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热门】说课稿范文汇总九篇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2.02W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说课稿范文汇总九篇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20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准备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关注的是当今城市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问题,探讨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客观的说,这个问题是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在建设开发中都会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城市规划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题,因此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文物古迹,尽早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

2、以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二)重点

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二者之间历来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城市建设势在必行,而古建筑保护常常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因而在这两方面之中,偏重的是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

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古建筑阶值,树立保护古建筑的观念。

(三)难点

文物建设和历史地段具有重要而丰富的.阶值,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保护这是我们本课所要阐述的古建筑保护的出发点和原则,因此确定本课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思考,探讨保护与开发的协调方式。

二、教法: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城市建设破坏文物古迹的电视记录片,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学生活动:感受、思考并回答,初步了解本课主题。

(二)为什么要探讨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

这节在本课是引导部分,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建设和古建筑保护存在矛盾,而往往是后者得不到人们的重视,阐述古建筑保护的必要性。

教师活动:通过建筑家梁思成与老北京城保护的故事,来树立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问题:A、你记忆中有消失的古建筑吗?对这些古建筑你有什么看法?B、你觉得应该如何保护他们?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这一问题巫待得到重视,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方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全面的保护古建筑。

(三)城市特色与古建筑密不可分。

这一节是本课的基础部分,主要探讨了古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阐述古建筑的价值来说明古建筑在现代城市中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说明古建筑和城市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城市文文化的标志和特征。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巴黎城市古建筑和我国周庄风景。提出问题:1.你了解你所在城市有怎样的历史传统?有什么样的古建筑?2、你认为这些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出:具有特色的古建筑是城市风貌的点睛之笔,能够奠定城市文化的基调。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充分烘托出古建筑的璀璨夺目,并使之与现代城市风景相得益彰。

(四)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

这节是本课的核心部分,探讨了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让学生明确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存在那些矛盾和冲突,对这些利益冲突我们该如何协调。

教师活动:

1、展示各国城市改造的成功例子:例如北京平安大街、法兰克富火车站等。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存在那些矛盾?B、应该如何协调城市开发和古建筑保护?

学生活动:

通过多媒体展示,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分4组进行讨论,并且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观点。

最后教师总结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但毁坏就不可能复原,我们要特别重视古建筑的保护。

(五)、小结本课,提示下节安排。

五、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说课稿 篇2

北师大版九年级《李逵见宋江》说课稿

一、 关于教材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所选篇目既有小说又有小说评论鉴赏文章,作品均为名家所作单元主题为“话里有话”所以学习本单元,既要抓住精彩的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还要响应《课标》扩大学生阅读面,加强名著阅读,学习小说创作艺术等要求根据本课课文材料特点,对学习目标作以下安排

1、知识目标:了解《水浒传》有关文学常识,把握课文情节,掌握李逵的形象特点(第一课时)感受《水浒传》的文学成就(第二课时)

2、能力目标:能够透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会紧扣中心事件,理清叙述顺序概括文段内容掌握课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人物培养学生对待生活健康理智的态度,了解作品主题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4、教学重点:①概括课文中的故事内容②结合具体描写尤其是语言描写分析李逵形象(第一课时)③感受《水浒传》中的文学成就(第二课时)

5、教学难点: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感受《水浒传》的文学成就

二、 关于教法实施

1、教学方法:

教学中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抓住主要问题以勾联有关内容

①情景渲染法:插播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曲,促使学生进入熟悉的故事情节当中

②品读法:品读重点描写片段仔细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体把握内容

③分组讨论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④比较谈心法:在比较中品味领会人物鲜明的形象

2、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内容有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有关的文学常识,相关视频片段,课堂问题设计,要点概括,板书设计、作业等

3、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关于学法:

1、概括文段内容的方法在复杂的叙述中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中心事件,理清情节发展的步骤,紧扣故事重点环节概括

2、学习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法,侧面烘托法,对比映衬法

3、品读文章、深入文本的学习方法

四、关于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故事情节,分析李逵形象

教学步骤:

一)、多媒体播放《好汉歌》创设情景

二)、导入由歌曲考入作品《水浒传》,多媒体展示《水浒传》有关文学常识让学生了解,再从节选故事的背景下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李逵见宋江

三)、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

先让学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述了哪些事件,再请学生概述,其他同学补充点评,然后回顾概述课文内容的思路

