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寓言 > 传说

峨眉山的民间传说故事简短

栏目: 传说 / 发布于: / 人气:1.12W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那你们知道有关于峨眉山的传说故事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峨眉山的民间传说故事简短

  峨眉山的传说故事一

相传,很久以前,有位云游和尚来峨眉山拜佛。他进寺庙后,只是叩拜,连香也不烧一柱,更不用说捐功德钱了。他上山以后,每座寺庙都要住上一两天,临走连感谢也不说一句。

一天,他走到雷洞坪,见这里山林幽静,便穿得很整齐,用的钵盂也是银质的,象个有钱的和尚,但在菩萨面前连香也不烧一柱,有一位和尚觉得他太吝啬了,便对他说:“大师,据老衲所知,凡来朝山拜佛的和尚,都要进香,有的还捐功德钱,不知大师有何捐助?”

云游和尚回答说:“我看这殿堂里面,什么也不缺,如果有一束束鲜花,供于佛前就好了。”

“大师所言极是,不过我们这峨眉山上,到处是林木,特别是半山以上,天气寒冷,有花木也种不活啊。”和尚回答。

云游和尚说:“这好办,明天早斋后,我们一道到林里去采。”

这时正是暮春三月,春寒料峭,有的峡谷里还积雪覆盖。那位云游和尚来到寺外,口中念动真言,不一会儿,林子里便长出一种树木来,枝头上挂满了花朵,有白的,红的,黄的,紫的,如一片云彩,把山林装点得美丽而清雅。

第二天,庙里的和尚见云游和尚不见了,也没有去找他。一个和尚出庙去挑水,忽地看到林子里有许多花树,他惊喜极了,水也不挑了,连忙摘了一大把,拿去供在佛像面前。同云游和尚交谈过的那个和尚,这才明白,原来那位云游和尚是位罗汉所化。花朵供在佛堂里,气氛肃穆庄重,和尚们就从此叫它桫椤花。

  峨眉山传说故事二

峨眉山顶有座古刹,名我卧云庵。传说很久以前,庙中有一小和尚叫无缘。无缘命褰,身体矮小且貌丑,又患一顽疾狐臭病。常年臭气熏人。师兄弟嫌他,都不愿理他,庙里方丈怕他的狐臭秽了神灵,平时不让他跨佛堂一步,只让他为庙里干些挑水、劈柴,上山打柴等重活。

一日,无缘上山打柴,不意来到一神奇山凹,凹内白雾萦绕,瑞气氤氲。他感怪异,便走近一看,见是一异树,这异树参天似伞,枝如虬龙,叶茂成荫,熠熠闪光,向下散发出无穷无尽的郁香。透过浓荫,他见上面有不少干柴,心中一喜,忙备斧上树,动手砍柴。

不料这异树干柴十分坚硬,累得他大汗淋漓,斧刃也砍缺。好不容易才砍下一截干柴。他看看天色不待,便放弃异树,攀其它树上砍柴去了……

第二天,无缘挑水巧遇方丈,方丈为之一楞,把他叫住,连声称奇道:“怪哉!怪哉,你身上狐臭已去,可闻芳香。”说着忙把他唤到一边,惊喜地问道:“无缘,你近日可遇啥奇事?”无缘一向诚实,不敢隐瞒,就把打柴遇那异树之事讲了一遍。方丈是个世故深通的老和尚,听有这等奇事,心中顿时明白了两分。忙要无缘去柴房把那截干柴取来。

无缘不敢怠慢,取过那截干柴,方丈一看,果然这干柴非同一般,黑中透红,浓香扑鼻,当即断定是一截珍贵的沉香木,方丈又惊又喜,心里盘算:“听人云,仙山沉香价值连城,若把沉香树砍掉卖给药商,我白云庵岂不发迹?”如意盘算打定,决定前去伐树。

第二天,方丈率众徒一行,让无缘带路直径那神奇山凹。

然而,当他们一行来到那道山凹,只闻扑鼻郁香,不见神奇异树。方丈不甘心,便带领众人走近一看,倏地白雾陡生,雾中躺着一条吊睛白额大虎,虎目圆睁,张牙舞爪,顿时吓得众和尚面作土色,浑身哆嗦,方丈吓得额上直沁汗珠,恍然大悟地想:“仙山宝地,菩萨道场,神仙给丑和尚治病本是功德,我人虽然出家但六根未除,尽想贪财,神灵能不怪么?”想到这里,他羞愧不已,忙带着众弟子回去了……

