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作文

20年后的梦作文4篇

栏目: 作文 / 发布于: / 人气:1.97W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年后的梦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20年后的梦作文4篇

20年后的梦作文1

一早清晨,我床边的电脑管家提醒我该起床了。我一骨碌翻起身,走到镜子前,发现胡子该剃了,“人大了就是这点不好。”我敲敲镜子,胡子立刻就没了。我心想:感应刮胡器还真不错!刮好胡子,我看了一眼日程表,这才想起今天是我的母校文苑小学的25周年庆典,我立即骑上了我新发明的“单人超音速飞翔器”。我丝毫不敢怠慢,一按启动,便向母校冲去。短短几分钟,我便已从美国的华盛顿来到了远隔重洋的中国,我的故乡——浙江湖州。

一到湖州,我就发现这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曾经的小村庄现已拔地而起了几十座高楼大厦,曾经我再也熟悉不过的桥,街道,社区都已经变得陌生起来了。在卫星定位系统的指引下,我骑着超音速飞行器来到了学校。学校的变化更大;门口有迎宾的机器人;花坛里有各种新奇的花草;学生们拿着像书本那样的笔记本电脑在上课,没有纸质的书本和铅笔;老师在大屏幕上讲课,没有黑板和粉笔;操场是立体的,有五层,每层都在进行不同的体育活动……

曾经严肃的校园截然不同了!正当我在欣赏美丽的校园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喊道:“朱兄,别来无恙啊?”我一回头,原来是老同学刘熠昕!我便学着他的口气回答;“刘兄,好久不见!你可好啊!”于是我们一起说了几句。不久,许多老同学也陆续来了。忽然,我们看到了曾经教过我们的赵老师和沈老师等好多老师。她们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好像时间没有在她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似乎我们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我们一起走进了熟悉的教室,可是这个教室让我们惊呆了:地板是绿油油的草地;课桌上是微型笔记本电脑,没有沉甸甸的书包;光线明亮而柔和,却看不见灯;空气清新自然还有点花香!教室大变样了!

突然,我们发现黑板报那儿没变,还是黑黑的一块。我们好奇的向校长询问。校长笑了笑,指了指黑板的旁边。这时我们才看见那儿有一排按钮。原来为了保持传统又不让老师和学生受到粉笔灰的伤害,保护环境,保护健康,学校都安装了新型黑板。这种新型黑板有电脑控制,可以通过语音输入信息,也可以用手写输入绘画,自动显示播出。需要更新时只需一键删除,方便简单极了!

看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教室,我们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时,我们还是小男孩和小女孩,在一起快乐地学习,锻炼,成长!真是回味无穷!那时虽然没有现在的先进条件,可我们在老师的教诲下学到了知识,才有今天这么多的新技术新发明从我们手中产生,才有科技的大进步!那是我们一生的财富!忽然,天摇地转,我们好像都掉进了地板里。我大叫一声,睁开了眼睛。我发现我在我房间的地板上。噢!我恍然大悟:这是我的一场梦!哎,如果这场梦是真的,那该多好啊!

20年后的梦作文2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梦。也许,大家的梦各不相同。但是,我们都为着自己的梦而努力。

就像是这个暑假我看的一本书中的主人翁一样。他为了追求自己的梦而离开自己的家园。他所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多。这仿佛像是告诉我们,不管前方有着多大的困难,请一定坚持自己的梦想。别让它消逝于岁月中。

故事的主人翁,他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完成自己的梦想,而现实中的我们呢?是否会像他一样呢?或者,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做法?而身为90后的我们,还能像父辈那样为了梦想而奋不顾身吗?或者是像现在的青年们,动不动就上演跳河,自杀的闹剧呢?

19世纪,在西方有一位近似疯狂的人。他梦想有一天人们在也不用点着柴油灯真正走入电灯时代。他梦想着有一天整个世界都能在黑夜里灯火通明。他梦想着有一天整个地球因为他而焕发生机。我想,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他是谁了。爱迪生,他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这个看似遥远的梦。

无独有偶,同样是这个世纪,在东方也上演一场追梦的故事。他们是以一班年轻人为主角,从公车上书到百日维新。无不体现他们所追求的梦。可惜的是,这个梦最终却被扼杀于摇篮中。但是,他们都没有曾放弃自己的梦。依然继续追梦。也许他们的梦没有实现,可是,他们不也留下了一段为梦想而牺牲的传奇吗?

故事的主人翁也是一个追梦的少年。他果断地离开自己的星球,开展了他的宇宙之旅。途中,他经历了很多的苦难,笑过也哭过,伤心过也内疚过。就如我们的人生一样,拥有梦想然后奋不顾身地去实现梦想。可是,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中充满荆轲,充满陷阱。如果不一如既往的话,梦想就会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困难所吞噬。因此,当我们处于逆境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要知道,只要你坚持下去,终有一天梦想会成真的。就像历史上的爱迪生,居里夫人一样。尽管我们也会像是维新派人士一样。一个个美丽的梦想被现实击碎。但是,那灿烂的碎片记录着我们永不止步地追求着自己的梦。当有一天日薄西山,我们都年老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声对天地大喊:这一辈子我们没有白白地过。因为我们有梦,那个属于自己的梦成就了我们一生。

我深深地明白了,前方的路不会是一帆风顺,我们也不会像是小孩子一样,有着父母的领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如今,就让我们-----90后的新生儿,双手紧抱自己的梦,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20年后的梦作文3

