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作文

融合的作文集合15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2.58W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融合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融合的作文集合15篇

融合的作文1

背叛与融合飞跃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穿过南非亚马逊河的森林。我痛苦地踏上黄河岸边。黄沙,弥漫了我的双眼;洪水,浸透了我的衣服。我痛苦地呼叫着:“我要融合,我要绿色的生命!”声音迸出我的胸膛,凄厉,悲愤,响彻在整个地球村的上空,响彻在整个宇宙中。因为我是绵延人类几千年历史的东西——自然。绿色自然孕育了人类,他给予人类灵魂和精神,赋予人类灵气和希望。几百年前,人类与自然融合地是那么的完美,壮丽的自然使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笑看大漠孤烟,独品长河落日,心中涌起无限的惬意,而今呢?上帝创造的最伟大的东西已将我毁得千疮百孔,他们无法与我融洽相处了。他们一点点摧蚀我的心灵,而我,已无力拿起眼前的那柄独孤九剑,因为我不忍,也不愿去伤害曾经深爱过我的人。作为自然,人类一切的真伪美丑,最终都将为我所包容。作为惩罚,但丁的《神曲》会让他们在狱中享受“安稳”与“幸福”。不要叫我伪君子,在包容了人类的一切后,亲手把他们送进地狱,这不叫伪君子,也不叫残忍,在见过人类恶劣的行径后,这或许是我最后的选择。因为我已无法再与人类融合了,或许,几个世纪后,再也没有能包容他们的地方了,那么,我也将彻底灭亡。“为什么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完美地融合了呢?难道在人类的层层蜕变之后,他们学会的只有背叛?”我抱起我的那柄独孤九剑,行走在荒凉的原野上,剑在原野上划过,迸溅的火星是我悲愤的语言。

站在高高的山岗上,从怀里摸出那支玉箫,启唇,箫声遍洒原野,诉说着几百年的落寞与沧桑。你说你付出一切,渴望与我厮守一生一世。可是,当我看见你毫不留情地抡起利斧看向我的胸膛时,我从你眼里看出了欺骗、残忍。我捂着淌血的伤口,原谅了你,望你能理解我的苦心,与我好好地融合。但,显然恶魔已侵蚀了你的心,你残忍的剥去我身上仅剩的一点——绿,以此作为快乐,难道你真是上帝赠予我最深爱的人类吗?!不,不是,我抡起独孤九剑在你身上划下心痛的一剑……看着你哭红的眼睛,听你源于内心深处的告白,我迷惘了,因为我说过,我不忍心,也不愿去伤害我最深爱的人类。

我再次原谅了你,并希望你我好好融合,那柄独孤九剑插在你我之间,我呼唤的是源于我内心深处的最后一点绿,它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全部。如果你拒绝了我的一切,也拒绝了融合,它是这个蓝色星球最重要的使命,融合,你,懂吗?萧瑟秋风今又是,我一步一个血痕踏在你的心坎上。看在上帝的份上,我向你道一声“我的最爱”,如果你还得我,就请记住:我要融合!

融合的作文2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因为交融使其更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为合作使其更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素雅,因为融合,更增添了它的韵味。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因为融合,而愈发精彩。

放眼于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企业因为彼此交融合作而在他们的领域日趋走向巅峰......

曾记否,在今年的世锦赛上,游泳名将何冲、秦凯在双人跳板赛上彼此融合,不仅为前来观赛的游客、打分的评委表演了一场绝妙的比赛,更在两人的运动历史上谱写了又一曲壮丽、堪称完美的赛歌。

融合是一种信任,因为彼此的信赖,才能使二者合二为一的表演发挥到极致:中国达人秀上的两名残疾舞者,虽说肢体残疾,但他们的心紧紧依偎着,他们因为彼此信任,才在融合中尽情享受这份跳舞的愉悦,也才能被严苛的评委所欣赏......

融合是一曲旋律悠长的舞曲,因为人曲合一,才能让听众身临其所蕴涵的意境。

曾记否,五代十国的花蕊夫人,不仅生有一副俊美的面容,诗词歌赋更是样样精通,正因为融合了美貌与才识,花蕊夫人才能被帝王所爱,正因为融合了知识与美貌,花蕊夫人也才能将李清照、谢道韫等富有文学才华,却只生得一张平凡的脸的女词人们比下去,在古代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中出类拔萃。

融合是一杯牛奶咖啡,因为彼此的相溶,才能在苦涩的背后品味出甘甜。

行文至此,融合的作用不言而喻。

它不仅能够使世界紧紧相连,更为人类历史的进步提供了先要条件。

日前,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的新闻轰动一时,人们议论纷纷,但观点明确,这两大企业的合并,必将会为以后的科技事业带来进步。

融合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无论在哪个领域:体育、娱乐、文学,或是社会,它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融合,使人类的生活趋于完美。

融合是一盏明灯,引领人们乃至世界走向更先进的大门;融合是一扇小窗,透过窗户,一缕阳光射入,为世界的发展带来种种希望;融合宛若消毒水,为这个世界洗净铅华,使其有更好的未来......

