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热门】说课稿汇编6篇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5.6K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说课稿汇编6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新课标指出:根据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阁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的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诗歌。这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诵读吟咏,深刻体会诗歌的情感流动。学习这首诗歌,通过朗读吟诵,整体感知,透过字里行间,体会诗中蕴含的作者的深沉的复杂的感情。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赏析这首诗歌,后面的学习就比较顺畅了。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已经了解了杜甫其人其事,学习了杜甫的诗歌作品,如《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杜甫的形象。有了这些做铺垫,学生理解《阁夜》还是比较容易的。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我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吟咏诵读,体会诗歌蕴含的复杂的深沉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吟咏诵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韵脚,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吟咏诵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说教法: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诵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古诗词,尤其要重视诵读,养成诵读的习惯。诵读教学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生在吟咏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通过探究讨论的方式交流,加上教师适时地点拨指导,学生会有更深刻地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展开教学。

三、说学法:

朗诵吟咏是我国传统的美读诗词文的方法,是师生欣赏古典美文的一种独特手段。对于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来降低难度,在思维的碰撞中擦出火花,使学生有所得。因此,我采用的学法是诵读法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唐诗的领域内有两座高峰,就是李白和杜甫。李白以其飘逸豪放,被称为“诗仙”。而杜甫以其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圣”。前一个单元我们刚写过李白的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杜甫的另一首诗歌《阁夜》。

一次导入,把李白和杜甫对比,能使学生对两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引领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二)知人论世:

阁夜:西阁之夜,西阁即作者寓居的夔州西阁。夜,这是一个不眠之夜。诗人是因什么不眠呢?当时诗人寓居的夔州发生战乱,连年不息,百姓生活困顿,杜甫的几个好友也相继离世,他自身又孤苦伶仃,漂泊在外,社会的动荡不安,加上身世的凄惨,他在这个不眠之夜用笔记录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下了这首诗。

联系作者的经历来解题,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调整情绪,与作者的情感同步,指导学生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融入自己的主观生活体验,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

(三) 赏析诗歌: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在班上展示。

1、读一读:

一读,读准字音:景( jng ) 霁( j )

注意韵脚:宵,摇,樵,寥。押平声韵,读时,拖长字音。

二读,读出韵律:

节拍:2—2—1—2 2—2—1—2。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三读,把握诗意:

首联:催,说明时光飞逝,寒,不仅写雪后初晴天气的寒冷,还写了内心的真实感受。冬季白天的日子越来越短,自己浪迹天涯,客居他乡,雪后初晴的夜里更冷。诗人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时空背景下,他的这种对人生的悲慨就更深沉了。

颔联:“鼓角”暗示的是战争,“声悲壮”是从听觉角度写的。“星河”、“影”是从视觉角度写的。五更时听到鼓角的声音很悲壮,三峡上,星辰的影子随波摇动。

颈联:郊野之外百姓的哭声传来了战争的消息,渔夫樵夫唱起了夷族的歌谣。

尾联:运用典故,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一代名人最终成为一抔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漫漫长夜里,我寂寞无聊难耐。

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解决诗歌“写什么”的问题。

2、品一品: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在班上交流,教师点拨。

(1)品味情感:

通过朗读,我们发现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那么,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明确:“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作者慨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表达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表达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是作者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诗言志。通过品读,体会诗歌中字里行间渗透的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旨,解决“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2)品味语言:

朗读本诗,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联,说一说它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我最喜欢颔联。此联上句从听觉角度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从视觉角度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鼓角之声与星河波澜壮阔所传达的动荡感是一致的,鼓角之声传播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星河的摇动也具有了一种深邃的情致。这两句诗描绘的意境浑然融合在一起。这句通过声音来写战争,视听结合,上下句对仗,用典故,暗示天人感应,表达出诗人深沉悲壮的情怀。

通过找喜欢的语句,体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把握诗歌所用的.艺术手法,进而拓展到全诗,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

3、议一议:对读:

学生分组讨论后在班上展示,教师指导点拨。

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明确:

《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在《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

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将这两首诗作对比阅读,在对比中认识这两首诗的异同,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课堂小结:

全诗写阁夜无眠的所闻所见所思,从寒宵到五鼓,从时局到先贤,从国家历史到百姓生活再到个人命运,气象雄浑,忧思无穷。全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以声音来写战争,通过鼓角声、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渲染战争的气息,手法含蓄,更加痛切地表现战争带来的灾难,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有良知的作家,他流离失所、生活困顿,却通过自己的笔为民请命,为百姓代言,是时代的最强音。这或许正是杜甫的伟大之处吧!

