达力求生动、形象、具体呢?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才能把所描绘的事物写得灵动、鲜活。

9、通过以上分析与总结,巧妙地引出本次习作要求: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移步换景)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引导从学过的古诗中感悟)

(3、)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发挥想象要适度,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空想来写。

(4、)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作文更为感人。

(5、)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6、)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三、佳作赏析,积累运用

1、放录像看,听范文,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

2、讨论范文:你认为文章哪处写得好?为什么好?

3、总结:从以上分析,你受到什么启示,要想把文章写生动、具体,可采用什么方法?比喻

板书:拟人、夸张

四、欣赏美景,笔下生辉

1、放录像,学生欣赏春天无限的美与生机。

2、构思动笔写作。

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并能巧妙地抒情。

3、师巡视指导。

4、讨论、分析、点评。

板书设计: 写景(题目自拟)

1、细观察:

按一定顺序 脉络清楚

2、抓特点

形态 颜色 比喻 生动

气味 声音 拟人 形象

大小 夸张 具体

3、多积累

作文教学设计7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本好书,一篇好的文章,读过之后那动人的情节、优美的文辞会让我们激动不已,从中受到启发、教育,甚至终身难忘,把这些感受、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探讨如何写好读后感。

二、小组讨论,表达共识:

1、我们在四年级就曾经接触过读后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和写作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写读后感。

2、小组讨论,班内交流,师随机板书: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指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读后感作文教学,读是前题,感是写作重点,也是教学的目的。学生只有认真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从中受教育和启迪。

(1)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要密切联系实际,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4)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叙述、抒情三结合。

3、探讨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4.教师总结读后感写作方法。

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编排了读后感作文教学。学生初次遇到写读后感作文,总会碰到新的问题——难写,甚至不会写。因为小学生作文大多是以写记叙文为主,学生一般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而写读后感作文却有别于记叙文,它必须写出因读后感的内容。可以写课文中某一个词的理解,也可以写对一个句子或一段话的理解和感悟;当然也可以写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总体感受或见解。在写读后感中提出自己的质疑,经过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可见,读后感作文又带有议论文的写作成分。因此,读后感作文教学时,关键要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

怎样教学生写好读后感作文呢?总体可围绕“引、析、联、结”这四个环节来开展作文教学。

引:或引原文观点,或引原文的内容。

议:所引原文体现出观点。

联:在所给原文的基础上为基点生发开去,发表议论,由此及彼的联系现生活中相类或相反的现象,联系相关的种种问题。

结:从说明原文给人什么启示的角度提出看法,总结全文。

三、动笔成文,师巡视指导。

四、作文讲评

1、指明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师生共同点评,防止作文步入以下误区:

(1)叙述原文过多,无感、少感;

(2)无感而发,牵强附会;

(3)空洞抽象,缺乏联想;

(4)蜻蜒点水,面面俱到。

2、佳作欣赏,体会读后感的写作特点,边听边想怎么写的:

开头:由读引发感想,开门见山,概括感受。

中间:(1)感受具体,边叙边议,叙情节不照抄原文,议感受得体。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指导自己行动,不然写作无意义。 结尾:概括升华主题。

3、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及疑问,提升认识。

4、总结选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想人未想之点,写人未写之材 好的开头: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使人一见钟情。

好的结句:结尾如撞钟,清音有余。

事真实生动:有说服力,有味道

5、质疑:同学们,心中有什么收获或疑惑说出来评议。

“文章不厌百遍改,佳作常自改中来。”

每个人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都不同,有差别才能相互启发,形成互补,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课后自我修改作文,补充完善。

六、板书设计: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或结构):

开头:简要介绍所读作品的书名,总的感受。

中间:谈感受感想,联系生活实际中的人、事作比较、谈感想。恰当地引用名人事件,贵在真。

结尾:回到所读的作品,概括提升主题提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作文教学设计8

设计说明

在上节课学生学习了调查、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本节课设计了一个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收集数据的过程,意在帮助学生对收集数据的方法能有比较丰富的体验,以利于学生将来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教材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交流与讨论明确整理数据的目的;第二个问题是填写小组蒜苗14天生长高度的统计表;第三个问题是根据上述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解决用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的矛盾;第四个问题是解读上述条形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

