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10篇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6.69K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10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课内容简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20课《纸船和风筝》,是第五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

二、教材解读:

(一)文本解读:

《纸船和风筝》讲的是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讲了小松鼠和小熊因为纸船和风筝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又因为一点点小事而吵架,最后两人互相体谅,互相宽容,又和好如初。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对于这样一篇文章,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

另外本篇文章有两大特色:首先这是一篇童话色彩浓郁的文章,生动有趣的场景和通俗浅显的语言易于让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其次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如:“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通过对此类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沟通。

(二)、文章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从识字五到语文园地,从团结起来力量大,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到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本篇课文是本组教材中的第四篇课文,通过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基础上能更好地与人沟通。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之情。

3、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二)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这8个要认识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会写8个字,这8个要会写的生字是:坏、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词语“快乐、幸福、飘荡、漂流、难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抓住“松鼠高兴得哭了”这句话,引导学生体会松鼠为什么高兴得哭了?从而使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四、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2、为学生创设多种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五、教学设计:

(一)、实物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贴实物纸船和风筝。

2、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3、指导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纸船和风筝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构建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读生字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在游戏中巩固生字,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些什么?

(三)、读文识词,通读理解。

1、学习1—6自然段

(1)自读1—6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

(2)指名交流。师随机板书:快乐、幸福

(3)指导朗读“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当小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上这两句话的时候,心情会怎样呢?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吗?

(4)指名读,小老师读,齐读。

(5)齐读1—6自然段。

2、学习7—11自然段

(1)自由读7—11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随机板书:飘荡、漂流,分别写在纸船和风筝的实物下方。

(3)联系实物,比较识字“飘、漂”,你是怎么记这两个字的?

(4)用“飘荡、漂流”造句。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实物,联系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区分同音字“飘、漂”的形和义,并且力求做到识用结合,用“飘荡、漂流”造句。)

(5)指导朗读,读出小松鼠和小熊难过得心情。

师:小松鼠和小熊为了一点小事吵架,心情一定很——

生:难过、伤心。板书:难过

谁能读出小松鼠和小熊现在的心情?

(6)指名读,齐读。

(7)最后他们和好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指名读,小组读。

(8)齐读7—11自然段。

(四)、解决难点,深入理解。

1、指名读11节,既然小熊愿意和小松鼠和好,小松鼠应该很高兴,为什么还要哭呢?而且是高兴得哭了,他又在高兴什么,哭什么呢?

(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这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可能会多样化,也许小松鼠是在为小熊又愿意和它做好朋友了而高兴,也许它是在为自己首先和小松鼠和好而高兴,也许它是因为害怕小熊还愿不愿意和它做好朋友而哭泣,也许它在是担心小船会不会顺利被小熊收到而哭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2、让我们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齐读11节。

3、如果你是小松鼠,现在你会在纸船里写点什么呢?生试写1到2句话。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内心的童心童趣被激活了,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感受,适时地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既是对文本的补白,又是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平台。)

4、汇报交流。

5、齐读课文

(五)、巩固生字词

1、指导学生把词卡贴在黑板的大树上,摘下来领读、齐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读。

【把词卡贴在黑板的大树上,摘下来领读、齐读,在读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

(六)、指导书写生字

1、教师范写。2、小组合作,互相评价。在生字中找你认为写得好的字,冲它笑一笑,或再高兴地读一遍。

【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七)、作业:

1、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好朋友听,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的心意。(把学到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好友听,这也是对语言运用的绝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会得到同步的发展,给学生创设了语文实践的机会。)

2、每篇积累

让学生从本课中找到喜欢的词句,并记住它。【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每一课都让学生去发现好词、好句,并记住,既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又能让学生养成时时积累、事事积累的好习惯。】

(八)、板书设计

20、纸船和风筝

快乐 幸福 纸船和风筝实物

飘荡 漂流

难过

高兴得哭了

设计理念:板书上的这几个词,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把小熊和小松鼠心情变化过程清楚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很快能理清文章脉络,放在黑板上学生反复识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的,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容貌,还在于心灵。

