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寓言 > 历史故事

民间历史传奇故事

栏目: 历史故事 / 发布于: / 人气:3.03W

故事是传承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历史教学的重要部分,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民间历史传奇故事。

民间历史传奇故事

民间历史传奇故事1:越边虎传奇

清朝末年,在吉林府境内西北部,与伯都讷厅黑林子接壤的喀萨哩河东岸北牛角屯,李家的媳妇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李祥,小名“牢棒”,意思为长大后身体强壮。民国三年,李祥长成了半大小子,因李家家境贫寒,于是被迫给财主高三家扛活,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屋漏偏遭连阴雨,这一年的春天,李祥全家不幸得了伤寒病,家里无钱医治。只好去求少东家,好说歹说,少东家答应借给他一斗高粱米。生怕被老东家看到,李祥便走后门,真是冤家路窄,正好碰见高三。高三骂道:“你个穷鬼,你借米,什么时候能够还上,你家要是死绝了,我管谁要去?”说着夺下米口袋,李祥一气之下将米倒在地上,愤愤地说道:“老高头,你这个老杂毛,你要记住今天所说的话,你等着瞧!”说完便扬长而去。高三狠狠地骂道:“你个小兔崽子,你还能翻了天咋地?”说着,拿起文明棍朝李祥打去。

李祥心怀怒火赌气离开了高家,回到家里。父亲见他空手回来,问道:“牢棒,借到钱没有?”李祥说道:“爹啊!少东家已经答应借一斗高粱米,可是碰到老东家高三,粮食被他抢回去了。”李老汉长叹一声,说道:“哎!这年头真是不给穷人活路啊!”李祥听到爹说的一番话,心好像被尖刀剜的一样痛。看到病倒躺在炕上的爹娘,因无钱医治如今已是病入膏肓。再看看未成年的弟弟妹妹,真应验了“一分钱憋到英雄汉”那句话。李祥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中暗想:“活人岂能让尿憋死,古有梁山好汉、今有北牛角李祥,我要上山拉绺子干一番大事业,让自己的爹娘不再受财主的剥削和压迫,过上好日子。”

李祥一夜没睡好觉,天刚放亮,他捏手捏脚地来到了父母的屋里,跪在地上给父母磕了三个响头,眼里含着热泪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到亮甲山拉起了绺子,对外报号“越边虎”。不几年光景就聚集起百十来号人,李祥成了大当家的。越边虎的绺子建制比较齐全,等级森严。大掌柜(大当家)、二掌柜(二当家),他们负责掌管整个队伍的活动;大掌柜之下还有四梁八柱等中层头目,有内四梁、外四梁之分。内四梁:“搬垛”负责出谋划策;“炮头”带领绺子打头阵;“水香”负责查岗放哨防守匪巢;“粮台”管理绺子上下吃喝拉撒睡。外四梁:“秧子房”负责对抓来的“肉票”(人质)严刑拷打索取钱财;“踩窝子”踩点探听侦查情况,联系其他事务;“写字匠”负责写匪令,推八门指方向;“花舌子”负责给肉票家属送信联络讲价。

民国八年(1920xx年)的春天,越边虎让“写字匠”写好信,派“花舌子”给老高家送去,扬言要血洗高家,以报当年被欺辱之仇。老高家被吓得惶惶不可终日,就托人到吉林买来了快枪。安排炮手昼夜轮流监视,青壮年男子轮番巡逻。妇女、孩子吓得晚上不敢脱衣服睡觉。可几天过去了丝毫不见动静。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高家依然不敢放松警戒。过了几天,越边虎又让“写字匠”写了一封信,派“花舌子”半夜把信扔到高家院子里。老高头打开信一看:“不出半月必来拜访,给你家好好过个年儿!”连续一个多月,高家人是被折腾得人困马乏,最后只有高家爷几个自己夜间巡逻了。

