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寓言 >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大全精选_中国古代哲理小故事

栏目: 历史故事 / 发布于: / 人气:2.25W

通过中国历史哲理故事我们往往能知道比现代哲理更多的东西,因为在古代的那个文化背景下的哲理和现代的是不他同,相对于那个时代,哲理反而显的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大全精选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大全精选_中国古代哲理小故事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三人成虎的故事

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于是很多国家聚在一起商议停战。为了让大家遵守停战协定,国与国之间通常都会交换太子互相作为人质。

魏国和赵国达成了停战协议,魏国派遣大臣庞葱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走之前,庞葱对魏王说:“大王,如果现在有一个人对大王说,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魏王摇了摇头,说:“街上怎么会有老虎呢?我当然不会相信。”

庞葱又说:“但是,如果现在有第二个人也对大王说,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魏王想了想,说:“也许我会怀疑这是不是真的。”

庞葱接着说:“如果这时又有第三个人对大王说街上出现了老虎,那么大王会相信吗?”

魏王肯定地说:“三个人都这样说,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说:“街上根本就不会有老虎,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三个人都说街上有老虎,那么很多人就会相信。现在,我去了赵国,我想,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人肯定不止三个。希望大王能够保持清醒,不要轻信别人的谗言。”

魏王点头同意了。庞葱走后没有多久,果然有很多人在魏王面前说庞葱的坏话。一开始,魏王不相信这些谗言。然而,时间久了,魏王就相信了那些人的话。后来庞葱陪太子回到魏国,但魏王不再信任庞葱,所以再也没有召见他。

其实庞葱根本没有做对不起魏国的事情,但魏王最终还是听信了谗言。我们做事、看问题要有主见,千万不要盲从。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大全精选:愚公移山的故事

在冀州(在今河北境内)的南边,黄河的北岸,有两座很高的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头,已经九十多岁了。由于大山挡在愚公家门前,所以每次出门和回家都要绕很远的路,非常不方便。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移走这两座大山。家人都表示赞同,但他妻子提出了疑问:“凭你的力量怎么可能移得走那么大的山呢?况且山上的泥土和石头又运到哪里去呢?”家人说:“可以把这些东西运到渤海边。”

第二天,愚公就带领他的子孙们开始挖泥土、凿石头,其他人就用簸箕把泥土运到渤海边上。有的邻居看到这个情形,也赶来帮忙。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头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嘲笑愚公说:“愚公啊!你真是太不自量力了!你年纪一大把了,还能再活几年呢?你还想移走大山,我看你想砍倒山上的一棵树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把山夷为平地了。”

听了智叟的话,愚公感叹地说:“你的思想真顽固!没错,我的力量很有限。但我还有那么多儿子和孙子,他们将来也会有儿子、孙子。子孙的繁衍是不会停止的,因此我们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可是山却不会增高,我就不信不能把山铲平。”智叟摇了摇头,他虽然不理解愚公的行为,但也无法反驳。后来,天帝听说了愚公移山的事情,被他的精神和诚心所感动,于是派了两个神仙将两座大山背走了。愚公一家的出行一下子变得非常方便了。

愚公移山的做法看似很愚蠢,但他的观念却很值得我们学习。只要我们有他那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那么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都能做到。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大全精选:南辕北辙的故事

季梁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名官员,一天,季梁听说魏王要攻打赵国,他想劝阻国君,便给魏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魏国人想到楚国去。在路上有人问他:“你到哪里去啊?”他说:“我到楚国去。”路人说:“楚国在南边,你为什么朝北边走呢?”魏人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很快。”路人觉得他很愚蠢,便连忙阻止他说:“你的方向不对,马跑得越快,你离楚国就越远。”魏人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我带了足够多的盘缠,走多远都行。”路人又说:“你走错了方向,等于是浪费盘缠。”魏人急着赶往楚国,于是不耐烦地说:“我的车夫技术精湛,肯定能把我送到楚国的。”这样一来,路人再也没有话说了,只好看着魏人离楚国越来越远。

