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1.23W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守株待兔》。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一个种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就自认为不用耕作,守在树桩胖等着兔子的到来,最后结果是毫无收获,还被人耻笑。这篇寓言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获,必须要付出,不能心存侥幸,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懂得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二、说学情

分析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所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在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比如,在讲解文本时,可以播放相应的图画,这种直观的形象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劝一劝这位农夫,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外,这是一篇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词汇也是一教学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基于新课标理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基于学情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导入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主要力,我采用的是谈话导入法,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都爱听故事,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首先,我会带领学生解题,齐读课题,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守株待兔”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的到来。预设学生也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等兔子到来呢?兔子真的会来吗?

接着,就是初读文本,我会播放名家范读,引导学生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为了解决生字词,我会通过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并对重点生字词和文言词汇进行强调,引导学生积累。

然后,我会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对于断句我会进行指导。

最后就是疏通文意,让自读课文,同桌交流,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在这一环节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能够为深入研读环节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懂得寓言中的道理,并能够自主地分析,我会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基于此,我设置了层层深入的问题:

1.想一想,这个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什么呢?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学生可能会答出:

①农夫很懒惰,想不劳而获。

②农夫是等不到兔子的,会被饿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只是一个意外。

3.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农夫不会等到兔子的呢?要求学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总结,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懒惰,要有所付出。

5.这样简短的文章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跟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得出文言文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本的,环环相扣,更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

(四)延伸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拓展延伸为: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你能劝一劝农夫吗?

(五)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让学生谈收获,我进行总结,结束本课。作业是课堂的眼神,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将这个故事写成现代文,下节课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认真聆听!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

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

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一)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

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

(一)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讨论式教学法: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三)情境教学法:一般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常用,但我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二)。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重庆夜景录像)、投影仪等,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速读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广范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具体教会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重点为把握事物特征,掌握

总分结构。)

(一)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2、搜集苏州园林的照片、图片,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投影照片)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这样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三)分析理解,这是突出重点的环节,用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达成目标,并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1、配乐范读一二段,要求听读时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2、学生齐读一二段,要求准确、流畅,感知课文内容。

3、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

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4、提问:

A、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引导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评价——“标本”)

B、“标本”一词怎样理解?用这个词好在哪里?(引导体会苏州园林的地位、影响)

C、苏州园林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就写出了本文,这是否会犯片面性的错误?(通过此问激发学生兴趣,并自然转入下一步骤。)

5、解题、简介作者和文体,同时回答上一问题。(要点:作者去过有代表

性的园林,深刻了解其特征;这是为摄影集写的序,苏州园林具体的风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异中求同,在第一二段点出其总特点及其表现,下文即分别介绍。文章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便于有条理地准确说明。)

这一步充分利用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新课导入

后的5-7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期,是教学的黄金阶段,但最优秀的学生也超不过15分钟,之后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将简介作者等情况放在重要的朗读、熟悉课文之后,使教学重点尽量放在黄金阶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时变换活动方式,用生动有趣的'介绍使学生消除疲劳,以饱满的精力投入下一黄金阶段的学习。

6、提问:

A、苏州园林很多,作者认为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引导分析第二段,

抓全文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投影板书“图画美”)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呢?(抓住四个“讲究”,理解主要特点的具体表现。投影板书“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引导理解总分结构。二段总说,三至六段分说,分别与第二段的四个“讲究”照应。)

7、教师示范分析第三段:

A、学生齐读;

B、分析:用了比较说明,分说布局特点,(投影故宫、西方园林的照片,进行比较:对称与不对称)。还用了比喻说明,以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来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不对称。

8、学生讨论分析四至六段。(与第三段一样是分说,并且是主要表现总特

点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详写。)

9、提问:第七、八、九段写的什么内容?与全文中心有何关系?(引导

理解这仍是分说,扣住“图画美”的总特点,说明苏州园林细部注意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园林的色彩美。投影板书。)

10、学生讨论明确: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写。全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

序。(总分、从主要到次要都是逻辑顺序。)

(五)迁移练习:

1、放《鸟瞰新重庆》录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后介绍重庆夜景的特点;

选择恰当的结构顺序。

2、学生讨论,拟出写作提纲;

3、抽学生念提纲,教师评点、板书(附后)