话说有一天,正值月黑风高夜,伸手不见五指,狂风大作。越边虎率领绺子包围了高家大院。高家豢养的几条大黄狗一阵狂叫,高三突然被惊醒。他发觉情况不妙,便向空中放了一枪,高声喊道:“胡子来了!”此时,外面也响起了枪声,一家人在睡梦中被惊醒。妇女和孩子被吓得大喊大叫,哭声一片,院内乱作一团。绺子二当家的郑木匠冲着小喽啰喊道:“放亮子(放火)!”院外的柴草垛被点着了,顿时火光冲天。慌乱中高三被“炮头”一枪打死,土匪们一窝蜂冲进院内,打死打伤数人。高家炮手一看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郑木匠对越边虎说道:“大当家的,老东家和少东家都被打死了,还死了俩炮手,只是少了高殿元、高殿清哥俩。”越边虎说道:“我就不信跑得了和尚,还跑得了庙?给我搜!”众多土匪四下踅摸,一个小喽啰喊道:“大当家的,西厢房房山头停着一口五七大棺材。”越边虎走进跟前,端详一会儿,见棺材天用楔子别着,露出不大的一条缝隙,抬手冲着棺材就是两枪。此时,里面传出声音喊道:“饶命啊!饶命!”棺材天被错开,从里面爬出两个人,正是高殿元、高殿清哥俩。越边虎说道:“我看在你们哥俩过去对我不错,今天饶你们二人不死!”郑木匠把高家老少集中到院子里。越边虎说道:“我大仇已报,与你们这些人没有关系,今后高家就是我们绺子的家。谁要是不服,休怪我不客气!”说着抬手一枪,挂在大门的灯笼应声落在地上,高家人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了。

这一次越边虎大获全胜,不仅缴获了六杆快枪,还把老高家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从此,越边虎的绺子更是名噪一时。越边虎擅于手使双枪,具有百步穿杨的本领。他的绺子经常在榆树东南部花园山、卡岔河流域,以及舒兰法特一带活动。提起他的名号,这一带的财主们闻风丧胆,附近的小绺子更是不敢招惹他,就连舒兰法特驻军,也都让他三分。越边虎由最初遭人欺负、受人压迫的穷扛活的,变成了作恶多端、残害百姓、杀人不眨眼的土匪头子。

(二)

保寿靠河村二道沟子屯老王家,在黑林子开个糕点铺子,掌柜的叫王森,平时卖点麻花、槽子糕、烧饼、炉果等,在家排行老四,人称“四掌柜的”。有一次,他去黑林子本家铺子,恰巧碰见越边虎和他的表兄弟去黑林子赶集。听到越边虎的表弟说:“大表哥,都说你枪打得准,给我露一手吧!”越边虎说:“兄弟,今个儿我就让你开开眼,啥叫打得准。”见前面四五十米外,有一个人在路上正走着,手里拎着一个玻璃瓶子。越边虎从腰中掏出匣子枪,抬手一枪,玻璃瓶子就被打碎了。越边虎吹了吹枪口上的青烟说道:“表弟,这下你知道我的厉害了吧!”前面的人正在赶路,突然听到一声响,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低头一看,手里拎的瓶子只剩下一个瓶嘴和绳子了,正站在地上瞅着瓶嘴发愣。在那个年代,玻璃瓶子很贵,主要是作为容器,赶集装酒装豆油用的。这时,越边虎走上前,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哥们儿,吓着你了吧!说完,从兜里掏出一些钱说,你自己到黑林子再买一个吧!”可见,匪首越边虎枪法之准。

老王家的当家人叫王生财,家里有几十垧地,在黑林子还有买卖铺子,家境过得比较殷实,是附近有名的大户财主家。王生财平时就好鼓捣个洋枪土炮啥的,对胡子更是没有啥好感。有时,小股胡子路过本屯,他还故意放几枪,以示警告,那意思就是,别看你们是胡子,我们老王家也不是好惹的。“踩窝子”的小喽啰回到绺子窝,对越边虎说道:“大当家的,二道沟子的王生财欺人太甚了,我们弟兄几个路过他家门口,也没有招惹他,他竟然放枪示威。”越边虎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骂道:“他妈拉巴子的,南卡岔河一带就没有敢和我叫号的,哪天就绑他!”王生财的这一举动得罪了越边虎,也为日后埋下了祸根。过了一段时间,越边虎带着“炮头”并挑选十几个枪法准的胡子,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包围了王家,王生财及其侄子王桐在睡梦中被绑架。第二天,越边虎让“写字匠”写好信,派“花舌子”给王家送去,限期拿钱赎人否则撕票。土匪要的赎金可不是仨瓜俩枣就能解决的,那真是狮子大张口啊!这时的王家人慌了手脚,赎人要紧啊!全家上下忙着四处筹钱并卖了十几垧好地,才凑足赎金,托人给越边虎送去,过了几天,王生财及其侄子王桐才被放回。

