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寓言 > 故事集

名人的故事

栏目: 故事集 / 发布于: / 人气:2.97W

李白 被后人誉为“诗仙”。不例外,他也有老师。下面我们就看看关于这个名人的故事,不过除了李白的故事,学习了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另外几个古今名人故事,希望你喜欢啦!

名人的故事

  名人的故事:李白拜师的故事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古今名人的故事: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韩信年轻的时候,家里贫穷,只得四处流浪。一天,他来到市上,被一个屠户的儿子看见了,就挑衅地说: "你这么大的个子,腰里还佩着剑。你有本事,就用你的剑把我杀了;若没有这个胆量,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看看这个无赖,摇了摇头,叹口气,就俯下身子,从这个无赖胯下爬了过去。围观的人大笑不已,骂韩信是胆小鬼。

后来,韩信在刘邦手下当了大将军,辅佐刘邦指挥军队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最后打败了项羽,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

韩信忍辱胯下,决不是纯然的怯懦,他忍小辱是为了成大志,是不愿因一时的血气之争,逞一时的"小勇",而放弃远大的抱负,放弃超乎常人的大勇。后来在千军万马之中,他出生入死,指挥若定,破赵之役,置之死地而后生;垓下决战,设下十面埋伏,置项羽于死地。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古今名人的故事:高官买不动

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天,新四军驻地陈毅同志的指挥部里,来了一位名叫吴成的说客,他受国民党第三战区第二游击区总指挥兼江南行署主任冷欣之命,想以高官为诱饵,把陈毅劝说过去。

老于世故的吴成颇善辞令,他客套一番之后,便向陈毅同志陪笑道: "今天在会上聆听陈司令员一番教诲,使我茅塞顿开。贵军抗日以来,战功卓著,使鄙人钦慕之极。鄙人素有抗日之热忱,因此想投奔贵军,未知可否?"

铁骨铮铮的陈毅将军足智多谋,一听就明白他话里有话,便直爽地说: "吴先生,你若是真心抗日,不论在哪里都能为抗日出力。我看吴先生和冷总指挥合作得很好,刚才所言,恐非本意。你专程来访,谅必负有特殊使命,就请坦率相告吧!"

吴成听了,只好摊牌,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那么,恕鄙人大胆了。陈司令智勇超人,可谓当代英雄,盖世人杰,在新四军里不但餐风宿露至为辛苦,而且埋没人才,实在可惜。陈司令的才干,冷总指挥非常器重。倘若有志成功大事,何不择善而从,另就高职?他的意思是想保荐陈司令就任军长。"

'此话当真?"陈毅不动声色地问道。

吴成观颜察色,以为陈毅真的动心了,急忙拍着胸脯囚答说:"我敢担保。" "太小了,不值得。"陈毅同志在大笑声中摇了摇头,说; "不过在我看来,官高官低还在其次,问题是你们是否真正抗日。就说你们的蒋委员长吧,他若是假抗日,真反共,那在全国老百姓的心目中,也就一文不值了。"

吴成听了,顿时智穷才尽,哑口无言。陈毅拍拍他的肩:膀说; "吴先生,我这是对冷欣说的。请你转告他,就说我不要你们的官,要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哪怕是一寸土地。"

古今名人的故事:七君子扇面题词

1936年11月,国民党政府悍然逮捕了全国救国会的主要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章乃器、王造时、沙千里、史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之狱。全国各界各阶层人民严厉谴责国民党这种倒行逆施。中共中央发表宣言,迫切要求释放七君子。在正义舆论的压力下,国民党反动政府不得不于1937年7月31日将沈钧儒等七人释放出狱。

"七君子"在苏州被押期间,有一位颇有声望的中医医生陈起云,曾在狱中为"七君子"治病。陈起云先生特别敬重"七君子"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当他得知"七君子"获释的消息后格外高兴,前去迎接,并请沈钧儒等人为其题词留念。 "七君子"欣然命笔,于出狱当天在一把一百一十九厘米长的扇面上留下了他们珍贵的手迹。

他们的题词是:

我们要集中全国一切力量抵抗到底史良

我们不能有私见,也不能有成见,时时刻刻一举一动都要顾到民族的利益章乃器

努力救亡二十六年七月 李公朴

同心协力 抢救危亡韬奋

各尽所能 献与国家三造时

以牙还牙 以血还血二十六年七月 沙千里

还我河山二十六年七月三个一日题赠起云先生 沈钧儒

李白 被后人誉为“诗仙”。不例外,他也有老师。下面我们就看看关于这个名人的故事,不过除了李白的故事,学习了小编还给大家准备了另外几个古今名人故事,希望你喜欢啦!

  名人的故事:李白拜师的故事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古今名人的故事:这才是真正的勇敢

韩信年轻的时候,家里贫穷,只得四处流浪。一天,他来到市上,被一个屠户的儿子看见了,就挑衅地说: "你这么大的个子,腰里还佩着剑。你有本事,就用你的剑把我杀了;若没有这个胆量,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看看这个无赖,摇了摇头,叹口气,就俯下身子,从这个无赖胯下爬了过去。围观的人大笑不已,骂韩信是胆小鬼。

Tags: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