小结,由读文到读人,由做事到做人,相信会对学生的做人有所启示。

(五)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根据学过的杜甫的诗歌,说一说你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诗歌学习背诵默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题实际是一个小专题,旨在通过梳理所学的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说板书设计:

阁夜 杜甫

首联:时光飞逝 客居天涯

颔联:声音写战争 星河动摇 听觉、 视觉、对仗

颈联:百姓哭声 渔樵歌声 听觉

尾联:卧龙跃马 寂寥无奈 用典(原意、用意)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对理解本文有指导意义。

六、说教学评价:

本节教学设计紧扣新课标的精神,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反复吟咏诵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很好地解决了诗歌阅读的三个问题,即“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明白了这三个问题,就是读懂了这首诗。课堂上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同步启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参与度高,在积极的讨论中有所收获,比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学生讨论的时间有限,没有充分展开,学生的思维打开的力度还不够,这些还有待于灾难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网站规划及站点建立》是选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网站规划。这一章从增强学生的切身制作网页感受、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基础的介绍网页制作前应该先准备好的一些重要事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具备浏览网页及认识网页页面的布局元素、网页版面布局样式的基本技巧,这节课可以说,是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也是开始自主创建网站的一个前提准备,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着重选取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内容进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基础工具,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 会如何规划网站(栏目设置、版面设计);

(2) 掌握站点的建立方法,知道创建站点的作用;

(3) 会网页编辑软件frontpage20xx的.启动;

(4)懂得打开和关闭站点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提高学生对网站制作流程的一个整体认识。

3.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创新、团结协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作风、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网站网页制作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网站的整体规划设计;

2、创建一个新的站点;

3、启动frontpage20xx;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教师演示----任务驱动----任务完成----效果评价----归纳汇总”的五步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五、学法指导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学习成为了学生的苦差事,不愿学、不会学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是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二是提供更多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培养他们协作学习的好习惯;三是通过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四是让学生通过成功的作品,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X。

六、教学过程(略)

七、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以理论学习为主要部分,结合网站制作的前提注意事项,通过理论让学生了解自己要创建网站或网页的一个整体的流程、规划,最终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画图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整理信息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因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虽有一些分析类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②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学法: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通过学情分析,我准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创设情境迎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整理分析主动参与。

数学活动是学生认知的基础,能力形成的温床,新课标也指出,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局限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三)学以致用,形成策略。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体会到它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三、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部分展开学习。

(一)问题导入,激趣引新:

课始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课所学的是什么。接着设计一个游戏环节:一个会变动的长方形,只要你来发令,它就会变大或变小。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直观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变化与它的长、宽变化有关,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尝试,体验策略:

1、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观察题目,怎样能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达得更清楚?引导学生想到画图的策略。

(2)教学怎样画图。学生先试画,接着教师示范画,然后观察所画的图找到这两个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看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例题的关键是处理好让学生想到画图、画好图、用好图和感受画图的好处。充分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形成主动运用策略的积极心向。】

2、教学试一试

(1)此题是例题的一个简单变式,即由长的增加变为宽的减少。在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熟悉画示意图的方法,体验策略的运用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共同之处,进一步明确解决有关图形问题时,可以用画图的策略。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经历两次“画图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巩固练习,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

第1题。此题与例题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要根据假定的变化情况先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里要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基于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体验,独立解决问题。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题。此题不再求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而是求长、宽变化后增加的面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示意图。为了较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将此题与刚才一题进行比较:同样是长方形的长、宽变化,它与刚才一题有什么不同?这里突出此题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在变,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画图就容易多了。同时这题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一题多解。要让学生充分利用画好的图仔细观察,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他们结合示意图详细说明是如何计算的。在完成上述几道题目后,让学生对整个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再次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策略的价值。

3、最后安排了判断练习。既是对有关面积问题的整理,也是今天所学的画图法的延伸。同时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我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比较顺利。但有一点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有一位学生在解决试一试这题时就出现不同的解法,可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将会出现的问题都预想到,避免到时出现意外。其次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香甜的水果》是一篇利用windows中自带画图程序进行教学的课文,它以西瓜和葡萄的画法为主要内容,既能体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能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学习方法提供一个便捷的入口,这是一堂小学三年级的上机实践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椭圆工具、用颜色填充工具之后进行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深化,又是对他们的一个补充。教材步骤清晰,明了;内容形象直观,灵活有趣,为我们讲述了西瓜、葡萄画法的基本要领。不仅适合学生自行阅读、理解并尝试性地操作,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和脑,对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独特创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画图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特别喜欢在电脑上涂涂抹抹。他们已初步了解了“用颜色填充”工具、铅笔工具,熟悉了直线、椭圆、选中工具,并能较好地使用这些工具作画。在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后,总想独立去画一些更复杂的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椭圆工具、选定工具、用颜色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够利用已学墓ぞ呋出西瓜和葡萄?/SPAN>

