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作文

手艺人作文18篇[优选]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8.62K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手艺人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艺人作文18篇[优选]

手艺人作文1

秋至,落叶纷飞,满地苍黄,干树秃枝,而他们再寥寥云烟中,淡看风尘,消失不见……

记忆中推开那扇黑油大木门,里面定是座无虚席,老先生是说书馆里独一无二的名嘴,我从小便是那里的常客,一坐下,我便与老先生的粉丝唠叨上回的内容,有一番猜测,甚至争论也是常事。

帷幕拉开台下顿时鸦雀无声,老先生探出头来环视全场,然后缓缓踱步到台前,只听醒木啪的一响故事开讲了。

老先生身穿一件深蓝马褂,头发花白,脸上的褶皱像是细浪一条条排开,只见他一转身,一挑眉,一挥袖便将我们带进了如梦如幻的世界:同唐僧西天取经,随岳飞挥兵北上,与孔明笑分三国,看包公巧破悬案,看黛玉葬花观园……老先生的讲述绘声绘色,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忽听得醒目又“啪”的一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如梦方醒的我们久久不愿回到现实,怔怔的看着老先生微笑着得意地踱步回后台。许久,我们才泱泱离去。

现在,在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浮嚣尘世里,我只顾手忙脚乱地往前飞奔。在声声催促中,我不断地加速加速再加速。我匆匆赶路,仿佛已经收不住脚步,可是我的行囊并未因此丰富,我的内心并未因此丰盈。我很迷茫,再次推开那扇大门,里面早已是人去台空,无人喝彩。无人知晓那位说书老先生,身前身后,籍籍无名。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扬起满面尘灰,不知不觉落下了那些不见当日辉煌的老艺人,也落下了那些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艺术精华。可总还有那么一些人,用几代人的信念去坚守住那样最宝贵的东西。他们平凡,却又伟大。在历史的银河中,闪耀点点星光,从未淹没其中。

这些平凡的老艺人,平凡的他们,不曾夸张虚饰,却值得我们抬头仰望,去尊敬,去铭记,他们留下的精彩……

手艺人作文2

走过小巷,街坊里还飘荡着糖香,香喷喷的诱惑着小孩子来围观。

手艺人有一个小摊子,有一口陈旧的小糖锅,会画各种各样的糖人。慈祥的老手艺人周围围满了馋嘴的小孩,我也在其中。那时候,我胆小得不行,悄悄瞅上几眼,假装路过,实则目光一直想越过人群,能瞅上几眼糖人,装做对糖人摊毫不在乎,实则偷偷摸摸的、悄无声息的钻进了人群。仗着自己矮,在大人和大孩子之间穿梭。终于,我瞅见了令我魂牵梦萦的糖人。眼馋地盯着那甜甜的糖人。真好看。我咽着口水想,手上的硬币不自觉地又攥紧了点。

老人熟练的握着小铁勺,手臂一摇一摆,就流成了小糖人,大理石板上像开了花,每朵花都令我直流口水。看着花儿一朵朵的'被人摘去,我再也忍不住了,连忙喊道:“我,我也要买糖人!”似乎没有谁注意到我,老人却把头侧了侧,去倾听这淹没在人海中的声音。

“丫头,是你要买糖人吗?”老人听清了高兴地笑了。饱尽风霜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对……对。”我拍拍手。“好,给你做个做个大糖糖!”老人又听了会才说,手指在围裙上揩了揩,忽然停住问,“你要个什么样的呀?”老人和蔼的问我。

“兔,兔子!”我兴奋的答,声音高了个八度。

“好!”橙色的糖浆倾泻而下,弯弯曲曲的流成一只兔子的形状。很快,老人笑眯眯地拿着一只活灵活现的糖兔子。

“给,小丫头!拿好喽!”老人又接着做起了糖人。

我有点畏惧的接过糖人,傻傻地松开握住硬币的那只手。“噔——”一枚五毛钱的硬币滚落。老人停下了工作,迟疑了一会,才爽快的笑了:“行。小丫头,钱我收下了,回去吧,快回去吧!”老人乐呵呵地,灰白的头发随风飘动。

后来,我才知道这只糖兔子远不止五毛钱——但我却带回了它。

我一直忘不了这只糖兔子,因为它如此甜蜜,甜入人心!