教师归纳总结:从复杂的叙述中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中心事件,理清情节发展的步骤,紧扣故事重点环节概述做学法指导

四)、品析人物

1、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问题一:李逵是一个怎样的的形象呢?结合文章的语言描写进行简要分析结合文章的其他描写进行简要分析

从本文来看宋江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2、学生分组讨论

3、小组推选代表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知道用什么方法塑造人物

4、教师点拨明确

李逵:粗鲁直爽、天真纯朴、勇武过人的莽汉形象

宋江:仗义疏财、慷慨大方的江湖领袖形象

最后明确本课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映衬

五)、比较探究

1、出示题目

宋江与戴宗说话,所用的词语和李逵有什么不同?戴宗曾将李逵的话“翻译”成体面的语言,请选择李逵的见段话仿戴宗的.做法将其翻译成体面的交际语

2、分组讨论

3、代表交流

六)、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教给学生读小说的方法,从品读人物到感知作品主题上来,进而布置作业

七)、作业

1、选择《水浒传》中你感兴趣的人物并搜集并与这一人物的素材

2、阅读课本第221页附录2《怎样读<水浒传>》这篇文章

为下一课的教学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探究《水浒传》中丰富生动的人物形象,多角度比较分析;紧扣人物命运,了解作品主题,感受《水浒传》的文学成就

教学步骤:略

五、关于板书

本节课根据课程内容重点,把对人物李逵的分析当作板书的内容,既板书李逵形象特点还要板书塑造人物的方法,内容和学法结合,让学生紧扣课时重点学习

六、自我评价: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九课。本单元是继前两个单元的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之后的一个写景散文单元。

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篇,正如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有了《春》的优美开篇,才有接下来《济南的冬天》的温情叙述,竹乡的美丽富饶、树林和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此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认知性朗读,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还有感知性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下面是我对第二课时的设计详细说明。

2.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目标就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据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

根据初一学生的学情分析,他们虽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散文的写法要求。所以知识目标1、2设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探究文章的语言特色是文章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

二、说教法与学法

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为主。

过去,不知多少人读过《春》,读了多少年,但读过后有些人只能隐隐约约的记住几个词句,而有些人读过,那一片春色再也无法从记忆中抹去。两种不同的阅读结果,主要取决于读的方法。《春》这样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永远无法领略到《春》的意蕴悠长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思维方法,带领学生进入艺术境界,自己阅读,让课堂成为感知美,欣赏美,品味美,探讨美的自由空间,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初步学会表达美和创造美。

2学法指导: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学生从课文出发,采用边看,边问,边想,边读,边写.看: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

三、说教学程序

总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探究合作,构建新课堂。

(一)导语设计,激发美。(1分钟)

先播放一组春光图,在优美旋律的中,教师激情导入: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春景,会让你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本堂课我们继续走入朱自清的春,细细赏读作者的生花妙笔奇在何处。

[说明]此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春天美好的感受,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导语通过音乐、图画、诗般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引入激发对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学习兴趣。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同时也交代了学习要点。

(二)跳读课文、理清思路、归纳课文提纲。(2分钟)

[说明]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通过把握关键语句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在教学处理上要简明扼要。这2个环节是3分钟。

(三)学生自读,体会景物特点,体会春色美。(10分钟)

在初一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简析及学情分析

《夹竹桃》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这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比衬的手法,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任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含蓄内秀、执着坚韧品质的赞美。

此课是在学完《广玉兰》之后进行,是在“咏物抒情”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之下的课文学习,学生对“咏物抒情”这一写作特点和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就为此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学习中学会想象感悟的读书方法与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进行品析鉴读,懂得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资源整合

1、与主题学习“咏物抒情”相结合,进行学习迁移与类化

2、与助学案相关知识相配合,提高有效学习

3、与季羡林的其他名篇《槐花》相整合,进一步感悟他的“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4、与主题阅读丛书相结合,拓展阅读面

五、教学方法

1.主题背景下的课文泛读:《广玉兰》《夹竹桃》《石灰吟》《墨梅》都同属于一个主题“咏物抒情”,因此,本课的教学起点应从属于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之下,在“划分主题----概括内容”这一环节之上,通过泛读,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对夹竹桃花期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特点的描写,表达了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 助学引导后的精读:学习本课之前,发放给学生一份“助学案”,以帮助学生了解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根据文章生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读

