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经部 > 历史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 10篇

栏目: 历史演义 / 发布于: / 人气:2.71W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国演义》读后感 1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 1

今年暑假,我认真阅读了《三国演义》一书,颇有感慨,故作此篇。

《三国演义》是由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作。小说写的是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小说取材于像《三国志》之类的史书和民间的三国故事。《三国演义》前八十回叙述东汉末年,各个军伐之间的混战,后四十回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他们之间互相吞并,明争暗斗,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曹操、刘备、孙权在这段时间里招兵买马,广纳贤才。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从而统一了北方。孙刘联军又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三国之间尔虞我诈、互相争斗。后来,司马懿夺取魏国政权,他的儿子司马昭建立了晋,相继灭掉蜀吴两国。

《三国演义》的作者通过对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刘备忠义仁慈,诸葛亮足智多谋,吕布有勇无谋,曹操阴险狡诈,周瑜气量狭窄,司马懿诡计多端,关羽忠诚正直,张飞脾气火爆,刘禅昏庸无能等等。我认为在故事中作者对刘备和曹操的人物描写最具有特点。

刘备是一个爱民、仁慈、忠义、能任用人才的人。他爱戴人民,也深得人民的尊重,他始终坚持“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与曹操作战失利后,他带着满城百姓一起出逃,百姓也很愿意跟着他。刘备待人仁慈、宽厚,在刘表病危,想把荆州让给刘备时,刘备却不忍接受。由此可见刘备的爱民和仁慈之德。在刘备几十年的征战中,他打的都是兴复汉室的旗号,只要有人投靠,他基本上都接受,人们对此都感慨万分。由此可见刘备的忠义之道。刘备求贤若渴,在第二次去诸葛亮的草庐之后,他的'部将都以为诸葛亮没有才能,认为诸葛亮不敢见刘备,劝刘备不要去了,但刘备执意要去,才得到这个百年不遇的奇才。由此可见刘备的任人唯贤之心。刘备不愧为一代贤君。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典型的反面人物,被写成了一个阴险狡诈的人,大家都称他为汉贼。曹操一生干尽了坏事,但他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去掩盖自己,把自己装成一个好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是为了得到天下,取代汉朝,但他却说自己是为国家除害。他为了防范别人行刺,在侍者给自己盖被子时,杀死了侍者,却假装不知道。他还是一个奸诈的人,他的军队因粮少而抱怨,就把仓官杀了,并说他盗窃官粮,就此来安定军心。这些都体现了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思想。但从历史上看曹操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为后来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曹操堪称为一代枭雄。 我们现在虽然距三国时期将近有20xx年,但三国的历史还是很值得我们研究,《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做人的道理仍然值得我们去借鉴。

《三国演义》读后感 2

今年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它使我受益匪浅。这本古典名著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礼贤下士的刘备,壮志勃勃的曹操。

义薄云天的关羽,足智多谋的孔明······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先说关羽,此人极为忠义,忠于刘备,身在曹营心在汉。当他知道兄长下落时,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兄长相会。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胯下嘶风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成为独挡一方的统帅。

不过他也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骄傲自负,独服刘备一人,曹操,孙权等辈介视为草芥。最后大意失荆州,被孙权杀害。我们应该像关羽一样忠义,切勿骄傲自负,否则功亏一篑。再说周瑜,智谋很多,但心胸狭隘。

赤壁之战前,他出计刁难诸葛亮,当看见诸葛亮草船借箭,借来东风便想要除掉诸葛亮,可是都被诸葛亮识破。在三气周瑜的故事里,周瑜自以为妙计很成功,却又被诸葛亮一一点破,不但没有取回荆州,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何尝不是由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呢?因此做人应该多一份宽容,少一份嫉妒。诸葛亮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他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凭三寸不烂之舌战江东群儒,阵前骂死王朗,一条舌头能杀人。

还有很多故事情节把诸葛亮写神了:七擒孟获,空城计,收姜维,火烧司马懿于上方谷,七星灯,死诸葛吓退活仲达,锦囊杀魏延。我在想,为什么诸葛亮这么厉害,首先他饱读诗书,第二他知己知彼,所以百战不殆。例如他抓住司马懿生性多疑的特点,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而蜀军才不过五千人。更绝的是他的木像把司马懿吓跑了,诸葛亮真是神人啊!我们也只有好好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做事谨慎,三思而后行,才能成为一个人才,为国家做贡献。

本书不仅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精彩的故事情节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当我读到赵子龙单骑救主时,深深地被赵云的忠义和武勇所折服,左手持枪,右手执剑,六进六出曹操大军,就会少主刘禅。可是也有一些情节令我费解,诸葛亮那么聪明,料想曹操必走华容道,却又为何让关羽守呢?仍张飞或赵云去一定可以杀了曹操。我又反复看几次,大致了解诸葛亮的用意。

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如果曹死在刘备之手,那么曹操之子必会找刘备报仇。诸葛亮知道曹操厚待过关羽,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何不送一个人情,这样正好两全其美。《三国演义》虽然只是一部小说,离我们的生活也较远,但我们可以学习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帮助的,至少在学习方面!