身为莘莘学子的我们,其实也在融合中不断进步:校园里,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师生间的谆谆教诲。我们无疑不是在一个融合的大环境下共同进步。

融合是酒和水的互溶,因为一定的比例,才使其味甘醇香......融合是森林与野兽的共存,因为彼此的适应,才使生态得到平衡......融合是穿插着小草的花束,因为有小草的陪衬、融合,才使花束不那么单一......融合,更是世界的交流、我们的进步......

融合的作文3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固然美,可这种美太孤独太冷清,我想姹紫嫣红百花争妍会更绚丽。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风情,当它们集聚一堂时,你便会看到更夺目光芒的景致。这便是融合,将各自具有的优秀的、美好的融为一体后,会是更值得欣赏与赞叹的。

当我走在宁静的小镇上,脚下的青石板似乎见证了百年的时光变迁,沧桑质朴遮不住它的光辉。抚墙而过,手指触到的是一道道细纹,是它们驻足已久的见证。抬头便是朱红色厚重的木窗,我冥想多年前是否会有与我一般坐在这窗前看湖光水色,烟波浩袅的女子。心如止水,一切忧愁烦恼早已消失无影踪了。

这时天飘起了雨,落在湖里圈圈涟漪。“这雨好似是天空与湖水间的珠帘,讲它们连了起来。”我不由轻叹。而我的心早已飞到那空中与千缕雨丝共舞;我的魂早已伏到青石板上讲述它们在他们身上来来往往的人;我的神早已贴在那旧旧的墙上,一遍一遍轻抚那细纹,一遍一遍回想走过的岁月年华……

这便是融合,人与自然的融合。当你与自然融合时,你的眼眸会是闪动的;你的心会是纯净的;你的快乐亦会是漫无边际的……

忽听一声乐声传来,动听而悠扬。我好奇便循声而去,那乐声领着我走到一家旅店前,刚踏入门,便见到一位黑发倾泻,略施粉黛的女子,竟身着一袭火红旗袍。手指拨弹着古筝上的弦,见我走进来便对我微微一笑接着又沉醉于曲调之中。我有些愣住,仿佛是画中人走了出来,周边古朴的家什和淡淡地檀木香让我感觉自己似乎身处好几十年前。再微微侧头,和她合奏的分明是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啊!手中的不正是西洋乐器小提琴吗?虽我并不通晓音律,却也被这合奏迷得如痴如醉。

乐声渐息,我也从幻想中清醒过来。“是来吃午餐的吗?”女子笑着望向我。我有些不好意思:“不,不,是被乐声吸引了来。”她转身将话翻译给那“老外”听,接着两人相视而笑,好不默契。“我真没想到古筝和小提琴合奏竟是这般好听!”我不禁感慨。“当然,不同的文化相融合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这便是融合,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不管距离多远,也不管两者差别多大,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总会有更令人赞叹的奇妙。而这也更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都到饭点了,就让我请二位在小店里吃午饭吧。”热情地让人无法拒绝。虽只是些家常小菜,确实烦可口。席间夹杂着中英文的对话让我们笑声不断,有时还不得不用上肢体动作来交换想法。真没想到,本意只是来欣赏美景,却意外获得一段缘分。虽只是偶遇,却让我回味至今。甚至我都不知他们的姓名,但那次的经历却令我倍感温馨,还有几分莫名的感动。

这便是融合,人与人之间的融合。是心与心毫无顾忌地紧贴,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限小直至为零。

到底什么是融合呢?我想我是明白了一些。

融合,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融合,是人类文化的交融荟萃;融合,更是人们灵魂深处的心心相惜……

融合,象征着美好与进步,寄予了人类的向往与愿景。

融合的作文4

自古以来,“合”始终是中国人恒古不变的话题。“分久必合”,那是一代英雄的写照;“天人合一”,那是一种宁静的旷达。世间万物只有和它的对立面融合在一起,才能不断延续,生生不息。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通过历史的车轮,我看见了清朝统治者的懦弱与腐败。西方列强经过第二次的工业革命之后,生产技术得到显著提高。然而,此时在遥远的东方,清朝政府竟然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自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没有必要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流。很快,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中国人从此开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救国之路。

清政府闭关锁国,这何尝不是一种不与世界融合的表现呢?泰戈尔曾经说过,当我们的灵魂在自我的狭窄范围内孤立地囚禁着的时候,它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它的本质就是合一。与唐代的开放、繁荣相比,可以说,国与国之间的融合是国家强盛的保证。只有与世界融合了,思想才能交流,先进技术才能引进,货币才能流通,国家才能强盛。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了第一枪。我想,孙中山等人之所以能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锷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去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这与其是密不可分的。可见,与世界搭起沟通的桥梁是多么的重要。因为不融合,中国人受尽了屈辱与苦难;因为融合,才有了今天的中国。

当然,融合并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外来的一切,而是“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与此同时,中华民族的思想也在世界各地传播。

无独有偶,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仿佛还历历在目。在我看来,李天一打人完全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他没有融合进这个社会。开宝马车撞车,还打人,他的行为似乎处处与这个社会的法制格格不入。

但是深究下去,真的完全都是李天一自身的原因吗?社会将“富二代”等头衔强加于他一个15岁的小孩,使他渐渐地感觉到围绕在自己身边的那一圈光环。于是,他变得自负,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从而形成了性格上的缺陷。可以说,是那一圈笼罩在他身边的光环使他无法融合进社会,使他不懂融合,也不想融合。

事情发生后,社会也并没有宽容地对待他的行为。铺天盖地的谩骂声、质疑声一齐砸向了李双江和他的儿子。没有人想过,他们骂的是一个只有15岁的'孩子和他年迈无辜的父亲;没有人想过,一个孩子是否经受得住如此沉重的打击;没有人想过,是否应该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付出完事故的代价后重新融合进这个社会,让他拥有一个做正常孩子的权利。没有?

