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励志 > 高考励志

高考励志小故事_最坚强高考女孩

栏目: 高考励志 / 发布于: / 人气:2.04W

高考生都很忙,但是也应该抽时间看一些高考励志短篇的小故事,激励自己。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考励志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励志小故事_最坚强高考女孩

高考励志小故事篇1:最坚强高考女孩

近年来,我对每年的高考早已经不大关心了,因为孙子早已毕业去读研了,小孙女开学后仅有八周课后,就开始自己找接收单位啦!所以对每年的高考就不大关心了。可是当我晚饭后,习惯坐在阳台躺椅上,戴上老花镜看当天报纸时,头版头条,大黑字体刊登出——肖丽 梦圆大学只差10天的标题。小字标题,告诉我:身患绝症顽强抗争,被网友赞为“最坚强高考女孩”;因癌症恶化抢救无效,27日晚不幸逝世。很遗憾我在此之前,并不知这件事,当我逐字逐句读完这条报道后,不由得眼眶湿润了.....

后来我在网上查找有关此消息的线索,还好,找到了两条,第一条:据新华社贵阳7月19日专电19日上午,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专程从贵阳来到遵义,将贵州大学20xx年第一份录取通知书送到“最坚强高考女孩”肖丽的手中——肖丽正式被贵州大学录取,大学梦终圆。(她以554的分数,被录取到“文学院”)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肖丽的病床前,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说,发给肖丽的录取通知书是贵州大学20xx年的第一份,他亲自送来,是以此鼓励肖丽更加坚强地与病魔抗争,鼓励青年人学习肖丽积极乐观,永不言弃的精神。郑强还承诺,开学后,他还会亲自来接肖丽到学校报到。捧着校长亲自送来的录取通知书,肖丽开心地笑了。这是喜讯啊!可是当我看到后续第二条报道:贵州“最坚强高考女孩”肖丽去世!啊!真是肖丽大学梦难圆!

新华社贵阳8月28日专电:贵州“最坚强高考女孩”肖丽,因癌症恶化抢救无效于27日晚去世。

20xx年高考,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农家女孩肖丽在身患癌症、左腿高位截肢的情况下,坚持走进“一个人的考场”,并考出了超出贵州省文科一本线的好成绩,被网友称为“最坚强高考女孩”,并被网友推选为今年二季度“中国网事”感动人物。

7月19日,贵州大学校长亲自将贵州大学20xx年第一份录取通知书送到了肖丽的手中,并承诺开学时还会亲自来接她。肖丽三年前被诊断为骨癌,两年前左腿高位截肢,但坚强的肖丽不放弃追求大学梦想,一直坚信自己能创造奇迹,并顽强地与病魔抗争,感动了许多人。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肖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有人捐款捐物,有人专程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看望和鼓励她,肖丽生前所住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也免费为她治疗。以为农村的女孩,没想走出大山,进到她梦寐以求的大学,虽然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鼓励,但最终病魔还是残酷的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虽然最终梦难圆,可是她成为了本省“最坚强的高考女孩”,当我看到她手术后单腿独立面带笑容的倩影,我再一次被感动了.....

她虽然没能穿上学校送来的校服,但在她的遗体上覆盖了校服,她带着终生遗憾永远的走了......她生前遗愿捐献捐献眼角膜来回报社会,但我想她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勇于和癌症抗争的努力,也将是对未来参加高考的悻悻学子们,很大的鼓舞.....

高考励志小故事篇2:高考,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准备写写学生时代的事。还没有来得及调动回忆,往事就已如潮水在眼前涌动了。而在风口浪尖上的,依旧是1989年,我的高考岁月!

是,那是我为自己的生命颁发的第一个奥斯卡大奖。直到今天,我还常常做关于高考的梦─热泪依旧在梦中汇成河流。

进入高三的那年,我16岁。一个长在底层工人家庭的孩子,16岁的我已经相当懂事了:我乖巧地在从不和谐的父母之间周旋,保护和照顾着有心脏病的妈妈。从11岁我便开始承担家务、买菜做饭当小管家,精打细算地为经济拮据的家庭节约每一分钱。但是,整个高中阶段,我的学习几乎完全处在无序的状态,成绩并不理想,而我居然对自己的命运前途盲目乐观。

也许,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残酷青春─青春之残酷,乃是因为年少轻狂心高气傲而久不自知。

但生活自有办法嘲笑你教育你。1989年的高考像定时炸药一样准时爆炸。我名落孙山。这在我自己是意料之外,却是在所有老师的预料之中。当然,这是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的事。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期,高考几乎是当时年轻人的惟一康庄大道。落榜,就意味着流落江湖。而当时,江湖不像现在,处处都是出路。

