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寓言 > 传说

古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

栏目: 传说 / 发布于: / 人气:1.07W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圣人,名人,伟人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写下传奇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

古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篇一

今晚的月光很好,萧何的心情却很坏。

听着帐外传来少气无力的金析声,萧何把手里的书本重重地扔在了桌子上。唉,前途不妙,生死未卜啊!自从杀官夺印、砸狱放囚、跟随刘邦揭竿起义以来,萧何从来没有像今晚这么绝望过。

“大丈夫当如是也!”口气不小!就是因为刘邦当初的这句天不怕地不怕的豪言壮语,自己和曹参等人才顿时对这个泼皮无赖肃然起敬,抛家舍业,把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全押在了这个刘老二身上,跟着他马背上安家,刀头上舔血,九死一生,终于才成了点小气候。

可谁料想,死狗最终扶不上墙,刘邦到底不是个正经出身的货色,和项羽反目成仇、分庭抗礼以来,仗越打越不顺手,局面一天比一天坏,眼见得大势已去!若不及早打算,恐怕脖子上这个吃饭的家伙早晚得被项羽的手下砍下来当夜壶糟蹋。

刘邦不是个真命天子,形势已经很明朗:项羽很快就要一统天下了,那一天也许指日可待。咱萧何空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就这样给刘邦当陪葬,于心不甘啊!怎么办呢?萧何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跟着刘邦玩完,俗话说,活人不能叫尿憋死,又说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何况这又是一棵行将枯死的歪脖树,划不来啊!

可真要在这种紧要关头背叛刘邦,他萧何作为一个读书人却下不了决心,卖主求荣可是天大的不义啊!思前想后,越想越苦闷,萧何起身穿上外衣,随手拿了那把从来也没拔出过的破剑挂在腰间,信步出了自己的营帐。

服侍的士兵见萧何要出去,连忙问道:“这么晚了,相国要去哪里?”萧何襄了襄身上的外衣面无表情地说:“备马,老爷我要出去赏月,你不必随身伺候了。”

萧何骑着那匹老马,缓缓地出了营寨,在如银的月光下单人独骑向东而去。刚开始,萧何走得很慢,因为他还没有下定决心,所以漫无目的,只是想在这美妙的月光下排遣自己心中的压抑和绝望。但走着走着,一个念头在他心里越来越清晰了,良乌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奶奶的,既然出来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老子就做他个良臣吧!

做良臣就要择良主,当今天下最大的老板当属西楚霸王项羽,而项羽就在鸿沟以东,凭自己的知名度和本领,到了项羽帐下,还怕没有官做?

主意一定,萧何就在那匹老马的屁股上狠狠地拍了一巴掌。老马忽然挨了主人一掌,知道主人是让自己脚下加力,于是不再倚老卖老,鼻子里“突突”了两声,表示明白了主人的心思,驮着萧何向东迎着月光跑去。

古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篇二

朱元璋相貌粗陋,很不体面,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他生就一长瓢把子驴脸,双眼深陷,脸长嘴阔,且脸上长满了麻子,望上去杀气腾腾。但这幅真实的画像一直被密藏着。另一副则是仪表堂堂,脸上一团和气,但跟他本人没有一点相象。现在朱元璋就有这两张形态各异的画像流传至今。如今这两张画像一张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张悬挂在南京明孝陵的享殿内。

朱元璋的两张画像为何形态各异?在民间有个传说故事。相传朱元璋登基后,诏传天下丹青妙手,为自己画像。第一位被召进宫的画师,对坐在龙椅上威风凛凛的朱元璋,悉心描摹,画得惟妙惟肖,不但形似而且神似:黑黑的大脸,额头和太阳穴高高隆起,颧骨突出,宽阔的下巴要比上颚长出好几分。大鼻子,粗眉毛,一对眼晴鼓鼓的,放射出冷酷凶狠的光芒。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怒,双手将腰间的玉带直往下按,据说这是朱皇帝要杀人的习惯性动作。画师吓得魂不附体,也不知出了什么差错,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口中连声说:“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只听得朱元璋大吼一声:“来人,给我拖出去!”就这样,画师被砍掉了脑袋。第二位画师被召进了宫里,画得更加用心,将朱元璋的像画得惟妙惟肖,但同样被拖出去斩首了。