3、想象悟读:以3、4自然段为范例,通过情境叙述性语言, 指导学生进入角色,想象画面,设身处地,解读课文里的语言文字,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思路。

4、对比品读:在详教第4自然段,略教第3自然段,不教第5自然段 的策略之下,在想象情境、感悟画面的基础之上,对比品读夹竹桃与其他花的不同之处。

六、教学过程

1、感悟花之美,衬托铺垫下文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课堂学习之前,结合课文第3段内容,我引导学生观赏春夏秋冬各种花的图片,同时相机理解“花团锦簇、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万紫千红”的含义。

2、、以问促究,了解作者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季羡林来说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在感悟花美基础之上,用 这样的问题,引出对作者的关注,用一系列图片和文字拓展资料,介绍季羡林。

学到此,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触,“这样一个大家,对夹竹桃如此衷爱,原因究竟何在呢?”这样的补充拓展,会更能激起学生对夹竹桃的好奇,引发他们深入思考。

3、一问相连,理清线索

有了相关兴趣之后,我再着重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关键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写作线索。

所以教学中我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季羡林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在泛读基础之上,认识到作者是从“色彩美、花期长有韧性、花影迷离”这三个方面写出了对夹竹桃的喜爱。

用这样的问题串起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无形之中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4、读中悟情,读中悟法

读是语文学习之本,读是语文学习之法。充分的读,有效的读,有情的读,会更好地促进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于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线索之后,针对相关的2、3、4、5自然段,结合相关段落写法特点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读

(1)图文对读第2段,感受夹竹桃色彩的美

对照图片,边读边想,让学生脑海里呈现那样的色彩,那样的景象,领略作者当时的情趣。

(2)情境悟读第4段,感悟夹竹桃的韧性大,领悟对比写法:

运用情境补充式语言:如在和煦的春风里,各种花儿争相开放,他们迎着春风,伴着细雨,大门内的夹竹桃在迎风吐艳等,感悟想象夹竹桃春、夏、秋三个季节中“迎风吐艳”的风姿,从而启发学生从此段文字中体会到不论是气候和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迎风开放;花期之长,无花可比。从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的可贵之处——韧性。为此段的感情朗读和感悟对比写法做好背景渲染。

(3)想象品读第5段,感受夹竹桃月光下的美

此段教学中,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力求获得和作者同样的感受。接着,我又带领学生由情入境,将美好的语言文字记在心里。

我想它是地图( )。……( )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 ),……( )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 )。……这一幅画竟变成了活画了。

【指导学生边读边闭目想象,达到熟读背诵,在赏读中积累内化,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受到美的陶冶。

5、花语相伴,内化提升

当学生对夹竹桃的特点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之后,对作者内心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为夹竹桃设计花语”这一实践形式,将感情内化为行动,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6、以点带面,拓展阅读

通过《夹竹桃》这一课,学生领悟到季羡林“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散文风格,进而利用助学案和主题阅读丛书,让学生阅读季羡林的其他名篇,进一点体会他于平凡物中体现睿智的独特视角与写作方法。

七、板书设计

夹竹桃

最值得回忆留恋

色彩美

花期长,有韧性

花影迷离

爱上它

八、教学成效

《夹竹桃》教学设计,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学“文”用“语”为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理解升华,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充分利用问题探究,把握要点、升华情感;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拓展迁移;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实现学生自学;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实现学生广泛的阅读。最终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篇目是《夏》,它是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的的第四篇课文。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梁衡先生的《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清新短小而又内涵丰富,作者用生动形象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这篇散文是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的第四篇课文,单元前三篇课文分别是朱自清的《春》,郦道元的《三峡》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朱自清的《春》,郦道元的《三峡》,已经初步了解到散文具有优美、精辟的语言,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要注意层次以及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的感情。这篇散文语言更加个性、张扬,富有时代气息,节奏明快,画面多彩,更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易于被他们所接受。同时,这一单元是继第一单元“亲近文学”、第二单元“金色年华”、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之后的对学生阅读和欣赏美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该课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欣赏散文优美、精辟、诗化的语言,品味文中写下的好句、好词。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3.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及难点。根据此原则,我确定本文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领悟学习文中的精彩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说教法