手艺人作文3

今天下午,爱心小学举行了一次文艺表演。小美、大力、文文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小美表演了拉丁舞,大力表演了萨克斯独奏,文文表演了诵读。小胖爸看到了这一幕,不由得叹了叹气,因为他们家小胖除了吃什么也不会。

这天刚下过了一场毛毛雨,小胖又跑出去玩了。他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小胖躲进了花丛里,发现了一只蜗牛,蜗牛一见到小胖,连忙把头缩了回去,小胖一看挺好玩,把捉迷藏的事情也忘到脑勺后面去了,拿起小蜗牛就回家了。这时家里,小胖的爸爸妈妈正在讨论给小胖报个兴趣班。一看小胖回来了,爸爸拉起小胖就要去少年宫去学一样本领,小胖反驳到:不嘛不嘛!我要在家看电视。但小胖爸爸还是拉着扯着硬是把小胖给带走了。

一路上小胖的嘴就没停下来,一会儿吃薯片,一会儿吃虾条,每样好吃的小胖都不放过。很快就到了少年宫门口,门口有两头石狮子,小胖一坐上去就不肯下来了,非要爸爸给他拍了照片才肯罢休。

少年宫里可漂亮了,有许多野菊花,也有许多红梅花,不过它们都是假的,是来装饰少年宫的环境的哦!大厅里放着许多展示板,上面有每项课程的.上课时间。哇,课程可真丰富啊!比如:象棋,武术,二胡……看得小胖父子俩眼花缭乱!小胖提出去武术班看看。结果到门口看了一下,小胖扭头就走,因为人家正在练习的是徒手劈砖。接着又到二胡班看看,小胖压根对乐器提不起兴趣,结果又走了。

父子俩只好离开少年宫。一出门,小胖看到卖脆脆饼的爷爷在吆喝:又香又脆得脆脆饼卖喽……非缠着爸爸买给他吃!爸爸没理会他的要求,等小胖哭过闹过后,语重心长得告诉他:现在你想要什么,都叫爸爸给你买,你想想等你长大了,没有一技之长,怎么生存?可能连温饱都不能解决呢!你应该从现在起,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长大才能有能力买自己想买的东西!小胖听了,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从此后,小胖就认真学习本领了。当然他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都努力克服了,几年后终于成了超级大厨师!

手艺人作文4

我不爱出来走动,今日却难得有致到外面逛逛。夜里下过雨,早晨仍是阴云缭绕。这才半晌,太阳开始显示出它的威力,路上的行人逐渐少了。

“当!”我转身望去,几米选有一老大爷,似乎是他的不锈钢盆脱手了。走进去,老人头发一半近白坐在一个石板上,身着灰色马褂,裤子也是灰色的,不过颜色更深点。左臂上戴着蓝色塑料套袖,右臂上却是白色的,深黄色的皮鞋稍微带了些泥土,总体却是干净的。

他的左右手各戴一只白色的手套,右手拿了一个铁柄的刷子,或许是磨刀石;左手呢,是一个红棕色的`内圆外尖的正多边形,上面充满了铁锈。不一会儿,老人的左手套便变得棕红了。只见他左手拿起那东西,右手拿着刷子,稍沾些水,便开始“唰唰”起来,时而前后,时而左右,时而又斜着刷,但铁锈却未少多少。他又放在盛有水的盆,仅刷几下,便又拿出来,仍像刚才一样,“唰唰”。

我站在他前方2米处,看着他重复看上去都一样的动作将近5分钟,却始终没有发现铁锈除去太多,我似乎感觉这情景在哪儿见过,却始终记不起来。向前走了一米多点,问他:“大爷,您这还要多长时间才好?”他仰起头:“不急!”果然,不两分钟,盆里的水便浑了,他手上的东西也银光闪耀了。

忽而忆起家乡的那位磨刀老人。他总是带一块磨刀石,蹬一辆自行车。身披蓝马褂,下缀黑色长裤。一边蹬,一边喊:“磨剪子咧,锵菜刀!”这时,各家各户都拿出剪子,菜刀,这十几把刀,够他忙活,一下午他才能全部整好。那时总不明白他一边磨一边加水,现在觉得似乎那样可以磨得更光滑。我曾问他:“大爷,为何您磨的刀可以用上个把月,仍然不钝呢?”她笑了,慢慢说:“磨刀不需要多么高技术,关键看性子急不急,这需要慢慢来,所以我才能磨好。”那时,只是拍拍脑瓜,想不透,是呀,一个八岁的小孩怎么会懂呢?

可现在这小孩已十六,终于明白了,磨刀如此,为人处事亦一样。

手艺人作文5

前几日路过平江路,遇到一位买豆腐花的老奶奶。于是便抱着尝试的心理买了一碗。一碗下肚,咂咂嘴。虽说犹意未尽,但总与记忆中的味道差了些。

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星期天。因为每当这时,会有买豆腐花的老爷爷从村东头骑过来,高声吆喝:“豆腐脑,豆腐脑嘞!”每次我听到这苍老的叫卖声,便急忙拉着奶奶拿着碗,去买豆腐脑。

“小朋友,又买来毛豆腐脑啦!”