(三)

越边虎手下有一个“踩窝子”的小喽啰,外号叫“蓝红子”。有一次“蓝红子”去黑林子踩点回来,恰巧路过铁匠炉。铁匠正在给马挂掌,“蓝红子”相中了拴马桩上的两匹高头大马。回到绺子住处,他乐颠颠地向越边虎报告说:“大当家的,今儿我在黑林子铁匠炉发现两匹好马,打听明白了,是黑林子三道沟子老薛家的。我看,今儿晚咱们就把它抢来怎么样?”越边虎一听怒斥道:“你们他妈的成天想啥呢?谁家都敢抢啊!那可是我表姐家,都给我消挺儿地,你们听好了,打今儿往后这件事你们想都不要想!”小喽啰们七嘴八舌地说道:“我们就听大当家的!”正因为有这层关系,老薛家才一直平安无事。

保寿赵家村有名的大财主赵世宽,家里有几十垧地,还有个弟弟叫赵世英在永吉县当检察官,不但有钱而且还有势力。有一次,赵世宽被仇家插签了,越边虎的眼线得知赵世宽正在黑林子赶集,便报告给二当家的郑木匠。越边虎决定派人在回家的路上“别梁子”(劫道),准备将赵世宽绑票以敲诈钱财。赵世宽赶完集往家走,眼线在后面跟踪并暗示“炮头”前面走的人就是赵世宽。“炮头”一看此人:身穿粗布棉袄和打着补丁的棉裤,裤脚子用黑色的腿带子缠着,头戴着看不出色儿的破毡帽,脚穿一双破布鞋,腰里扎着麻绳别着个旱烟袋,身上背着个破褡裢。心中暗想:“这穷馊样,怎么看也不像家趁万贯的财主啊!”便决定放弃绑票,赵世宽因为穿着打扮不张扬,因此才躲过这一劫。

民间历史传奇故事2:秀才不会逃

周尚文是一名落第秀才。这天傍晚,他看到人们都在收拾东西离开村子,一问才知道,金兵又打来了。一名兵士说,金兵很快就要来了,他们正是从前方撤下来的,顺便通知沿路的居民,能逃的就尽量逃。

周尚文一惊,问:“你们是大宋的兵士,怎么敌兵一来,全往后跑了。”那名兵士叹息一声,说:“我们也想抵抗外敌啊,可金兵还没到,那些当官的全给吓跑了。这仗没法打啊,大家只好逃了。”周尚文就问兵士现在还有多少人,那名兵士说,本来他们是有几千人的,可金兵快到时,领头的将军却因害怕连夜跑了,于是兵士们全乱了,大家各自逃生,最后只剩下一千多人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兵士们聚集在离村子不远的一处林子前,有的大骂那些逃跑的将军,有的则商量该去哪投奔。如果还是散兵游勇的话,最后大家也活不成。就在大家议论的时候,周尚文来到了林子前,大叫道:“兵爷们,这里有能管事的吗?我想求你们帮帮忙。”