教学目标

1、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教学简单的分析。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每组一份定期测得的蒜苗高度数据统计表、每组一张12×8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并且按要求记录了一些数据,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些数据来研究一下与“栽蒜苗”有关的统计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讨论,明确整理数据的目的。

(1)回顾收集数据的方法。

师:你们是如何得到蒜苗高度的相关数据的?(学生自主回答)

(2)这么多数据应该如何整理?(引导学生进行两个方面思路的整理:个体自身数据的变化、个体间的数据对比)

2、填写生长高度统计表

(1)出示数据: 小组蒜苗14天后的高度统计表

(2)观察数据,把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制作小组蒜苗种植高度统计表。

①以小组为单位,把组内每个同学记录的第14天蒜苗的高度填入统计表中。(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统计表,小组同学把记录的数据分别填入表内)

②汇报填表情况。(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3)汇报交流。提出问题:观察统计表,你能看出他们小组中谁种的蒜苗长得最高,谁种的蒜苗长得最矮吗?(指名说一说)

师:通过统计表的形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他们这一小组谁种的蒜苗长得最高,谁种的蒜苗长得最矮。除了统计表,还有什么形式可以很形象地表示出你们小组的蒜苗种植情况呢?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图。

3、绘制统计图,解决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的矛盾

(1)利用方格纸,尝试绘制统计图,发现问题。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在方格纸上填空,并涂出条形统计图。在绘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①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怎么办?

②如果不再添格子,就用现有数量的格子能表示出蒜苗的高度吗?可以怎样表示?

(2)小组合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①绘制: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

②交流:出示同学们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并说明1格表示的数量及具体的画法。

③小结:同学们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④大家是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4、解读条形统计图,获取蕴含的信息

师:从上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在回顾、交流、整理、绘制中明确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办法,发现以往学过的用1格表示1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做法的局限性,自主进行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的探究,发现并总结出相应的绘制方法,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巩固提升

出示教材86页“练一练”第一题

师:你经常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吗?学生回答后引入问题:

1、如果老师想了解同学们家务劳动的情况,可以怎样得到相关数据?又怎样整理呢?(学生交流讨论)

2、出示统计表,了解从统计表中获得的信息。

师:还可以怎样形象的表示这些数据呢?(绘制条形统计图)

3、学生小组合作绘制条形统计图。

4、追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明确知识重点,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再次巩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9

教学设想

实验小学“春蕾工程”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进行新体验作文的研究。为此,作为其中的一员,上好新实验作文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往往教作文却是青年教师比较头疼的,那么该如何上好作文课呢?我们知道,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摄取的好,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素材”没有摄取到或者摄取的不好,就必然“巧妇难煮无米之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游戏,听到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游戏相信大家都玩过,那就是“做‘木头人’”[板书]记得这游戏怎么玩的吗?谁来说说呢?谁知道这游戏的顺口溜呢?说一遍大家都要记住哦!

指名一生说顺口溜(如果学生不会,则:老师这里也有个顺口溜,我只说一遍,看同学们是否能记住。“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能说来不能笑,不能动来不能叫!我们都是‘木头人’看谁做得最最好!”)