2、编写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居里夫人,了解她的事迹和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象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认同他们对科学精神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读课文,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居里夫人的外在美,了解到她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能从语言文字中初步感受到她的一些可贵的品质,如坚强、刚毅、淡泊名利等,但是还是缺乏深度,需要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深入感受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特别是对她高远的追求,人生的意义的发现等较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作为重点来研读。让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悟到她的内在美,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夫人的人格精神。怀着对居里夫人无限的敬意朗读课文,读出对她的敬意和赞美。

(三)、说教学目标: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不容易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思路。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美丽”作为本课的切入点,以“美丽”带动学生纵观全文,引导学生理解“美丽”的深刻内涵,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2、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对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有个初步的认识。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本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五)、说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课件。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潘老师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如自由读、默读,个别读、齐读、快速浏览、师生合作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在读中领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

三、说学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中指出,六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要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可采用品析词句法和感情朗读法学习本课,让学生运用读一读、划一划、议一议等方法,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环节,老师带同学学习单元导语,明确本课和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第二环节,老师从课题入手,引发质疑:究竟是怎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目的是一开始就抓住题眼,直奔主题。

第三环节,老师让学生能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同时,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美丽,分别是怎样的美丽。通过同学的交流,提炼出“美丽的形象,提炼美丽的镭,成就美丽的人生,美名永远流传”,并用这些词连成主要内容。这样来理清文章的层次和主要内容,学生水到渠成。

第四环节,老师让学生精读三四自然段,品味美丽的科学精神。这环节,老师分了三个层次,既让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写作方法。第一步,老师让学生读一读,划一划,从哪些具体事实感受到那份美丽。第二步,老师让学生找一找,作者用怎样的语言直接赞美居里夫人的美丽。第三步,老师总结作者“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就是用事实和直接赞美写在一起的方法。这样水到渠成。品味美丽的科学精神的方法之二就是朗读。教师采用了不同方式的朗读,特别是老师的引读效果应该不错。

第四环节,老师一句“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能跨越百年呢?”来制造悬念,引入下课学习。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武汉市硚口区古南学校的付凌,下面,我对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16课《画满画儿的圆月亮》进行说课,题目是:读进美好的童话世界,读出个性的童趣体验。

首先,是对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课件:)本单元是以“快乐的想象”为话题组织材料。《画满画儿的圆月亮》是一篇文笔优美、充满童趣,极具想象力的童话故事。通过熊先生帮助小松鼠实现在“圆月亮上”画画的愿望,描绘出了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从中可以体会出对兴趣的执着、合作的愉快、创造的成就。

我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在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学生实际情况之后,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认5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学会朋友间相互欣赏与支持。

本课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认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件)

本课难点:

通过读文,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学会朋友间相互欣赏与支持。

我的教学思路是:

让学生通过阅读浅近的童话,对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展开想象,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结合这篇童话故事的特点和低年段学生学习的需求,我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如:多形式,充分朗读;重感悟、体验,关注学生阅读期待;尊重学生个性反应,演绎童话;抓住关键词句,创设情境品析人物。根据以上教学思路,我精心的.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这五个环节是:

一、师生对话,激趣激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析人物,情趣体验

四、联系生活,拓展创美

五、自主探究,趣味识写

第一个环节:师生对话、激趣激疑

一开课我就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一幅极具想象力的美妙的画面——深蓝的天空中一轮圆月挂在森林上空。(课件),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紧接着,我让学生走进这个情景,想象一下:“月亮像什么”,进行说话,激活了学生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学文兴趣。在师生对话中,我又例举诗人李白的一句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让学生知道李白小时候认为圆月就象“白玉盘”,为后文的学习做了铺垫。课题的引出也是极具想象的画面,(课件)我让学生读题后进行质疑,从而营造了强烈的阅读期待。这真是:未读先有情啊!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通课文是低段阅读教学重要的过程,是感受、体验文本的前提和手段,必须扎实落实。我采用了这样的层次帮助学生读通课文: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难读的字、词、句,用多媒体设计了“谁能让月亮出现在夜空”的情趣识字,从而扫清了阅读障碍;最后,我让学生带着读题时的疑问,再读课文,并相机指导读文,将课文读通,达到初步整体感知的目的。