第三位画师很聪明,他悟出了其中道理,于是,对朱元璋的脸型加以较大规模的修饰,着力于眉目传神,侧重于理想表达,便有了这幅据称是不怒自威的皇帝像。据说,朱元璋见了这幅与自己本来面目没有太大关系的画像后,龙颜大悦,重赏了画师,并诏谕将这幅画像摹写了许多本子,用来赐给臣子和留给后世子孙。于是,这位经过呕心沥血、苦心加工,几乎凭空创作出来的慈眉善目的富贵老人,就成了朱元璋的标准像。而那位善解人意的聪明人也受到了奖赏与表彰。这种荒唐可笑的事情只有朱元璋才能做得出来。

有一种说法,说是刘伯温第一次见到朱元璋时,曾在心中大吃一惊,深深为朱元璋那怪异的相貌所震撼:高额细眼,凹鼻阔唇,耳虽小廓却厚,颊虽突而颏硕;身长而背弓,腿长而膝弓,腰粗而肩窄,手阔而指细;行动如虾在水,声音则鹰鸣而猿啼。据说,刘伯温一见之下,便据相术得出结论:此人之相,兼具大贤之厚朴与大奸之残暴。结果,后来的朱元璋,果然以自己的行为,准确地证明了刘伯温之所言不虚。对这段说辞,我们不必追究其真假。事实上,它是后人附会发挥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它至少在刻画朱元璋其人的容貌与作为上,相当传神。这里对相貌的描述,显然更接近未经艺术加工的那幅标准像。

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朝中人人自危,每时每刻都担心飞来横祸,官员们每天早上入朝,即跟妻子诀别,到晚上平安归来,合家才有笑容。结果官员害怕白天,夜晚不上朝,皇帝也不处理公务,生存概率要大一些。

朱元璋晚年身为帝王,号令天下,不可一世。但他并不幸福,其情绪状态一直是郁郁寡欢。朱元璋的个人悲剧在于:当他充满自卑的时候,他尚有几分自信,而当他应感到充满自信时,他却尤感自卑。换言之,当朱元璋还叫朱重八时,他表现得相当的顽强、自信、礼贤下士、恢宏大度,纵然只是红巾军的一方将领,却已是众望所归;但自打朱重八改名为朱元璋后,他便越来越敏感、脆弱、刚愎自用、残忍凶暴。由此,朱重八与朱元璋可谓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格,是仁君与暴君的鲜明对比。

明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十六个皇帝中没有一个皇帝是有胸襟、有气度的。这大概是有遗传的因素在里面。

古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篇三

《三国演义》这本书对关公的出生没交代清楚。关于他的出生,这里有个传说。

河东解县附近,一座山下有个大湖,直通南海。湖旁有一座寺院,住持寺院的老和尚爱下棋,不管南来的北往的,生人还是熟人,谁要跟他下棋,他宁肯赔上茶饭。他棋艺高,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胜过他。

这天,来了个红脸大汉,找老和尚下棋。老和尚也不问人家姓甚名谁,坐下就下。这回可遇上了对手,一盘棋从早晨下到了天黑,也没分出胜败。天黑了,红脸大汉告辞,说明天接着下,非见个输赢不可。

第二天一大早,红脸大汉果然来了,跟老和尚接着下头一天的棋,下到天黑,又没分出胜败。红脸大汉告辞,说明天还要接下去,非分出胜负来不可。

真是棋逢对手,这一盘棋一连下了一个多月,总没见个高下。

这一天,红脸大汉还来下这盘棋。没一个时辰,红脸大汉把老和尚“将”死了。老和尚连说“认输”。红脸大汉又把棋子摆上,老和尚只得下第二盘,没到一个时辰又输了。一连下了三盘,老和尚输了三盘。

红脸大汉觉得奇怪:今天老和尚的棋步怎么这样乱?又见老和尚老是吐愁气,就问:“老方丈,你有什么心事吗?”老和尚又吐了几口愁气说:“咳,我们这地方一个多月没落一滴雨,眼看着庄稼要干死了,往后,这一方的百姓怎么活呀?”红脸大汉听了,点了点头,半天才说:“老方丈,告诉你实话吧,我就是南海龙王,玉皇大帝不准我在这方行雨。老百姓遭难,我心里也难过,才来跟你下棋,消愁解闷的。”