通过朗读“寻找”“发现”“理解”。品评文章的语言,让学生自主阅读,畅谈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诵读、品味、感悟,渗透学法指导”是我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篇目共用一课时时间,首先,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注意朗读重音的确定、语速的急缓要与作品的思想感情相适应;其次,创设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放手让学生去谈,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体验感悟,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二、说学法

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对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作技能学习采取诵读体悟法。

为落实教学目标将着重做好以下练习:对课文反复诵读通过圈画、评点、讨论、交流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欣赏《宁夏》将学生的思绪带到夏天。

2、导入

(1)声音:知了的鸣叫声让学生通过联想进入夏的思考。谈谈自己对夏的感觉。

(2)春有春的风情,夏有夏的.韵律,秋有秋的色彩,冬有冬的个性。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体验、审美情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当代著名作家梁衡眼中的“夏”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看作者对夏有着怎样的感情。

3、基础落实

第一阶段:字词掌握。生字词是基础,训练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老师及时检测。

第二阶段:诵读

(一)诵读课文,教师范读,同学们边听边欣赏夏的图片。这样可以使同学们对课文有直观的了解,可以尽快熟悉课文。

(二)各自放声朗读。(要求:读对字音、读出节奏、感情)

(三)请五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4.整体感知

(1)作者眼中夏天的特点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景致的?(自然景色、色彩、旋律)

(3)作者对夏天怀有怎样的感情?(对夏天的赞美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通过有针对的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夏天的特点,特别是找出具体的句子,并体会夏与春秋的对比。

5.品味语言

(1)学生讨论:选出你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说出你的推荐理由。先进性小组交流,在进行展示。

自由的品评语言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很有好处。小组交流,锻炼学生表达和沟通的能力;展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使其增强荣誉感、自信心,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教师举出例子(还可以建议学生做读书卡片,帮助积累、丰富语言库)

6.拓展延伸

(1)关于四季的古诗很多,试举出两三句来。

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

(2)仿写:仿照下列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写“夏之色”。

品味语言之后,让学生想象心中的夏,然后进行仿写,这样达到了讲练结合的目的,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大有裨益。

7.总结全文,

8.作业:

你家乡的夏天美吗?试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你的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述。

进行小型的练笔,加深对文中修辞等的运用。篇幅虽然很短,但是对学生的一次写作训练。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希望各位老师、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信客》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讲述的是民国时一位老信客因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受到人们的敬重的故事。。.

说教学目标:

因为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并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知课文内容,概括人物性格。

领悟秋雨散文的质朴而典雅,提高语言鉴赏水平。

过程与方法:

情景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说教学重难点:

余秋雨的散文,把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思考相融合,内涵丰富,打动人心;而感性和理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又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因此我把理解本文深刻的思想内涵体味学者厚重的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教学难点:

揣摩质朴、典雅而又警辟的语言。

说教法学法:

为了调动每位同学的学习热情,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我制定了如下的“教法学法”.

教法:

情境创设法

诵读品味法

合作探究法

学法:

通读感知文意

品读赏析语言

精读探究拓展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目标定位:

A、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B、引导幼儿认识小问号"?",并愿意和小问号做朋友。

C、幼儿通过操作,感知从空心纸筒传出的声音与实心纸筒的声音不一样。

2、活动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体会到两种纸筒传出的声音不同。

3、活动难点:

在体会到不一样的基础上,能比较出声音的清晰、模糊、并能自己找出答案(为什么不同?)

4、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纸筒(空心、实心),小问号卡片一张。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操作法:放手让幼儿通过操作去发现,不事先做示范,不直接告诉他们结果。为什么外观一样的纸筒传声的效果不同?答案是幼儿在玩中寻找出来的'。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这次活动预设了四次操作机会:

第一次:全部是实心筒,引起幼儿兴趣,进行观察。

第二次:少数几根实心筒,引导幼儿提出问题。

第三次:全部是实心筒,进行观察,回忆比较。

第四次:空心、实心筒,操作、比较不同。

2、交流讨论法:在教师引导下,围绕中心问题"有小问号的传声筒与没有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幼儿进行讨论。

3、赏识激励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三、说学法

1、体验法:让幼儿通过视觉、皮肤、听觉及多种活动感知纸筒的不同。

2、比较法:每名幼儿通过人手一份的空心、实心筒的操作,比较声音传出的不同。(清晰、模糊)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