故事讲完了,魏王不太明白季梁究竟想说什么。季梁解释道:“我知道大王想建功立业,但是途径却不对。像这样以强欺弱的行为,不但得不到其他诸侯国的拥戴,而且会让大王失信于天下,最糟糕的是会在百姓心中失去威信。我想大王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如果您真的攻打赵国,那么只会离建立伟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魏王仔细思考了季梁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不再攻打赵国。从此,魏王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找准方向,明确目标,再开始行动。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大全精选:不寒而栗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义纵的人。由于他的姐姐医治好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的病,因此义纵也得到了汉武帝的任用。他先是在几个地方担任县令,后来又多次升迁。在任职期间,义纵公正无私,不惧怕权贵,严格执行各种法令,使当地的秩序有了极大的改观,那些违法乱纪的人都非常怕他。后来,义纵又升迁为南阳太守,他听说有一个名叫宁成的都尉横征暴敛,残暴无比,于是就派人查实了宁成的种种罪行,根据法律给他治了罪。

不久,由于定襄地区秩序非常混乱,犯罪分子十分猖獗(chānɡjué),汉武帝便把义纵派到定襄担任太守。义纵一到定襄,就采取了十分严厉的措施。他从在监狱服刑的罪犯中挑出二百多名重罪轻判并且有私自解脱桎梏(zhìɡù)行为的犯人,从重判决,斩首示众;同时,将二百多名私自到监狱探望这些重犯并帮助他们逃跑的人一并斩首。

这件事在定襄地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家都在议论义纵一天杀死四百多人这件事。此时虽然天气不寒冷,可是有些人却心惊胆战,浑身发抖。那些过去有过犯罪行为的人,从此之后便老实多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一故事概括出不寒而栗这个成语,形容非常恐惧的心情。栗,战栗,颤抖。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大全精选:鞭长莫及

春秋时,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从楚国到齐国,要经过宋国,按理应事先通知宋国。可是楚庄王自恃大国之君,不把宋国放在眼里,说:不用通知宋国,只管过去就是!申舟经过宋国的时候,宋国就把他扣留了。当时执掌宋国国务的华元对国君宋文公说:楚国使者经过我国,事先连通知都没有,简直把我国看做已经亡了,成为它的属地了,这是不能容忍的!我们必须维护主权独立和尊严,不能受这样的侮辱!他们如果借此发兵,我们大不了也是亡国,我们宁愿战败而亡,决不可屈辱而亡!于是,宋文公把申舟杀了。

楚庄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派兵攻打宋国,宋国急忙向晋国请求援助。晋景公怕不出兵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便准备出兵帮忙。晋大夫伯宗认为出兵援救宋国对晋国非常不利,就劝阻晋景公说:古人说过,即使马鞭子再长,也打不着马的肚皮。如今,老天爷要让楚国逞强,怎么能和它相争呢?遇事要心中有数啊!河水可以容纳污浊的东西,山林之中可以隐藏毒虫,美玉也难免含有瑕疵(xiácī)啊。所以,我们要容忍一时的屈辱,不要因为不救宋国就感到羞耻,这是普天下的人都知道的道理。晋景公听了这番话,于是只派了一位大夫叫解扬的,到宋国去安慰一番。

后来,人们引用鞭长莫及来比喻现有力量所不能办到的事,或者是虽有力量也难以办到的事。

通过中国历史哲理故事我们往往能知道比现代哲理更多的东西,因为在古代的那个文化背景下的哲理和现代的是不他同,相对于那个时代,哲理反而显的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大全精选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三人成虎的故事

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于是很多国家聚在一起商议停战。为了让大家遵守停战协定,国与国之间通常都会交换太子互相作为人质。

魏国和赵国达成了停战协议,魏国派遣大臣庞葱陪魏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走之前,庞葱对魏王说:“大王,如果现在有一个人对大王说,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魏王摇了摇头,说:“街上怎么会有老虎呢?我当然不会相信。”

庞葱又说:“但是,如果现在有第二个人也对大王说,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

魏王想了想,说:“也许我会怀疑这是不是真的。”

庞葱接着说:“如果这时又有第三个人对大王说街上出现了老虎,那么大王会相信吗?”