“嗯!”我努力踮起脚,好让碗放在车上。

“好咧。拿好,小心别烫着了。”

我小心翼翼地把豆腐脑端在我手里,轻轻的来回吹着。豆腐脑在碗中轻轻颤动着,些许的葱花和香菜在上面漂着。我端着这碗豆腐脑,就像端着整个世界。

看着这碗豆腐脑,我的'脑中忽然闪现出一副画面:

房子已经很老了,窗户上的报纸早已泛黄,些许的冷风从破洞中吹进来。一位老人站在一个铁锅前,苍老如枯树枝般的手正紧握住一把勺子,费力的来回搅拌着,没转几下便要停下来,急促的喘几口气,再换另一只手搅拌。等烧好后,老人在吧豆腐脑放入一个大碗中静置,等成型后,再往上面撒上葱花、蒜末、香菜碎末等。老人长吁一口气,拿起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望着已经做好的豆腐脑,嘴角隐约浮现出若有若无的笑意。

吃完后,我抬头看了看奶奶又看了看车上的豆腐脑。在一旁和奶奶聊家常的老爷爷就笑着问“吃完了,还想要吗?”“要!”于是,老爷爷又给我盛了大半碗。正当奶奶给钱时,老爷爷却一把推回去,“不就半碗豆腐脑嘛,又不知值个钱,还给什么钱呐。”说罢,也不顾奶奶的再三推辞,骑车向下个村子,叫卖声不觉。

如今,现在买豆腐脑的人都是为了钱而豆腐脑,而不是为了豆腐脑而豆腐脑。它们早已被城市给“污染”了,再也找不到那种令我感动的味道了,再也找不出那种手艺了。

我忽然觉得有些伤感,哪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中国特色食物渐渐的都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水饺、冰糖葫芦、年糕……难道这些手艺都消失了吗?

希望这些手艺能真正地传承下去!

手艺人作文6

中国的造纸文化一直闻名中外,而造纸业是我们富阳的支柱产业,最早起步的地方就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双溪村。听说双溪村几乎见不到农田,也没有工业基础,以前人们除外出打工外只能靠造纸谋生,几乎家家户户都造纸,每个人都有高超的造纸技艺。今天我非常荣幸有机会走进双溪村,了解这个传承了千年的古法手艺。

我们来到了一间小屋子,左右两边都是一大缸一大缸的纸浆水。造纸工们用一张像鱼网的薄薄的网,从45度沉下去,等水没过网再把网兜起来,然后把水抖掉。这时候网上就铺了一层像薄绒毯子一样的纸浆,把它放在一个备好的.架子上。这个是非常讲究技术的活,角度、深浅、腕力,都非常严格。如果稍有疏忽,纸就会一凸一凹,厚薄不匀。这是第一步——兜纸。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间屋子,里面冒着热腾腾的水汽。走进一看,屋子里放着一台台机器。人们把一张张潮湿的纸撕下来,贴在温热的机器上,再用一把大毛刷刷平整。过了十几秒钟纸张就干了,这是第二步——晾晒。

你们知道这一缸缸的纸浆是哪里来的吗?听说这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繁琐的大工程。初夏的时候造纸工们要冒着炎热到山上去砍嫩竹子,背下山来,用刨子削去嫩皮。再把竹子浸水、水腌、水煮、尿腌、磨碎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做好纸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造纸工们每天重复同样繁琐的造纸工程。虽然今天古法造纸几乎销声匿迹了,双溪村也只留存了程农华一家的造纸作坊。但手工纸的手感、光泽、柔韧性,也是现代纸所无法比拟的。造纸术是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古老的造纸术一直留在造纸人民的记忆中,程农华说,都是几代人的手艺,舍不得丢啊!确实,富阳的造纸古老而悠久,传承了一代又一代。造纸文化,造纸技艺必将世代流传。

手艺人作文7

阳光晒锈了他的脸庞,满脸褶皱,淌过无尽的岁月。幸福的笑始终溢满,只因他喜爱的那份手艺。

昨夜的月,逗留于远空弥漫的雾气里,隐隐约约。暗黄的灯光摇曳,屋上栖息炊烟袅袅。他佝偻着背,推着一辆瘦弱的自行车,前面挂着沉重的包,一步步挪着麻木的小腿。

扳过车头,蹬上脚踏板,链条碰撞,“吱呀”声回荡在耳畔,似微弱却也依稀,唤醒睡梦中的我。忙披上外衣,却只留下他远去的`摇曳的背影。月悄隐没了踪迹。

街上人影稀疏,搬上老旧的缝纫机,却似轻而易举,只略皱了眉头。先是为机身膏油,踩了脚踏板,新的一天就从这“札札”声中燃起了火苗。

临近中午,我送饭。他仍弓着腰,凑近了身子,透过厚厚的镜片,如丝般的线穿过极细的针眼,暗自笑了笑。有位老爷爷是常客。时不时唠上几句家常,沐浴着正午的暖阳,是惬意的。

我来到他的身旁,却毫无察觉。正在于客商议哪有裂缝口,疏漏之处。

我唤了声“爷爷”,他才缓过神,微笑着应了我说;“都送饭啦?”便接着忙他的手艺。针头飞快地踱过,而后抡起剪刀剪去多余的线头。娴熟的手艺晃了我的眼。

我又急忙说:“快吃!要冷了!都十一点了!别捣鼓了!”