是的,一个人是否融合进社会可以影响他的一生。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谁的生活最大程度上与人类的生活相融合,这个人就是天才。生命原本是艰辛而漫长的,正是因为有了融合,生命的长河才能拥有绚烂的色彩,才能生生不息。国,因为融合,而强盛;人,因为融合,而自信。融合,乃一切幸福与美好的根源。

融合的作文5

无数个春秋分崩离析,卷起遮天尘埃,我们的生命轨迹就在其中飘散,落下,或是相遇,或是交叉而过,或是融为一体… ——题记

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繁杂的调色盘,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色调,在时之洪流中互相调和,侵蚀或冲淡。是繁与简的融合;是陈旧古风与新兴风潮的融合;是繁花浓色与岁寒清韵的融合…在经历五千年风雨的神州大地,各种事物的更替,交融随处可见。

(一)文化的传递历数古今,实属闻名的当是丝绸之路。作为一条联系中西方文化的纽带,它曾经承载了许许多多中华儿女的梦想—是对广阔天地的向往,是对别国文化的憧憬,是对文化复兴的期盼。文化经济的交融给予了中国文化新的生机,新的前景。让还沉浸在四书五经六艺中的拳拳学子体会西方的人文气息,让还只懂得之乎者也的古板文人感受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今后的中国走向国际,走向世界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中西文化的结合,让身处各地的人们在学习本国文化的同时,拥有了一个走向世界,感受万物的机会,并享有了一个比现在所拥有的更加深厚,更加精彩的精神领域。

(二)人与自然的交流面对万物生灵,人们总以“我与天公试比高”的姿态,以灵长类动物自居。认为我们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征服自然。殊不知万物皆是相对的,你在试图改变对方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被对方所改变。正视自然,会发现,自然和人类在数万年的生存与共的变化中,互相融合。就像我们离不开自然,自然也需要人类的维护。我们若以大肆挥霍资源,不遗余力的为自身谋取利益,那自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毫不费力的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积淀毁于一旦。我们若是以适于自然生长延续的行动去适应自然,那自然也会以适于人类生活的形态与现代化生活融合。这便是自然与人类的融合,一朝一夕间,一分一秒内,无处不在。

(三)梦想与现实的结合命运本多舛,时运常不济。生活有太多不如意。梦想与现实终究有着距离。如何背对那些渐多渐旺的尘气俗气,默默祈愿,曾经的那些梦想会在时光的某个停歇处,或是多年之后,心灵的某个褶皱里,随着缅怀的浪潮,喷涌而出,不会在现实的压力,禁锢之下失去年少时汹涌的梦想与激情。把握现实与梦想,正视现实的不易,也不抛弃手中紧握的梦想,让两者互相融合,梦想总有一天会成为现实。所以,不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空徘徊,也不要屈于现世的种种,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踬,记得那个掌握现实和梦想的机遇就握在自己手里。

动则有致风生云起,静则坚如山石。让本该融合的融合,让本该坚守的坚守,命运就会是一幅长卷,虽不是文人的酬醡,却也是一卷珍贵的人间情谊,惘然情味,萦绕心间。

融合的作文6

“融合”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无时不刻地体现出来。从生物学中的细胞的膜融合,到十四、十五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分割开的大陆融合成完整的一体;从中国南腔北调、南北饮食的互相融合,到全世界各洲人民的思念观念开始趋同,全球化的步伐不可抑止……。融合就如一席浪潮,正席卷着世界。然而,当“融合”仿佛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之一时,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追本溯源,重新审视“融合”的意义。

融合,最初一定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水土不服”一般是融合得不好的结果。如今“肯德基”俨然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洋快餐品牌,连锁店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大中小城市涌现。作为外国餐饮在中国最成功的典范,“肯德基”善于融合。它不拘泥于美国本土的产品,而是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推出一系列新产品,是一手打造了“肯德基”的兄弟品牌“东方既白”。“肯德基”成功的本土化营销手段使它立即适应了中国市场,避开了门可罗雀的惨淡结局。同样,湘菜到上海也作了适合上海人口味的改良,更重视“辣”中之“鲜”,上海菜在北京亦是从“小家碧玉”摇身一变,与“老北京”巧妙融合,发扬着海派文化的精髓。

融合中必然有互相妥协的一部分,但一味妥协,就谈不上融合。中国文化在近代屡经变数。新、旧文化的融合绝非易事。一派复古思潮认为新文化一无是处,只有回到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三纲五常中才是正道。另一派认为传统文化是渣 、是糟粕,应弃之如敝屣,全盘接受西方近代的思想。鲁迅先生提出了颇有洞见的文章《拿来主义》,他认为全盘西化或一味复古都不是中国应走的道路。只有在坚持自己优秀文化的同时,借鉴西方的经验,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对如今仍有指导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韩流”、“日流”来袭,以美国为首的欧美文化十分强势,不烧中国人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转而倒戈。融合,必须坚持自己的特色,否则就会形成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侵略。