师:你会了吗?让我们拍起手,说说我们的顺口溜,看你掌握了没有。

生齐拍手并说顺口溜。

二、摆姿势

师:在玩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摆一个独特的造型,看看谁的最好玩。有一个要求,你的头、手、脚都必须有动作,而且要张开双眼呈站立姿势,这样你才能看清楚其他同学的表现。把你的构思写下来,游戏前我们要请同学来摆一摆自己所写的姿势,如果摆不出,那就说明你的姿势写得不准确。

1. 生三分钟时间写自己所要摆的姿势。

2. 指名两生上台交流自己写的文字,其他同学摆姿势。

(师:停,看看我们同学所摆的姿势有所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生交流。看来是没有写清楚的原因,那你们有这样的现象吗?请同桌互相读读,并修改。)

三、一分钟游戏

1. 做游戏

师:让我们拍起手做起游戏来。

生拍手说顺口溜。

师:教室里静悄悄的,听——用耳朵仔细听有没有什么声音,看——用余光看看周围同学的表现。……才过了十几秒,你有什么感觉呢?你的手怎么样,心里是怎么想的?……有些同学已经失败了,请你坐在位置上,没有失败的同学一定要坚持啊!……随着秒数的逐渐减少,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呢?时间马上到了,请你仔细看、认真听。5、4、3、2、1时间到!

2.交流

趁着印象还在你脑中,来说说呢,注意描写的顺序。(指名两生交流)

3.写

请同学们也把你在这游戏过程中独特的感受写出来。注意时间有限,只有3分钟,我们比比谁写得多。注意要不说话、不抬头、不停笔。

4.交流

谁再来读读你的呢?(指名两人交流。)

四、逗笑“木头人”

1.简介游戏规则

师:游戏十分有趣,相信大家一定还想玩。但我们这一游戏暂告一段落,接着我们要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那就是“逗笑‘木头人’”。规则是这样的:一方当“木头人”,另一方当“逗笑人”你要去用语言、动作、表情来“逗”“木头人”,设法让他动或笑起来,但要注意不可以有身体的接触,也不可以说一些过分的话。时间为一分钟,“木头人”坚持住了,那就是“木头人”赢了;反之,则输了。

2.游戏

师:先请1、3小组当“木头人”,先构思好自己的动作。逗笑的一方注意了,你先要观察一下,看看班级中哪个“木头人”最有趣,你想怎么去逗他。好,游戏开始,拍起手说起顺口溜。

生进行游戏。

师:再进行第二轮游戏之前,我先问问同学们,逗笑的同学,你刚才是否注意了“木头人”所摆的动作呢?他们在你逗时的表现呢?当“木头人”的同学,刚才“逗笑人”是怎么逗你的呢?你想好怎么去逗别人了吗?(刚才老师发现有个小问题,还记得我们游戏的要求吗:张开眼睛,不然你就看不到别人是怎么逗你的了;不能捂住耳朵,不然也听不到他们逗你的语言了)好,让我们再次开始游戏。

生进行游戏。

3.写趣事

师:在这游戏的两分钟里,作为“木头人”与“逗笑人”的你,一定发生了另你感到有趣的事,你能把它写下来吗?

4.交流

谁来说说你的趣事呢?

五、取题名

1. 回忆上面的“木头人与逗笑人”的活动经过。如果要把你刚才的这个活动记录下来,写一篇记叙问,可以出一些怎么样的作文题目?请把你想到的所有题目都记录在横线上。

2.交流

指名生进行交流,师点评。

作文教学设计10

【教材简说】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送它回到了家。读了这个故事,你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了的精神更美。学习这篇课文,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结合课文插图,在朗读中感悟夏夜的美。

【学习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他、她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喜欢)

(听录音)

请大家仔细听,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15课。

(板书课题:夏夜多美)

(生齐读)

看到题目夏夜多美你想课文里会写些什么内容呢?你感到课文里边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这种精神是否值得我们小朋友们学习呢?

师:学了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学习新课

一、朗读感悟

1、学生分自然段开火车轮读:

教师检查学生是否已经读正确。

2、反馈读:

教室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的教读有关段落和句子。

3、想象读: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描述,想象夏夜的景美情美。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4、竞赛读:

内容为倒数三个自然段。

学生一个个竞赛读,其他同学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从是否听出夏夜的美来评价。

5、思考读: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星星为什么高兴?