终于慢慢地放下手中的事,眼仍瞄着衣裳和银白的针头,在旁闲逛着,品着午饭。

我叮嘱他晚上早点回家,别太晚了。

星光闪烁,为归家的人指引着前方,却总等不到他的身影,渐渐有个蹒跚的人影。

回到家,扭开桔黄色的灯光,走到着有黄棕色的缝纫机,触摸着冰冷的机器,却满心暖意,使它覆上了暖气。

从包中掏出一件衣服,手戴上针箍,绕一只线头,戳进衣角,将钮扣摆放好,仔细的一针一线的镶上。老了,不能清楚地看清东西,却能一线穿过针眼。手上咧开了血肉,粗糙却显温暖。

夜深人静,人已钻进暖和的被窝,享受梦境。他却依然拨弄它的手艺,在这暗夜涌动的小屋里。

手艺人作文8

让我屈指可数的可以见人的手艺之中,捏泥算是之首。

之前玩的是那比石头还硬,比水还能塑形的橡皮泥。记得二年级时老师让我买什么超轻黏土,说是美术课用,“超轻黏土”超轻?能有多轻?在橡皮泥的衬托下,它轻得像颗米,像一片鹅毛,也是这种轻让我感到了兴趣,一写完作业就捏它,让它成为了我的拿手好戏。

过年小姨家的妹妹来做客,对我的房间充满了好奇,用她那葡萄大眼睛左看看,又瞅瞅,这书架上有一排泥人,又望见了书架下的粉色小象,妹妹她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姐这是什么?是架子上的东西吗?”是要我做一个你给你吗?妹妹手舞足蹈的跳起来,一定要把我捏的瘦点哦。

干活了干活了,我熟练的'把粘土放在垫板上,用工具改,一顿操作猛如虎。再用黑色白色做一对双眼,用上“泥人杨”独家秘籍。一搓二捏三改四加。一搓,搓出个黑色的球。二捏,捏出头发的样子。三改,把不好看的地方改了,四加,加上一些细纹,精致十足,看“泥妹妹”手拿棒棒糖,真可爱。可,总感觉少了些什么,用右手取了些材料,熟练地捏了几下,一坨红色粘土,成了一个小蝴蝶结,戴在妹妹头上,就连她头发的长短,眼镜的样式,缺了的门牙等小细节,都真实的表现出来,形象生动,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妹妹的泥人从零到一,只用了不到10分钟的时间。她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个传世佳作,目不转睛的说道:“为手艺人鼓掌”妹妹此时完全沉浸在被我的杰作震撼中…

随后妹妹跑到房间外给其他小朋友看,惹得他们羡慕的直叫唤,我在房间里偷笑:“泥人杨的手艺无人能比,哈哈。”

手艺人作文9

星期五早上,我们背着大大小小的包来到学校,里面装的全是吃的呀!你应该知道我们要去干什么了吧?对!去春游!一大早,同学们那兴奋劲啊!

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同学们生龙活虎,个个摩拳擦掌,因为今天要去做陶壶,我昨天晚上还在做梦,想:我会把陶壶做成什么样子呢?晚上梦到做得很烂,全是裂痕。但是梦和现实是相反的,我想应该会做得很好!我们早上的行程是去白马涧,下午才去枫桥,做陶壶;还真是吊我的胃口,让我期待不已。

早上来到白马涧,导游让我们自由活动,我们组玩得不太开心,有些游戏项目都没有玩到,但是我一想到下午要做陶壶我就开心,但是总会带一些眷恋。下午,我们乘着大巴士来到枫桥,来到枫桥,最主要的就是解读枫桥夜泊,但是我却最期待的是做陶壶;我们来到做陶壶的地方,工作人员先给了我一块陶泥,又给了我两块模具,一大一小,大的是用来做壶身,小的用来做壶盖。

我先将大的模具掰开,再将陶泥掰开,塞进去,一只手使劲捏住模具,另一只手在陶壶的顶上挖个洞,那个洞是壶口。把大模具放到一边,把小模具拿过来,其实做壶盖的工序跟做壶身的供需差不多,也是往里面塞陶泥,之后使劲捏小模具,再等一会就可以把模具掰开,一个小壶盖和一个大壶身就做成了。

两分钟后,我把两个模具掰开,一个壶身和壶盖展现在我眼前,接下来就是要把壶身和壶盖修一下,让它变得光滑一些,但是修的时候要当心,小心断了,修好后将壶身与壶盖拼在一起,一个小陶壶做好了!哇!我做得小桃虎虽然有点不美观,但是已经比我预想到的'要好玩得多呢!