魏王肯定地说:“三个人都这样说,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说:“街上根本就不会有老虎,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三个人都说街上有老虎,那么很多人就会相信。现在,我去了赵国,我想,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人肯定不止三个。希望大王能够保持清醒,不要轻信别人的谗言。”

魏王点头同意了。庞葱走后没有多久,果然有很多人在魏王面前说庞葱的坏话。一开始,魏王不相信这些谗言。然而,时间久了,魏王就相信了那些人的话。后来庞葱陪太子回到魏国,但魏王不再信任庞葱,所以再也没有召见他。

其实庞葱根本没有做对不起魏国的事情,但魏王最终还是听信了谗言。我们做事、看问题要有主见,千万不要盲从。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大全精选:愚公移山的故事

在冀州(在今河北境内)的南边,黄河的北岸,有两座很高的大山——太行山和王屋山。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头,已经九十多岁了。由于大山挡在愚公家门前,所以每次出门和回家都要绕很远的路,非常不方便。一天,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移走这两座大山。家人都表示赞同,但他妻子提出了疑问:“凭你的力量怎么可能移得走那么大的山呢?况且山上的泥土和石头又运到哪里去呢?”家人说:“可以把这些东西运到渤海边。”

第二天,愚公就带领他的子孙们开始挖泥土、凿石头,其他人就用簸箕把泥土运到渤海边上。有的邻居看到这个情形,也赶来帮忙。有一个叫智叟的老头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嘲笑愚公说:“愚公啊!你真是太不自量力了!你年纪一大把了,还能再活几年呢?你还想移走大山,我看你想砍倒山上的一棵树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把山夷为平地了。”

听了智叟的话,愚公感叹地说:“你的思想真顽固!没错,我的力量很有限。但我还有那么多儿子和孙子,他们将来也会有儿子、孙子。子孙的繁衍是不会停止的,因此我们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可是山却不会增高,我就不信不能把山铲平。”智叟摇了摇头,他虽然不理解愚公的行为,但也无法反驳。后来,天帝听说了愚公移山的事情,被他的精神和诚心所感动,于是派了两个神仙将两座大山背走了。愚公一家的出行一下子变得非常方便了。

愚公移山的做法看似很愚蠢,但他的观念却很值得我们学习。只要我们有他那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那么无论多么困难的事情都能做到。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大全精选:南辕北辙的故事

季梁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名官员,一天,季梁听说魏王要攻打赵国,他想劝阻国君,便给魏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魏国人想到楚国去。在路上有人问他:“你到哪里去啊?”他说:“我到楚国去。”路人说:“楚国在南边,你为什么朝北边走呢?”魏人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很快。”路人觉得他很愚蠢,便连忙阻止他说:“你的方向不对,马跑得越快,你离楚国就越远。”魏人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我带了足够多的盘缠,走多远都行。”路人又说:“你走错了方向,等于是浪费盘缠。”魏人急着赶往楚国,于是不耐烦地说:“我的车夫技术精湛,肯定能把我送到楚国的。”这样一来,路人再也没有话说了,只好看着魏人离楚国越来越远。

故事讲完了,魏王不太明白季梁究竟想说什么。季梁解释道:“我知道大王想建功立业,但是途径却不对。像这样以强欺弱的行为,不但得不到其他诸侯国的拥戴,而且会让大王失信于天下,最糟糕的是会在百姓心中失去威信。我想大王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如果您真的攻打赵国,那么只会离建立伟业的目标越来越远。”

魏王仔细思考了季梁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不再攻打赵国。从此,魏王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找准方向,明确目标,再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