大宋对读书人还是挺尊重的,所以一般人看到秀才,都礼让几分。有人奇怪地问:“你还不快跑?”周尚文却没理会众人,又问哪位军爷是领头的。见他仍在问,就有人嘻嘻哈哈地将一名大汉推了出来。那人被大家推出来,只好说:“唉,大官们都跑光了,只剩我们这种小头目了。你到底有什么事?”大汉自称吴壮。周尚文笑道:“我也没别的事,只是想跟你们借一把刀,尽量找一把最锋利的。”吴壮奇怪地问他借刀做什么,周尚文昂起头来大叫道:“金兵已经快打过来了,我跟你借刀,就是想到前方去杀敌。”吴壮狠狠地瞪了周尚文一眼,忽然叹了一口气,说:“我知道先生是在讽刺我们,大敌当前,却从前方逃了回来。其实我们这些兄弟也想打仗啊,可能带兵打仗的都跑了,我们就算还留在那里,也无非多一千具尸体罢了。”周尚文笑着问:“现在我问你,假如你和我比武,你认为我会赢吗?”吴壮一怔,就听周尚文笑道:“我没练过武,在这里跟你打,我肯定打不过你。如果到我家门前打,我想,赢你两个还是行的。”兵士们都笑了起来,吴壮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怒道:“你这是笑话我吗?好,你想在哪打就在哪打,我要输了,我陪你去,哪怕是送进金营让他们砍头。”

众人都轰然叫好,周尚文拾起一根棍子在前走着,吴壮跟在身后,兵士想看热闹,全都打着火把跟了上来。不一会儿,大家就来到村子里。此时村里静悄悄的,村民都已经逃走了。吴壮心想,就算他在家门前设计陷阱,注意些就是了。两人并排着走,却没料到刚走几步,周尚文突然将手中的棍子一挥,架到了他的脖子上,笑了一声,说:“假如我现在手中拿的是刀,你的头已经掉下来了。是不是你输了?”

这一下来得突然,吴壮哪想到这样也算是比武?不禁怒道:“还没开打呢,这怎么能算?”众人都笑了起来,没想到这秀才竟然玩这种小孩子的把戏。周尚文笑道:“你既然是跟我来比武的,怎么能不算?好吧,我再给你一次机会。”说罢手中的木棍向吴壮身上打来。吴壮伸手,就想夺过木棍,谁知周尚文的木棍还没打到,已将棍子收回,往后退了几步。吴壮一看他也就这点能耐,就纵身上前,却没料到地却是虚的,刚踏上去,地就陷了,顿时身子落进坑中。周尚文趁他还没立稳,已经上前用木棍在他脖子上又轻轻打了一下,叫道:“看,你又输了一阵。”

本来吴壮开始是小心这里有没有陷阱的,可刚才被周尚文棍子一架就说是他输,让他心里有点气,注意力转移了,倒忘了注意陷阱的事。吴壮从坑里跃出来,怒道:“你这样玩小孩子的把戏,算什么比武啊。”周尚文大叫道:“你管我用什么方法,能够杀敌就是好方法。反正我是要上前迎敌的,你要怕金兵,不和我去我也不勉强你。只是不知道,大宋军营里,和我一样不怕死的,还有多少人。”

却说金兵元帅见所到之处大宋官兵望风而逃,不禁大喜,就派将军乌林南带两千精兵在前面急追,大部队带着物资随后。乌林南一路追赶,竟然没有遇到抵抗队伍,于是他令队伍急行,务必打上一仗,好在元帅面前表现表现。这天刚来到一处渡口,就看到对岸竖起一排旗帜,终于遇上宋兵队伍了!

他令兵士们驻扎在岸边,准备找船只渡江。这时,就看到对面一匹马跑到江边,一名宋军兵士大叫道:“我们将军下战书来了!”说罢弯弓搭箭,就朝金营射了过来。兵士将书箭拾起,交给了乌林南。他一看就乐了,只见上面写,由于大将军跑了,这里剩下的已经不到一千名兵士,大家本来想投降,可是觉得就这样未开仗就降,面子上实在过不去,所以愿与金兵约定,让金兵派一千人到对岸,与宋兵开打,双方点到为止,如果宋兵输了,情愿全部投降。如果同意,宋兵可以派船将金兵接过河。

乌林南一看,大笑道:“没想到宋军竟然想到如此儿戏的打法,好,就同意这样打。”手下的副将奇怪地说:“您真的信他们?”乌林南笑道:“宋兵的将军都吓跑了,剩下这些人哪还有胆量打?他们这样做,分明就是怕死。我们何不将计就计,将他们打败。”