第三个环节:品析人物,情趣体验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这样三种教学方法:

1、自主选择,交流互动。

我让学生从 “小松鼠”、“熊先生”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然后默读课文相关内容,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从文中两个主要人物入手切入,整体把握了课文,同时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了学生读课文时的初步体验和感受,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品词析句,体悟人物。

在学生对喜爱的人物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在文中找重点词、句、段的方法深入文本,开展扎实的语言文字学习。

比如,在品析小松鼠这个角色中,

我抓住表现小松鼠特点的词句开展教学。如:在教学1——4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围绕小松鼠“爱画画”,抓住“…在…在…还在”这个句式及“发愣”、“伤心”等词进行品读,去感受小松鼠很爱画画,有丰富的想象力等特点。

在教学第七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小松鼠画呀画呀,画了一大串满是画儿的圆月亮。”抓住“画呀画呀”、“一大串”、“满是”这几个词让学生谈读的体会和独特理解,通过老师的评价语言呈现:是呀小松鼠画得多认真呀,瞧他画得真快乐,看他画得还真多呢,让学生读出个人的理解。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小松鼠还会画些什么?”并仿照第二句用“有……有……还有……”说一句话。在这个读、说、想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小松鼠在生活中爱美,体会到发现美、表现美的乐趣。

在品析熊先生这个角色时

我带领学生抓住熊先生的语言、行为,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味熊先生的心灵之美。

我首先创设情景,移情体验。当学生读到熊先生安慰小松鼠的句子“瞧吧,我有一大堆圆月亮呢,给你画画吧!”时,我创设了对话情境引读,扮演角色合作读,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到熊先生关心的语气,感悟到熊先生的热心和爱心。

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实境感受,变“话”为“画”。在第六段的教学中,“又白润又光洁”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同时又是理解为什么拿瓷盘当月亮的关键。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学生真实地触摸瓷盘实物,去感受瓷盘的白润和光洁,有了真切感受后,再读“又白润又光洁”就显得格外有感情了。然后通过我做月亮升空的动作,再现比喻句中表现的画面,变“话”为“画”,呈现了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让学生依托文本体验童话情趣。

进行角色扮演是深受低年级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形式,在课堂上,我很好地采用了此方法,让孩子们快乐地、创造性地演绎童话。文中的“忙碌”一词能很好体现熊先生对小伙伴的支持、欣赏。我抓住“忙碌”一词,以“熊先生忙些什么?”来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进行想象表演。在这过程中展开师生、生生对话:“熊先生,小松鼠开画展,你为什么这么忙呀?”“小松鼠,此时此刻你想对熊先生说些什么?”通过看似轻松随意,实则精心设计的对话,让学生一下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特点、升华情感体验。

我使用的第三种教学方法是角色体验,赏美议美。

对文章10-14自然段的教学,我借助多媒体呈现的美丽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带上头饰,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动物,来到美丽的森林画廊。在互动交流、对话中完成文本的学习。在交流中我用“课文是怎样写的?”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用“你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你看到的画?”和“你看过画展后有什么想法?”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第四个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拓展创美

有这样一句话“教育即生活”。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要尽可能地将课文中美好的童话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让学生学会去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小松鼠和它的小伙伴们现在都能在圆月亮上画漂亮的画儿,你们想在“月亮”上画画吗?想画些什么?和小伙伴们说一说,画一画,我们也来办一个“画满画儿的圆月亮的画展”吧。教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想画一个~”“我想画~”,“让我也来试一试”,兴奋的孩子们小脸胀得红红的,小手快乐地飞舞着,这何尝不是充满着童趣的场所,这何尝不是张扬个性的天地。此时的我,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这美好的童心世界里,被我的学生们感染着、感动着。最后,我用“读完全文,你有什么收获?”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整体总结,让学生在感悟发言中对文本形成完整的认识,从而升华了主题。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自主探究,趣味识写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我是以这样的层次来开展写字教学的。首先,让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对文中“图、够、报”等六个生字进行识记,巩固技能。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吮吸的动作记住“吸”字,激发了识记生字的兴趣,提高了记字效果。接着,我设计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直观地区别“极、吸”这两个字。最后,通过老师的范写,指导学生书写,在指导过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以上是我如何教学这一课的全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童真和文本的童趣,相互交融,使学生读进了美好的童话世界,读出了个性的童趣体验。还请各位评委和老师对我的说课提出宝贵的意见!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相关石榴的说课稿内容,一起来看看!