4、要求课后完成作文,不少于400字。

(六)教师利用板书总结,突出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这一步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的反弹期(下课前3-5分钟),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反弹期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时段,能使课堂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清晰印象,而这首次印象对知识的巩固和保持意义重大。

五、说板书:

学生一般学说明文感觉枯燥,兴趣不大。而本文文笔优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是图画美,因此课文板书打破惯例,设计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见《优秀板书设计集》),用形式美吸引学生,提高兴趣。写作板书扣住了重庆夜景总特点,也突出了分说的两个方面,便于指导学生写作。

附板书二:

地 势 高 低 起 伏

楼 宇 依 山 而 建

山 城

重 满 城 璀 璨 星 灯 辉 映

灿烂辉煌

庆 漫 天 星 汉 瑰丽 壮 观

夜 依 依 两 江 环 抱 道 道 彩 虹 飞 跨

立体图画

景 桥 灯 明 珠 串 串 车 河 宛 如 游 龙

江 城

万 家 灯 火 满 江 波 光

相 映 增 辉 流 光 溢 彩

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课题是《记金华的双龙洞》,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设计理念八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四年级年级小语第八册第一单元的-篇讲读课文,该单元以“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 ”为主题展开。

《记金华的双龙洞 》是一篇游记体裁 的文章(文章体裁),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情融于景(主要内容),表达了 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是 (一般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

课文按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学情分析

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共同发展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 段意,提炼中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教学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教学难点:孔隙的描写。游记类型课文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程序:

(一) 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欣赏了宽广美丽的大草原,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

问:你们当中有谁去过或谁了解呢?

老师:好的刚才同学都说了很多,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看这地方道底是怎么样的?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老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放录音,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浏览路线,画一张浏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金华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 精读感悟,研析结构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1)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景物——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

特点——各色 白色 粉红色 或浓或淡

感受—— 一片明艳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会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的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挂图,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特色的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那么我们要不要爱护呢?看看你们该怎么做呢?(爱护环境、保护旅游资源)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

3、家乡旅游景点:洪泽湖穆墩岛或杨毛嘴湿地保护区景点片段描写。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松鼠》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我认为教材编者的目的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从而呼唤我们人类关注动物世界的生存状态,激发我们人类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它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说明事物。《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所以这是一篇学生喜欢读的介绍小动物的文章。

2、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用“先......再......然后”造句。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思维目标: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

1、自主识字识词。

2、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

三、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也很熟悉小动物吧,现在我们来一个猜谜比赛,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多媒体展示动物谜语)。

第四个谜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吧,因为这种动物在我国主要生活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所以同学们不熟悉它,它是谁呢?你看它驾着一只小船来了。(多媒体展示松鼠的图片)今天我们就随着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笔端去结识这位新朋友。

【设计说明】运用猜谜的方法导入课文,既增加课堂的知识性又增强趣味性。借助松鼠的图片,给让学生对松鼠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出生字生词,讨论查证。

问题一:请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动物”的句式说话。(师生共同归纳出松鼠的.一些特征,板书)

【设计说明】通过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对松鼠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归纳能力。

问题二: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松鼠的这些特征。(板书文章的结构)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总分的结构形式。

2、品读课文

问题一: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漂亮。

【设计说明】让学生以松鼠的身份来介绍松鼠的漂亮的特点,让学生不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学会用用拟人的手法来介绍小动物。这样,教学的难点也能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问题二:(多媒体展示老师用“反串法”讲有关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内容就是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说,并串编成一个故事。

【设计说明】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串法”故事促使学生更认真的阅读课文,记忆更扎实,通过对比学生对松鼠驯良的特点理解更深刻。

问题三:阅读第4、5段内容请你以“我觉得松鼠是一种……的动物,理由是……”的句式说话。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设计说明】利用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在讲述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内在习性“机灵”这一个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生动说明的妙处。教学重点难点再次得到落实。

3、能言善辩

多媒体一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让学生与课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设计说明】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文生动说明的妙处,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4、迁移训练

那现在我们就一展身手,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吧!