老和尚听说这红脸大汉就是管下雨的南海龙王,扑通一声跪下来:“龙王爷,你就行行好,搭救这一方的百姓吧!”红脸大汉说:“我也想这样做,但我这样做要犯天条,玉皇大帝非斩我不可。”老和尚还是跪在地上不起来,不停地磕响头。红脸大汉寻思了一阵,说:“好吧。为了搭救百姓,我也顾不得这许多了!明天就给这方行雨。不过你要答应我做一件事——”老和尚说:“您说您说,我一定照办。”红脸大汉说:“明天下雨之后,也是我被诛之时。雨一住,你赶快到湖边去,见湖面上冒出红水,你用个木桶把红水装起来,盖上盖,千万不要去动它。”

第二天,这一方真的下了一场透雨。雨一住,老和尚赶紧到湖边去,只听得湖里一声响,接着就是一股红水从湖面蹿了上来,有一两丈高。老和尚就照红脸大汉的吩咐,装了一木桶,加个盖,放在屋子里。据说过了一百天,咯嘣一声响,木桶里跳出了个红脸小孩儿,这小孩儿就是关羽。

古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篇四

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诗歌创作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卷,但仍有遗漏。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0xx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古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篇五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的支系。他的先世原居于春陵(春陵为乡名,地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北)。后迁居南阳郡蔡阳县白水乡(地在今湖北省枣阳县南)。不过,刘秀的出生地却是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当时他的父亲刘钦正担任济阳县令。刘钦后来又担任南顿(今河南省项城西南)县令,刘秀随父生活在南顿。刘秀九岁时,刘钦去世了,这样刘秀就返回家乡,由叔父刘良抚养长大。

年轻时的刘秀堂堂一表人才。他喜欢务农,处事谨慎,讲信用,性情温和。有一次他在新野(今属河南省),听说那里阴氏家中有个名叫丽华的女子长得漂亮,心中爱悦;到长安时见到执金吾(负责京师警卫的官员)出行的威严,就大为感慨地说:“仕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志愿不过如此。这使刘秀和他的大哥刘演(字伯升)显得很不相同。刘演性情刚毅,不事家业,刘氏皇族的意识特强,对新莽政权极端不满,破产散财,交结雄俊人物,颇有取天下的野心。当年汉高祖刘邦喜好结交,不事家产,刘邦的二哥刘喜专心治理家业。刘演就自比刘邦,以刘喜比刘秀,笑他胸无大志。但最后当了皇帝的是刘秀,却不是刘演。

古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篇六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全书组织严密,繁而不乱,语言活泼生动且夹杂方言俗语,富于生活气息。主题上冲淡了故事原有的宗教色彩,大大丰富了作品的现实内容,具有民主倾向和时代特点。作品讽刺幽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取经故事的独特风格。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儿子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吴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婚后感情甚笃。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他品行端正,忠于自己的妻室。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圣人,名人,伟人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写下传奇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篇一

今晚的月光很好,萧何的心情却很坏。

听着帐外传来少气无力的金析声,萧何把手里的书本重重地扔在了桌子上。唉,前途不妙,生死未卜啊!自从杀官夺印、砸狱放囚、跟随刘邦揭竿起义以来,萧何从来没有像今晚这么绝望过。

“大丈夫当如是也!”口气不小!就是因为刘邦当初的这句天不怕地不怕的豪言壮语,自己和曹参等人才顿时对这个泼皮无赖肃然起敬,抛家舍业,把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全押在了这个刘老二身上,跟着他马背上安家,刀头上舔血,九死一生,终于才成了点小气候。

可谁料想,死狗最终扶不上墙,刘邦到底不是个正经出身的货色,和项羽反目成仇、分庭抗礼以来,仗越打越不顺手,局面一天比一天坏,眼见得大势已去!若不及早打算,恐怕脖子上这个吃饭的家伙早晚得被项羽的手下砍下来当夜壶糟蹋。

刘邦不是个真命天子,形势已经很明朗:项羽很快就要一统天下了,那一天也许指日可待。咱萧何空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就这样给刘邦当陪葬,于心不甘啊!怎么办呢?萧何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跟着刘邦玩完,俗话说,活人不能叫尿憋死,又说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何况这又是一棵行将枯死的歪脖树,划不来啊!