6、体会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角色体会夏夜的美。

二、识字写字

教师卡片出示生字:

睁、腰、爬、感、谢:

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字都是形声字,都是两字合一字,这都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功能。

猜谜识字,教师卡片出示根非,边出示生字边说谜面:

根:很字两人离,木棍左边立。

非:一排小朋友,个个背着手。一排边两排,看看没有手。

偏旁归类:

教师出示:

莲、激、趴、急、感:

莲:草字头,是植物。小草绿,荷花红。最美丽,是睡莲。莲叶绿,莲花红。

激:洒水泼水三点水:石落水池激起水,水池水多石头大,激起一片水花花。

趴:足字旁,在左边,一撇一捺右边站,跑要足,跳要足,蹲着趴着都要足。

急、感:心字底,下面站,不慌不急心不乱,学朗读,要动情,读出感情才好听。

师:大家能不能利用这个方法举出一些自己认识的字呢?

(学生踊跃发言)

三、练习

小组比赛读课文,看哪一组同学读的最有感情,读的好的一组同学奖励他们星光奖杯一个。

教师出示生字:

学生抢读,教师给读对的同学发一个星光奖杯。

四、总结

现在大家回想一下:

开课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小黑板出示)

课文里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你感到课文里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这种精神是否值得我们小朋友们学习呢?

学生一一作答,教师点评,总结本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本课需认识的字,学生轮读。

二、学写生字

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

学生观察字型,结构。

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书写。

学生独立书写,教师行间巡视辅导。

学生独自练写。

三、实践活动

我说夏夜美:

1、读读说说,要求:

读,要边读边想,说,要尽量多说,如:

青青的庄稼,青青的草地,绿绿的树叶,绿绿的小草,弯弯的月亮,弯弯的小溪。

自由组合说夏夜,按观察对象分组:

星空组,花园组,池塘组,街道组每祖先组内互相说,再选出代表向全班说,其他组员补充说。

2、评一评:

哪一组描绘的夏夜最美,获得睡莲奖。

四、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有关气象的谚语,并作好记录。

五、小结

教师动画出示本课图片:

学生看着本课图片试着复述课文内容,重温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作文教学设计1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写作文啦!请同学们跟着我大声说两遍“今天我们写作文啦!”

生:(齐说)

师:(出示一首诗)如果你认为自己被打败/不错/你一定会被打败/如果你认为自己未被打败/你就不会被打败/如果你希望胜利/却又胜不了/可以肯定的/你一定不会胜利/生活的战斗并不一定/由强壮或速度快的人获胜/但最后获胜的/一定是自信必然胜利的人。

(因为这首诗,是我三年级就让学生背诵的,所以学生会大声背起来)

师:我们马上要开始写作文啦,想想写作文,想想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

生:我要有信心把文章写好!

生:我不怕写作文!

生:我一定能写好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自信心有着具体的要求。这首诗,整个三年级阶段每天都要用心背诵的,因为重复是一种美丽,重复是一种强刺激,重复是一种唤醒。这一设计,就是让孩子从一开始就不畏惧习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二年级“出版”的写话集,再次翻看一下。

(学生翻开自己的写话集,有的学生轻松读起了自己的“书”)

师:其实你们每个人这本“书”中的内容,就是作文。

[师出示教材中的一段话:“写作文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

[用孩子已有的世界,引入作文,孩子们自会得意洋洋,自然感觉到今天的习作并非新玩意,二年级自己已经做了。与学生原有状态建立联系,就是自动降低习作门槛,让学生一走进习作大门,就感觉到轻松、快乐]

[老师出示教材中的一段话:“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写什么呢?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

师:你知道“什么都可以写”是什么意思?

生:只要自己做过的事都可以写。

生:只要自己看到过的东西都可以写。

生:我与爸妈在一起玩,也可以写。

…………

师:哪些同学愿意写“我的起床”?“我的洗脸”?“我的刷牙”?……

(学生举手,分组讨论怎么去写,老师也选择几组参与讨论。)

(下面是我参与“起床组”的讨论)

师:你们准备怎么写起床?