【设计说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写作。通过口语训练,对课堂知识的加以巩固及运用。

(三)课文小结

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由学生自己来板书明确。

【设计说明】把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总结,会比由老师执笔的效果来得好。这更体现了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阅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的教学方法。

(四)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课后去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松鼠启示:

外形——漂亮

生活习性:活动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文中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一、在商店里,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二、母亲去医院打针,宽容与体贴没把针打好的实习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即将当护士的女儿。)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通过这两个事例中的人物对话的描写来告诉学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二、说教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事例来揭示做人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正确的将课文读熟。

2、通过学习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只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我觉得真正难的是感动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将心比心,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这一学习目标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更进一步去理解“将心比心”的意义,从而把它用

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六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理解“将心比心”一词并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三、说教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应以学生自读为主,所以我用引导法教学。教学中,我会以学生读和说为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要求学生读不顺的地方多读,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组间讨论,解决不了的请教老师,教师再给予引导。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为了达到“读课文”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主要安排了以下这几个环节:

1、自由朗读

朗读时采用难读的地方作上记号多读几遍,不会的轻声身别人请教的办法。检查朗读时我会提醒学生难读的地方,要求他们多读几遍或进行领读。

2、个别检查

指名学生读课文,看看学生是否已将课文读通,读的时候可采用这样的方式:点出几个学生,让他们一人一段接读课文。个别检查后让全班学生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说说故事

a、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后将文中故事复述出来。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故事内容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b、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这样做可以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想一想: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用“ ”划出,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3、说一说:交流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要求:a、要说清楚自己感动的原因。

b、其他同学说的时候要注意倾听,听后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

(说一说这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说话交流能力和倾听习惯的训练

4、抓住重点段,层层深入的朗读

a、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对话。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要读出文中人物当时的心情,让学生进入到文中人物的角色中去,让他们在读中悟,悟中读。

b、多次引读结尾段,以产生层层深入的效果打动学生的心灵。 这一段是文中的重点段,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目的是想让他们在读中悟出真理并且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这一段记下来。

5、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更深一层感悟“将心比心”的内涵 这一点是教学中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事情是能够体现“将心比心”的,另外我会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故事,让学生说说应该怎么去做,看看学生是否已经真正领会“将心比心”的内涵以及课文所要传授的意图。

(四)再读课文,总结

1、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2、师总结归纳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为本篇课文是阅读课文,所以我没有特别的去设计别样的板书,只是很普通的板书,但在上课过程中,我会根据需要在黑板上将重点的词句写出并讲解。

板书:

故事一

故事二

人物:阿姨、奶奶

人物:母亲、实习护士

事情: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商店大门 事情:母亲宽容没把针打好的实习护士 从这两件事中,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槐乡五月》是一篇清雅隽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它不是一则童话,却有着童话般的意境。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它素洁高雅,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五月槐乡的景美、花香和童欢。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解决生字词问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主要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受五月槐乡的景美花香和童欢。

为了配合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主要设计制作了与课文相配套的,主要以图片文字和音乐为主要构件。另外,教学前我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串槐花。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教学原则和手段:

巧用实物:

鉴于儿童偏于感性认识的特点,我利用槐花给学生架设了一座与文本相通的桥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课文中描绘的意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与文本对话成为可能。

妙用表演:

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在教学本文的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设计成在学生读通文本的前提下,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表演中走进文本,在表演中深入体会课文内容,在表演中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和用词的准确,达到语言的吸收和内化。

重视感悟:

在教学设计中,我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理解、感悟课文的点滴妙处。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仔细观察实物槐花并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槐花的美、香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2、板书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这样一个质疑的过程无疑在学生心里形成一个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初读解疑。

自由读课文后讨论交流:从刚才的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此处鼓励学生能尽量用课文中词和句来说,将字词句的学习与了解课文内容相结合,并且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学习的方法,从而真正的学会学习。)

三、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字后师生共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2、出示课后词语:白茫茫 喜盈盈 甜丝丝 白生生 傻乎乎 香喷喷,并请学生照样子说几个。

四、再读感知。

1、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

2、理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4、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此处再次设疑,让学生自问自答检验读书效果。)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观察并说说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情:

通过展示槐花开放时的美景,再加上教师的一段精彩的描述,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对槐花的热爱之情,也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景美:

1、让学生仔细读第二自然段,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体会。

(这里我设置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静下心来,回归常态,沉浸其中,再加之动笔画一画动口读一读,多种感官的参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很好。)

2、交流阅读感受。

这里主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三句描写景美的句子。

(1)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这一句是整体上对槐乡美景的描写,突出了槐花开放时色彩的美。为了让学生能有所感悟我先让学生找找表示颜色的词,然后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这是从远近两个角度来具体描写槐花的样子。我通过图片以及实物的展示来让学生理解“玉雕的圆球”以及“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3)“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劈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句话是通过动态的描写,从侧面反衬槐花的美。