可真要在这种紧要关头背叛刘邦,他萧何作为一个读书人却下不了决心,卖主求荣可是天大的不义啊!思前想后,越想越苦闷,萧何起身穿上外衣,随手拿了那把从来也没拔出过的破剑挂在腰间,信步出了自己的营帐。

服侍的士兵见萧何要出去,连忙问道:“这么晚了,相国要去哪里?”萧何襄了襄身上的外衣面无表情地说:“备马,老爷我要出去赏月,你不必随身伺候了。”

萧何骑着那匹老马,缓缓地出了营寨,在如银的月光下单人独骑向东而去。刚开始,萧何走得很慢,因为他还没有下定决心,所以漫无目的,只是想在这美妙的月光下排遣自己心中的压抑和绝望。但走着走着,一个念头在他心里越来越清晰了,良乌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奶奶的,既然出来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老子就做他个良臣吧!

做良臣就要择良主,当今天下最大的老板当属西楚霸王项羽,而项羽就在鸿沟以东,凭自己的知名度和本领,到了项羽帐下,还怕没有官做?

主意一定,萧何就在那匹老马的屁股上狠狠地拍了一巴掌。老马忽然挨了主人一掌,知道主人是让自己脚下加力,于是不再倚老卖老,鼻子里“突突”了两声,表示明白了主人的心思,驮着萧何向东迎着月光跑去。

古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篇二

朱元璋相貌粗陋,很不体面,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他生就一长瓢把子驴脸,双眼深陷,脸长嘴阔,且脸上长满了麻子,望上去杀气腾腾。但这幅真实的画像一直被密藏着。另一副则是仪表堂堂,脸上一团和气,但跟他本人没有一点相象。现在朱元璋就有这两张形态各异的画像流传至今。如今这两张画像一张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张悬挂在南京明孝陵的享殿内。

朱元璋的两张画像为何形态各异?在民间有个传说故事。相传朱元璋登基后,诏传天下丹青妙手,为自己画像。第一位被召进宫的画师,对坐在龙椅上威风凛凛的朱元璋,悉心描摹,画得惟妙惟肖,不但形似而且神似:黑黑的大脸,额头和太阳穴高高隆起,颧骨突出,宽阔的下巴要比上颚长出好几分。大鼻子,粗眉毛,一对眼晴鼓鼓的,放射出冷酷凶狠的光芒。朱元璋看后,龙颜大怒,双手将腰间的玉带直往下按,据说这是朱皇帝要杀人的习惯性动作。画师吓得魂不附体,也不知出了什么差错,跪倒在地不停地磕头,口中连声说:“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只听得朱元璋大吼一声:“来人,给我拖出去!”就这样,画师被砍掉了脑袋。第二位画师被召进了宫里,画得更加用心,将朱元璋的像画得惟妙惟肖,但同样被拖出去斩首了。

第三位画师很聪明,他悟出了其中道理,于是,对朱元璋的脸型加以较大规模的修饰,着力于眉目传神,侧重于理想表达,便有了这幅据称是不怒自威的皇帝像。据说,朱元璋见了这幅与自己本来面目没有太大关系的画像后,龙颜大悦,重赏了画师,并诏谕将这幅画像摹写了许多本子,用来赐给臣子和留给后世子孙。于是,这位经过呕心沥血、苦心加工,几乎凭空创作出来的慈眉善目的富贵老人,就成了朱元璋的标准像。而那位善解人意的聪明人也受到了奖赏与表彰。这种荒唐可笑的事情只有朱元璋才能做得出来。

有一种说法,说是刘伯温第一次见到朱元璋时,曾在心中大吃一惊,深深为朱元璋那怪异的相貌所震撼:高额细眼,凹鼻阔唇,耳虽小廓却厚,颊虽突而颏硕;身长而背弓,腿长而膝弓,腰粗而肩窄,手阔而指细;行动如虾在水,声音则鹰鸣而猿啼。据说,刘伯温一见之下,便据相术得出结论:此人之相,兼具大贤之厚朴与大奸之残暴。结果,后来的朱元璋,果然以自己的行为,准确地证明了刘伯温之所言不虚。对这段说辞,我们不必追究其真假。事实上,它是后人附会发挥的可能性很大。不过,它至少在刻画朱元璋其人的容貌与作为上,相当传神。这里对相貌的描述,显然更接近未经艺术加工的那幅标准像。