快乐的春游结束了,使我有些依依不舍,我们带着午后的阳光回到了太仓,我相信美好的回忆不会随着时光慢慢流去,它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手艺人作文10

我的书桌上摆着一只精美的水晶猴。每每望着它,我的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那位手艺人现场制作的情景。

在游婺源江湾时,一家水晶工艺坊进入我的视线。那店里摆满了十二肖水晶工艺品。一位中年男子正对着酒精灯埋头做着手上的活。这位师傅的手可巧了,一会儿烤出一匹似要驰骋千里的骏马,一会儿又烤出一条威风凛凛的水晶龙。他手起刀落,动作灵活利索,如行云流水。

妈妈见我喜欢,让那位师傅给我制作一只猴子。他抬头微微一笑,就开工了。只见他不慌不忙捏起一根拇指粗的工业水晶,放在火焰上炙烤着。"给你们做镂空的吧!"他连头也不抬一下。说完他将底盘固定在另一根水晶上,等火候合适时,水晶被烤软了,拉成好长一段细丝。他开始像画猪尾巴,又像在画一缕缕炊烟似的`一圈圈往上绕。密密麻麻的细线纵横交错。一眨眼的工夫,猴子的身体完美呈现在我们眼前。好高超的绝活啊!围观的游人也啧啧称赞。他依然不动声色盯着手中的活儿。只见他又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猴身,把水晶一转,猴头出炉了,再用专用空心管轻轻一点,一双滴溜溜的眼睛就镶嵌在猴头上。我仿佛看到一只抓耳挠腮的金丝猴笑着向我跳来。可定睛一看那猴子没脚啊!我分明看到那师傅手在微微颤抖。他拉出细丝,往猴肚下方一粘,拉出的两条曲线并不流畅。完了,这两条向外撇的腿完全毁了整只猴的形象,一只不像样的猴子诞生了。那师傅不会在最后关头砸了自己的招牌吧!不料他却面不改色地拿起镊子,夹住腿,往里轻轻一压。成了,一只伸首弯腰的猴子横空出世,真是活灵活现,完美无瑕。

酒精灯上的火苗仍在跳跃,散出阵阵热气……

手艺人作文11

前段时间,需要交“毛笔大作品”,我只好让薛老师在百忙之中帮我刻个章。

周日早上,我走进薛老师的刻室。薛老师早来了,正在帮我挑石头。她见了我,招呼道:“来了,过来挑石头吧。”我应声过去,只见成百上千的石头整齐地排列在柜子里,有大有小,有高有矮,颜色各不相同。我正惊叹这种类繁多的刻石时,薛老师拿起一块墨绿色的刻石,说:“就这个吧,一块整石,色泽非常好!”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薛老师,她拿出已经做好的图纸,把工具摊开,开始工作。

刻室里静得出奇,只有我俩的呼吸声和小刀轻轻刻着石头的声音。我抬起头,认真端详着薛老师,此时她双目炯炯有神,鼻梁高挺,白皙的'皮肤映衬着黑色的内烫短发,显得格外精神。随后我盯着刻石,惊讶得张开了嘴巴:一把小小刻刀,轻刻着刻石,勾出线条轮廓,细细的,好似一条在大地上的小溪。她纤小的手紧握刻刀,一次一次地把细条加深,繁琐的第一步终于结束了。我看了一眼手机,咦,九点半了,我已在刻室呆了一个多小时了!我凝视着初步完成的印章想:“还要多久呀?”

不一会儿,薛老师拿起了一把长柄的平面刀,在刚刻好的线条上来回刮,我惊奇地看着这一切,殊不知石粉已落得薛老师满手都是,淡绿色的石粉在刻室里到处飘荡,似精灵到处飞扬。细细的线条变得明朗起来,从柔美变成了粗犷。我才意识到这是个隶刻章(隶书手刻章)。字渐渐清晰起来,张迁张扬的风格已现雏形,平面刀将粉末抹去,印章已基本完成。

我本以为完工了,谁知薛老师又拿起一把小小的细刀,在线条上又描了一遍,轮廓已经非常清晰了,她舒了一口气,笑着说:“好了。”

我兴奋地拿起一盘印台,将刻好的章粘上印泥,小心翼翼地在作品上盖上了我的印。石刻的感觉张扬而凝重,是枚令人叹为观止的印章!