《三国演义》读后感 3

最近,我们班轰轰烈烈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我也看了不少,不仅让我开阔了视野,还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令我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唐代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塑造了近200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双全的关羽、宽厚仁义的刘备等人性格尤为突出。《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小说和历史文化小说,它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事,构思宏伟,手法多样,读来使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

“红脸大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风度不凡,波有英雄气概。”这句话描写的是忠勇双全的关羽。小说多处描写了他英勇无畏的英雄事迹,“刮骨疗毒”就是其中一则:

关羽率军向樊城进攻,不料被曹军毒箭射中右臂。关平拔出臂上的弩箭,发现毒性已经入骨,关羽的右臂很快变得青肿,不能正常活动了。但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军,众人只好四处求医。忽然有一天,一个人从江东驾着小船,径直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字元化,要求面见关羽,来给他医治。关平一听,大喜过望。来人竟是天下闻名的神医华佗!关羽请华佗坐下,命人献茶,然后问华佗怎么治?华佗说:“我自有医治办法,只是担心君侯害怕。”关羽大笑道:“我视死如归,没什么好怕的。”华佗说:“立一根标柱,柱上钉一个大铁环。把手臂穿在铁环里,用绳子捆住右臂。我用刀子割开皮肉,刮去骨头上的箭毒,再敷上药缝合就没事了。”关羽称不用标注铁环,饮了几杯酒,人在与马良下棋。华佗取出尖刀,叫人在下面接污血,割开皮肉,用刀刮骨,发出了细细碎碎的声音。关羽脸上也没有痛苦的表情。伤好后,关羽设宴答谢华佗。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内心被关羽的镇定和顽强深深地震撼了。大家假设一下,如果自己是关羽,也会在刮骨疗毒时饮酒吃肉、谈笑下棋吗?我想,所有的回答几乎都应该是“不可能会”。

记得几年前,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当我得知要做胃镜时,胆小害怕的我立刻放声大哭,死活不愿意,又哭又闹,妈妈连拖带拉才强行让我做完了检查。

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关羽不畏艰险、镇定自若、乐观直爽的精神与性格,那我们也会变得坚强起来:面对困难,毫不惧怕。我们还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勿学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心理,只学刘备宽厚仁义、知人善仁的品质;勿学关羽的心高气傲,只学他的勇敢顽强、忠心耿耿……作为21世纪这个崭新时代的人,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英雄精神,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国演义》读后感 4

有人说《三国演义》写的是三个流氓带着一群人打架,我觉得这个比喻十分有趣形象。奸雄枭雄暂且不说,单说那被称为英雄的孙权,不还是要靠那群谋士的计谋,这也促成了周瑜“周郎少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了兵”的“美誉”吗?可见这三个主角都有过什么阴谋诡计,在某种程度上与流氓无异,换句话说他们只是三个有身份的流氓罢了。

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是谁那还真不太好说,不过要我说的话我会推荐那个不曾被人看好的人——董卓。在故事发展的早期,董卓早就富甲一方,此时他只是一个地主,拥有地方财力,未登上政治舞台。可这不代表着他就能够心满意足地安享晚年。他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想成为皇。于是他接任了河东太守,参加与黄巾的对战。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地位,他是董卓,他有的是钱,钱可以帮他向上疏通关系,向下招募士兵,购买装备。只是他自来骄傲,在见到帮助他杀退张角的刘、关、张三兄弟时,仅因对方是白身就无礼怠慢。要不然着三兄弟为他打下一座城也尚未不可。

十常侍之乱发生时,董卓正任西凉刺史,此时他带着一支人马正向京城赶去,那支队伍旌旗蔽日,尘土遮天,惊得百官失色。可见董卓当时已不单单是一个富甲一方的地主,更加是一方权力的霸主。见到帝后就已经暗怀废帝之事,可见其野心之大也。