第二天一早,宋军果然派几只船过了河,于是乌林南先派几名金兵上船,开始他心里还小心防备着,怕宋兵在载金兵过江时会突袭船上的金兵。可船来回了几趟,都没发生任何意外,也就放心了。此时宋兵列队在离岸边不远的地方,整整齐齐地等着。金兵上岸后,也与宋兵迎面站着,小心地提防宋兵会突然杀过来,可一直到一千名金兵全部上岸,宋兵也没有发起进攻,看来他们真的打算玩比武了。

乌林南自己并没有过江,只是让副将到对岸。此时两边的兵士都排好队了,宋兵阵上一名大汉站了出来,高声叫道:“你们准备好没有,是不是可以开战了?”金兵的副将回头看了一眼对岸,乌林南手一挥,做了一个开战的手势。副将立即叫道:“可以打了!”霎时,金兵全部刀出鞘,众人一声高呼,场上的喝声惊天动地。

乌林南笑了,可还没等他笑出声来,就发觉已经不对劲,刚才那些高呼的声音顷刻间全变了,变成了鬼哭狼嚎的声音。他大吃一惊,再看江对面时,却发现列在江边的金兵队伍不见了,在金兵刚才列队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大坑。此时宋兵已经涌了过来,有的朝坑里放箭,有的截杀爬出坑来的金兵。乌林南大惊,知道中了宋兵的计,却苦于隔着江,没法过去帮忙。

乌林南气得指着对岸直骂,却见宋兵们已经坐上船,向这边划来。乌林南叫兵士们迎敌,却在这时,就听后方的林中响起一阵鼓声,几杆旗帜升起,无数支箭射了出来。很快对岸的宋兵已经过了江,与林中的宋兵汇合,又是一阵追杀。乌林南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逃窜,一直看到随后的大军这才敢停下来。

那晚周尚文和吴壮比武后,将自己的计策跟大家说了,众人都觉得可以试一试。其实大家一路撤下来,都是一肚子气,此时有人领头,自然想去拼杀一番。于是众人就推举吴壮领头,让周尚文为军师,来到金兵必经的江边迎敌。他们先在江岸挖地道,将地下掏空,再用柱子支撑着,当将金兵诱到此处列队后,才拉开木桩,于是上千名金兵全陷进去了,只能任人宰割。同时又派一小部分人在江对岸作疑兵,将金兵吓退。

两天后,韩世忠带领的抗金队伍也来到了,看到周尚文一个秀才竟然能带兵击退数倍于自己的金兵,不禁感慨:“秀才带兵,亦是勇将!

民间历史传奇故事3:蛙声如潮

民国初年,苏北古黄城驻守着一个保安团,团长叫刘二黑。有一年遭天灾,庄稼颗粒无收,来年春,饥民成群,饿殍遍地,保安团也闹起了粮荒。刘二黑请示上峰要粮,上峰回电四个字:就地解决。

本就是土匪出身的刘二黑这下堂而皇之地重拾老本行,命部下打家劫舍、四处抢粮。转眼间到了夏天,负责南路抢粮的团副向刘二黑报告一桩古怪事:城南二十里有个汪家寨,是个两千来人的大村寨,村民们虽说也都面黄肌瘦的,却没一个外出逃荒要饭的,更没有饿死的,突袭抢掠之下,却发现寨子中家家户户也不过只存有半口袋粮食而已,最多撑上三五天;而过得十来日,寨中村民依旧乐呵呵地活着,岂非咄咄怪事?