化学中的变化指的是两种物质融合,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融合不是简单的组合,创造是融合的真正目的,而海纳百川的胸怀是伟大创造的前提。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形似、神似,要达到这样的功力非一早一夕所能养成,而西方绘画更强调主观感受,试图将绘画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不少当代中国画家兼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厚功底,又受到西方绘画的熏陶,便将二者有机融合,使中国水墨画焕发了新的光彩,又使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在行云流水的中国画中得到体现。胡适也是如此。他学贯中西,兼有传统士大夫对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与一往情深和对西方进步思想的深刻领悟,将二者融合,有创见地指出了“假设法”,将《红楼梦》的研究带入另一番天地。

融合,实际上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和”的思想。只有“和而不同”,在“和”之上有所创举,才是融合真正的魅力之所在。

融合的作文7

朱嘉雯我睁开眼睛,发现自己在幽暗的长廊中郁郁独行,浓郁的西方香水融合了淡淡的东方檀香,被寒冷的北风裹挟着扑面而来。唉,这年头连空气清新剂都用上了融合技术,今年二零五零的除夕夜里不知道又要出台什么新的合并政策了。

我翻开电脑中的报纸,脑中千百个声音一齐鸣响,享受了电磁波干扰的收音机——哎呀忘记了,自从十年前联合国通过全球国家大融合的决议草案之后,就没有谁还会用收音机了。没办法,我这个人,就是怀旧。头版头条地球球长在发表他的重要讲话,双拳高举。慷慨激昂:“新年的目标是向地球上少数几个不肯向我方妥协的国家进军,让全球的人民真正能够融合起来,团结在一起,顺应世界发展的大潮流……”

我看着台下欢呼雀跃的民众,皱了皱眉头,翻到第二版,地球财政部长扶着他的眼镜,气定神闲地告诉那些满脸崇拜的记者们:“如今出台的超主权国家货币有本政府独立控制监管,以此来保障全球民族大融合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在国家内部的明智融合举措下,人民生活日益提高……”我合上电脑,渴望能从遥远的星光中找寻慰藉,抬眼看到的,却仍是那些占领天空肆意盘旋在头顶的卫星——为确保没有人凭借自己的特色妨碍大融合。

想当年,中国人的深邃,法国人的浪漫,英国人的风度,美国人的勇敢,那一片片与众不同的土地,那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民族,都让人心驰神往,可现在……虽然来去各地都免去了护照河出入境的麻烦,但不论去哪里,我却都只能看到一张张相似的脸上那些独有的灿烂文化,只会盲目地自豪于统一疆域的广阔和国家子民的众多。当从苍茫宇宙深处来访的使者看到一整颗星球只有一种声音,只有一种信仰,我只能悲哀地告诉他们这表面强大内里腐朽的国度是全球融合的产物,这一体的思想渗入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人们早已遗失了呐喊的力量。是的,融合让我们共同掌握了无数尖端的技术。我们的领导无数次引用查尔斯狄更斯的话:“这是最美好的年代。这是最具智慧的年代。”但他忽略了后半段的语句,这同时也是最糟糕的年代。

极度的所谓团结融合是极度的集权,极度的所谓智慧是极度的蒙昧。我跌坐在长椅上,高声叹息:“不——”

“喂!你!”几个穿着制服的人冲过来,“你刚才没有用世界语,是不是想违反民族融合法?走!”我几欲挣扎辩解,却被重重地推倒在地……

我从惊愕中清醒过来,墙壁早已被阳光照亮了大半,我看了看日历,二零一一,感谢上帝,我轻轻旋转着地球仪,五彩斑斓的颜色融合成一条美丽的虹,要是它们全部化成白色那该会有多无聊。我们无法拒绝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因为正是它才造就了科技的进步,但我们有权反对全世界的同化,那样的恶性融合会让人们丧失了自己独有的本真。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并肩战斗,我们可以共担风雨,但化多元为一体的巨轮势必会碾压到每个人自身的个性与风格。

欢迎融合,但我们拒绝被同化。

融合的作文8

融合,是一个与“前进”“发展”“创新”集于一身的字眼,诚然,融合创新发展,融合融合强盛。我国古代有一个图徽叫做阴阳太极图。阴阳两鱼融合形成一个圆。虽说带有宗教信仰,但两极溶成一体,才会有一个圆满。这不正体现了我国古人对于融合的理解么?唐朝初期,天朝一片盛况。

不断有外邦前来建交进贡,又或者是朝廷派遣“御史”去外邦进行交流。正是这些交流,有了“鉴真东渡”,“唐玄奘西天取经”等佳话;正是这些交流,有了对当时社会乃至影响至今的“丝绸之路”。我曾经看过一张表格。记录的是大唐年间公主们出塞外嫁的情况。其中以文成公主最广为流传。公主们嫁至外域不经能使国家之间的感情更为深厚,还能使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得到交流。这为华夏的文明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因有了这些融合,才有了“青牛白马七香车”的盛唐。