后来,卧云庵的方丈从此大彻大悟,广积功德,用那截沉香木一直为居士治病,分文不取,至他六根除尽圆寂。

峨眉山民间传说故事

财神修行九老洞

财神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终南山人氏。相传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九日,被后羿射下后,坠落于峨眉山,变成为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独赵公明变为人,隐九老洞中修炼得道。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云:商朝末期,纣王暴虐无道,周武王兴兵伐纣。武王的姜子牙和纣王的闻太师,各事其主。搬动了天兵天将,许多神仙也参与了。出现了一幕幕惊险激烈人仙混战的场面。在斗阵斗法中,闻太师被姜子牙攻破,损兵折将。正无计可施时,忽然想起峨眉山的道友赵公明,便亲自来迎请赵公明出山相助。赵公明随同前往,也未挽回局面,反受其害。后姜子牙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赵公明在峨眉山的修行洞府--九老洞,位于峨眉山中山区的仙峰岩,洞内有一石床,传为赵公明修炼时睡过。人们便在此建了一座神台,奉赵公明像,称财神殿。许多到峨眉山的人,都要到财神前祭拜、祈祷或许愿,想多点财气、财运和好运。

白蛇修炼白龙洞

在峨眉山清音阁上行至万年寺的游山道上,有一座名叫“白龙洞”的寺庙,相传这里就是蛇仙白娘子修炼的洞府。很久以前,有一条白蛇,在峨眉山白龙洞修炼已久,已有几分法力,游至天庭,偷吃了王母娘娘蟠桃园的蟠桃,道行大增,又回峨眉山继续修炼,终成蛇仙。青蛇则在黑龙滩修行。青蛇本是雄性,欲与白蛇相配,白蛇好胜,提出比试,取胜方可。青蛇也对天发誓,如果败了,愿变女身,侍候终生。两人随即在清音阁前的宝现溪展开恶斗。只见溪水猛涨,翻波逐浪,昏天蔽日。毕竟白蛇偷过吃王母娘娘的蟠桃,道行功力大过青蛇,青蛇功亏一筹,败落下来。顿时,从雷洞坪发出一道闪电,霹雳一声巨响,青蛇变为青衣秀女,称青儿。白蛇变为一位身着白衣白裙的天仙美女,称白素贞白娘子。人们把白蛇和青蛇相斗的地方称为“斗龙坝”.而白黑二水相传就是白蛇和青蛇的化身。

后来蛇仙白娘子,十分眷恋人间美景,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便与青儿结伴同游。在杭州西湖,遇到来峨眉山采过药的许仙,动了芳心,缔结良缘,成为佳话。

神水通楚

峨眉山神水阁前,有一水池,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流出。这股清泉,传说是轩辕黄帝问道峨眉山时,特地从东海龙宫引来的瑶池玉液,称“玉液泉”.泉水终年不涸,清澈明净,味甘可口,沁人心脾。长期饮用此水,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能治疗“眼疾”等多种病痛,又称“神水”或“圣水”.

隋朝时,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创立者智者大师云游到峨眉山中峰寺修持。常取附近的玉液泉饮用。喝了以后,身心清爽,精力充沛。后来智者到湖北玉泉山建造玉泉寺,常常感到口干舌燥,食不甘味,身体也渐渐消瘦下来。一日,东海龙王的女儿到玉泉山闲游,见大师这般情景,上前问道:“大师为何闷闷不乐,那里不适?”智者见这位年青女子十分友善,便问施主尊姓,从哪里来?女子具实相告。大师得知“龙女”亲临,便说:“我在峨眉山中峰寺修持时,常饮玉液泉,来到这里以后,总想喝到此水,日夜思念,忧郁成疾。”龙女说:“大师稍安勿燥,待我与你取来。”智者半信半疑,峨眉山与玉泉山,相隔千里,谈何容易,便说:“我在峨眉山时,尚留有禅杖、钵盂在中峰寺,如将这两件东西一并取来,可见是真。”龙女作法,飘然而去。不一会,只见一股清泉从玉泉山干涸的玉泉洞里流出,并浮来大师寄放在峨眉山中峰寺的钵盂、禅杖。大师十分惊喜和兴奋,立即取泉水饮用,身体得到了康复。