说教材

《石榴》是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石榴、音乐磁带

学生:画笔、白纸

说教法、学法】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喜欢的`词句,一起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

【说教学过程】

一、漫谈“石榴”,导入新课

1.老师板书课题:石榴,领读:榴(liú)。(相机给“榴”注音,指出该字在“石榴”中应读轻声。)

2.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石榴?吃过石榴吗?谁来说说石榴是什么样儿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简介石榴)

3.指导读好课题。

4.(出示课本插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们对石榴的回忆,这样能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玛瑙嗽叭甚至扒开喜讯剥开

嚼一嚼甜津津红白相间郁郁葱葱

(指导读好下列词:“喇叭”的“叭”读成轻声,“红白相间”的“间”读jiàn)

(2)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因为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

三、自主协作,读中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多媒体显示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石榴叶美吗,花美吗?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3)把你眼中美丽的石榴花、叶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好“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等词,感受石榴花开得热闹。)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朗读,用△△△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点。

重点指导理解下列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老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喜欢朗读的,就把这个句子好好地读上几遍,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喜爱之情;喜欢画画的,就画一画石榴;喜欢说话的,就对着桌上的石榴说一说。每个小组里的同学,至少采用二种方式。

(3)小结: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及成熟的石榴的外形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我们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样,经常观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4)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画,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自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小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小结,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石榴熟了,摘下一个,剥去它的外皮,里面又是怎样的呢?

(2)小组学习,观察石榴内部。

(3)汇报观察结果。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他观察到的石榴子儿的?

(5)学生质疑,学生释疑。(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6)再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7)指名读,学生评议,再齐读。

●观察时,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石榴的内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管,激发了学生思维;学生质疑,学生释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读写结合,形成能力。

1.总结:作者通过观察,不仅写出了石榴的颜色、样子,还写了它的味道。其实,观察不仅包括看,还包括尝、闻、摸、听等。

2.布置作业: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一种水果,通过看、摸、闻、尝,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

●在理解内化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积累,实现知识的迁移,增强语文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这一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使课内学得的观察方法迁移于课外,真正做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国》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是闻名作家巴金老师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国时所见到的差别情形,详细形容了薄暮大榕树独特的静态美,以及第二天清晨群鸟飞鸣的动态美,体现了大榕树茂盛的生命力与“鸟的天国”的名不虚传。在作者的笔下,清静的河面,满盈生机盼望的大榕树,生动可爱的鸟儿,迷恋其间的人,调和相融。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征象的热爱和称赞。

本组课文的训练要求是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文的重点与难点也体现在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奇特的静态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本课计划三课时完成,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第二课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第一次看到的茂盛大榕树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作者在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并利用朗读、交流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爱扩大自然,爱护鸟类的重要性。

3.教学重、难点:

教材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说教法和学法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朗读的过程中思考、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情况,可以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色。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一个“簇”字,一个“堆”字,我们读了就很容易想象出榕树枝叶茂盛的景象。

①课堂上学生的质疑: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学生通过朗读,大胆想象是风吹、鸟动、新发的嫩芽、阳光的照耀、绿叶本身蕴育的无限生机……

②巴金爷爷用词用句优美、准确,笔下描绘的大榕树更是栩栩如生,充满勃勃生机,作者虽然看不到鸟,但通过描写榕树的“大”、“茂盛”早已悄悄地把无限生机,暗藏着成千上万的鸟都渗透在文字的描写中。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体会榕树的美,边体会边画句子,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旁边作上记号。通过学生的朗读、勾画、体会,理解语句的含义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进行理解,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体会,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理解了榕树有哪些特点?学生在朗读、体会后很快地理解“簇”“堆”的用法,感受到大榕树的“茂盛”,“那是一株大树,树的枝干不可计数。”可以感受到树的“大”。