第二个环节:自由探索。

第三个环节:发现问题,认识"?"小问号符号。

第四个环节:引发探索。

第五个环节:有所发现,鼓励参与。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分析

《文明交往》第三课时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空间,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生活这个大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留意观察,学习别人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别人打交道,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会怎样交往,再交往中获得快乐,使教科书中的内容化为自己的行为。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安排这一内容,是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设置的。前两个单元分别让刚进入中学的学生了解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集体和了解这一阶段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发生的变化,再心理上属过渡阶段的特点以及本单元前两课学习与父母、老师等学生自己熟悉的人相处的关系基础之上进入到本课的学习的。一个人不仅和他熟悉的人交往,而且还要与其他不熟悉的人交往,甚至是和陌生人的交往。现代社会是一个文明社会,学会文明交往对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和事业发展有很大帮助,甚至起到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本课也是下一单元《学会学习》的一个基础和起点。

二、说学情

认知结构方面: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缺乏对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及文明礼貌的技能技巧。

情感方面: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高峰阶段,生理心理的发展使他们逐渐摆脱幼稚走向成熟,其中交往需求的日渐强烈就是这种成熟的突出标志之一。这一时期的中学生不满足于家庭亲情,努力追寻同伴友谊、社会的认同,单由于经验不足,往往存在着自我中心现象,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缺乏换位思考,缺乏相应的心理品质和技能技巧。帮助他们适应环境、协调关系,走向成熟是极为必要的。

生活背景方面:积极交往是社会化的需要。社会化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再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产生相互影响,可以交流信息、交流感情、协调关系。初中生的社会化主要受家庭、同伴和学校的影响。父母的影响集中于价值观和独立观念方面;同伴的影响多集中于赶时髦、音乐、服装等方面;学校的影响则集中在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方面,影响其自我的认识与评价。

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是农村学生,所在地民众素质不高,在文明礼貌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小学及以前,学生也学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单实际运用却不尽理想。受此影响,学生的文明礼貌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抽象概括能力较弱。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在前两课时从感性和理论方面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掌握抽象概括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欠缺。综合上述学生状况,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认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的能力。

2、在“实践与评价”学习中,通过对“礼貌用语小词典”的填写,学习掌握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通过“成长记录”了解并评价自己在于他人交往中的情况;在“阅读与感悟”中,通过短文《绝招》体验学会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交往的礼节与技巧,学会与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了解与人沟通的重要性。

依据是本课书的内容和课程标准在这方面的要求。前两个课时是从感性和理论上了解了与人沟通的重要性和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知要与行相结合统一,把掌握的知识落实到行动中来。

2、教学难点: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对短文《绝招》的感悟。

依据是为了落实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而中学生,特别是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由于本身的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再掌握与人沟通技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将其列为难点。再学习短文绝招时,由于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限,虽然前面椰油过相关的学习,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将其列为难点。

五、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1、首先,我会采用情景教学法,本框题可操作性比较强,我会列举一些“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情绪表现”或“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想法”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他们首先认识到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下文的讲解奠定基础。

2、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还会采用集体讨论法:针对书本上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有密切联系,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状况或者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比如“情绪的表达是否知识自己的事情”这个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六、说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本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学习内容,理解相关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出情趣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激发起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通过教学活动来体验成功带来的愉快;在学习过程中,按老师分组安排,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完成学习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参与一些活动直接体验感受领悟所学的知识,使知识经验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精神食粮”;学习过程中,积极与老师互动,来培养起自己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与老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七、说教学过程

1、复习前一课时内容。

2、导入新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那大家以前和现在在与他人交往过程当中做到文明交往了吗?老师这节课就来“检查”一下。首先看大家运用文明词句的情况。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3、完成“礼貌用语小词典”,有如下步骤:

1)老师先对课本中一些类型进行解释、说明;

2)按安排分小组并让各小组代表上讲台抽签决定本小组讨论的内容,将回忆或收集的有关礼貌用语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并填在课本相关位置上;

3)各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所收集到的各类型的礼貌用语说出,其他同学来补充或在老师提示下来补充;

4、完成“情景剧场”步骤:

1)让学生提出或老师将预想学生未明白的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应注意的情况;

