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寓言 > 历史故事

古代外交故事有哪些

栏目: 历史故事 / 发布于: / 人气:8.31K

外交(diplomacy),是一个国家、城市或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上的活动。古代就有不少外交故事流传至今。下面就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代外交故事,希望对你有用!

古代外交故事有哪些

古代外交故事篇1: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来高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可派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家,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家,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能言善辩的人,如今他正要来楚国,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哪里的人?’侍臣则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问:‘他犯了什 么罪?’侍臣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设宴款待晏子,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古代外交故事篇2:张骞出使

汉武帝开始全面部署他宏伟的对匈奴战争计划:对匈奴实施战略包围,伐交与伐兵并举。在东面,着力打击阴山一带匈奴部落,巩固长城内外防线,切断匈奴左臂;在西面,派使节使西域,宣扬国威、扩展联盟,力争切断匈奴与青海羌族的联系,断其右臂;同时在陇西集中力量重点打击匈奴主力,以求彻底制服。

张骞,字子文,汉中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据《汉书 张骞传》记载,BC 138,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西域大月氏,其王被匈奴单于杀死,他的头颅还被做成酒器。月氏人忍受不了匈奴的奴役,便迁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后又受乌孙国的攻击,再向西南迁到妫水(今阿姆河)流域。月氏王想报杀父之仇,但苦于无人相助。这是个绝好的机会。

张骞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出发了。不幸的是,他刚出陇西就被匈奴扣留,软禁十余年,还硬塞给他一个匈奴妻子。可能他的匈奴妻子不够有吸引力,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儒家文化焕发出的气节起了大作用。张骞“持汉节不失”,后来趁机逃了出来,继续他的使命去了。西行许久,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穿大宛,经康居,过大夏,终于到达大月氏。但时过境迁,月氏人很健忘,或者,时间真能抹淡仇恨,总之,他们在新的家园安居乐业,已经没有复仇匈奴的意思了。张骞在大月氏交涉了一年多,未果。(唉,怎么会?汉人的口舌可是相当厉害的啊)没办法,只好起程回国。张骞在途中再次被匈奴俘获。好在又逃出来了——这个又倒霉又幸运的家伙!

张骞这次出使西域,前后十三年,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是中原去西域诸国的第一人。虽然没有完成预期任务,但他也搜集了不少军事情报,还绘制了沿途地图,对汉武帝汇报了西域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及对匈奴的态度等等,这对下一步战略的决策有重要指导意义。

此时,汉武帝正在发动第一次征讨匈奴的战争,张骞被封为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征。知己知彼,果然战绩卓著。BC 123,张骞被封为博望侯。BC 119,汉王朝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

军事外交的战略仍继续实施,张骞介绍了乌孙与匈奴的矛盾。匈奴占领的敦煌一带原是乌孙领地,匈奴被打败后这一带出现真空,张骞建议出使乌孙,让他们返回原居地,可以用来牵制匈奴。张骞的建议正合了汉武帝的构想,遂派出他第二次出使。同时,汉武帝发动第二次对匈战争。

两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军事目的,毕竟古代的交通条件是不能和今天的武官相比的,但这一举动的意义是很明显的。至少为后世开了先河,提供了思路。《汉书 西域传》的原始资料就来自张骞的报告。

古代外交故事篇3:班超

班超臣服西域,听来就爽多了。使得那时候的汉朝,也算个干涉他国内政了国际警察了。

班超(32 AD-102 AD),字定远(连字都这么有职业特色?),安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著名历史学家班固的弟弟。自张骞以来,汉朝有60多年没有和西域往来。匈奴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边关再次告急。心怀张骞之志的班超,在这时留下了“投笔从戎”的美谈。

公元前73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帮国鄯善(今新疆若羌),意在切断匈奴与鄯善的来往,巩固邻邦关系。来到鄯善国,国王对汉使礼数有加,关怀备至。可是过了不几天,鄯善王对他们却忽然疏懈怠慢起来。班超判断,很可能是匈奴的使者来临,鄯善怕得罪匈奴,才疏远汉使。猜测证实后,果断地袭杀了匈奴使者。次日,班超指着匈奴使者首级,告诫他不得再与匈奴来往。匈奴使者死于鄯善,鄯善便开罪于匈奴,有嘴也说不清了,这样一来,鄯善国被逼上了一条路。鄯善举国惧震,遂决计与匈奴断绝关系,归附东汉,甚至还谴王子入汉为质。这个故事我最早听爷爷讲起,当时我是一直张着嘴的。

班超不仅胆识过人,而且善于分析。西域各国虽然受匈奴控制,但各国对匈奴的态度是不同的。班超很会审时度势,分清敌友,攻心为上,在他手里,政治、军事、外交结合得很是完美。 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第二次出使,班超先来到于阗(今新疆和田)。在这里,他如法炮制,提着反对汉朝的神巫首级,逼于阗王杀了匈奴使者,使其归顺。(唉,历史真有戏剧性啊。)

西域南路问题搞定后,班超转向北路——龟兹(今新疆库车)和疏勒(今新疆喀什)还控制在匈奴手里。在匈奴的支持下,疏勒王兜题为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所立,班超利用两国的矛盾,废除兜题,另立疏勒前王兄子忠为王,深得疏勒国人拥护。有人主张杀了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兜题,班超却把他放回龟兹。理由是,龟兹也是东汉争取的对象。当然,还可以用来制约疏勒。

与今天的国际警察美国不同,班超在西域外交,干涉别国的内政也不少,不过威信和声誉竟然很高,这点很值得研究。75 AD,汉章帝即位,班超奉命回国,于阗闻后,“举国惊恐”,更有甚者,抱着他的马腿哭着不让走。班超感动至深,上书朝廷,继续留在西域。瞧,当国际警察也要当的有艺术啊。

比起张骞来,班超的军事后盾要强得多,对西域各国,他恩威并用。一些追随匈奴的顽固力量,惟有用武力来解决。

班超在西域31年,使西域50多国归顺汉朝,历史功绩有口皆碑。现在来总结一下他的外交策略特点。有人提出,班超是中国“以夷制夷”思想的先祖。他的外交思想很明确,就是东汉统一的战略思想。他的外交是典型的“征战外交”,或者外交辅助征战,或者征战促成外交。当然,个人因素也是不能忽视的。班超机敏果断,胆识过人,不论伐交、伐谋、伐兵,都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我想,他还应该相当有个人魅力的吧。

Tags: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