在我眼中,曹雪芹的惊鸿巨著《红楼梦》其实非常模糊,每一个人物都亦真亦幻。正如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近些年来,许多红学家着力于寻找《红楼梦》中人物的原型,譬如,说史太君的原型是康熙的曹贵妃:譬如,说邢夫人的原型是雍正皇后乌喇那拉氏云云。可惜,文学与政治挂上钩,便失去了原先那种模模糊糊的美意。

许多人说,《红楼梦》是晦涩的批判:批判封建制度,批判家长管制,批判统治者专权,批判黑暗污浊社会;但我看来,《红楼梦》仅仅描绘了一个家庭的兴衰,仅仅是一个唯美而凄凉的爱情故事,一个动人的梦,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人物都在唯美而模糊的梦境中得到了自己的极乐与升华。

何必把《红楼梦》想得那么复杂深奥呢?它只是一个模糊而释然的梦。

黛玉葬花时,酿作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溅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这样悲伤的诗句,她的性格变幻莫测,又有些离奇古怪,拥有着悲的一面,但这种悲,无疑也是一种感人的.美。后来,她气尽而死,看似抱怨抱憾,可试想,她走黄泉路,喝下孟婆汤,忘却世间是是非非,升天化作潇湘妃子,生活在着她梦寐以求的“世外仙源”,何尝不是清高脱俗的解脱呢?以死来结束这样一个人物,又不对其死因做清晰描写,任其模模糊糊的死去,真是神来之笔。

同样模糊的还有跟林黛玉以身相许的贾宝玉,其实贾宝玉并没有准确的性格,他任性,风流,多愁善感,又有一点小孩子气。他衔玉而生,肌骨如凝脂,似桃花,他曾两次梦游仙境,目睹仙界妖娆华丽,鉴金陵十二钗之命运,却懵懵懂懂,似傻似呆。他生活在纸醉金迷中,模糊而多变,扑朔迷离。

或许是有意避讳,作者将书中的一切都描绘的模模糊糊,既然如此,我们便似懂非懂的品读,又有何妨呢?

十二钗如一梦;宝黛间“但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情如一梦;宝钗矜持柔韧,不卑不亢的高风如一梦;晴雯勇而直爽,死而无憾的豪情如一梦;诗社中风花雪月,潇潇洒洒的岁月如一梦;刘姥姥嬉笑无忌,粗糙浮躁的俗乐如一梦;大观园红香绿玉,清泉泻露的浮华如一梦;贾府流水落花春去也,曲终人散的结局如一梦……。

这一梦一梦,简单如歌,单纯如一首清丽的诗,超脱凡尘,飘渺至极乐,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模糊懵懂,也愈发透露出释然凄美的气质。

20年后的梦作文4

我睡得正香,突然被“叮铃铃”的一阵声响吵醒。我伸了伸懒腰,看到电动日历上工工整整地写着:今天是20xx年7月26日。我按了电动三餐机的按钮,里面的早餐躺在盘子上向我打招呼呢!我一边吃,一边发呆。突然,我想起来,今天我要去东台考察,可以去我的家乡看一看。于是,我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餐,坐着我新造的四轮伸缩车朝着东台的方向前进。

刚到东台,哇,这是模拟北京呀!有新造的故宫、新造的长城,简直和北京一模一样。

这里的路变得如同可以行驶十个公共汽车一样宽阔,路上行驶着五颜六色的车,而且都是智能的。我看到一个很奇怪的人,那人穿着一身牛仔衣、牛仔裤、牛仔帽。可他看了看衣服,按了一个按钮,顿时,衣服变成了休闲装。我揉了揉眼睛,对,我没看错。那为什么衣服会“变身”呢?我走到一个服装店,准备问店长那衣服是怎么回事。店长拿掉墨镜,咦,这不是我的老朋友诗贤吗?我俩高兴地拥抱起来,他告诉我:“上一次同学聚会,就你和XXX没来,XXX去了韩国留学,而听说你在北京工作,怕打扰你们。于是,我们就没打电话给你们。哦,对了,你还记得上学时,有一个叫海阳的同学吗?他当了公安局局长。上一次,他破了一个大案,捉到五个毒贩,得到了国家给的一大笔赏金呢!”“哦,对了,我家人现在怎么样了?还和你是邻居吗?”我问道。他说:“我正准备跟你说呢,你爸爸当了一家连锁公司的董事长,又买了一套房子。”我惊讶地问:“那他现在住在哪儿?还住在以前的房子里吗?”他说:“你爸爸上一次买手机的时候,一不小心删除了所有号码,忘了你的手机号,所以不能住到新房子里,他说要等你回来。”我又问他:“那有些人的衣服为什么会变呢?”原来衣服上有一个按钮,只要一按就可以变款式。

我回到以前的小区,这儿的河水清澈见底,连水底的鱼虾都看得见,而且房子也变了,弯弯的,好像月牙一样。

我到了家,看见一个人穿着经理的衣服。那人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爸爸,他告诉了我有关那套房子的事。之后,我与家人们一起吃饭,一起散步,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这次回到家乡,我大开眼界,这些年家乡的发展可真快啊!

“叮铃铃”,我醒了,原来是一个美梦啊!

老师点评:文章首尾呼应,构思巧妙。二十年后的家乡,不仅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也发生了变化,想象丰富,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