峨眉山的玉液神水,通到湖北玉泉寺。湖北古称楚,故有“神水通楚”之说。峨眉山神水阁前,尚有智者大师衣钵塔。神水池旁,还立有苏东坡题写的“神水通楚”碑。

诗仙听琴

唐开元年间“诗仙”李白游历到峨眉山,在白水寺(今万年寺)住了半年时间,与寺僧广浚和尚结为知己。广俊不但佛学造诣很高,而且琴艺也十分高超。常在寺内的白水池边为李白弹琴,琴声清越优美,李白为琴声所感写下了《听蜀僧广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相传,当时广浚优美的琴声令天上的仙女们陶醉不已,她们变成青蛙躲藏在白水池中偷听,久之,竞能模仿琴声“呱呱”叫了起来,成了峨眉山独有的仙姬琴蛙(俗称弹琴蛙)。逢着夏季,游人在池边击掌,池中的弹琴蛙便会发出琴声般的叫声。

峨眉山的主要山峰

大峨山

大峨山是峨眉山的主峰,海拔3099米,山脉峰峦起伏,重岩叠翠,山麓至峰顶50余公里,石径盘旋,直上云霄。在金顶有大面积抗风化强的玄武岩覆盖,构成了倾角在10~15度间的平坦山顶面。而在金顶的东侧为古生代碳酸岩,由于流水沿背斜裂隙强烈溶蚀,形成了高达800米的陡崖(舍身崖)和深涧。

二峨山

二峨山又名绥山,呈东北—西南走向,由花岗岩、白云岩等构成。主峰形似覆釜,海拔1909米。林木多柳杉、杂木、竹类,建有林场。土产茶叶、竹笋、桐油、生漆等,并产中药材。西麓猪肝洞,为道教名胜。南有紫芸洞,相传是唐吕纯阳修炼处。

三峨山

三峨山又名西皇山,位于乐山沙湾镇西南。长13千米,宽7千米,主峰海拔20xx.1米,高出沙湾镇江面1625米。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二叠系,山顶覆盖玄武岩。东坡陡。开始形成于新第三纪末。有铜、铝等矿产。

四峨山

四峨山在四川省大峨眉山之北二十里,峨眉山市区北五公里,海拔982米。因山形棱瓣如花,故又名花山,或谓即《水经注》之武阳龙尾山。山有圆通寺,山巅则有最早修建的古刹观音庵,为明代高僧印宗禅师(四川绵州人)谈禅结茅之处。

峨眉山的人文历史

峨眉起源

对于峨眉山名来历,众说纷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峨眉山就闻名于世。而峨眉山名,早见于西周,据晋代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以褒斜(今陕西汉中)为前门,熊耳(今四川青神县境内)、灵关(今四川雅安芦山县西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内)为城廓。”晋左思的《蜀都赋》写道:“引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但为什么称之为“峨眉”。其说不一。一说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说是因“两山相峙。”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边上,大渡河古称“涐水”山爱水而得名,故称“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为是山,才离开了水,由“涐湄”变成了“峨眉”。这种说法系近代文人赵熙之论,“是山当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峨眉山自春秋战国以后,已有20xx多年的历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佛教文化

公元1世纪中叶,佛教经南丝绸之路由印度传入峨眉山,药农蒲公在今金项创建普光殿。公元3世纪,普贤信仰之说在山中传播,中国僧慧持在观心坡下营造普贤寺(今万年寺)。6世纪中叶,世界佛教发展重心逐步由印度转向中国,四川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中心,佛寺的兴建便应运而生,历史上寺庙最多时曾多达100多座。公元8世纪,禅宗独盛,全山禅宗一统。9世纪中叶,宋太祖赵匡胤,派遣以僧继业为首的僧团去印度访问。回国后,继业奉记来山营造佛寺,译经传法,铸造重62吨,高7.85米的巨型普贤铜佛像供奉于今万年寺内,成为峨眉山佛像中的精品,文化、艺术价值极高。千百年来,峨眉山这个“佛门圣地”便以“普贤道场”之名,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

在过去漫长的时间中,峨眉山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佛教文化瑰宝,也遗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景区内现存寺庙30处,建筑面积约10万亲平方米。其中的飞来殿,万年寺无梁砖殿均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品.佛教文物品类繁多,其中高5.8米,7方14层,内外铸全本《华严经》文和佛像4700余尊的华严铜塔、万年寺明代铜铸佛像,以及明代暹罗国王所所赠《贝叶经》等都是精品。峨眉山有文物古迹点164处,寺庙及博物馆的藏品6890多件,其中属于国家定级保护的文物850多件,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作为“佛门圣地”的峨眉山,千百年来得以闻名,除了佛法的宣扬,佛徒信众的礼拜,历来与名人学士、墨客骚人的咏赞、记述和传播有着密切关系。诗人李白、苏东坡留下不少赞美峨眉山的诗篇。在二峨山(古绥山)下不远处的沙湾镇,有现代文豪郭沫若的故居。郭沫若写下了不少峨眉的诗篇,堪称峨眉诗人,曾书写“天下名山”题名。