每个人的命运总有一两个左右他的人。对于董卓来说,吕布便是这样一个人。董卓第一次见到吕布是,正时他在庭上谈及废帝之事,建阳不同意,派吕布飞马直杀。当时董卓就说:“吾观吕布非常之人,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后来吕布归顺,事情如当初董卓想的`那样。吕布是战神,是血气方刚的汉子,他能不为美色所动。而董卓又是那么好色,于是红颜祸水的悲剧再次上演了。董卓和吕布决裂,董卓也就离死期不远了。

命运之轮并没有按照董卓想的那样滚动,他在当上帝之前已经倒在了他干儿子吕布的刀下,只记得当初“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却未曾想过若失此人天下失已。恐怕这也是对他强抢民女,奸淫宫女的报应吧。

董卓本来是应该当皇帝的人,改变这一切的是另一个人——李肃。李肃绝对是一个说客,他为董卓说来了吕布,也把董卓一步步地推向深渊。书上这么描述:行不到三十里,所乘车忽折一轮,卓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掣断辔头。……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可是上天并不想董卓就这样退场的,李肃真当是一说客,一步步的诱导,导致了董卓灭亡的命运。

《三国演义》读后感 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三国演义》那激动人心的片首歌,不过我对书中的“英雄”一词产生了疑问。书中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的形象,然而,在群雄纷争的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有人说,刘备是英雄。的确,他温文尔雅,善用人才,待人和气……无处不显示出他是个贤明的君主。可是吕布曾经对他有恩,而后来曹操捉到吕布之后,他明知曹操生性多疑,却对曹操说,吕布前任主人就是被吕布杀死的,从而让吕布走向死亡。怪不得,吕布临死之前骂刘备是“大耳贼”!再有,此人对于有利于自己的事,就把义啊、忠啊、诚啊……统统抛在一边。还有一有事就哭哭啼啼,实不象英雄!就说借荆州,孙权信任他才借给他,他却不还。鲁肃找他要,他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诉什么,鲁肃吓得什么也不敢说了!

还有人说,孔明是英雄。我也不否认,他火烧赤壁、火烧腾甲兵、火烧新野、七擒孟获……无不体现这一点。但看关键的刘备东征。刘备称帝后,发兵征东吴为关羽雪耻,无数大臣都上表劝阻,只有一向主张孙刘联合的孔明一言不发。刘备败回, 孔明才仰天长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明当时的地位并不是刘备下面的第一把交椅,他自认为对刘备的'影响力不如法正,在关键时刻就闭口不言了。所以,孔明的“忠”还有待仔细体会。

我倒觉得曹操是英雄。虽然,作者竭力突出他的奸,但仍不能抹杀他的功绩。能者居上,为何只有姓刘的才能当皇帝?在三位君主中,曹操是最厉害的。单看地盘,曹操是靠他自己打拼出来;刘备只不过是刘胜的后代,他文不如诸葛亮,武不如赵子龙。如开始他没有关羽,张飞,他能有今天功绩吗?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而已,建功甚少,实在不能称为英雄。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就是乐府名歌中的《短歌行》,无不体现了曹操的才能。

再看其他人:周瑜虽年少有为,但心胸狭小;关羽太骄傲,有勇无谋;张飞乃一介莽夫,空有匹夫之勇;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总之,我以为,三国英雄,乃曹操一人而已。

《三国演义》读后感 6

读《三国演义》有感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当我们羡慕地看着别人成功时,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就像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简评: 文章是一篇不错的读后感,不仅概况书中的内容和人物,并对其人物性格进行归纳,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发表感想。语言方面也很好,选词恰当,短句使文章简炼。不足之处:倒数第二段得出结论:性格关系着成功,那么最后一段应就此稍展开。现在的议论尤其是后一句话与冰心的诗,好象与《三国》关系不大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 7

我用一个寒假的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改编的,主要讲了刘备、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故事。在以前读少儿版的《三国演义》的时候,我只觉得曹操很奸诈,很不喜欢他。但是读完原著以后,我对他的认识有了“180°的大转弯”,觉得他身上也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曹操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乐观对待。在曹操打败仗后走华容道时,他在每一个险要的关卡都笑诸葛亮没有想周全。但是在他每一次笑完之后,都会出现一员大将,将他打的落花流水。虽然自己在最后因为关羽的忠义而放了他,但只能说算他走运。在华容道上,曹操差点丧命,也折了很多兵马,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认为败兵乃兵家常事,非常乐观。正是因为这份乐观,才使得他在每一次失败后都东山再起,赢得一分天下。