民国初期,动荡的政局催生出了一大批留洋的有志青年。比如国父孙中山,就曾在日本学习过,并建立的一个直接引发之后“辛亥革命”的组织:兴中会。“民族魂”鲁迅先生也曾前去日本学医。回国后发现国人比起“医身”更需要的是“医心”。于是他依然握起笔,写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尊敬的周恩来总理,也曾去法国勤工俭学,学习了先进思想和技术后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大批留洋的有志青年,无疑是为推动历史变化做出了巨大作用。清朝末期。封建王朝的统治导致中国严重缺乏与外邦的交流以及先进的知识。正是这批有志青年,融合了外国发达的各种技术和思想,为祖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有了新的动力。

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国家。是什么让它有了今天的发展?无疑的融合。它融合了我们中国的文化:京都各大寺庙和古式房屋建筑如诗如画;它融合了西方的文化:东京街上圣诞节浓郁的气氛,还有生产流水线上的重工业等高科技产物。融合带来了发展与创造,更带来了前进的动力。

相比较,我国近年来的表现也丝毫不逊于外国。去年,我们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让世界瞩目。世博会场馆建造时,中外建筑师们一同探究讨论。描绘着一张名为“世界”的美丽蓝图。正因有了这样美丽的融合,才有了后来集大成于一身,让游客们无不拍手称赞的开幕式与世博园。这正体现了融合的力量啊!

一块纯铁是很柔软脆弱的。但若是有了别的元素融入其中,它便能成为一块坚硬无比的钢。不仅金属是这样。世间万物皆是如此。句话不是叫做“团结力量大”么?

现在,我想说,融合的力量更大!

融合的作文9

融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成功已经离不开“融合”二字,融合已经渗透进每个领域。

苹果公司的成功就有赖于融合,正是因为乔布斯将功能与外观的完美结合,打造了科技即时尚的新风潮,让曾经色彩冰冷单调的电子设备披上了美观的外衣,使苹果公司的产品盛行一时。融合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苹果公司虽然通过融合获得了成功,但反观我们的自身,我们的不得不说在文化方面我们的融合略显苍白。

现如今我们有时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由于不够理性而或多或少泯灭了文化的特色。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将孔子套上了西装打广告,湖南张家界某地,由于电影《阿凡达》的取景而将景点直接更名为“潘多拉星”。我想说:这样的融合,我们唾弃!缺少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这又何谈是文化的融合呢?早在百年之前蔡孑民先生就提出过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我认为这才是文化融合的大道,只有兼容并包才可能开创出百花齐放的学术盛况,并推起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潮。如果只是一味的吸收外来文化,不进行筛选,我们的文化环境,就只能是充斥着各种侵略,并且十分嘈杂的大杂烩。

我们民族的文化又在哪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一个民族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丢失了本色,甚至是灵魂。又何以立足于世界呢?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常常也出现过另一种极端——攻击所融合的对象。子曰:“攻其异端,斯害也己。”如果在融合的过程中一味的固执己见排斥对方,这就滞留了自身的发展。中国古代一味的闭关锁国换来的不正是长时间的落后吗?这样,说来说去又要绕回来了——兼容并包才是融合的真谛!兼容并包贵在“兼”、“并”二字,既能集百家之长又不遗失自身特色,这是难能可贵的。现在有不少人都在呼吁拒绝全球化,倘若我们不加思考地吸收其他文化而使得传统文化没落的话,那我们“被”全球化就在所难免了,联合国曾经提倡的世界语遭到反对,正是这道理。如果因为融合而使得全球的人除了外表不同但思想语言文化全都差不多的话,这是一个星球的悲哀。而倘若在融合过程中缺少了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使得民族目光短浅、滞留不前的话,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翻开历史的长卷,大汉之雄风,大唐之华彩,都得益于文化的兼容并包。大汉王朝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开辟了丝绸之路。而大唐更是精于兼容并包之道,融合了丰富多彩的外族文化,并且促进了自身文化的发展,达到了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文化奇观。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一下呢?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就有两种思想。”可见融合是由一种思想变成两种思想的过程,而文化的多样性则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如果出现了前面所说的两种极端,那么文化融合的结果都依然只剩一种思想,那么这样的文化融合与苹果无意义的交换又有什么区别呢?

融合的渗透是大势所趋,每个人每个民族都必定会受到影响。但在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保持我们的理性,何以为之?兼容并包!

融合的作文10

没有哪个词能比“融合”二字更准确、贴切而不失偏颇地描述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了。

全球化的进程已风风火火地运作了逾百年,频繁的交流不断地给人类文明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为各领域既有成果的夯实和再创新带来了可能。电影大亨卡梅隆说,“全球化将人的视界缩小,聚焦与回顾又将人的眼球放大。”于是在过去的那些日子里,我们看到:

生物和化学真正实现了“不分家”,科学家正在“生化”这片孕育无数可能的沃土上耕耘,并且不断有所斩获与突破;

文学跟数理似是“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儿”的冤家对头,可数学家竟用算法与统计无懈可击地给一场持续半个世纪的“红学”难题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艺术、文化更是随处播种,随处开花。如今,凡所到之处,遍地都有西部的摇滚、欧美的蓝调,还有中国的民乐。再小再破落的村镇,也总会有那么三两处异域风情的教堂、寺庙。