我捧着心爱的印章告别了薛老师,内心深处对薛老师更加钦佩了。

手艺人作文12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渐渐代替了手工,可在生产量增加的时候,祖先留下的文化在消逝。可值得庆幸的是,仍有手艺人能放下财富的诱惑,依然手工制作,文化便传承下来了,因为机器制造永远代替不了手工制作,只有手工才能把东西做“活”。

学校在老门东、夫子庙一带,那里是手艺人常驻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捏泥人,机器造出来类似泥人的玩具,缺少了层次感和变化,显得千篇一律,这便是次要的,关键是做不出那种神韵。彩泥在手艺人手中是“活”的,长一点、宽一点,上场、下场都十分有讲究,无论人物是笑、是哭,在手艺人手中都可以做的出,这便是让机器望尘莫及的地方了。

可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少的人还爱干这活了,手艺品一个仅能赚几十元,而一个电子玩具却能赚上千元。我并不认为科技的发展是坏事,但文化的传承也不应当受到轻视。一个看似简单的手艺,真正做好委实不简单,即便一门手艺不算什么,但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很多。从皮影戏到剪纸文化,哪一项不算博大精深?我们仅仅局限于汉语言之美是不够的,语文学的`不仅是语言,更是文化。而文化,是民族之髓,立国之本。如果没有那些手艺人将这些文化传承下来,我们或许以为中国的文化仅仅在于汉字。尽管有他们在传承,但许多文化已经失传了,3D电影确实比皮影戏更逼真,但皮影戏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关节的制作都耗费了许多时间。这些东西看似已被更好的东西取代,但殊不知一个手艺人的手中,侍弄的早已不仅仅是工艺品了,更是在演绎文化。

对于一个中国学生来说,学习固然重要,可无论是求知还是做人都不能忘本,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更是民族的灵魂,我们血液中也流淌着文化。当我们口口声声说要传承文化、弘扬文化时,却不知用行动去真正的传承,也许我们不需要像手艺人一样天天忙于这些,但起码要了解。

弘扬文化、传承文化,让我们为手艺人鼓掌!

手艺人作文13

我不爱出来走动,今日却难得有致到外面逛逛。夜里下过雨,早晨仍是阴云缭绕。这才半晌,太阳开始显示出它的威力,路上的行人逐渐少了。

“当!”我转身望去,几米选有一老大爷,似乎是他的不锈钢盆脱手了。走进去,老人头发一半近白坐在一个石板上,身着灰色马褂,裤子也是灰色的,不过颜色更深点。左臂上戴着蓝色塑料套袖,右臂上却是白色的,深黄色的皮鞋稍微带了些泥土,总体却是干净的。

他的左右手各戴一只白色的手套,右手拿了一个铁柄的刷子,或许是磨刀石;左手呢,是一个红棕色的内圆外尖的正多边形,上面充满了铁锈。不一会儿,老人的`左手套便变得棕红了。只见他左手拿起那东西,右手拿着刷子,稍沾些水,便开始“唰唰”起来,时而前后,时而左右,时而又斜着刷,但铁锈却未少多少。他又放在盛有水的盆,仅刷几下,便又拿出来,仍像刚才一样,“唰唰”。

我站在他前方2米处,看着他重复看上去都一样的动作将近5分钟,却始终没有发现铁锈除去太多,我似乎感觉这情景在哪儿见过,却始终记不起来。向前走了一米多点,问他:“大爷,您这还要多长时间才好?”他仰起头:“不急!”果然,不两分钟,盆里的水便浑了,他手上的东西也银光闪耀了。

忽而忆起家乡的那位磨刀老人。他总是带一块磨刀石,蹬一辆自行车。身披蓝马褂,下缀黑色长裤。一边蹬,一边喊:“磨剪子咧,锵菜刀!”这时,各家各户都拿出剪子,菜刀,这十几把刀,够他忙活,一下午他才能全部整好。那时总不明白他一边磨一边加水,现在觉得似乎那样可以磨得更光滑。我曾问他:“大爷,为何您磨的刀可以用上个把月,仍然不钝呢?”她笑了,慢慢说:“磨刀不需要多么高技术,关键看性子急不急,这需要慢慢来,所以我才能磨好。”那时,只是拍拍脑瓜,想不透,是呀,一个八岁的小孩怎么会懂呢?

可现在这小孩已十六,终于明白了,磨刀如此,为人处事亦一样。

手艺人作文14

星期五早上,我们背着大大小小的包来到学校,里面装的全是吃的呀!你应该知道我们要去干什么了吧?对!去春游!

一大早,同学们那兴奋劲啊!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同学们生龙活虎,个个摩拳擦掌,因为今天要去做陶壶,我昨天晚上还在做梦,想:我会把陶壶做成什么样子呢?晚上梦到做得很烂,全是裂痕。但是梦和现实是相反的',我想应该会做得很好!