以上的每一句话出示以后,我都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接着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体悟其中的感情,最后再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为了在课堂上逐步落实背诵的任务,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出示相关提示语,给学生一个拐杖,分解和减轻学生的背诵压力。

通过以上三句话的品读与背诵学生自然就感受到了:景美。

(三)花香

这部分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两句描写槐花饭的句子来阅读感悟。

1、问:槐花还美在哪?让学生拿出槐花先闻一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

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然后问:“清香、醇香、浓香”的位置能调换吗?通过让学生明白这是按照香味越来越浓的顺序排列的,从而领会作者谴词的准确。接下来再让学生想一想省略号省略的香味。这样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可以展示学生的词语积累。

2、问:想不想吃槐花饭?这槐花饭怎么做的?

填空:吃咸的______,吃甜的_____ 。

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来填空。你最想吃哪一种槐花饭?想吃哪一种就读哪一种?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内容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是教学民主的表现。

总之,这部分通过“闻一闻、谈一谈、读一读、想一想、填一填”的教学程序和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花香

(四)童欢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描写小姑娘和小小子的两段话中的两个关键词“飘”和“大大咧咧”来展开教学。

1. 出示: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问:哪一个字最能表现小姑娘欢快愉悦的心情?

2.出示: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问:哪一个词写出了小小子的可爱和调皮?

3、在学生充分感情朗读完之后再分角色朗读。

4、 演一演。

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表演,然后再推荐大组交流。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表演中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体会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和用词的准确,达到语言的吸收和内化。

学生在纵情表演过程中自然会体会到:童欢。

(五)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

2、配乐,齐读课文。

3、槐乡,我们就要跟它再见了,此时,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这样一个口语训练的点来让学生诉说对槐乡以及槐乡孩子的喜爱之情,借以深化主题。)

(六)作业

1、 摘录文中你喜爱的、你认为美的句子。

(让学生积累文中的美段佳句,并能初步运用也是本节课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2、 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各位尊敬的评委,下午好!我来自永安中心小学,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槐乡五月》,这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脚本”。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下面我就来先说说教材。

接着说教法学法。

最后说教学程序。

我简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首先说第一课时。

接下来重点说说第二课时。

这课时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各位评委,我在设计上这一课时候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在琅琅书声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不仅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还能感受再现的情思意境,让学生在思维与情感的强烈震撼中感受语言的美,体验生活的美!

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露在外面的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基础上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对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作了比较具体的要求:根据物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物体,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等等。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分析其原因在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新课标理念,活用教材,使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其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及操作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用教材,有效教学。

教材的内容是开放性的,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利用空间。如何最大限度使用教材,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实施有效教学,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到四个正方体,通过分析、对比,逐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去观察。

二、循序渐进,探索规律。

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尝试,探索和发现的全过程,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探究一个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二、探究四个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通过数一数、说一说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有序地思考、有序地表达。三、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图形摆放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规律,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上面三个活动中,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和几何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

三、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

多媒体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一种先进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通过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画面、逼真的音效等创造出一个现实的学习氛围,渲染学习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学习。从新课导入、新知探究到能力提升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我都十分注重利用课件给学生更清晰、直观地指导,特别是在学生出现思维空白时给予直观形象的支撑。这些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效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

山区农村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较轻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学生爱好电脑也喜欢上网,但只会在网上游戏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要在网络教室里进行。

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制作网络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生任务来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主分成小组,对学校、家乡的水资源现状、使用以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

五、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1)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水景图》,通过欣赏大自然水体的美丽,让学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彩,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2)播放一段《走访环保专家》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激发起学生的水危机意识。

(3)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图,引导学生先思考,再通过网络搜索,查出“国家节水标志”图的准确含义,让学生初步体验网络在学习中的作用。

2、自主学习:

(1)打开课件,点击“学习目标”。

(2)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件,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所探索的核心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我在课件中收集了丰富的文字材料和录像资料,设置了几个优秀的有关《水资源保护》网站的链接,学生能方便的点击相关链接查看具体内容,通过查看这些内容,能深刻的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也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山区的信息比较闭塞,好在今年国家给我们配备了远程教育资源卫星接收系统,从此我们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外面优秀的教育资源了,《校园主页》上有《台》和中央电教馆的《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链接,学生点击这些链接也能查看相关内容。我设置的《同步练习》有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告诉学生,生产纸需要很多木材和水,在我们的学习或生活中尽量减少纸的使用而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如这次的`练习通过电子邮件上交给老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只强调个别化学习是不够的,我在课件中设计了与校园论坛的链接,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交流,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成果的空间。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课稿,

在学习中,学生会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看、多听几遍,感兴趣的地方可以深入地了解,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教师苦口婆心地灌输,学生反而能更主动、更快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3、学生作品制作:

开放式的自主学习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部分学生是很难实现学习目标的,我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了任务:

(一)每一位学生写一份关于家乡、学校水污染和用水情况的调查报告,找出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

(二)分小组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制作一个学生作品:学生网站、演示文稿、化学墙报(选其中的一项)。

素材来源于网络搜寻和社会调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既增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对信息的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的能力。

4、作品展示:

在校园内张贴化学墙报,邀请学校领导和老师参加学生的社会调查汇报,观看学生网站和演示文稿的展示,向全校的师生进行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二是可以增强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观念。

5、总结评价:

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将优秀的学生作品发布在校园网上,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六、设计理念

设计这堂课,主要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精神,使学生“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渐学会“用”化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然的关注程度。另外,我想把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

说课稿 篇9

黄土坎小学 高铮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拼音教学的第9课 《ai ei ui》。

一、设计理念: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认读汉字、普通话的重要工具,但学习起来有些枯燥乏味,易引起学生厌学情绪。《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实施建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本课我设计了游戏、竞赛活动贯串整个课堂,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乐学氛围,从而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使孩子们在会心的笑声中动手动脑,自主探究。

二、教材分析:

《aieiui》是一年级上册拼音部分第9课,是复韵母教学的起始课。教材包含四部分内容:复韵母ai ei ui 的读音和它们的四声读法。ai ei ui 的形体和书写规则。ai ei ui与声母的拼读练习。本课配有情境图,营造一个有教育意义的语境,逐层剥离出ai ei ui这三个复韵母来进行认读,并让学生接受绿化祖国、爱护树木的思想熏陶。根据本组拼音练习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学前有一定的基础这一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复韵母ai ei 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多种形式地读,引导学生正确拼读声母与“ai ei ui ”组成的音节。重点指导二声、三声的发音读清、读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题目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运用所学知识。感受学习拼音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拼音。 教学重、难点:学会复韵母的读音,把握ai ei ui的发音方法,能够自主地用发音方法学习它们的四声,达到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做到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本,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在自然、流畅的教学过程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 教法、学法:

一年级的'学生记得快、忘得快,学生的年龄小,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留意力时间短的特点,我综合了情境教学法、实物教学法、游戏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拼音,感受学习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中,渗透了观察法、迁移法、自学尝试的学法,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初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温习导进法,新旧链接循序渐进

在新授前,我安排了温习旧知——单韵母的发音,这样在教学新知——复韵母时,学生很快在头脑中形成新旧知识的链条,解决了复韵母发音难、轻易混淆的题目,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开课我采用了以旧引新的导进方式。

(1)同学们,我们这拼音王国李熟悉了哪几个单韵母朋友?

(2)温习单韵母的发音及口型

赋予了单韵母生命,让本来枯燥的温习也变得趣味盎然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爱好。

2、借助情境、语境学习复韵母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准音、记清形、正确标调、读调这三方面来学习复韵母“ai”,接着再按照同样的步骤学习复韵母“ei ui”,这个教学过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利用情境激活儿童的参与热情,如:教学ai时,同桌动作表演认清ai的形。

3、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在教学复韵母发音上我先范读,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口型、发音通过听和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随后,我再对学生的话进行回纳,指明复韵母发音时要先发A音声音响亮再迅速滑向I音一气呵成。

学生试读。

接着教师再以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纠正学生的读音,与学生对读。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师生互动情境中悟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同样,教学标调时,师:现在老师要给ai戴四顶小帽子,应该戴在谁的头上呢?