同学们几乎全上了各种录取线,个个都有书可读了,包括那个曾听我夸口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考不上大学”的同学。只有我们少数几个,突然被大部队扔下了,孤零零地留在一个荒岛上,没有前途,更无退路。

那一年,吵吵闹闹了一辈子的父母亲终于正式离婚。他们都没有时间管我。其实我从小到大早已经习惯了这种野丫头的状态,但在高考落榜的那天晚上,我觉得自己所有的坚强全线崩溃,再没有勇气回到那个阴暗贫穷的家了。

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李德远,躲到了胡卫东家。我们都是落榜者,同病相怜。

那个时候还不时兴借酒消愁,我们也没有钱喝酒。我只记得那个晚上饿了之后我们用白水煮了一些西红柿来吃。没有鸡蛋,也没有油。大家就这样相对无言不知所措。天要亮的时候我们终于疲倦得合衣而睡了。后半夜,狂风大作,我听到胡卫东家的房顶上茅草飞扬和瓦片落地的噼里啪啦声,心头空虚得一塌糊涂。

第二天磨蹭着回到家,把成绩单给父亲看。我低着头不说话。父亲没有表情,长久,只叹了一口气,喃喃道:“语文没有考好啊!”语文是我的强项,但1989年的高考120分的语文我只考了72分,刚刚及格。说完父亲就下楼去了,没有对我的命运作出宣判,留下我在那间没有门窗没有电的屋子里默默流泪。

父亲其实已经为我安排好了路:他要我到他当时上班的县车队去当售票员。我不敢埋怨父亲。那几年家里因为拆迁建房负债累累。后来房子建好后没有装修我们就住进去了,没有窗户,没有电,甚至连墙壁都没有粉刷。父亲为了节约几毛钱的菜钱,中午都要步行一个小时回家吃饭。

但是我用沉默回绝了父亲。“我要复读。”我只用很不理直气壮地声音嗫嚅着,然后在父亲惶恐的目光中逃出了家门。那个夏天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家对面的六角亭,我常常坐在亭子的最高一层,呆呆地望着脚下的整个綦城,陷入无边无际混乱的狂想。

补习费现在想来不算贵。但在当时,对很多农村家庭和普通工人家庭而言,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也还是一笔颇沉重的负担。姨姨真正走进我的生活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在1989年的那个暑假,是姨姨的那句话“她要读就读,我给她付学费”改变了我的整个命运。1989年9月,我成了一名高四生,插班复读。

同学们的录取通知书还在陆陆续续地来,插班生一个一个地离开。偶尔也有失落的时候,但我已经平静了下来,经历了整个暑假的梦魇之后,我已经能直面我的命运了。我小心翼翼地揣着我的补习费,精打细算着每一天的生活,我心平气和地坐在90级的教室里,开始了另外一段人生。

直到现在,我也必须承认:我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从1990年开始的。

我婉拒了一切校园社交活动,把各种欲望降到了最低,夜以继日地学习,不知疲倦地学习,紧张而非常有规律地学习。我争分夺秒地计算着把吃饭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精心计划着凌晨四点起来抢占学校的洗衣槽只为了能用最少的时间处理内务。对每一天的支出我更是斤斤计较,每两周只吃一次肉,千方百计省下一点点钱买书……那是一段狂热地献身于高考的日子,我日日坐禅入定般投入拼搏,日子清亮明净。当时特别喜欢一首诗,全诗已经记不全了,最后两句却经常响彻在耳边:

在不眠的静夜,

回想清泉的喷发……

大概因为政治的原因,1990年的高考形势更为惨烈。我以班上前几名的成绩,也只上了专科线。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进入大学的心情。1990年9月,我走进了大学。虽然是一所老家最次的大学,但因为有了1990年的历练,我如鱼得水,我的大学生活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在当时大学生普遍懈怠慵懒的背景下,我坚持着以读“高四”的状态读完了大专,并且把这种状态带到了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于是,才有了今天不算太辜负生命的我。

二十多年很快就过去了,今天,人到中年了,应该更有权利对当初的任何一段生活作出评价。

感谢高考的残酷,把我从青春的虚荣和喧嚣中拯救了出来,让我回归了生命的真实和充实。在最容易沉溺于浮华和浪漫的年龄,我被高考一掌打到了大地上,从此不恨不怨,孜孜不倦,日出而作,日落不休。脸朝黄土背朝天是艰辛的,但是,也唯有这艰辛能把心灵的成长早早地赋予我们。

我永远感谢高考,感谢所有的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高考励志小故事篇3:高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恢复高考转眼过去了30年。其间,多少人忧伤,多少人流泪,多少人为伊消得人憔悴,而我衣带渐宽永不悔。