2、学习写作方法。

本课的写作方法运用了描写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在教学大榕树部分时,指导学生体会句子意思后,总结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①按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榕树的?②作者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指出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然后在学词学句的过程中感悟句子和写作方法,体会这种写作方法好在哪里。最后在教学过程的尾声,我设计让学生仿照巴金爷爷的写作方法,运用静态的描写手法去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特点去写。

三、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这篇文章用词优美,语句精辟、简练,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例如:“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学生读时习惯强调句中的“大”字,实际上作者强调的是“一”株大树,所以要启发学生朗读时读出“一”株大树。读好这句话,读出榕树的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朗读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学生置入文章的情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佳时机,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总结

在这堂课结束的时间,让学生谈本身的劳绩,谈自己课上运用的学习要领,让学生领会到每一节课,都应是自己生命里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点。在每个点上、都应该有劳绩,并能带着疑问和要领走出讲堂,走向生活。这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本质。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设计意图:

朋友之间遵守约定的动人故事。在活动中注重以情感人,引导幼儿体验小鸟的情感,感受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而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使自我的心灵得到触动,从小培养幼儿诚实收信的优良品质。经过播放人类行为图,让幼儿对此作出确定,证明自我的意见,使幼儿进一步明白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二、说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大班语言目标:依据文学作品供给的故事线索,联系个人已有的知识扩展想象,并创造性的进行表述,结合新纲要中语言目标,让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本事等其它方面共同发展,从而制定本目标:

重点:发展幼儿理解故事的本事,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难点:教育幼儿要诚信,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对大班孩子而言,他们已经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本事和对知识的理解本事,有自我独特的思维,拓展性比较大,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把“教育幼儿要诚信,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作为难点。

三、说活动过程

1、引入课题:教师以小鸟为什么给火光唱歌,在猜测中帮忙幼儿进入小鸟的主角充分调动学习的进取性。

2、初听故事:深入童话中的主角,初步体会大树和小鸟的关系调动幼儿的兴趣。

3、再次听故事:让幼儿对小鸟的心境不好的.原因一目了然,并对故事资料有个较好的总结。

4、我来说一说:经过播放人类行为图,让幼儿对此作出确定,证明自我的意见,使幼儿进一步明白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四、教学特色

1、活动渗透生活经验

诚信和环保---这两个话题在孩子们的周围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人在讨论,在这个活动中,经过对故事的理解,拓展生活经验,并结合很多的图片,使幼儿深切感受诚信和环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而体现活动价值。

2、与幼儿平等对话

在每个环节中,无论是提问还是与幼儿的交流中我与幼儿处在同一平行线上,以孩子好朋友的身份去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并且,每一次提问都出自于双方自然的对话,使整节课气氛简便自然。

3、提问中拓展孩子思维

在设计提问中,我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使他们大胆清楚表述自我的想法和感受逐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本事和思维本事

4、情感迁移

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感受诚信的意义。

5、我来说一说:经过播放人类行为图,让幼儿对此作出确定,证明自我的意见,使幼儿进一步明白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麻雀》是“二期课改”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的一篇教材,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麻雀》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叙述一要真实,二要具体。学习《麻雀》一课,让学生在熟练运用“读课文,想画面”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叙述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而认识到内容真实、具体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发出热爱生活,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爱护弱小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另外本课教学,担负着继续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自主学习及创新精神。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经过小班化教育的熏陶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比较强,故而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学习课文。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不够,表现欲望不强,朗读水平不理想,往往读不出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本课教学应重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续运用抓住关键词语朗读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三 教学目标设定

1、能在初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受“一种强大的力量” 即母爱的力量;

3、能继续学习、运用提问的方法;

4、能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特点,体会“一种强大的力量” 就是爱的力量;

继续学习、运用提问方法;