生:我以前是妈妈帮助我的,现在是自己起床。

生:我起床可慢了,妈妈老是在那里叫。

生:我起床时,先是一脚把被踢开,然后一件件穿衣服。

生:夏天起床,穿的衣服少,起床最快,冬天最麻烦。

……

师:你们把这些都写入自己的文章吧。现在想不想写?那就赶紧拿起笔来写。

[在讨论中,孩子的习作兴奋点最容易被激发,一旦出现兴奋点,老师应该立即引导他们写起来。]

[同学们开始写了,我也在讲台前写了起来,我写了自己自制钓鱼杆多次钓鱼的事]

[老师在课堂中已经习惯了巡视,老师说同学们可以写了,老师随机也就走了下去,左看看写的是什么,右看看写的是什么,不时还指手画脚,让学生马上改掉。看似这是一种非常负责的教学行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习作的表现。笔者认为,学生进行独立书写状态时,他们需要“静”,不需要任何人、甚至拒绝任何外面信息。但长时间以来,老师们并没有给学生真“静”。此时,老师最好与学生同写。如果老师不愿意写,在讲台前休息也比巡视强。所以,在模块备课中,笔者强调这个环节不可忽视]

[十五分钟的时间,孩子们就写好了近一百多字的文章]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所写的就是草稿(板书),那么就大声读自己“草稿”,自己先读,然后读给同桌听,也可以同桌互换读。

[学生们读着自己的文章]

[师选择三篇文章大声朗读,并且也把自己所写的文章读一读。]

师:同学们!我很想读读我写的小文章,你们愿意让我读吗?

生:(齐)愿意。

[师读自己的文章]

师:我想读了这几遍后,一定会发现一些小问题,那就改过来吧。

[生自改文章,我也改自己的文章]

师:写自己做过的事多快乐呀!我想同学们肯定想把自己的快乐保存下来。最后,请同学们把文章誊清写到作文薄上。在誊写之前,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看看以前的三年级小朋友钱鑫、朱梦月是怎么誊写的。

[学生看书后,清楚自己该如何誊写了。当然我也与学生一起誉写]

作文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教给孩子读绘本的方法,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2.引导孩子展开想象,会用“如果( )我就( )”的句式说话。

3.引导孩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学习过程:

一、课前老师读有关读书的名言名句,引导学生从小要热爱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二、激情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童话故事,这是一场有关爱的捉迷藏的游戏,想不想听?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精彩的童话世界。

三、揭示课题,释题并解说作者。

四、师生一起走进故事:

瞧,一只小兔子和他的妈妈在门前的草丛里聊天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1、出示黑白图: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离家出走。有一天,它对妈妈说:“我要跑走啦!”“如果你跑走了,”妈妈说,“我就要去追你,因为你 是我的小宝贝呀!”

2、 出示彩图:

瞧,在一条清澈的小溪里,小兔变成了小鳟鱼,开心的游着!而妈妈呢?变成了捕鱼的人,穿着黑色的大雨鞋,站在冰冷的水里,抛出了那么长的鱼线在钓小鱼,咦?为什么妈妈用一根红萝卜作为诱饵呢?这根红萝卜代表了什么?

3、 顽皮的小兔又变了!

课件出示黑白图:“如果你变成捕鱼的人”,小兔说,“我就要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让你抓不到我。”“如果你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说:“我就变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去找你。”

彩图:好陡的山,好高的山呦!小兔子灵巧的爬到了山顶,妈妈的年龄好像很大了,走路一定很吃力的,它正冒着危险爬山去追小兔呢!

4、小兔可神奇了,它简直就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课件出示图,看小兔跑到哪里?花园里,猜猜他要变成什么?指名说话

课件出示:如果( ),我就( )。

5、妈妈也在变,谁来猜一猜?