当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猜想时,教师并不急于给出正确的答案,而学生却迫切地想知道答案,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时教师再出示标调歌,生借助童谣标调到黑板上练习并说明标调的原因。就会事半功倍,标调歌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一改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口,主动参与学习。

4、童谣诵读法。

低年级小朋友特别喜欢童谣,由于童谣富有童趣、琅琅上口、便于记忆,通过诵读童谣,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固地把握知识。 挨着挨着,。拔萝卜呀——(生:ei、ei、ei),用点劲呀——,齐心协力——,加油干哪——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知识自编童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记忆。不仅使学生牢牢地记住了复韵母的发音,还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调动起眼、耳、口、手、脑往完成活动中的各种要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始终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一举多得。

5、指导书写

在指导书写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观察老师书写”(感知三个复韵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由几笔写成,明确要写得紧凑、匀称。)错误发现——“指导书空”——“模仿书写”——“展示互评”这四个步骤,在反复地看与写中巩固三个复韵母的书写。

四、学导结合,学以致用。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让学生学得快,把握得牢,就要变无趣为有趣。大家都知道爱好是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整堂课我设计以游戏来带大家学习,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极大地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空洞说教”和“概念灌输”的局面,我想只要我们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巧妙地创设学习环境,就一定能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享受到语文学习的欢快。音的能力。

说课稿 篇10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简单平面设计》。通过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分析,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教学特点5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简单平面设计》。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对前面所学习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在掌握了图像获取及图像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把它们应用于平面设计中。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学生,在教学中我通过一般的文本与精美的典型设计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去了解什么是平面设计,任务设计灵活,这样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比较容易上手,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也有发展的空间。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图书封面作品,甚至有自己个性的封面作品。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平面设计的概念。

②掌握图书封面的组成及一般包含的元素。

②学会应用图像处理软件设计图书封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根据任务需求,引导学生应用图像处理软件完成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

②通过分组协作创作具有个性的封面作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协作学习的意识。

②通过对平面素材的合理、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图书封面的设计;因为它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难点是平面设计的创意;因为初二年学生刚开始接触平面设计,对于合理运用平面素材的能力有限,要设计出有创意的平面图案作品比较难,所以我将它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我采用对比、启发引导、任务驱动、展示评价等方式激励学生进行设计创新。

学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自主探究、协助学习,实践操作等方法,并让各大组的组长负责解决本组学生的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2.安装了图像处理等软件的学生机

3.本节课课件及相关素材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感知概念

首先通过一般的文本与精美的典型设计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去了解什么是平面设计,在欣赏过程中去强烈感受平面设计的优点。

再展示几幅精彩的有创意的平面设计作品,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为后面的设计创作作好铺垫。

接下来请学生看课本P36理解什么叫平面设计,我再补充讲解(简单地讲就是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人们,让人们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对平面设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展示封面,探究学习

展示几本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封面,与学生共同分析图书封面的组成(封面、书脊和封底三个部分)。

然后请学生翻开课本P37自己学习“读一读”,强调注意封面(要突出展示书籍内容)的重要性,并划出它们一般包含的元素。

[设计意图]展示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封面,愉快地学习封面的设计。

3.任务驱动,灵活设计

学习了封面设计后提问学生想不想自己动手来设计图书的封面,然后告诉学生设计时还要用到前面所学知识,并让学生一起简要地回顾前面知识(图像的获取及图像的`处理)。

展示任务一:设计《中国探月工程》图书封面

提示学生可参考课本中的效果图,也可自己构思设计,并提供相关图片素材及网上链接。

展示任务二:为本校校报《新雨》设计封面

提示学生能力较强的可选择任务二,并提供《新雨》内容简介 ,学生要先阅读,再设计。图片可借用D盘上的图片素材(学生机上有),也可上网查找。

学生活动:小组(2人)灵活选择任务,自主探究、协作设计

组长活动:负责解决本大组疑问

教师活动:巡视、辅导个别问题

作品提交:

学生完成设计后,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交作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探索意识及创新能力。

4、展示评价

展示一些学生作品,让学生举手表决有创意的作品和失败的作品,然后进行对比评价,分析存在不足及优点所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平面素材及评价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5、教学小结

借助课件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知识,加深对平面设计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6、拓展延伸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2-3人一组)合作设计一个平面作品参加校级比赛,主题不限。

五、说教学特点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

首先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上去了解什么是平面设计,而后又展示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封面,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封面的设计。接着通过任务驱动等方式激励学生进行设计创新,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通过自学与协作探究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有所得。

第三、利用展示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审美情趣与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