·教学难点:

在初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技术运用;

2、引疑、导析,读、思、划、议结合法;

四、教法学法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精神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教学过程又必须强调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因此,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设疑引思

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那些句子体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划——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2、引疑深思

在反馈交流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仔细品读,深入理解。通过各种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感,积累词汇。并引导学生进行边读边划边思,让学生自问自答,互问互答,小组、集体议论,引疑、导析,读、思、划、议结合法,提高学生质疑提问能力,咬文嚼字能力,语言文字欣赏能力,体会“叙述一要真实,二要具体”的作用。

3、拓展反思

为了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我特意设计了课后活动:课后熟读课文,把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课后收集关于动物或人类母爱的故事,召开“小小故事交流会”。目的有二:其一继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其二使课堂上被伟大母爱感动的情感共鸣得以延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

(略)

六、板书设计

为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层次,理清作者写作的顺序,我设计了以文本脉络为主线的板书,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背诵。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比一比》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的一篇识字课,课文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农家小院的情景图,第二部分是词语,第三部分是一则韵文。主要通过对农家小院具体事物的比较,为学生提供识字的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本课中,要求学生学会12个生字,8个词语,认识1个偏旁“土”,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识字能力和朗读韵文的能力,掌握识字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朗读韵文,感受农家小院的美丽和农家温馨的生活场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现在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这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和学词。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活泼有趣的朗读方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学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播放课本插图展示农家小院情境,通过引导性语言描述情境,通过文本和课件互为直观感知,通过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学词和读文,达到识字和学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三、说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四步: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在开课时,我首先激励背诵与季节相关的《四季》,接着我用上声情并茂的语言引领学生进入新课内容。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到农家小院的

美丽,听到清晨农家小院内外传出的各种动听的动物叫声,有了这一情境效应,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学,积累字词。

在这环节里,我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了词语的基础上,以游戏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打敌人”游戏中,通过课件逐一显示颜色不一,进入画面角度不一的词语,要求学生快而准地把词语读出。“我回我家”游戏则通过课件再次呈现农家小院,让学生在直观、感性的认识基础上,既能把握词语的整体关系又能把词语进行准确分类,我把游戏和课件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文本游戏,互为识字。

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前面的教学,孩子把词语掌握牢固了,这时我再把藏在韵文中其余的生字抽出来让学生学习,已经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课件显现6个生字时学生读出字音,老师读文,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后,课件再呈现用红色标注生字的韵文,把课文的文本和课件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识字的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开火车”“我在这”“结苹果”游戏则为记忆生字提供了练习巩固的平台。

(四)朗读儿歌,积累感悟。

本课韵文浅显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儿童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朗读的乐趣,体会语言的韵味。读的形式很多,有学生自由读,个人抽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间竞赛读,拍手读。课堂上书声一片,特别是学生自拍手读,互拍手读,学生的积极性已经完全被调动了起来,师生已经融入到教材所设置的情境当中,真正走进了美

丽而温馨的农家小院,把课堂学习的气氛推到了最高点。同时,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中华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说练习

根据课时内容安排,本节课只要求学生会认12个生字,8个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因此课堂上只体现了读了练习,以读贯穿整个课堂。学生读的时间多,读的练习形式多,读得扎实,读有成效。

五、说学法

正确的方法指向成功的道路。教学时,我着重进行以下的学法指导。

1、让学生学会在合作探究中学。

合作探究学习更加关注知识中的能力部分,它更强调的是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教学本课中,我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出生字,词语;在自学的基础上合作解决字词读音,互相探究记字方法,让学生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得到充分的展示,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2、让学生学会在读中学。

朗读是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本课教学以读为本,有目的、有效果、形式多种多样的读字,读词,读文,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韵文的语言美。

我们常说寓教于乐。本课教学中所用的游戏形式多样,操作性强,用得恰到好处,学生在乐中积累了语言文字,也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六、说板书