没错,“融合”向世人彰显了它独领风骚的魅力。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就这样在潜移默化间,推动者我们文明的进步,悄悄改变了每一个个体。“融合”是具有时代性的理念,我们身处的21世纪需要越来越多“融合”的实现。

提倡融合,先讲究的是宽容的精神基础。它是“厚德载物”的彼此尊重;是蔡元培先生的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是毛主席高呼“闭塞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开放观念,亦是邓小平“走出去引进来”的全球视野。美国昔时的种族歧视一度危及亡国,而今却有黑人总统执政,不失为价值取向之“融合”的佳话。再谈我国的民族政策,力图实现民族和谐、相与为一,同样是对“融合”至上的向往。

融合,又是一种互补的姿态,一种求同存异的方法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能够优劣互补,形成合力,便能化戾气为祥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了。袁隆平将高产水稻和高质水稻杂交,得到了能养活数十亿中国人的口粮,这无疑是融合的妙不可言;一国两制的方针,让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携手并肩,在五星红旗下熠熠生辉,又何尝不是融合的巧夺天工?

但无论怎样,“融合”的是非终究还要等待实践的考量,一切都该化归本质辩证地看待。一体化往往是融合鲜明的旗帜,弗里德曼认为,世界正在变得平坦,这意味着融合让文明前进的步伐空前的整齐。融合虽已是大势所趋,却切忌过犹不及。融合不是盲目的生搬硬套,不是千篇一律的复刻品。唯有保留自我本色风采,适当地缀以个性,进退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方才恰到好处。

在“融合”的主旋律声中,这个世界依然在悄无声息地变化着。没有谁可以阻挡这个趋势而倒行逆施。学会融合,融入这个恒变不居、和谐统一的世界里去。成全它,也让它成全你,为你我乃至人类文明的前程铺上一条康庄大道。

融合的作文11

乔布斯与苹果的融合幻化成令世界瞩目的产品;山与海的融合幻化成美丽的三亚群岛;天与地的融合幻化成这拥有真、善、美的世界------回眸世间万物,之所以有了融合,才能展现出更大的潜力与智慧。

乔布斯对苹果说:“完美的作品需要我们的融合。”

随意在大街上走走,无论是蓦然回首,还是随性瞥见苹果的产品。那是智慧与想象的完美融合。我们不得不在使用这高科技的同时感叹乔布斯的巧夺天工、经典设计。乔布斯作为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用大胆的想象与实际力量的完美融合,赋予了苹果的另一个生命。乔布斯,他就是一个传奇,一个令世界沸腾的神话。虽然这个神话已成为历史,但我们相信乔布斯与苹果的完美融合而碰撞出的火花与那份创造力、想象力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与之融合。我们将会耐心等待苹果与下一个创造的融合。

建筑工人对材料说:“完美的建筑需要我们的融合。”

如今,走在繁华的都市,穿梭于街头,那一幢幢的写字楼、办公室、经融中心矗立于上海这国际的大地上。每一次走过,都仿佛能从那透明的玻璃中看出建筑工人建造时的辛苦付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建筑工人与建筑材料的融合,才有了这些高楼建筑。他们为这世界建起一幢又一幢的高楼,这些高楼的背后更是汗水与智慧的融合。他们在赤热的太阳下,徒手将一砖一瓦层层叠起。可以说,他们已将自己与这高楼融合,以无比的奉献精神为这大地创造可能。你们迎风起程,扬起微笑,掩去那份不舍,张开双手,一张张笑脸在瞬间定格与这完美的建筑融合。你们已与那幢幢高楼融合,更早于与这高楼的一砖一瓦紧密融合。

我对古筝说:“完美的音乐需要我们的融合。”

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融合。总在不经意的午后,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令人惬意的午后,随性在古筝边一坐,扬起手那孤独的音符零零散散地飘出,却找不到之前那种心领神会的意境。转身,一缕冷香远,逝意深,笑忘浅。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长伤。“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的那份美景再一次印回脑中。我与你——古筝,再一次的完美融合幻化成悠扬的音乐。昨夜星辰昨夜风,轻拢一缕薄纱,在音乐中寻觅那些遗失的美好,错落的音符,悠扬的琴声,画桥边春水。我与你的融合产生出的意境体现得淋漓精致。金乌西坠,昏黄了无数旧时光的你,含笑落寞,彼岸有灿烂的记忆,你在阑珊处蓦然回首,牵住我的手,馨香一路,完美融合,音乐的真谛意在如此。终于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那份融合完美呈现。古筝与我的不解缘分促使我们纵使泪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都会毫无保留地融合。

我们都是生命的过客,辽远的天空中留下飞鸟的痕迹,枝头上已抽出嫩芽,笔记本又翻过新的一页,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的完美融合才幻化出新的奇迹。时间匆忙,而我们将晨光熬成暮霞,将细雨风飞的季节等成白雪飘飞的冬季。于是,我们每个人都期望在不经意的某个拐角处与你完美融合。

融合的作文12

在这个科技突飞猛进的国度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推进;文化的发展,全球经济化狂潮的席卷而来,“融合”这词已不在是说说而已,它早已进入了人们的心尖。”深入到了人们的骨髓。