用这样的句式说:如果( ),我就( )。

6、你们比玛格丽特还聪明,说得太好了。调皮的小兔变成了小花,躲进了花园里,妈妈变成了园丁,扛着锄头,挎着篮子,来给小花施肥、浇水、除草,培育小花茁壮成长!

7、咦!小兔子怎么长翅膀了?它要变成什么?用这样的句式怎么说?如果( ),我就( )。

8、呀!小兔子要飞走啦!妈妈怎么办?

看图说话:如果真可爱,你们瞧,在广阔的田野里,妈妈变成 了一棵妈妈树,她就这样站着,等着,张开着双臂,准备搂住飞来的小兔。

9、如果你是小兔,你还变不变?你想变成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课件:如果你( ),小兔说。

我就要变成( )。

如果你( ),妈妈说。

我就要变成( )。

10、大家的想法真独特,想不想看看逃家小兔又变成了什么?师接着往下讲故事。

11、回顾故事,分角色朗读,深化故事内容。

12、你喜欢这个故事么?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是呀!妈妈不怕山高路远,不顾危险,一路追随!这就是伟大的母爱!母爱脚下无艰险,母爱可以走同一切路,母爱可到天涯海角。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兔子,总有一天你会长大,你要离家,但无论你走的多远,哪怕天涯海角,永远走不出妈妈爱的怀抱。

13、让我们把故事变成小诗,永远记住妈妈的爱。

永远的妈妈

如果我是一条小鱼,跳进凉凉的小溪,

妈妈就是一个渔夫,抛下鱼饵等着我;

如果我是一块石头,在高高的山崖上,

妈妈就是一个登山人,爬上山顶找到我;

如果我是一朵小花,藏在一个花园里,

妈妈就是辛勤的园丁,会在花园里发现我;

如果我是一只鸟儿,从她身边飞过,

妈妈就是一棵大树,等着我到枝头做窝;

如果我是一艘小船,扬着帆,离开家,

妈妈就是风,吹着我,吹向回家的方向;

如果我是马戏团的空中飞人,在高空荡秋千,

妈妈就是走钢丝的人,穿过空气,走到我身边。

……

13、教师配乐朗读。

14、齐声大喊:

妈妈,我想您,我爱您!

五、课外作业:

1、回家把故事讲给妈妈听。

2、写绘作业。

作文教学设计13

一、认识作文,走进生活。

首先明确什么是作文?我一直担任中学语文教学,每当我问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什么是作文,他们竟说不出个所以然。也就是说,原先的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初,并没有告诉学生何为作文?为什么写作文?所以学生一开始就糊里糊涂地被牵着鼻子走,写作积极性不高。所以在学生初学作文之前,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作文?为什么要写作文?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东西明确于心了,才能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看)。

首先,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素材的第一步。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生活丰富多彩、热爱生活的人,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们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鼓励学生努力寻找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好人好事、不良现象,高兴、激动、伤心、害怕、后悔的事,留意观察自然界的风云变幻。学会观察生活,认识、了解这个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到这些生动、鲜活的事例就在你、我、他周围,不要太粗心了,这些事情可能就在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熟视无睹”的时候悄悄地从你的身边溜走了,只有细心的孩子才有机会捕捉住它们。但是观察又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它是靠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实现的。

三、读万卷书,品人生路(读与思)。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人告诉我们,写作并无奥妙,无非多读多写。在教师指导下,扩大阅读量,可以说是提高作文的不二法门。平时,我们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些同学之所以觉得有困难,不知如何下笔,或者写的不够丰满不够生动。不是因为他没观察,也不是因为他没经历无事可写,而是没有合适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

四、口头表述,梳理思路(说与听)。

也即写前指导学生构思文章、口头表述,让孩子能把观察到的事情流利地说出来,先说后写,以说促写。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想写好文章,先要练习说。进行“说”的训练,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明确自己哪些东西可值得写,哪些没必要写。在教学中,我经常采取“采访式”教学方法,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材料和构思。