2)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准备表演;

3)让学生来表演各种动作,其他同学当裁判判断表演的内容和表演的逼真程度。表演的同学谈自己对表演角色的感受。

在对本情景进行设计时,我充分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和他们参与程度较高的特点来设计的。

5、完成“成长记录”,步骤如下:

1)老师对其中内容进行必要的介绍、说明;

2)让部分学生说出自己在交往方面获得成功的例子;

3)其他同学来进行评价并说出原因,或由该同学自评,说出原因。

在进行本活动当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来设计。让学生说出自己经历过的事,应该不会难说,而其他同学则根据自身的体会和所学知识对事例来评说,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6、完成“阅读与感悟”,步骤如下:

1)学生先仔细阅读短文,并边阅读边思考;

2)让学生猜测主人公写了什么话,他能否得到工作;

3)引导学生领悟短文时应提醒学生参考心灵导航及前面学过的内容来感悟短文。

本活动的教学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要通过合作性学习的方法来完成。因为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能从短文中得到一些感悟,而学生在得出感悟方面却有困难,因而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

八、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对文明交往的作用意义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交往中,无论是熟人之间还是与他人第一次接触都要做到文明交往。大家说,你们能做到吗?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框题的现实意义,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九、布置作业

课堂主要以讨论和阐述为主,课后布置一篇叫“一件苦恼的事”的文章,让他们敞开心蜚说话,使找到发泄情绪的正确途径,在巩固学到的新知识的前提下,又不放松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引导。

十、说板书设计

文明交往

一、尊重是交往的前提

二、礼貌是交往的“名片”

十一、说教学反思

《文明交往的要求》一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中的一个问题。在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要想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就要摆脱以往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结论的僵硬模式,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使课堂行进在对话教学的天空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师生对话,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恰到好处的提问,循循善诱的启发学生去回答。如上课伊始,用故事导入,并及时提出如下问题:①老人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问路人,而告诉他到苏州城还有六七千丈?②在这则故事中你们能悟出什么道理?从而引出文明礼貌的两项基本要求,即尊重他人和礼貌待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教学首先行进在师生对话、互动交流的氛围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其次是生生对话,合作探究。文明交往的要求有两个,一个是尊重是交往的前提。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不是直接给出结论,而是由表演两幕情景剧“刁蛮无理女乘客”、“和风细雨化干戈”入手,并针对这两幕情景剧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①杨本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②女乘客为什么由原来气势汹汹的态度转向杨本利道歉?③如果你处在售票员的位置上会怎么应付?这种对话增加了开性问题在教学中的份量,将问题的解决权交给学生去探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了相互对话的机会,进而体现了这门学科的开放性的特点。

再次是生本对话。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并获得有效信息,实现学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从而扩充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结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人物行走的基本规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师课堂活动的根本依据,本节课的教材是孙立军先生主编的《现代动画设计》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一方面是在前一节动画造型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提高,另一方面也为后续蹄类动物的运动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个好的动画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二、学情分析

影响教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学情的分析,有一位专家曾经这样说,我们要想引领学生到我们想让他取得地方,那就必须首先知道学生现在到底在哪里,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高二动漫设计的学生,90后的他们有着良好的信息素养,对新鲜事物又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但他们也有中职生普遍的共性,那就是喜实践、厌理论,欠缺对问题的归纳总结能力,结合之前的计算机知识,学生已具备了能够制作出完整的静态的ppt作品的能力,已学习造型基础与动画技法,具有一定的动画角色造型能力和简单的中间画能力。对司空见惯的动作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各种动作运动规律的总结能力较弱。

三、教学目标

而制作动画必须了解动画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技巧,逐步培养创造运动、表现运动的思维,从而使设计构思到艺术实现的途径更加通畅。所以根据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掌握人物行走的基本规律和画法,并能够运用到今后的动画制作当中去。

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对行走的观察、探究和最后的归纳,学生能够自己总结行走的几个基本的步骤。

第三、情感目标:明白人物行走在动画技法中的重要性,体验在自己的探究中获得知识的快乐,激发动画制作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动画运动规律,所以我把教学重点设定为对动画运动时间的初步掌握和对人物走路规律的简单理解,而将难点设定为自己绘制一幅人物走路规律的动画,这样设定是因为学生容易满足于让人物动起来,但是一碰到让自己去独立完成时就束手无策了,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就是掌握人物行走运动曲线,再辅以多画多练,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 说教法