我们早上的行程是去白马涧,下午才去枫桥,做陶壶;还真是吊我的胃口,让我期待不已。

早上来到白马涧,导游让我们自由活动,我们组玩得不太开心,有些游戏项目都没有玩到,但是我一想到下午要做陶壶我就开心,但是总会带一些眷恋。

下午,我们乘着大巴士来到枫桥,来到枫桥,最主要的就是解读枫桥夜泊,但是我却最期待的是做陶壶;我们来到做陶壶的地方,工作人员先给了我一块陶泥,又给了我两块模具,一大一小,大的是用来做壶身,小的用来做壶盖。我先将大的模具掰开,再将陶泥掰开,塞进去,一只手使劲捏住模具,另一只手在陶壶的顶上挖个洞,那个洞是壶口。把大模具放到一边,把小模具拿过来,其实做壶盖的工序跟做壶身的供需差不多,也是往里面塞陶泥,之后使劲捏小模具,再等一会就可以把模具掰开,一个小壶盖和一个大壶身就做成了。两分钟后,我把两个模具掰开,一个壶身和壶盖展现在我眼前,接下来就是要把壶身和壶盖修一下,让它变得光滑一些,但是修的时候要当心,小心断了,修好后将壶身与壶盖拼在一起,一个小陶壶做好了!

哇!我做得小桃虎虽然有点不美观,但是已经比我预想到的要好玩得多呢!

快乐的春游结束了,使我有些依依不舍,我们带着午后的阳光回到了太仓,我相信美好的回忆不会随着时光慢慢流去,它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手艺人作文15

今天,写完作业后,我想玩一会儿手机游戏,可是爸妈不允许,哎,怎么办呢?

灵机一动,我建议不如来一场家庭厨艺大比拼吧,赢者可以放任一小会儿?爸妈欣然同意,“行!”“好!”他们知道我不擅长厨艺,所以干净利落地答应了。嘿,上当了吧,他们还不知道,我偷偷学了一手“绝活”呢。

弟弟跑来吵着要当评委,当就当吧,俺们哥俩好,到时候偷偷给他一个眼色,估计他会帮我吧。

老爸先亮招,他的镇馋之宝是红烧肉。只见老爸熟练地把切好的肉块用沸腾的水先煮了个七成熟,再将它们捞出来下油锅,接着逐一加入桂皮、香叶、八角、冰糖等调味,继续翻炒,焖制十分钟收汁。

好了,出锅,老爸小心翼翼地将红烧肉盛入盘中,最后再用碧绿的小香菜点缀,一道红烧肉,顿时香气扑鼻而来。爱吃肉的我,感觉口水已经要流到黄河里去了,哎呀呀,老爸这道菜太无敌了。

老妈的杀手锏,是我们北方人团圆饭中必不可少的饺子。和面,调馅,擀皮,很快一个个小元宝样的饺子鼓着小肚子,整齐列队站好,就等水烧开,高台跳水一样扑通扑通跳入锅里……当老妈用漏勺把饺子捞出来,那味道,我只能用两个最笨拙的词来形容了——香,太香了!

终于轮到我施展拳脚了,系上围裙,我把自己想象成五星级米其林餐厅的.大厨,“冷静,沉着,必胜!”

我从冰箱里拿出牛排,调好火候,将牛排煎到七分熟。然后把煮好的卤蛋切成小块,反扣到盘子四围。再将牛排装盘,用黑椒均匀撒过,再用新鲜的西兰花饰边,呵,完成!

三份美食摆在评委弟弟面前,我一个劲地朝他挤眼,可是他早被美食俘虏了,哪还顾得上兄弟情啊。

一番评头论足,弟弟宣布老爸获胜,哎,我输得好不甘心,本来奢望的手机游戏又泡汤了!

不过,下一次,我一定要赢,让全家人都尝尝我的厉害,厨艺王,加油!

手艺人作文16

老陈叫陈银付,是省瓷刻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

“笃,笃笃……”当晨曦微露,天边刚是灰白一片时,老陈就已准时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创作。

直径25cm的瓷盘中,一位老者,满口银须,神采奕奕。

“呦!老陈又天不亮就开始瓷刻了?”

“没办法,职业病嘛!”

他年纪不大,身材也不算伟岸,却因精通一手瓷刻手艺,被当地人在姓前冠了个“老”字。

习惯性地与邻里拉完家常后,老陈又重新挪回桌边,继续雕刻他的宝贝。“最后一点了,要千万小心!”他左手拿着钻刀,右手握着小铁锤,心里反复提醒自己。老陈小心翼翼地用钻刀轻触瓷盘,铁锤接二连三地敲打着。上釉烧成的瓷色素器上很快留下了或轻或重的痕迹。老陈继而手指轻转,改变角度,再次敲打。星星点点的印记在千百次敲打下逐渐清晰起来。

其实也许只有老陈自己知道,如此连贯而又精致的敲刻,只是为了塑造瓷盘中人物的一根头发。

这是老陈与这张瓷盘接触的最后一天,雕刻完这根头发,一幅瓷刻作品也就随之完成了。老陈将瓷盘放入展柜,让它与其他作品一起散发出淳朴、精致的光芒。

展柜前人来人往,人们即使再忙,也会习惯性地停下,驻足在这一个个精美瓷刻前,不忍走过。小镇里的人,已经离不开这瓷刻了。

望着一幅幅被自己视为孩子的瓷刻作品,老陈的思绪也在不经意间飘回从前。

30多年前,在祖父的引导下,他意外接触了瓷刻。从碎瓷片到陶瓷器具,一个小小的文字,图案,也总能让他惊喜不已。幼小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烙下了瓷刻的印记,也激发了他对艺术的.向往。

几十年如一日,终于造就了今天的瓷刻艺术人。

有人问老陈,瓷刻刻的啥?