彼时千年,在《鉴真东渡》里,回到盛唐时期。鉴真六次东渡,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佛教与医经也有着紧密的关系。佛教以慈悲为怀,不仅要治世人的“心病”,还要治世人的“身病”,所以佛陀被称为“大医王”。《法华经》上说“多闻有智慧”,懂得医方明等,是智慧的表现。特别是大乘佛教修菩萨行的出家人,为了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要把“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深入到名族灵魂的“融合。”这种历史轮回的是一种成功的现象。

融合,他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无形之中,早已与这个时代融为一体。

在《德国式阅读的力量》里,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车站、咖啡馆和草坪,这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任何场所,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拿出来读读。如果你在德国生活,你一定知道这里的图书是多么昂贵。

说到他们对阅读的需求知识的融合,不得不谈及到我们中国了,在这个充满科技创新的国家里,手机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每天有多少青少年对着手机“埋头苦干”,看小说,也不愿意多看一两眼对自身有用的书。说到阅读量,更是令人咋舌!中国人每年每个人平均的阅读量是一本书,甚至是零。若说想要像德国人那般与书本精髓的融合;答案不言而喻,那简直是天方夜谭!鲁迅的《拿来主义》里有说过:“取其精华,去其槽帕。所以,我们应该向德国人学习,阅读永恒的书,吸取书里的精华,来对自身文化不足的填补!去掉看小说的不良习惯。也相当于是去其槽帕。因为融合是人与人之间的灵魂,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融合,无关时间,无关事情。他只是愿与不愿,想与不想。我深喜北岛先生那首叫《生活》的诗,只有一个简洁得不能再简洁的字:“网。”可他却胜过了千千万万句话!我认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不应该把忘了最终目的的“融合”称之为融合;不该为自己找了那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蒙蔽自己。我们该是要理解融合的真正涵义。

我们不该被这个时代给网住,我们要像蜘蛛那样,与网融合的同时也要掌控那张网,而不是,蝴蝶,飞蛾,蚊子……诸多此类被网住的昆虫。因为这个世界的进步创新需要我们,而我们需要知识文化的融入来补足世界的需要。

融合的作文13

你无法阻挡他,哪怕一丝一厘,他是一场风暴席卷了每一个角落,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力量,正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他,是融合。

“老早的时候啊,喏,我和你爷爷结婚,送喜帖都要提前大半年类!喏,要人家慢慢送过去,然后还要风尘仆仆赶过来,要不怎么来得及啊,我们那个时候啊,上海到甘肃到四川,那真是远得很啊,想什么国外咯,根本是想也不敢想的。”奶奶一边泡着茶,一边淡淡的笑,“不像你们哟,赶上好时候啦,坐飞机嗖的一下就到了,哈哈”

喝茶的时候和奶奶聊起,想象着宾客为了一场婚礼,提前大半月就上了旅途,那样的祝福想必是非常虔诚的,见到来人的惊喜也必然不可用普通的欣喜来描述,越是遥远的朋友越是欣喜,这样想来在互相等待的过程中垒下的感动远比现在方便快捷的一通电话来的浓厚得多。人来了皆大欢喜,也许不急着马上回去,与老友呆上一阵,互诉衷肠将没有见面的日子补全,又与当初一般相互了解这才恋恋不舍的归去又长久的期待下一次见面;若是没有来,也必是一封厚厚的信,交待自己的近况,失约的原因,真心的祝福以及自身的抱歉,新人看来也是极为感动的,然而天南地北这样的情感也要沉淀许久才能传达。

这东西方融合带来了汽车火车飞机自行车,带来了电脑手机播放器游戏机。看似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排遣了许多闲暇,实则无形之中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全世界最远的地方十几个小时也就轻易的抵达了少了那份惴惴不安的期待和忐忑;用电话方便快捷的联络,削弱了和他人沟通千言万语都想说完的热络;网络能给人巨大的满足感然而我们似乎缺乏了一个正式接触相识的途径;有了电视,游戏机,我们也不会对酒当歌,吟诵诗句,去郊外踏青和邻里相熟都变得很少了。

融合是一个过程,物质上的融合的确给生存带来质的飞跃,几乎所有的事都能快捷的搞定;可是就是去了没有如此快捷时候对一切的珍惜。当每件事都变得不那么困难的时候,我们反而失去了兴趣。

如果是这样,我宁愿不要这样粗暴地融合,我小时候还有过和同龄人打闹的时候,而如果人们即使每天玩的都是ipad macbook,失去现实中交往的能力后,会不会变得一样冰冷。

我希望的融合不是以淡泊人情为代价的物质融合,看奶奶的表情,也知,她到底是怀念过去的,如果有位老友猝不及防的突然出现,她定是会感动得一塌糊涂。

在世界如此之小的今天,人情味就变得异常珍贵,其实融合,某一程度上也将现实的感动扩大的无数倍。

如果我们利用物质的融合在现实中表达感动,传递感受,这才是生活上的质变,人情味厚重,才是是世界真正的不断变小。我爱的是这样的融合。

融合的作文14

天转凉了,外面的风很冷。

盘腿坐在屋里,吹着空调更冷。我微仰着头,看着他,从摩根斯坦利公司来的志愿者老师,他今天要跟我们这些“外地农民工子女”上一节有关上海地理的知识课。老师姓杨,面容十分和蔼,一副黑框眼镜,眼里散发着温和的光,更显衬出他的平和与睿智。