武术文化

关于峨眉派武术历史沿革,与少林和武当派有所区别,少林派相传是南北朝时期来华的古印度高僧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传授的;武当派是由明初道家张三丰创始。峨眉派的始创则远远早于两派,根据现有史料研究后认为,峨眉武术孕育时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成型于春秋的战国,以白猿祖师(司徒玄空)的“峨眉通臂拳”为历史依据。关于峨眉武术的地域定义,史学界尚有争议:从广义上认为,峨眉武术形成于峨眉山,故以峨眉而得名,流传于巴蜀(西南大部)地域范围内的武术各流派由于相近的地理环境和相通人文自然,所形成的风格和特征非常相近相通,均以“峨眉派武术”相称,形成为以峨眉山为主的一大地域性武术派系——峨眉派。

从理论上讲,峨眉派武术是在武术的基础上形成的,武术则来源于武艺等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形成和发展进程中,必然会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域因素的制约。所以,峨眉武术在孕育期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根深蒂固的巴蜀神巫文化影响,在形成期间益于道家养生行气之术和佛门内外兼修之精髓,在发展中受到楚越文化、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的熏陶,是数千年来巴蜀各民族的智慧和结晶。

山茶文化

在峨眉山有文字记载以来4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峨眉山茶史及其茶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们同峨眉山道、释、儒文化及峨眉派武术文化组成了峨眉山文化大观,根据可以考究的古典文献,峨眉山茶史即茶事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峨眉地区最早出现的原始农耕时期,这一时期大致距今有300余年。最先将峨眉山森林中野生古茶择而饮之的是远古农耕时期纷至沓来峨眉山中觅寻长生不老修行之术的中国远古原创道教人物。

茶道中的峨眉派始于公元845年间,由峨眉山昌福禅师(今眉山人)创立,创编茶道律谱《峨眉茶道宗法清律》一书。到公元880年授僧人茶法62人,公元881年交由万年寺隆元法师主持茶道律规。峨眉茶道的精神就是“智、美”,不以传统认识为标准定论。隆元法师是一名峨眉山本地人,对茶的种植和制作都较为精通,通过他的努力,峨眉茶道又溶入了一些种茶法和制茶法,并获得大量的民间俗家弟子的支持和修习。后来的当代人,大多都知道峨眉山历代高僧几乎都会种茶制茶,著名的中国名茶“竹叶青”、“峨眉雪芽”、“峨眉白芽”、“妙品”等,就是峨眉山历代高僧自种自制的极品绿茶之系列产品。

峨眉诗歌

《峨眉饵黄精》,唐·韦应物

《送斐迪侍御使蜀》,唐·钱起

《赠别郑炼赴襄阳》,唐·杜甫

《峨眉东脚临江听猨怀二室旧庐》,唐·岑参

峨眉山

峨眉山

《楚狂接舆夫妻》,唐·吴筠

《登峨眉山》,唐·李白

《度秋》,唐·李世民

《感遇诗之二十四》,唐·陈子昂

《畴昔篇》,唐·骆宾王

《峨眉圣灯》,唐·薛能

《天柱山赠峨眉田道士》,唐·施肩吾

《寄峨眉山杨炼师》,唐·鲍溶

《赠薛涛》,唐·白居易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那你们知道有关于峨眉山的传说故事吗?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峨眉山的传说故事一

相传,很久以前,有位云游和尚来峨眉山拜佛。他进寺庙后,只是叩拜,连香也不烧一柱,更不用说捐功德钱了。他上山以后,每座寺庙都要住上一两天,临走连感谢也不说一句。

一天,他走到雷洞坪,见这里山林幽静,便穿得很整齐,用的钵盂也是银质的,象个有钱的和尚,但在菩萨面前连香也不烧一柱,有一位和尚觉得他太吝啬了,便对他说:“大师,据老衲所知,凡来朝山拜佛的和尚,都要进香,有的还捐功德钱,不知大师有何捐助?”