1956年,带着对人生的美好憧憬和梦想,我降临到这个世界。对一个人来说,充满记忆的童年应该是天真烂漫、幸福欢乐的。然而,在我刚刚记事的大脑里,却是不堪回首的三年自然灾害。许多家庭没有粮食吃野菜,没有野菜吃树叶,甚至连树皮都扒下来当饭吃。因生活艰辛,走投无路,我亲眼目睹本家的一位叔叔砍头自戕,前邻一位姓张的四奶奶去跳水自尽。在我刚刚懂事正上小学的时候,又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我们曾经琅琅读书的校园,霎时成了阶级斗争的战场,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贴满了墙内墙外。院子里专门搭起台子,批判那些所谓的地富反坏右和叛徒、特务、走资派。尔后则是两派长矛大刀的厮杀,再后就是荷枪实弹的战斗。在“复课闹革命”的号召下,在“树欲静而风不止”的环境中,我度过了宝贵的中学时光。

1973年初,顶着凛冽的北风,我高中毕业回到家乡。那时,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我所在的生产队不怕“割资本主义尾巴”,在全村带头搞起了工副业,人工生产标准件,销往吉林和哈尔滨。回家一个多月后,父母动员我去那里干活,每月可以挣到300个工分,另加18元的补贴。说实在的,我虽然没有离开过农村,假期也曾挖过河打过堤,但时间都不长。像打铁、拧(套)螺丝这种重体力活,平生还是第一次。早晨天刚亮就起床,下午太阳落地才收工,每天要干十二三个小时。工棚是个东屋,三面不通风。围着通红的火炉,盯着火红的锻件,抡着五磅的大锤,汗水、泪水和着磨破的血水一颗颗掉在地上,顷刻间凝结成一粒粒鲜红的铁砂。那沉重的大锤,打向坚硬的锻件,震撼着我年轻稚嫩的心。当时极“左”横行,“撤掉老头换姑娘,拔掉玉米种高粱”,吃的是高粱米,喝的是高粱粥,连大便都拉不下来。晚上归来,瘦小枯弱的我,像散架的风筝泄气的囊,浑身酸痛,筋疲力尽。而且,就这种工作还要托队长的人情。因完不成指标,我每月要被扣工分、罚款。母亲骂我不争气,别人看我没出息。半年之后,我实在体力难支,一连三天不去上班。这天中午,母亲拿着一根约两分粗一米半长的小棍,厉声喝骂着让父亲打我。父亲接过棍子,严肃诘问我原因,我哇地一声嚎啕大哭,悲愤、委屈、痛苦、绝望的泪水夺眶而出。没有爱,没有温暖,没有理想,没有出路,宛如笼中的老虎折翅的鹰,我流干了泪水淌干了血。漫漫长夜中,望着镶在天边的寒星,挂在疏桐的冷月,我哀伤天堂的美丽,悲叹嫦娥的空寂!我曾想到过出走,可是身无分文,举目无亲,茫茫人海,哪里是我的栖身之地?我曾想到过轻生,站在井边问阎君,人生的苦难有多深?立在河沿问洛神,前面的灾难有多长?我恨苍天无眼,为何让人痛不欲生?我恨大地无情,为何教我以死相许?可怜天下慈父心,难得人间父子情。父亲最终扔掉了手中的棍子,不然这个世界上可能会失去一位年轻而无辜的生命,他也会悔恨失去一位倔强而孝顺的儿子。1974年夏天,上级决定大中专招生实行推荐和考试相结合,这一消息仿佛让我在大海中看到灯塔,从荒漠中看到了绿洲。但是,张铁生的白卷,批林批孔的风浪,再度吹灭了我心中求生进取的星星之火,重新掉进了万丈深渊。从此,昔日朝气蓬勃、活泼好动的我,变得心灰意冷,沉默寡言。这年,我得了肺结核,曾两次吐血,住进了县第二医院。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977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消息传来,真是心花怒放喜欲狂。我小心翼翼地取出封存了五年的书本,轻轻拂去上面覆盖的厚厚尘土,那似曾相识的铅字又跳跃到我的眼前。如豆的煤油灯下,映衬着我清瘦孤单的身影,照耀着我激荡跳动的心。三更未觉五更转,雄鸡一叫恨夜短。几个月下来,我食指和中指的握笔处长出一层厚厚的老茧,案前的笔记也一张张摞起一尺多高。这年不知什么原因我入围却未被录取,第二年终于如愿以偿。吃过黄连顿觉甘蔗之甜,经过寒秋倍感春天温暖。走进渴望已久的校园,漫步在浩瀚的知识海洋,我恨不得将那一行行铅字刻在脑海里,将那一本本书籍吞进肚子里。从此,我重新找回了人生,焕发了青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如今我成长为一名领导干部,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两个学业进步的儿子。回首往事,思绪万端,我衷心感谢党,感谢高考,是高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是高考点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是高考给我带来了人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