为了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得,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探究法以及比较有特色的“演练-互动”协作教学模式。这套模式特别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交流合作,因为几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无论我是多么精心的备课,我都不可能保证这堂课,按照我所预期的那样完整进行。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又是不断变幻的课堂,而这套教学模式恰恰就特别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从而突出显示了“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

(二) 说学法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取向,我利用多媒体和真人表演着力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探索情境,主要采用五步学法:即通过对人物行走的看、做、学、思、练来充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形成一种互帮互学、乐于参与的学习氛围。

六、说教学流程

技能课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物品、人员安排和课件制作、备课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

(一)导入(8分钟)

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导入吸引了学生,那么整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我以各种走路的视频入手,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走路的步伐、节奏。抽取一两名同学简单谈一下自己的观后感,然后引领大家分析视频中人物走路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分步实施

第一步(5分钟):分析人物行走的节奏。人的动作是复杂的,并不是无规律可循的。人走一步的时间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这个时候我让一名学生上台表演走两个单步,其余同学用秒表计算一下时间。让学生自己推算出走一个单步大概的帧数。然后推导出快走、慢走、较慢等需要的帧数。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了解人物行走大概需要的帧数,并根据人物年龄、情绪、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调节人物行走的节奏。提高了学习分析的能力。

第二步(15分钟):分解人物行走的动作规律。在确定动画的节奏后,让学生自己表演,找出人物行走的每个关键帧:第一帧,最后一帧,也就是第十三帧,过渡帧,也就是第七帧。通过这一步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找出动作的关键帧,也就是动画中的原画。并能够根据前后两帧画和自己的表演画出中间帧,初步感受运动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三步(20分钟):分析头顶的运动曲线。播放一个学生自己做的动画,引导学生发现动画中的人物的头顶的运动不是水平的,进而了解根据人的跨步和抬步,头顶会有高低起伏的变化。明白运动曲线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首先我会明确告诉学生最高位在第十帧,并在多媒体投出,问同学们这一帧为什么是最高位?让学生自己表演分析。然后让学生根据确定最高位的方法,确定出最低位在第几帧。找同学在黑板画出。完成后播放事先做好的动画,因为是比较简单的几帧动作,所以看起来不够生动和细腻。如果想得到好的效果,必须在原画中间加入中间画,让学生自己探索画出。通过这一步,学生对人物行走的规律和关键帧有了整体的了解,对原画和中间画的概念也有了初步的定义,学会了如何绘制人物行走动画的基本方法。完成了知识目标。

第四步(20分钟):初步了解了任务运动的腿部规律后,我让学生表演一个同手同脚走路的样子,让学生分析手臂和腿的运动关系。引导出在行走动画的基础上加上摆手的动作。让学生根据腿部运动的画法,总结出双臂的运动规律,学会学以致用。通过这一步的学习,配合自己和同学的.表演,学生掌握了人物行走的整体规律,顺利的完成能力目标。

通过以四步的完成,使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构建知识,提升能力。

(三)任务拓展、自主创作(45分钟)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任务:绘制一套完整的人物行走运动规律图。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团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没能掌握的环节可以看书学习也可向老师询问。学生练习期间,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的操作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再通过不同的渠道解决问题。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总结(15分钟)

选出造型准确、动作流畅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讨论交流,谈谈对动画规律的理解。并对学生最容易犯错误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交流,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教师激励式、肯定式的评价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和对动画制作的热情。

(五)本课小结,引发创新(5分钟)

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重点,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强烈求知欲,并鼓励引导学生去探索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情绪的人的运动规律。

(六)作业布置(2分钟)

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① 人物蹑手蹑脚的走路

② 人物精神抖擞的走路

(七)、说板书设计

精心设计板书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板书设计也应突出教学目标和重点,与当堂教学内容相对应,概括更丰富的知识类项,同时还要精练,才能有使用价值。

七、教学反思

动画,是一门运动的艺术,动画的运动,不是客观实体的运动,而是人为创造出来的运动。动画的创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创造运动的各种技巧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动画艺术的表现力。因此,以后的教学中,继续高度重视对动画运动规律的讲解,加强训练,使学生的动画制作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