曹操一生非常爱人才。曹操在长坂坡之战中不让手下伤害赵云,只擒住他,是因为他想收服赵云,让他为自己效力。曹操为了让徐庶成为自己的谋士,也费了不少心思。曹操知道徐庶是一个孝子,父亲自幼去世,便处处都听母亲的。曹操便先把徐庶的母亲请来,然后每天给她送礼,徐母便写信答谢,然后曹操再让手下模仿徐母的字迹,给徐庶写信,叫他来为曹操效力。这两件事说明了曹操非常喜欢有才华的人,即使以前曾是敌人也无所谓,所以很多能人都聚集到了曹操的帐下,使得自己的队伍渐渐壮大了起来。

曹操身上虽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他也有很多缺点。

曹操非常多疑,不听取别人的劝告。曹操在晚年脑袋里长了一个瘤子,经常头疼,并且疼起来就生不如死,很多名医都束手无策。这时曹操请神医华佗为自己医治,华佗说要用锋利的斧头把脑壳撬开,然后去除脑瘤。这也就是开颅手术,现在说来很平常,但是在古代没有这样的医治方法,也只有神医华佗可以做。但是曹操认为华佗要害他,就放到监狱里严刑拷打,华佗年迈,便死在了狱中,不久曹操也死了。虽然曹操的多疑让他打了许多胜仗,但是也误杀了许多能人,还把自己的命搭上了。

曹操特别的奸诈。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的情况下,与陈宫一起逃难到了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里。晚上吕伯奢到远处去打酒,家里人则准备杀猪招待他们,正当他们磨刀商量怎么杀猪的.时候,被曹操听见了,以为要杀他,然后杀了吕伯奢一家老小。再后来,他到厨房里看见了绑在门上了猪和一锅开水,才恍然大悟,是主人要杀猪款待他。这时他逃出吕伯奢家中,正与打酒回来的吕伯奢相遇,也将他杀死。与曹操同行的陈宫愤怒不已,弃他而去,而曹操却说:“宁教天下人负我,休叫我负天下人”。

曹操的性格是复杂的,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成败,使他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

《三国演义》读后感 8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鼻祖,也是我国最杰出的历史演义小说。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历经时间的淘洗,展现着永恒的魅力,《三国演义》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具有极其博大有深厚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犹如一个巨大的闪耀着多方面的思想光彩。给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人们以历史的教益和人生的启示。

《三国演义》妇孺皆知。为普通大众喜闻乐见,是一部传世经典,它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

在《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等等。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忠诚于刘备集团的智慧型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毛宗岗父子称为三绝之首的“智绝”。曹操是“三绝”中的“奸绝”《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个既凶残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政治野心家和军事家。关羽是“三绝”中的“义绝”,在小说中的形象特点红面长髯。骑赤兔马,义重如山,勇武过人,使青龙偃月刀。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仁君典型,也是一代“枭雄”。《三国演义》其中的桃园三结义,青梅煮酒,妙算托红裙,三英战吕布,官渡之战,三顾草庐,单骑救主,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还有败走麦城,白帝城托孤,七擒孟获,命丧五丈原让我记忆深刻。

第一回合时,桃园三结义。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和久必分。汉朝自高祖刘邦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到献帝。才分为三国。要说导致战乱的根源,其实开始于恒,灵二帝。恒帝尊姓张让叫他“阿父”朝政一天比一天荒废,盗贼群起。才有了后面的个个精彩的故事。张角,张宝,张梁三人的自称名号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张飞这个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气势如马。令我记忆十分深刻。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命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就是我对刘,关,张三人的认识。

因为桃园三结义是我最喜欢的文章。我会去认真真的'去看这一片。这本书的内容梗概就是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以拥刘反曹维主导思想,集中描绘了三国时期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上的种种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以比较客观的反映了百姓对统治集团的爱憎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就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第二,擅长描写战争场面。第三,结构既宏伟壮阔,又严密精巧。第四,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

这就是我对《三国演义》整本书的理解,有不足的地方也希望大家提出。

《三国演义》读后感 9

四大名著中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绘了一个动荡的时代,一群动荡时代的崛起英雄。 时代是大环境的必然趋势。 善,恶,智,愚,信,疑,明,暗。 但是,真正英雄的境界不是为自己创造舞台,而是为人民创造时代。 其中,我喜欢最好的“桃园”这个好故事。 上面写着:刘蓓,张飞和关羽,偶然在一家茶馆见面,三个人在各个方面都相处融洽,在桃园成了兄弟,一起参军。

故事主要讲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书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空城计等早已是家喻户晓;那些闪烁着艺术光辉的典型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和狡诈多疑的曹操等也是人尽皆知。

