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 《老子校释》第十一章
    发表于:2016-09-03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羅振玉曰:敦煌乙、丙本、景龍、廣明本均作“卅”。謙之案:景龍作“三十”,敦煌、廣明作“卅”,羅誤校。又室町本亦作“卅”。吳雲曰:“卅,諸本作三十。”是也。...
  • 发昏章第十一的词语意思及解释
    发表于:2019-05-17
    发昏章第十一【意思解释】1.套用《孝经》"某某章第几"的句式﹐是"发昏"的戏谑语。...
  • 《老子校释》第十七章
    发表于:2016-09-03
    太上,下知有之;謙之案:禮記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鄭注:“太上,帝皇之世,其民施而不惟報。”老子所雲,正指太古至治之極,以道在宥天下,而未嘗治之,民相忘于無為,不知有其上也。“下知有之”,紀...
  • 《老子校释》第十三章
    发表于:2016-09-03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辱為下。嚴可均曰:“何謂寵辱?辱為下”,王弼、傅奕作“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羅振玉曰:河上、景龍、禦注、景福、敦煌丙諸本均無“若驚”二字。景龍本“辱為...
  • 《老子校释》第十九章
    发表于:2016-09-03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紀昀曰:永樂大典“絕聖”二句在“絕仁”二句之下。武內義雄曰:遂州本“民”作“人”,蓋避唐諱。魏稼孫曰:“絕聖棄智”,禦注“智”作“知”。謙之案:遂州本、傅、範本亦作“...
  • 《老子校释》第八十章
    发表于:2017-01-04
    小國寡人,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嚴可均曰:“小國寡人”,各本作“寡民”。“什伯之器”,河上“伯”下有“人”字。羅振玉曰:“小國寡民”,景龍本“民”作“人”。“使有什伯之器”,敦煌辛本作“使...
  • 《老子校释》第二十一章
    发表于:2016-09-03
    孔得之容,唯道是從。魏稼孫曰:“孔得”,禦注“得”作“德”。嚴可均曰:“是從”,大典作“之從”。謙之案:“唯”字,諸王本作“惟”,道藏王本作“唯”。孔,甚也。書“六府孔修”,史記作“甚修”。...
  • 《老子校释》第三十一章
    发表于:2017-01-04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嚴可均曰:河上無“者”字。“不祥之器”,大典無“之器”二字。謙之案:“佳”字,傅奕本作“美”,室町本作“飾”,史記倉公傳引作“美好者不祥之器”,皆為望文生義。宋翔鳳曰:“...
  • 《老子校释》第十六章
    发表于:2016-09-03
    致虛極,守靜□。陳注:(篤)謙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篤”字,景龍本、景福本、趙孟俯本均作“□”。字鑒曰:“篤,說文:‘馬行頓遲,從馬,竹聲。'俗作□。”又室町本“極”字“篤...
  • 《老子校释》第五十章
    发表于:2017-01-04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羅振玉曰:敦煌本“十”作“什”,下同。馬敘倫曰:說文無“塗”“途”二字,蓋“徒”即“塗”“途”本字也。莊子至樂篇“食於道徒”,即道塗也。此“徒”字...
  • 《老子校释》第四十一章
    发表于:2018-02-13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嚴可均曰:“勤而行之”,御注無“之”字,傅奕作“而勤行之”。謙之案:法京敦乙本作“懃能行”,羅卷同此石,與武內本異。范本作“懃”,注云“古本”。案夏竦古文四聲韻卷一引古...
  • 《老子校释》第六十一章
    发表于:2017-01-04
    大國者下流,高亨曰:此句當作“治大國若居下流”,轉寫挩“治”字“若”字,而“居”字又訛為“者”字也。河上注:“治大國當如居下流。”是河上本原作“治大國若居下流”,其證一也。王注:“江海...