云游和尚回答说:“我看这殿堂里面,什么也不缺,如果有一束束鲜花,供于佛前就好了。”

“大师所言极是,不过我们这峨眉山上,到处是林木,特别是半山以上,天气寒冷,有花木也种不活啊。”和尚回答。

云游和尚说:“这好办,明天早斋后,我们一道到林里去采。”

这时正是暮春三月,春寒料峭,有的峡谷里还积雪覆盖。那位云游和尚来到寺外,口中念动真言,不一会儿,林子里便长出一种树木来,枝头上挂满了花朵,有白的,红的,黄的,紫的,如一片云彩,把山林装点得美丽而清雅。

第二天,庙里的和尚见云游和尚不见了,也没有去找他。一个和尚出庙去挑水,忽地看到林子里有许多花树,他惊喜极了,水也不挑了,连忙摘了一大把,拿去供在佛像面前。同云游和尚交谈过的那个和尚,这才明白,原来那位云游和尚是位罗汉所化。花朵供在佛堂里,气氛肃穆庄重,和尚们就从此叫它桫椤花。

  峨眉山传说故事二

峨眉山顶有座古刹,名我卧云庵。传说很久以前,庙中有一小和尚叫无缘。无缘命褰,身体矮小且貌丑,又患一顽疾狐臭病。常年臭气熏人。师兄弟嫌他,都不愿理他,庙里方丈怕他的狐臭秽了神灵,平时不让他跨佛堂一步,只让他为庙里干些挑水、劈柴,上山打柴等重活。

一日,无缘上山打柴,不意来到一神奇山凹,凹内白雾萦绕,瑞气氤氲。他感怪异,便走近一看,见是一异树,这异树参天似伞,枝如虬龙,叶茂成荫,熠熠闪光,向下散发出无穷无尽的郁香。透过浓荫,他见上面有不少干柴,心中一喜,忙备斧上树,动手砍柴。

不料这异树干柴十分坚硬,累得他大汗淋漓,斧刃也砍缺。好不容易才砍下一截干柴。他看看天色不待,便放弃异树,攀其它树上砍柴去了……

第二天,无缘挑水巧遇方丈,方丈为之一楞,把他叫住,连声称奇道:“怪哉!怪哉,你身上狐臭已去,可闻芳香。”说着忙把他唤到一边,惊喜地问道:“无缘,你近日可遇啥奇事?”无缘一向诚实,不敢隐瞒,就把打柴遇那异树之事讲了一遍。方丈是个世故深通的老和尚,听有这等奇事,心中顿时明白了两分。忙要无缘去柴房把那截干柴取来。

无缘不敢怠慢,取过那截干柴,方丈一看,果然这干柴非同一般,黑中透红,浓香扑鼻,当即断定是一截珍贵的沉香木,方丈又惊又喜,心里盘算:“听人云,仙山沉香价值连城,若把沉香树砍掉卖给药商,我白云庵岂不发迹?”如意盘算打定,决定前去伐树。

第二天,方丈率众徒一行,让无缘带路直径那神奇山凹。

然而,当他们一行来到那道山凹,只闻扑鼻郁香,不见神奇异树。方丈不甘心,便带领众人走近一看,倏地白雾陡生,雾中躺着一条吊睛白额大虎,虎目圆睁,张牙舞爪,顿时吓得众和尚面作土色,浑身哆嗦,方丈吓得额上直沁汗珠,恍然大悟地想:“仙山宝地,菩萨道场,神仙给丑和尚治病本是功德,我人虽然出家但六根未除,尽想贪财,神灵能不怪么?”想到这里,他羞愧不已,忙带着众弟子回去了……

后来,卧云庵的方丈从此大彻大悟,广积功德,用那截沉香木一直为居士治病,分文不取,至他六根除尽圆寂。

峨眉山民间传说故事

财神修行九老洞

财神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终南山人氏。相传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九日,被后羿射下后,坠落于峨眉山,变成为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独赵公明变为人,隐九老洞中修炼得道。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云:商朝末期,纣王暴虐无道,周武王兴兵伐纣。武王的姜子牙和纣王的闻太师,各事其主。搬动了天兵天将,许多神仙也参与了。出现了一幕幕惊险激烈人仙混战的场面。在斗阵斗法中,闻太师被姜子牙攻破,损兵折将。正无计可施时,忽然想起峨眉山的道友赵公明,便亲自来迎请赵公明出山相助。赵公明随同前往,也未挽回局面,反受其害。后姜子牙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坛真君”,率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赵公明在峨眉山的修行洞府--九老洞,位于峨眉山中山区的仙峰岩,洞内有一石床,传为赵公明修炼时睡过。人们便在此建了一座神台,奉赵公明像,称财神殿。许多到峨眉山的人,都要到财神前祭拜、祈祷或许愿,想多点财气、财运和好运。

