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汉语 > 典故

鹤立鸡群的成语故事典故|字词解析|造句

栏目: 典故 / 发布于: / 人气:1.97W

鹤立鸡群的典故:

鹤立鸡群的成语故事典故|字词解析|造句

【典故一】

嵇康(公元220xx年~公元264年),字叔夜,三国时谯郡铚(今宿县西南)人,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

曹魏正始年间,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常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的竹林之下,纵酒放歌,谈玄论道,故世谓“竹林七贤”。

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把持朝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而山涛、王戎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因遭人陷害,嵇康后被司马昭所杀。史书记载,嵇康还是位美男子。他身材高大,仪态俊逸。嵇康有个儿子,名叫嵇绍,和父亲一样,不仅很有才学,而且仪表堂堂。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在嵇康被害20xx年后,身居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的山涛找到了穷困潦倒的嵇绍,并将其带到都城,推荐给晋武帝司马炎,让他担任了秘书丞这一官职。

嵇绍来到洛阳,走在大街上,凡是看到他的人无不赞许称羡,许多人还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

有个人多方打听,得知他是嵇康的儿子,就专程去拜访嵇康的好友王戎,想了解更多的情况,讲道:“我今天在集市上看见嵇康的儿子嵇绍了。他高俊挺拔,站在众人间,真像一只鹤站立在鸡群当中一样。”

王戎听罢笑了笑,回答说:“您还没见过他的父亲呢!”

由此可见,嵇康风度比儿子更胜一筹。

晋惠帝司马衷继位后,嵇绍被任命为侍中,经常出入宫廷,深得惠帝信任。

公元291年,西晋皇族内部发生了“八王之乱”,历时20xx年之久。其间,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联合进兵京都洛阳,嵇绍随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

当时,惠帝的将领和侍卫中有许多人都逃跑了,但嵇绍始终护卫着惠帝,不离左右,结果被乱箭射中,重伤死去,他的鲜血溅到了惠帝的皇袍上。

惠帝为嵇绍的忠勇所感动,战斗结束后,他久久不让随从洗去袍服上的血迹,以纪念嵇绍。

【典故二】

晋惠帝时侍中嵇绍,他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

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当时皇族争权夺利。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

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的仪青,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

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敌方的飞箭,象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

嵇绍就这样阵亡了。事后惠帝的侍从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迹,惠帝说“别洗别洗,这是嵇侍中的血啊!”

鹤立鸡群的汉语词典解释:

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摺:「父亲呵,你休错认做蛙鸣井底,鹤立鸡群。」

●《镜花缘》第三九回:「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更觉白俊可爱。」

●清方文《哭从子直之》诗:「二子才调各不同,一者豪放一谦冲。所性虽殊雅相善,翘然鹤立鸡群中。」

●鲁迅《朝花夕拾·无常》:「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

鹤立鸡群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鹤行鸡群、一枝独秀、卓乎不群、金鸡独立、庸中佼佼、卓尔不群、超群绝伦、独占鳌头、出人头地、卓立鸡群、出类拔萃、首屈一指、鹿伏鹤行、卓绝群伦、佼佼不群

反义词:相形见绌、滥竽充数、凡桃俗李、碌碌无能

用鹤立鸡群造句:

1) 那幢漂亮的二层小白楼,突兀兀地立在村中央,如鹤立鸡群。

2) 山上长满了高大的树木,其中一棵鹤立鸡群般站在它们中间,府视着它的弟兄们。

3) 出人群而独异,如鹤立鸡群;非配偶以相从,如雉求牡匹。

4) 他总给人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5) 这栋百层大楼,在这一地区犹如鹤立鸡群。

6) 在曼彻斯特高中里她在女孩子们中鹤立鸡群。

7) 他的数学能力一直在班上鹤立鸡群,独占鳌头。

8) 他的身高在那些候选人员里,完全是鹤立鸡群,使得那些候选人员黯然失色。

9) 他真是一表人才,在众人间总是鹤立鸡群,显得那么突出。

10) 有些这样的"洋人"就站在大众之间,如同鹤立鸡群,毫不掩饰自己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