在这其中,我最喜欢关羽这个人物,他重情重义,忠肝义胆,英勇无比,在华佗给关羽刮骨疗伤时,关羽还依旧和手下将领喝酒吃肉,谈笑自如,由此可见,关羽的气度是多么豪迈!可无奈“骄兵必败”,在关羽攻打樊城时,陆逊只不过用了一个计谋、一封信,就把一代名将骗得晕头转向,最后步步紧逼、咄咄逼人,关羽的性命竟落在孙权的手上!我为关羽而感到惋惜,惋惜他一生锐不可当,却败在自己的虚荣心下。同时,我也从关羽的失败上悟出了一个道理:谦受益,满招损。我要把这句话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

有人问:你觉得哪一部分让你感触深刻?我会回答:当然是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一气周瑜讲的是诸葛亮如何夺荆州和南郡。他先让周瑜去打,周瑜使计让敌人出城,准备改天再把两座城攻下。可诸葛亮却趁没人时,攻下了两座城,把周瑜气得箭伤冒血。

随后诸葛亮又帮刘备娶到了孙权的妹妹。这件事差点没把周瑜气死!

最后一气是诸葛亮不光破了周瑜的计谋,还寄去了一张连劝告带挖苦的信。这封信气得周瑜头昏目眩,又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所以长叹不已。最终周瑜哀叹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最后合上了眼睛,一命呜呼了。

读到这里,我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睿智以及他宽广的胸怀。她不仅把周瑜耍得团团转,还能趁机拿下两座城……他的智慧让我十分敬佩。同时他在周瑜死后给周瑜吊丧,还为周瑜题诗,陈述了对周瑜至死的伤心之情。这让我觉得诸葛亮的心胸宽广,毕竟他们还是一对敌人啊!

除了诸葛亮,我觉得周瑜死的活该。如果一个人的心胸太狭隘,一定会像周瑜一样被活活气死;如果一个人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宽广,这样的人才算聪明。

请大家做个聪明的人,心胸宽广的人吧!这样世间会充满和谐,没有嫉妒。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既有精致细腻的细节描写,也有简练概括的轮廓勾勒。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以至于我是常常看的废寝忘食。这样一本《三国演义》,会是我终身受益。

《三国演义》读后感 10

近几日应朋友的请求,接手了一个《赤壁之战》的剧本,由于《三国演义》是很久以前所看的,现在要想写好这个剧本,所以不得不回过头来再次捧起《三国演义》。自从大三结束至现在工作一年多,自己手捧经典的次数可谓少之又少,实在令我惭愧。

之前在当当网网购了一套四大名著,放了很久都没开封,这次借这个机会,终于动了这套经典。拿起书,直接翻到了赤壁之战前夕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部分。还记得以前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有特别喜欢看诸葛亮出山到蜀国鼎盛之时。从这个点就可以知晓我是一个不喜欢看悲剧的人,但是现在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越发觉得人生当中好多戏份都是悲剧,那些不完美的,遗憾的,失败的,伤人的',黑暗的等等等等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怪有人说,小时候或者年轻的时候喜欢看喜剧,喜欢看英雄,喜欢大团圆,喜欢完美主义,等到成年以后就喜欢看那些不完美的,有缺憾的,反映人性的东西。等到在老了以后,对于一切看平淡的时候,就喜欢那些能让人安静下来的东西。年少时追求完美,成年后经历挫折,人老后看破红尘。

这让我很直接地想起我最喜欢的一首词——《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写的是人在不同的三个时期听雨所见所闻所听所想,与我甚是契合。

人生必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产生不一样的变化。如今我再读《三国演义》,我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更愿意去读《三国演义》前面的部分和后面蜀国衰败、诸葛亮去世的部分了。那些曾经在我们心中的英雄,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七进七出单骑救主的赵云,老将不老的黄忠,足智多谋的孔明……他们的人物形象不再是那样完美的英雄,不再是以一敌万,无所不能的英雄,在我心中慢慢变得有血有肉。刘备称帝前的落寞无助,关羽的自傲轻敌,张飞的鲁莽残暴,赵云的愚忠耿直,甚至于诸葛亮也有其无可奈何的遗憾。

现在重读《三国演义》,我渐渐地不再去回避那些缺憾,渐渐地学会去面对那些不完美,就像自己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完美各种缺憾一样。智勇双全,忠义正直的关云长大意失荆州被杀,粗中有细的张飞被人砍头,刘备夷陵之战大败而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五丈原陨落,这一切的失败现在我都勇于接受了,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完美,而是在于追求的整个过程。

自己也好,亲朋好友也罢,自己不奢求,不完美的自己去乞求别人的完美,用心地生活,用心去走完这几十年吧!

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雄是在发现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此为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