白蛇修炼白龙洞

在峨眉山清音阁上行至万年寺的游山道上,有一座名叫“白龙洞”的寺庙,相传这里就是蛇仙白娘子修炼的洞府。很久以前,有一条白蛇,在峨眉山白龙洞修炼已久,已有几分法力,游至天庭,偷吃了王母娘娘蟠桃园的蟠桃,道行大增,又回峨眉山继续修炼,终成蛇仙。青蛇则在黑龙滩修行。青蛇本是雄性,欲与白蛇相配,白蛇好胜,提出比试,取胜方可。青蛇也对天发誓,如果败了,愿变女身,侍候终生。两人随即在清音阁前的宝现溪展开恶斗。只见溪水猛涨,翻波逐浪,昏天蔽日。毕竟白蛇偷过吃王母娘娘的蟠桃,道行功力大过青蛇,青蛇功亏一筹,败落下来。顿时,从雷洞坪发出一道闪电,霹雳一声巨响,青蛇变为青衣秀女,称青儿。白蛇变为一位身着白衣白裙的天仙美女,称白素贞白娘子。人们把白蛇和青蛇相斗的地方称为“斗龙坝”.而白黑二水相传就是白蛇和青蛇的化身。

后来蛇仙白娘子,十分眷恋人间美景,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便与青儿结伴同游。在杭州西湖,遇到来峨眉山采过药的许仙,动了芳心,缔结良缘,成为佳话。

神水通楚

峨眉山神水阁前,有一水池,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流出。这股清泉,传说是轩辕黄帝问道峨眉山时,特地从东海龙宫引来的瑶池玉液,称“玉液泉”.泉水终年不涸,清澈明净,味甘可口,沁人心脾。长期饮用此水,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能治疗“眼疾”等多种病痛,又称“神水”或“圣水”.

隋朝时,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创立者智者大师云游到峨眉山中峰寺修持。常取附近的玉液泉饮用。喝了以后,身心清爽,精力充沛。后来智者到湖北玉泉山建造玉泉寺,常常感到口干舌燥,食不甘味,身体也渐渐消瘦下来。一日,东海龙王的女儿到玉泉山闲游,见大师这般情景,上前问道:“大师为何闷闷不乐,那里不适?”智者见这位年青女子十分友善,便问施主尊姓,从哪里来?女子具实相告。大师得知“龙女”亲临,便说:“我在峨眉山中峰寺修持时,常饮玉液泉,来到这里以后,总想喝到此水,日夜思念,忧郁成疾。”龙女说:“大师稍安勿燥,待我与你取来。”智者半信半疑,峨眉山与玉泉山,相隔千里,谈何容易,便说:“我在峨眉山时,尚留有禅杖、钵盂在中峰寺,如将这两件东西一并取来,可见是真。”龙女作法,飘然而去。不一会,只见一股清泉从玉泉山干涸的玉泉洞里流出,并浮来大师寄放在峨眉山中峰寺的钵盂、禅杖。大师十分惊喜和兴奋,立即取泉水饮用,身体得到了康复。

峨眉山的玉液神水,通到湖北玉泉寺。湖北古称楚,故有“神水通楚”之说。峨眉山神水阁前,尚有智者大师衣钵塔。神水池旁,还立有苏东坡题写的“神水通楚”碑。

诗仙听琴

唐开元年间“诗仙”李白游历到峨眉山,在白水寺(今万年寺)住了半年时间,与寺僧广浚和尚结为知己。广俊不但佛学造诣很高,而且琴艺也十分高超。常在寺内的白水池边为李白弹琴,琴声清越优美,李白为琴声所感写下了《听蜀僧广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相传,当时广浚优美的琴声令天上的仙女们陶醉不已,她们变成青蛙躲藏在白水池中偷听,久之,竞能模仿琴声“呱呱”叫了起来,成了峨眉山独有的仙姬琴蛙(俗称弹琴蛙)。逢着夏季,游人在池边击掌,池中的弹琴蛙便会发出琴声般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