老陈说:“把艺术刻在瓷盘子上呗。对了,还有,把文化刻在咱中国人的骨子里。”

多好,身边有像老陈这样的民间艺术家。他们执着地坚守着祖辈的手艺,用自己的方式把根留住。

致敬瓷刻,致敬瓷刻艺术人!

手艺人作文17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看到家里的钢琴穿上了美丽的花边“衣服”。一朵朵白色的浪花忽隐忽现,憨态可掬的小乌龟伸长了脖子东张西望,水草正摇曳着它优美的身姿翩翩起舞……真是难以想象,奶奶是怎样把这一个个小小的网眼聚集在一起,勾勒出这样一幅栩栩如生的`花边作品的。

我对奶奶的“绝活”羡慕不已。“奶奶,这花边可真好看,您是怎样做出来的?”奶奶自豪地说:“这可是咱们即墨人的传统手艺,有近百年的历史了。”我一听,更是惊叹不已,连忙缠着奶奶收下我这个徒弟,奶奶爽快地答应了,不过奶奶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教我个简单的——绣书签。

只见奶奶从她的雕花木箱里取出一根针,一把线,一张厚纸壳,然后拿出一张纸样熟练地剪出了一个花朵图案。“奶奶,我来给您穿线”,我兴致勃勃地拿起针,把线头一捻从针眼穿了过去。奶奶仔细地把图样按照轮廓缝在纸壳上,左手手腕压牢纸壳,沿着图样连缝了三针。她一边演示着一边耐心讲解着:“这叫打底,打好底以后沿着图案每缝一针锁一个扣,要拉紧,这样就会更均匀精致……”

针在奶奶的手里像蜻蜓点水一样,很快一个花瓣就绣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学着奶奶的样子绣了起来,可是绣花针到我的手里却不听使唤地乱窜。“哎呦!”一阵钻心的疼袭来,从背面穿过来的针不知怎么一下子扎到了我的手指上。奶奶心疼地握着我的手,找来一个“戒指”给我戴上,手把手一针一线地教起我来。引针、走线,有了这个顶针的帮助,绣起花边来真是如鱼得水,省劲多了。慢慢地,针在我的手里也能灵活自如地上下穿梭了。

夜色渐渐加深,一朵朝气蓬勃的“太阳花”在我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美丽“绽放”。看着它,我的眼前不禁呈现出年轻时的奶奶在小煤油灯下绣花边挣钱养家的情景。我想,这一针一线绣出的不仅是一个工艺品,更是我们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啊。对于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一定要当好传承者,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手艺人作文18

我一直以来都是个小吃货,一看见别人做好吃的,口水就流个不停,特别羡慕。自己想吃总不能向别人要吧,多不好意思,于是我就想学一门手艺。

当我得知明天要去外婆家时,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外婆的手艺那叫一个棒,跟她学准能让人竖起大拇指。

到了外婆家,我迫不及待地向外婆提起了这事,外婆为难地说:“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先包点粽子。要不这样,粽子我来包,不过你可要给我打下手,不许喊累。”我爽快地答应了,只要能学好什么我都愿意。

外婆备好食材了,我也准备“大显身手”了。首先,要把米饭煮熟,不然硬硬的,口感不好。外婆家的厨房是老式厨房,生火、取水都得自己弄,“我还是个孩子,哪干得起体力活。”外婆不领情:“你不学我还不教呢。”我只好跑向水井,过了好一会儿,才吃力地拎着一桶沉甸甸的水回来了。

到了我最怕的'环节——生火,那冒出来的烟可呛人了,而且万一火点着了什么东西就惨了。“别磨叽了,学不学?”我抱回一捆重重的木柴把它丢进火炉,生起了火。我一边拿着扇子生火,一边哭诉着,不一会儿就泪流满面了。

“哎呀,这浓烟太呛鼻了,不做了,不做了!”“怎么能半途而废呢?”站在一旁的妈妈耐心地说,“学吧,妈妈等着你的好手艺呢!”听了妈妈的话,我下定决心不能让妈妈失望,况且学会了对我是有好处的,不能就这样放弃啊。于是我又开始生火,尽管浓烟把我的脸熏得黑乎乎的,我也从未想过放弃。

外婆把粽子包好下锅了,翠绿的粽叶里面裹着雪白的糯米,真好看!可惜手法太复杂,我眼都看花了也不敢尝试,只好等我长大些再来了。不一会儿,粽子蒸好了整个厨房弥漫着香味,我相信味道会比香味更好。

我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外婆做的粽子,味道真好!同时我也明白了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只要坚持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