能力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自学尝试、合作操作、汇报评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意识、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体验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过程。

情感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健康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铅笔工具的使用;灵活运用刷子工具;灵活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

难点:如何才能正确的填充颜色以及相同图形的叠加。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预设目标,使教学有实效性。教师准备西瓜葡萄素材。多媒体教学课件。设备方面包括:多媒体网络。

教法与学法的运用:

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特点,结合新的教学理念,针对学生模仿力强、好动的年龄特点和心理不稳定、易产生厌烦情绪、缺乏持久性的心理特点,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学生兴趣的培养,情景穿插调动学生的兴趣、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汇报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使之能有效地学习到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学法指导就应运而生。本节课就是以任务驱动法为基础,使之能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尝试性学习,通过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

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启发、诱导为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其自由的发挥,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且妙趣横生。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适当点拨一下。本节课力求在老师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动手、尝试操作,使学生养成仔细看书,研读课本,独立思考、勇于发现的良好习惯。 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要学习,先要有兴趣。因此一开课,我创设了送节日礼物的情景。小朋友们,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们想为远方的小伙伴送去一份装满浓浓祝福的小礼物吗?(想)那好,这节课我们就运用所有的知识画一幅漂亮的水果图送给远方的小伙伴吧!

意图:以送节日礼物开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引出任务的目的。把学生带入任务,让学生带着真实又具体的任务去学习。

二、自主探究,学画西瓜

1、教师语言过渡:“在这炎炎夏日,送什么水果好呢?先送一个西瓜吧,(教师课件展示出西瓜图)这样水汪汪又诱人的西瓜,要画好它,你觉得要到用哪些工具呢?”待学生自由交流后,“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无声的老师(教材)来告诉你正确的答案吧!”

2、尝试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阅读书中步骤,了解西瓜的画法,尝试操作。

意图:学习信息技术,重在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学生自主对教材的学习,明确操作步骤,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预设出现问题: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未能正确填充西瓜颜色的小组,一起分析原因。得出结论,要成封闭图形时,才能够正确地进行填色。

意图:通过对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进行预设分析,找到原因,制定解决办法,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4、展示成果,树立自学信心。

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出学生的作品,并简单对成绩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树立自学信心和后面的创作勇气。

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尝试性地进行操作。这样的设计不仅充分体现了编者意图,而且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合作探究,学画葡萄

1、对比教学,呈现问题。

教师相机过渡,画完了西瓜,再画一串葡萄送给远方的小朋友。教师出示两幅葡萄图(一幅成串的葡萄,一幅散状的葡萄)“你觉得远方的小伙伴更喜欢那一幅?为什么?”如何将一颗颗的葡萄画成一串串的富有立体感呢?

意图:以送礼物的情景继续指导学生学习,同时通过分析葡萄的构成,明确葡萄有大有小,但对比不要太强烈,葡萄的安排要成一串,有遮挡关系。

2、多种学法,灵活选择。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操作,教师为学生提供三种学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灵活选择:

①仔细看教材上的操作步骤。

②观看教师为学生准备好的学习课件。

③直接请教老师。

意图:

信息技术注重任务驱动,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明白,完成同一任务的不同学习方式和途径,灵活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是最好的。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其中一种资源,充当引路者的角色。以多种方式的学习,降低构图难度,突破难点。

3、动手操作,交流成果。

学生操作时,教师巡视辅导,学生作品完成后由多媒体系统进行展示。大家相互交流,教师小结画葡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拓展创新,形成能力。

教师引导,送远方小伙伴的礼物不会只是葡萄和西瓜这两种水果吧,看看我们还能够用椭圆工具画些什么水果。

意图:通过语言的引导,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行知识的拓展,这样既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又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占主体地位。

五、展示成果,享受成功。

“小朋友们,这幅水果图完成了,你认为远方的小伙伴会满意吗?还不赶快取个名字,把它保存下来,我们马上就给他E-mail去!”聊聊几句话,以情景贯穿始终,以学生的意愿与兴趣为主导,让学生明确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与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基础。

板书设计:

23、香甜的水果

西瓜(图) 封闭图形才能正确上色

葡萄(图) 有大有小 有遮档关系

预期教学效果:

整节课在教学时,力求语言之简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极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发挥、去创新的空间。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刚刚才接触这套教材,因此,养成看书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节课的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尤其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导体和绝缘体》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中的一课。本课内容安排在学生能利用电线、电池使小灯泡发光,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电路出故障了”,设计制作了“电路检测器”之后,便于学生利用电路检测器认识和检验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同时,在此基础上又安排了“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我来做个小开关”等课题。学好本课是之前学习的一个运用与延伸,又是后续研究内容的一个基础。

二、 说教学目的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的地位,依据科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经历检测一块橡皮和多种物体的过程,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2、经历预测、检测、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在活动中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三、 说教学重难点

仔细斟酌后,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经历科学检测多种物体的活动过程;难点为:经历预测—检测的科学探究过程。

四、 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为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探究能力和协作精神。因此,根据本课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的模式组织教学。

五、 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课始,创设情境,将不同的物体放入自制电路检测器装置中,猜测小灯泡是否会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引领学生认识像铜丝这样的物体能使电流通过,叫做导体;像塑料这样的物体不能使电流通过,叫做绝缘体;从而揭示本课研究的主题。

(二) 探究学习 自主构建

这一部分是本堂课的主要环节,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首先是科学检测一块橡皮;其次是科学检测多种物体。这一环节,采用了预测—验证的.探究模式,通过分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析、质疑,认识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

(三) 拓展研究 安全教育

铃声不是学习的结束,有吸引力的课外活动更能延伸课堂的精彩。最后一部分,设计了一些问题:电线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结构?巩固所学内容。最后还设计了一个课后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绝缘材料?哪些地方运用了导体?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注意安全用电?抛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在课后继续调查研究,有效地保持了学生的研究热情、拓展了研究的时空。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六国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而苏洵的《六国论》借古喻今,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这是苏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作者正是通过论古来寄托自己的感慨,针砭宋代当时的外交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文言文教学要把握文意,学习文言基础知识是首要任务,《新课标》和《考试说明》都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种阅读能力来源于学生扎实的文言文基本功,不能扫清文字障碍,读懂文章,一切鉴赏都是空中楼阁。因此我的教学重点首先就确定为对课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由于《六国论》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论证严密,它以结构上的独特个性,奠定了现代议论文“三部曲”程式的基础,所以我制定的难点是紧扣中心论点逐层论述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和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2、能力目标:感知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学习并实践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

四、教法和学法

想要使学生实现“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一目标,我主张对课本中的文言文做到“字字落实”,对课本中的文言知识要切切实实掌握。因此,在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上我选择了朗读法、勾画圈点法、批注法等进行学习。在学法上以朗读法讨论法为主。

五、教学过程这篇课文设计了四个步骤

(一)导入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我将苏洵大器晚成的求学经历故事制成课件,向学生展示,这样可以缩小学生与历史人物、文言文的疏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诵读讨论,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文言文教学要重视诵读重视积累,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归纳文言基础知识,可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教师适时点拨解惑,指导学生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五个方面进行归纳,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这种归纳方法也是文言文学习的一项常规工作。

(三)课文内容分析

在鉴赏文章时,我特别注重教学的出发点,应该从学生的学出发,而不是从老师的教出发,教学的思路遵循学生的欣赏思路,我努力帮助学生习得鉴赏文章的正确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从感性走向理性,步步深入,逐渐拓展。

第一步,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所感受到的这篇文章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是对课文的最直观的感受,是感性的。因为《六国论》特征明显,不足600字的文章,不枝不蔓,脉络清楚。

第二步,本文是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典范,我请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呈现出结构严谨、脉络清晰的'特点。在交流讨论内容时,带领学生完成文章结构图,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剥茧抽丝,一步一步有意识地感受文章论点鲜明、论证严密、结构严谨的特点。通过探求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探求文章是如何围绕论点开张评论的,感受说理的雄辩力量和艺术性,让他们从感性走向理性,学习这篇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部曲”议论文范式。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着重体会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感受逻辑的力量。

第三步,通过分析课文最后一句中四个“后人“的理解,引出写作背景,了解苏洵的写作目的。了解作者以史为鉴,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的思想。

第四步,文本探究:思考六国灭亡的教训在当今世界形势下的借鉴意义。

(四)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将《六国论》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结构安排加以实践,写一篇小论文,这样让学生不仅学习,而且实践,既加深理解,巩固成果,又把“读”与“写”沟通起来,实现教学目标。

附板书

六国论

苏洵

弊赂秦而力亏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秦不赂者以赂者丧毋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玛丽

Tags:说课稿 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