在朱元璋统治时期,朝中人人自危,每时每刻都担心飞来横祸,官员们每天早上入朝,即跟妻子诀别,到晚上平安归来,合家才有笑容。结果官员害怕白天,夜晚不上朝,皇帝也不处理公务,生存概率要大一些。

朱元璋晚年身为帝王,号令天下,不可一世。但他并不幸福,其情绪状态一直是郁郁寡欢。朱元璋的个人悲剧在于:当他充满自卑的时候,他尚有几分自信,而当他应感到充满自信时,他却尤感自卑。换言之,当朱元璋还叫朱重八时,他表现得相当的顽强、自信、礼贤下士、恢宏大度,纵然只是红巾军的一方将领,却已是众望所归;但自打朱重八改名为朱元璋后,他便越来越敏感、脆弱、刚愎自用、残忍凶暴。由此,朱重八与朱元璋可谓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格,是仁君与暴君的鲜明对比。

明朝自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十六个皇帝中没有一个皇帝是有胸襟、有气度的。这大概是有遗传的因素在里面。

古代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篇三

《三国演义》这本书对关公的出生没交代清楚。关于他的出生,这里有个传说。

河东解县附近,一座山下有个大湖,直通南海。湖旁有一座寺院,住持寺院的老和尚爱下棋,不管南来的北往的,生人还是熟人,谁要跟他下棋,他宁肯赔上茶饭。他棋艺高,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胜过他。

这天,来了个红脸大汉,找老和尚下棋。老和尚也不问人家姓甚名谁,坐下就下。这回可遇上了对手,一盘棋从早晨下到了天黑,也没分出胜败。天黑了,红脸大汉告辞,说明天接着下,非见个输赢不可。

第二天一大早,红脸大汉果然来了,跟老和尚接着下头一天的棋,下到天黑,又没分出胜败。红脸大汉告辞,说明天还要接下去,非分出胜负来不可。

真是棋逢对手,这一盘棋一连下了一个多月,总没见个高下。

这一天,红脸大汉还来下这盘棋。没一个时辰,红脸大汉把老和尚“将”死了。老和尚连说“认输”。红脸大汉又把棋子摆上,老和尚只得下第二盘,没到一个时辰又输了。一连下了三盘,老和尚输了三盘。

红脸大汉觉得奇怪:今天老和尚的棋步怎么这样乱?又见老和尚老是吐愁气,就问:“老方丈,你有什么心事吗?”老和尚又吐了几口愁气说:“咳,我们这地方一个多月没落一滴雨,眼看着庄稼要干死了,往后,这一方的百姓怎么活呀?”红脸大汉听了,点了点头,半天才说:“老方丈,告诉你实话吧,我就是南海龙王,玉皇大帝不准我在这方行雨。老百姓遭难,我心里也难过,才来跟你下棋,消愁解闷的。”

老和尚听说这红脸大汉就是管下雨的南海龙王,扑通一声跪下来:“龙王爷,你就行行好,搭救这一方的百姓吧!”红脸大汉说:“我也想这样做,但我这样做要犯天条,玉皇大帝非斩我不可。”老和尚还是跪在地上不起来,不停地磕响头。红脸大汉寻思了一阵,说:“好吧。为了搭救百姓,我也顾不得这许多了!明天就给这方行雨。不过你要答应我做一件事——”老和尚说:“您说您说,我一定照办。”红脸大汉说:“明天下雨之后,也是我被诛之时。雨一住,你赶快到湖边去,见湖面上冒出红水,你用个木桶把红水装起来,盖上盖,千万不要去动它。”

第二天,这一方真的下了一场透雨。雨一住,老和尚赶紧到湖边去,只听得湖里一声响,接着就是一股红水从湖面蹿了上来,有一两丈高。老和尚就照红脸大汉的吩咐,装了一木桶,加个盖,放在屋子里。据说过了一百天,咯嘣一声响,木桶里跳出了个红脸小孩儿,这小孩儿就是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