  • 《老子校释》第五十一章
    发表于:2017-01-04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貴德。嚴可均曰:“是以万物”,御注作“是以聖人”。魏稼孫曰:“德畜之”,御注無“德”字。羅振玉曰:敦煌本無“莫不”二字,景福本無“而”字。...
  • 《老子校释》第四十章
    发表于:2018-02-13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謙之案:碑本“昔之得一者”止“有生於無”句為一章。嚴遵本與上章相連,同此石。又宋趙志堅疏義“反”作“返”。又案“反”,復也,此易義也。易復彖曰:“反復其道,七日...
  • 《老子校释》第十五章
    发表于:2016-09-03
    古之善為士者,俞樾曰:河上公注曰:“謂得道之君也。”則“善為士者”,當作“善為上者”,故以得道之君釋之。“上”與“士”形似而誤耳。謙之案:俞說非也。依河上公注,“善為士者”,當作“善為道...
  • 《老子校释》第十八章
    发表于:2016-09-03
    大道癈,有人義。智惠出,有大偽。嚴可均曰:“有人義”,各本作“仁義”。“智惠出”,王弼作“智能”,或作“慧知”,非。洪頤烜曰:“智惠出,有大偽”,烜案“惠”當作“慧”。釋文本作“知慧”。說文...
  • 《老子校释》第六十章
    发表于:2017-01-04
    治大國若亨小鮮。羅振玉曰:“亨”,王本作“烹”,與景福本同。釋文出“烹”,注:“不當加‘火’。”則王本原作“亨”,今改正。景龍本、敦煌本均作“亨”,御注本、敦煌庚本作“享”。又“鮮”,敦...
  • 《老子校释》第十四章
    发表于:2016-09-03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謙之案:範本“夷”作“幾”。范應元曰:“‘幾'字,孫登、王弼同古本。傅奕云:‘幾者幽而無象也。'”此引傅雲,知傅本亦為後人所改,古本亦作“幾”。作“幾”是...
  • 《老子校释》第十二章
    发表于:2016-09-03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五味令人口爽;謙之案:牟融理惑論引首二句同,文選七命注引第二句同。七發注引作“五味實口爽傷”。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正義引:“五味令人口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
  • 《老子校释》第八十一章
    发表于:2017-01-04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羅振玉曰:敦煌辛本“知”作“智”。武內義雄曰:“善者不辯”二句,敦、遂二本在“知者不博”二句之後。謙之案:嚴、顧二句與敦、遂...
  • 《老子校释》第七十一章
    发表于:2017-01-04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謙之案:淮南道應訓引:“知而不知,尚矣;不知而知,病也。”傅、范本同,唯無二“而”字,“也”作“矣”。文子符言篇引:“知不知,上也;不知知,病也。”李道純曰:“‘知不知上’,或云...
  • 《老子校释》第二十章
    发表于:2016-09-03
    絕學無憂。易順鼎曰:文子引“絕學無憂”在“絕聖棄智”之上,疑古本如此。蓋與三“絕”字意義相同。今在“唯之與阿”句上,則意似不屬矣。馬敘倫曰:“絕學無憂”一句,當在上章。又曰:晁氏讀書...
  • 《老子校释》第十章
    发表于:2016-09-03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嚴可均曰:“能無離”,傅奕及近刻王弼句末有“乎”字,下五句皆然。俞樾曰:河上公本無“乎”字,唐景龍碑亦無“乎”字,然淮南道應引老子曰:“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
  • 《老子校释》第三十章
    发表于:2017-01-04
    以道作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嚴可均曰:“以道作”,各本作“以道佐”。羅振玉曰:景福本無“者”字,“強”下有“於”字。敦煌本“強”作“強”,下亦有“於”字。馬敘倫曰:譣弼注曰:“尚不可以兵強...
  • 《老子校释》第七十章
    发表于:2017-01-04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謙之案:“天下”二句,嚴本“天”上有“而”字。傅、范本作“而人莫之能知,莫之能行”。言有宗,事有君。謙之案:淮南道應訓引二句同。文子精誠篇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