杨老师这时手里拿着一块白板,寥寥几笔,上海的轮廓就显现出来了。条条上海的大马路似鱼骨纵横出一个鱼身来。看着他手中的图画,我竟一时感叹上海的小了,有一种握在手心里的感觉。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从初到上海到现在,我对这个城市的感觉是一种不着边际的敬畏感,说的有点可笑了是不是,但人有时候确实会很难融入到繁华中去。

杨老师是上海人,在日本工作居住了十多年。他中学毕业于吴淞中学,谈到这个时,他感叹地回忆说:“不知那里曾经作战的碉堡还在不在了。”

我一时里有些伤感。十多年漂泊在外,如今回来,竟如此痴情地浸入到以往的日子中去。而我们,与之相反,离开了自己的乡土,在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求学生活,很少会觉得自己真正融入了这片土地。我们说它“国际化”,是外国人多了,华侨多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更细密了。殊不知,那种光华下其实将多少被称作“农民工”的外地人排斥到了一边。

小杨老师,叫他老师他很不舒服,说叫我杨叔叔就行了。我们就改口,心里非常渴望和他靠近,生活经历丰富的人会不自觉地散发出一股让人想亲近的魅力。他说:“中国人是一盆汤,而西方是一碗色拉。”

我似懂非懂地定定看着他。

“这汤,舀出来,各部分都相同。而色拉,你们都吃过蔬果色拉吧,有红的番茄,绿的叶子,嫩黄的色拉酱,它们都在一只碗里,而我们能一眼看到:‘哦,这个是生菜、那个是番茄。’”他说到这里我笑了,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中国人是融合得那么完美,即使汤是浑浊的,即使汤里惨了沙粒,也不会太察觉哦。让我想起了龙应台在《野火集》里批判的中国社会,人人都能容忍自己身边的恶劣行为和不好的发展。她无比愤慨地质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或许我们都习惯做“沉默的大多数”。不一样的是西方,这色彩艳丽的色拉,里面的内容突兀地窜入眼帘,似是格格不入,但这未必不是一种完美的渗透与融合呢。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我深爱罗素这句真理啊,一针见血地诠释了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到底还欠缺些什么。

我想这和我们的历史、传统、体制有莫大的牵扯了,我诠释不尽。便只抓住“融合”这两个字眼,来抒一抒心扉。

好了,融合,一个高调的词,华丽的概念。每时每秒,世界都在融合,渐渐变得可捉摸。但我希望这缩小的不仅是交通的距离、科技的发展。融合也要以人为本,让我来说,何不早早废了上海的外地生制度,让更多的梦想可以就地发芽呢。接纳融合每一个新的生命力量,不苛求别的,我只说,这是中国渐向色拉发展的最基本。

融合的作文15

当下的时代,融合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我们见证着这种思潮改变着每日的生活。融合,代表了人类不断向前探索的道路,也指明了世界发展的前进方向。

日新月异的世界,新奇的事物层出不穷,观其根本,是融合使得它们独立独行,与众不同。几日前,乔布斯撒手人寰,但苹果依然诱人。是乔布斯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理念植入了苹果的设计精髓。他所制造的产品不仅仅是数码产品,而更像是精雕细琢的艺术品与奢侈品。正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让苹果成为市场的领先者,时代的开拓者。

再看看我们每日沉迷其中的微博,它短小精悍,内容言简意赅,深受各个年龄段、各个阶层的人们的喜爱。因为微博身上即保留了博客“记录生活,珍藏心情”的功能,而且又融合了快捷性与时效性,成为人们展示自我、分享生活的窗口。这些来自生活中每时每刻的一点一滴,至真至情,让我们驻足,流连忘返。此外,随着科学发展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科的分类与探索也是在不断进行着。不同的两门学科相互融合、推陈出新,出现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新学科,成为一个个不同的研究方向,不断深入的探索造福着人类,让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提升。

融合使得事物与众不同,然而融合同样也是这个世界走向和谐统一的助推器。文明间的交流促使双方共同繁荣,共同发展。这种交流自古有之,从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到唐王朝成为东亚文化的交汇点,不同地域文化的种子经过传递,在他乡生根发芽,落英缤纷。从西域传入我国的胡床、胡椅、饮食文化如今都成了我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国的农耕技术、书法绘画艺术,也在他国繁荣生长,遥相辉映。

可以说,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趋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着的,而这种趋势在17世纪新航道开辟,大航海时代来临后更显引人注目。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时间与空间的栅栏正在被拆除,文化交流与融合无处不在。文化上,美国的快餐文化与西方的节礼文化正在不断影响着国人的生活;而同样,中国的孔子书院遍布全球,“汉语热”成为世界的潮流,连耐克的球鞋也有了“青花瓷”版……现代与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正在不断融合,走向和谐。经济上的连锁关系也许就更大了,全球经济市场早已将每一个国度甚至每一个人纳入其中,成为一个整体。美国的金融危机也让世界各国“感冒发烧”,这一切都是融合使然。它让这个世界走向统一,走向“微世界”。

我们走向融合,因为内在人性的光辉是相同的。融合的理念改变着当下的时代,也许我们人类今后会融合成为一个民族,说同一种语言?未来会告诉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