五、专心写作,用心品评(写和评)。

首先,在写作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审题,必须从构成题目的每个词入手,理解题目对文章作了哪些规定和限制。其次,在审题的基础上写提纲。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养成给课文编写提纲的好习惯。一方面,掌握记叙文常见的四种材料安排顺序。

根据作文要求,简练概括出行文思路和主要内容,实际上在说话训练中已经做好准备。再次,要有明确的中心。文章的中心,就体现了我们对某人或事物的认识,表达某种感受,也是写文章的目的,就是中心思想。中心要明确。歌颂什么,批评什么,应该一目了然,毫不含糊。中心要正确。要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去描写人和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中心要集中。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避免中心过多。

北师大教授刘锡庆说过:“我看作文的‘目的’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是释放出来”。我们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表达成为学生心灵倾诉的一种需要,在学生积累语言,明白如何行文的基础上自由表达,回归童真,放飞心灵。

的做法是:在学生观察、认识、感悟、表达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心灵的真情流露,对于学生作品,无论是对真善美的赞扬,还是对假恶丑的揭露;无论是对爱的呼唤,还是对情的体验;无论是“指点江山”,还是“评头品足”。都给予充分肯定,积极让学生迈入“自由表达,充分表达,快乐表达“的境界。让学生的心灵诗意地旅行在孩子们个性轻舞飞扬的国度里。

作文教学设计14

题目:回忆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一个人物、一个场面或一个镜头,讲给同学听。

要求:按照口语表达的要求,运用口语表达的一般技巧。

活动:按小组,组员轮流讲演;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表达较好的,进行全班讲演。

指导:作文是精神产品,反映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因此,任何一篇佳作,都具有独创性。这独创性,可以反映在题材的发掘和思想认识的深刻上,也可以反映在构思、手法和语言的新颖上,但基础则是作者在生活中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有了独特的感受和发现,才可能有深刻的思想、新颖的构思、鲜活的形象。所以,有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作文的开始。可以说,没有对生活的真实的感受,就不可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因此,我们要提高对感受与思考生活的认识,增强感受与思考生活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

训练感受能力,首先要解决的是感受什么的问题。许多学生都会觉得生活是那样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值得可感受可写作的素材。其实,生活中什么都可以成为感受的对象。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实物(如建筑物、实用东西等),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思绪,生活中人们的一句话(哪怕是只言片语),一个细节,一幅图画(包括新旧照片等),一篇文章或文中的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历史事件,这些都能引起无限遐想,引发某种感受,成为感受对象,甚至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切入点。并不一定非要什么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精彩场面、奇妙情景才能引发感受,成为感受的关注点。无数写作实践表明,能给人深刻感受的事物往往很平凡,甚至微不足道。关键是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留意周围的人和事及其带来的种种感受和发现。一位腿部受伤的同学,只能用一只脚走路,教室、寝室都在七楼,就这样每天来来往往,可很少有人去留意,似乎司空见惯,与己无关。但有一位同学注意到了,感受到了这位同学身上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精神,在周记中讴歌了这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和受到的启发、教育。这就是感受。

当然,生活中的感受对象不同,感受的重点和方法也就不同。一般来说,感受对象大致可分为这几类:自然景观、实物、人事、图画、内心世界等。例如对自然景观的感受,重要的是要以审美的态度、审美的目光去感知,在情感的催化下引起审美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对感受对象美的感受和领悟。对实物的感受,则要以科学的态度、现实的目光去感知对象,它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方法去把握对象的特征,并探究对象的因果联系,从而认识这一事物是什么而不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由此引发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的是,观察与感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观察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取外界信息为主要目的;而感受是由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以观察为前提,是对观察所得深化为内心情感上的体验,是一种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但两者都要以人的感官作为必要的生理条件。

课外练习:

1.生活是一本书,一本丰富多彩、酸甜苦辣样样俱全的大书。那里藏有挖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宝藏。请你仔细回忆你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幕,把它记录下来。题目自拟,文体、字数不限。