本课采用图文结合式的板书。这是依据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导优势而设计的,板书是随着学习内容的先后出现的,用简笔画画图,图上的字,词是用贴字卡的形式出现,通过可爱的图象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增进学生记忆的加强。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一 、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诗歌《摇篮》,这首诗选自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教材。这首诗歌意境优美,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宁静优美的气氛.我依据孩子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2、引导孩子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创设情景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孩子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孩子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要给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要让孩子"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孩子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第一部分运用了小游戏开火车,组织孩子入座。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孩子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孩子的视觉感官,引导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在朗诵的时候我加上了音乐,这就强烈地刺激了孩子的听觉效果。,使孩子能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孩子的听觉感官。孩子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孩子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处于积极的学习中。第三种方法是情景创设法,在配乐朗诵时,创造了优美的背景图,让孩子在听的同时,入境如情,因为形象的图片很容易在孩子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所以,在活动区域有特别铺设了四个活动场景,使孩子真实地感受到诗歌中的语句,理解诗歌中的语句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孩子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引导孩子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孩子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孩子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言。根据纲要中让孩子"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孩子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场景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孩子的各种感官,为孩子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孩子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孩子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让孩子敢说。

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孩子通过探索尝试,敢于说出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这环节主要体现着孩子贴了宝宝们以后,很兴奋,很想表达,所以,我就让孩子自己把诗歌说出来,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关系,都应该给予鼓励,这就符合新纲要指出的: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孩子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它选自就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注提”第八册第一课。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得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腾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因此,教学时,我紧扣“自主—探究—实践”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了出版的调查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而在阅读中真正体会文章所孕育的能力还不够,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不够明显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雪中的主体行和创造行。因此,本课设计时我是根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多媒体课件的特点,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以学生雪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按由扶到放的程序来安排课堂结构。

三维目标:

1、 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2、 培养学生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并运用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及审美情趣,背诵指定的段落,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

难点:对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理“线索”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的任务时明确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我采取以下步骤完成教学。

1、引导质疑、揭示课题

大屏幕出示:文中“鸟的天堂”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理线索。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每次看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决。然后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辅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读通顺了课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课文的线索,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的 目的。

二、自主学习、谈“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静态和动态了,二是阅读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改变,也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得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去感悟。因此,我从以下三点来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说说喜欢哪一次去鸟的天堂,并陈述自已喜欢的原因。这时出示课件,按照顺序依次出示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的画面,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谈出自己的见解。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段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自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自己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在小组中都,推荐都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比赛读。这一设计意在通过朗读展示自我对课文的见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课文。

三、悟“环保”

《鸟的`天堂》确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今天,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究,透过表面现象看到实质: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真是一举两得。

首先这儿生态环境好。

1、这儿环境幽美。文章一开头几个自然段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夏日的傍晚,这儿不仅四周很静,只听见船桨激起的流水声,而且景色迷人,灿烂的红霞还在天边。

2、这几天气候温暖,土地湿润,河流纵横,有利于万物生长,所以大榕树是那样蓬勃而有生机。

3、这儿资源丰富。由于气候温暖湿润,谷类虫子繁殖旺盛,因而鸟儿的食物丰富。

4、这儿的榕树大。大榕树生长旺盛,枝叶繁茂,非常适合鸟儿在这里栖息、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其次、人们保护意识强。

这儿的人们不许捕鸟,因此鸟儿们得到了保护,能够无忧无虑的生活、繁衍.

四、综合实践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应用、学会交际。《鸟的天堂》一课有一个联系生活实际的综合实践作业。“鸟的天堂”目前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并想办法搜集一些有关材料,为导游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使学生做到三练:

1、搜集材料,练“查阅”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样:上网、去图书馆、看电视、调查访问等。

2、学写解说词,练“习作”。为“鸟的天堂”录像配上适当的解说词,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学写一段解说词,写清楚导游的身分,旅游的地方及这个地方的特点,力求写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动。

3、学做导游,练“交际”。

这时出示课件,对比展示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为学生导游解说提供画面。

这是继写解说词后的一个延伸,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际。要求学生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然后在班级进行优秀导游评选,学生一定会兴起盎然,积极参与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一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并润物无声地内化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得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并由此获得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