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清少纳言简介

栏目: 外国文学名人 / 发布于: / 人气:1.76W

细微的景物和细腻的感觉 --清少纳言《枕草子》赏析

清少纳言简介

日本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由唐至宋的年代)诞生了两位杰出的女作家,一位是创作《源氏物语》的紫式部,一位是创作《枕草子》的清少纳言。

《枕草子》是日本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是作者在皇宫中担任官职时写成的许多片段见闻、感想,共三百篇。其内容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是用当时流行的"物尽"(一种用列举的方式描写事物的古旧文体,)写成的类纂性文字(如"山""树木的花""可爱的东西""可憎的事");二是"女人独居的地方"之类随笔;三是"初晋宫时"之类回忆录。正如她在书中最后一段所说:"这本随笔本来只是在家闲居无聊的时候,把自己眼里看到、心里想到的事情记录下来的,并没有打算给什么人去看……"由此可以看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真实性、随意性以及片段性的特点。

这里的两篇随笔即选取于《枕草子》的"物尽"一类。作者凭着敏锐而纤细的贵族化、女性化的感觉,捕捉眼前掠过的一些美好的形象(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生活的),构造了一个清纯优美的诗意世界。这些形象都是细细的,小小的,丝丝缕缕,星星点点,片片束束,映入眼帘,留到心头;这种感觉是细腻的,微妙的,来无踪,去无影,轻如涟漪,淡如微云。

第一篇《四时的情趣》写了四季的"最好"的景象和赏景的感觉。作者对四时好景作了经典式的列举: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

夏天是夜里最好。

秋天是傍晚最好。

冬天是早晨最好。

大自然留在人们心底的四时美象大概也就是这几个时辰,古往今来诗家文人写四时美景大都也是按这几个时辰来的,正所谓古今诗文所见略同。不过能通过个人直觉沟通人类普遍同感,并不是显出清少纳言的卓越;最显清少纳言特异的,或最显她清少纳言式感觉和描写特征的,是捕捉并描写一些细小的、微量的、清淡的景象,都是淡淡的几笔,像一帧帧速写简笔画,表达一种优雅、微妙的情怀。且看这些细物微景的清淡画面:

春景: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

夏景: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

秋景:乌鸦都要归巢去了,三四只一起,两三只一起急匆匆地飞去了……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飞去,随后越看去变得越小了……

注意文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里没有壮观浩大的景象、强烈动感的景象;甚至作者无意或有意地回避"大景",而钟情于这种细物微景、清淡物象:写夏景时,"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只写那小小萤火虫的微亮;写冬景时,"在下了雪的时候可以不必说了",只是写下霜的清晨。这是只有女性作家而且是生活在日本平安时代宫廷中的贵族女性作家才能感觉得到并表现出来的。可以借用西乡信纲等人合著的《日本文学史》来概括清少纳言写景随笔的审美特征:"在《枕草子》中可以看到由贵族的敏锐感受所构成的美的世界。"其实还可以作些增补,这种随笔除表现贵族化的敏锐的感觉、印象之外,还表现女性化的细腻的感觉、印象。

第二篇《可爱的东西》写了贵族社会日常生活中许多逗人喜爱的事物、景象。说到表现女性化的细腻的感觉、印象,《可爱的东西》远比《四时的情趣》写得更酣畅淋漓,作为贵族女性作家的特点、优势完全体现出来了。作者对周遭习见的而陌生的"可爱的东西"作了"随意"性的列举:

画在甜瓜上的幼儿的脸c

闻声而跳过来的小雀儿b

捉了虫儿喂小雀儿的老雀儿b

在地上爬着用小手指撮土给人看的三岁幼儿a

留着沙弥头发微微侧头看东西的幼儿a

交叉系着裳带的白而美丽的小孩a

个子很小装束整齐的殿上童a

在女人怀中睡着的幼儿a

雏祭的各样器具c

极小的荷叶和极小的葵叶c

身穿二蓝罗衣爬行的白白胖胖的两岁小孩a

用幼稚的声音念书的八九岁十岁的男孩a

跟在人后或母鸡后咻咻地叫着的白色长脚小鸡b

小鸭儿、舍利瓶、石竹花c

这里作一个简单的归类:a属于人类,b属于禽类,c属于器物类。三类所陈述的是身为皇宫女官所常见到的,其中a类最多,也是贵族女性见得最多又最为关心的。它们同样打上清少纳言特有的烙印--凭女性的细腻感觉。将这些物类再作归纳、概括,可以进一步发现其细小、纤微的特点:a类是小孩,b类是小禽,c类是小器具。这与前一篇的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写作情趣是一致的。作者一方面置身于这种生活之中,经历着或目睹着这种种的事情;一方面又超脱于这种生活之外,以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它,把那一个个美好、可爱的片段镜头留在心底,留在笔底。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人间词话》)这里说的是诗词创作规律,散文随笔创作何尝不是这样?既有"生气"又有"高致",也就是既有生动逼真的现实生活景象,又体现一种审美的观照、审美的趣味,清少纳言的两篇佳作确实做到了此二者的融洽一体。

上文提到的《日本文学史》中说:"(清少纳言)她是从自己所属的阶级带来的暗淡现实中脱离出来,变成一个丧失本阶级感情的、一介都市人,试图避免正视这种生活。""作者的高傲不过是陷入孤独与零落的深渊里的人所故意采取的矜持的表现罢了。""清少纳言的孤立的悲剧性就在于:她一面反抗着这个贵族社会的没落的现实,一面又始终生活在这样一个没落的贵族社会当中。"也许该著立论确有所本,是从采取所谓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读清少纳言随笔,自成一家之言;可是我们换一种思路,从文本出发,切近和探入女作家的灵府,会体察到一片无微尘污染的清新、清纯、清丽的天地。面对周围一切,她的感觉那么新鲜,那的眼光那么慈爱,她的心地那么善良。这里充满了女性美、母性爱,怎见到丝毫的颓废、消沉、无奈和麻木?

总起来看,两篇随笔在写法上具有某些一致性。它们以"物尽"的笔法写来,罗列眼见的种种相关相类的事物,但实际上核心内容是写感觉、感受、感悟。看《四时的情趣》的第一段: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开头"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结尾"这是很有意思的",都是表达主观感受和评价。全段只有两个句子,其间的"最好""很有意思"的关键词,或领起,或总挽结,在表达思想感情上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各段也大体上照这种起结组织段落,可见全文是以写感觉、印象为主线的。而看《可爱的东西》全文有15处提到"可爱",这些表达主观感受和评价的语句基本上都是在句群的末尾,起着总结和提示的作用。

那么,这两篇随笔描写感觉有什么特点?我以为,一是这种感觉是浅表的,浮光掠影式的,不作理性的思考,不推究深层的哲理意义;二是这种感觉的陈述是平列式的,没有逐步进深的过程,未构成一个不可移易不可损益的严整的章法。这是清少纳言随笔的特点,也是其优点。时隔千年,远距万里,我们读来仍觉得清丽可爱,感受到一颗鲜活的心灵。

然而,不能说清少纳言随笔臻于完美,按照今人的鉴赏标准和文体规范来看待两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它们也有缺失。姑承上述所谓特点、优点来谈,一是所描绘物相丽则丽矣,但感觉、感情显得浅了、粗略了,缺少心灵的沉淀、酝酿、陶冶,也就是缺乏深度、厚重与凝练;二是章法自由,有一种萧散、轻灵的风格,但是在没有章法意识和章法控制力的状况下,"章法自由"便显出随意性和不成熟的缺点。即以《可爱的东西》为例,用"物尽"笔法写来,林林总总,三大类14种排列如下:cbbaaaaaccaabc。这种"错落有致"就是章法随意性的证明。如果这些"訾议"成立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结合文学史和作者个人状况来进一步推说,在清少纳言之前尚无随笔文学范式可循,她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开创了日本随笔文学的先河,有着筚路蓝褛、开山启林之难;再说她写的是自语体,是给自己看的,未有修面整容之举、严妆见人之志,是故呈现出文体的自觉半自觉的状态,好比在野地里随意种一片鲜花,未来得及修葺,保持着天然的美态,还有枝丫斜欹、叶枯瓣落、杂草伴生。这就是富于古典美蕴的清少纳言随笔散文!

Tags:清少 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