在文末附录上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段材料?它哪一点打动了你?从中你悟到了一点什么人生哲理?通过这个练习,你对感受生活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2.许多同学觉得生活很平淡,“三点一线”,没有什么可感受可写作的素材。其实,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同学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老师的衣着变化,天气的阴晴冷暖变化,课文中的一个精彩词句或插图,等等,都可能引发你的无限感受。关键是你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细致了解和认识生活的习惯,培养感受和思考生活的意识。请你就课文中的某一幅插图作仔细的观察,用说明的方法写一段文字,客观地把它介绍给读者;然后,仔细回忆一下你在观察中获得了哪些认识和情感体验,感悟到了一点什么,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

完成后,请认真比较两文,看看有何异同。请你用理性的文字把这些看法和认识记下来。不必面面俱到,只谈你自己独到的看法。

作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懂得把作文改具体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2、能把写得不具体的片断修改得比较具体,知道写人物时会具体地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明确要围绕中心具体写出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板书预设:

把作文改具体

具体事例:前因后果

不够具体改具体

经过具体

(印象不深)

(印象深)

语言

动作

中心

神态

心理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懂得把作文改具体的方法,知道写人物时会具体地写出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激趣

1、贾岛的“推敲”: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2、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3、小结:由此可见,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如果同学们也能像他们那样不厌其烦地修改,也同样能写出好文章来,说不定还能成为王安石第二呢。

二、揭题,明确要求。

1、这节课我们不写作文,就来学习怎样修改作文。修改作文的内容很多,假如让你改一篇作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推敲词句、错别字、标点符号、不具体→改具体)

2、今天的习作要求是什么?板书:不够具体→改具体

3、齐读习作要求。

三、尝试练习

1、读“习作提示”中的一个片段,问:这个片断主要写什么?有无需要修改的地方?为什么?可以怎样改?

2、指名说说可以怎样把片断1改写具体。

四、分析比较,归纳方法。

1、读“习作提示”中的第二个片断,对照片断1,思考:作了哪些改动?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交流中,随机板书:具体事例

前因后果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

印象不深

印象深

2、分析:作者为什么选这件事写?作者写了当时妈妈的语言和动作,为什么要写这些动作和语言?写“听到妈妈的喘气声越来越粗,脖子上全是汗水”有什么作用?

(与中心有密切联系。这件事,以及这些语言、动作最能反映“妈妈非常爱我,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这一中心。)板:中心

3、根据板书,提问小结:现在你们知道怎样把人物写具体了吗?

(围绕人物的品质选择事例,写清事情的经过,再围绕中心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4、再读第二个片断,体会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会把写得不具体的片断修改得比较具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把作文改具体的方法。

1、看板书回忆说说把作文改具体的方法。

2、交流:围绕人物的品质选择事例,写清事情的过程,再围绕中心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二、提供片断,尝试修改。

助人为乐的少先队员

李芳是一位助人为乐的优秀少先队员。有一天中午,天下着雨,她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迷路的小男孩。她千方百计帮助小男孩找到自己的家,并且做了好事不留名。李芳的行为受到全班同学的称赞。

1、讨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应该怎样修改?

2、布置课外作业:把这篇短文按照讨论进行补充,把它写具体。

三、明确要求,找出预习时修改的段落,再进行修改。

1、找出课前已作过修改的段落,按要求再次进行修改。

2、同桌相互交流哪些地方还不够具体应该修改,并讨论可以补充哪些内容。同时,让部分已修改好的优生帮助差生进行修改。

3、让两名学生把自己写得不够具体的片断抄在小黑板上,同时请两名优生也分别对上述两个不够具体的片断进行修改。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修改习作片断,小结修改片断。

1、同桌交流,相互评议对方全文中的优缺点。

2、集体评议:

先后出示两个不具体的片断,再出示几位同学对这一片断的修改后的片断,进行集体评议,教师点拨。

评议要点: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写出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有密切的联系。

3、评一评谁修改得最好?授予“王安石第二”之美称。

五、誊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