老奸巨猾的刘二黑立马就明白了——汪家寨一定有“度荒粮”!所谓度荒粮,乃是乡间有些德高望重、目光长远的老族长,在丰年时按人头逐户收缴些粮食,秘藏某处,等荒年再均分给大家,共度饥荒。

刘二黑软硬兼施,终于暗地里从汪家寨中收买了一个内线,得知汪家寨的度荒粮全藏在村西汪翰林的墓室中。这汪翰林是明朝人,堪称汪氏族人的祖先,中过翰林做过高官,死后受封,墓地规格极高,只是几百年过去,屡经战乱,墓室早被盗墓贼一扫而空。事不宜迟,刘二黑点起一个连的士兵,押着十几辆胶轱辘大马车,自己则扯着那个内线,共坐一辆双开门的马拉轿子车,亲打头阵,直扑翰林墓。

来到汪家寨西,在内线的指点下,沿着一条野草掩映、蜿蜒曲折的小径,刘二黑他们终于找到了翰林墓,只见翰林墓地处高阜,周边尽是野芦苇丛生的水洼,翰林墓前,高高地竖着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石牌坊后站立着两溜石马石羊,煞是威风。士兵们下了马车,正要挖掘石墓门,却见一个手牵山羊的牧羊人从地下冒出来似的,不顾一切地扑挡在墓门前。刘二黑下了轿子车一看,只见这牧羊人打着赤脚,腰横一支竹笛,长相极是奇特:四肢细短,肚子却高鼓如孕妇,四方大脸,鼓眼泡,招风耳,大嘴巴,粗脖颈,活脱脱一身蛤蟆相貌!

刘二黑忍不住“扑哧”一笑:“你就是汪蛤蟆吧?果然人如其名。”牧羊人一怔:“你怎么知道我的外号?”随即大叫道,“这是我们汪家祖先的坟墓,我是守墓的,你们青天白日的,岂能干伤天害理的盗墓勾当?”刘二黑一声冷笑:“哼,我看你不仅是守墓的,更是守粮的!快快滚开。”汪蛤蟆反将墓门护得更紧。刘二黑一使眼色,团副拔出手枪,“叭”的一枪将汪蛤蟆牵的山羊打了个羊头开花。汪蛤蟆呆愣半天,到底敢怒而不敢言,离开墓地,钻进了芦苇丛——不用说,他是跑回汪家寨通风报信去了。刘二黑毫不为意:有兵有枪,怕个鸟!

士兵们吭哧吭哧,费了好大功夫终于挖开墓道门,钻进墓室,只见墓室内极是宽敞,既干爽又通风,确是藏贮粮食的好地方,拧亮汽灯再一照,人把高的荆条粮囤一个挨一个,抓把囤里的粮食一嚼,咯巴干脆。粗略一算,这些粮食足够全团人马吃半年的!

“快搬快搬!”刘二黑喜得眉开眼笑。士兵们卷起袖子正要搬运粮食,只听一片呐喊声中,手执大刀长矛、镰刀铁锹的村民们赶了过来,黑压压地将翰林墓围了个密不透风。汪家寨白发苍苍的老族长带头上前,质问刘二黑为什么要掘人祖坟。

刘二黑“嘻嘻”一笑,耍起了无赖:“你们的祖先汪翰林昨夜托梦于本团长,说要向本团捐献军粮。本团长半信半疑的,来到这儿掘开坟墓一看,还真的有粮!”老族长强压怒火哀求道:“刘老总,实不相瞒,墓中粮食是我们寨两千口人的活命粮,请您给我们留下一半,不,哪怕留下几囤也成……”

刘二黑眼一翻:“颗粒不留!”一闻此语,怒火中烧的村民们气炸了肺,直向前拥。“你们胆敢抢军粮?”随着刘二黑的威喝,团副拔出手枪,冲天连放几枪,总算止住了村民们的脚步。对峙了一阵,见村民们仍不退去,刘二黑勃然大怒,喝令士兵们压上子弹,拉开枪栓,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村民。村民们牙齿咬得咯吱响,拳头攥得紧紧的,不时有人低吼:“吃枪子是死,没了粮食也是死,咱们不如拼了!”人群又躁动起来,连一向稳重的老族长也额头青筋绽出,就要带大伙往前冲。

刘二黑见状,“嗖”的从腰里拔出一面小红旗——只要小红旗一举一挥,士兵们就要放枪!

千钧一发之际,汪蛤蟆挤上前来,手摆得似风吹荷叶,力劝老族长带大家往后退。老族长气呼呼地道:“没了粮食,让大伙吃啥保命?难道吃你汪蛤蟆不成?”

汪蛤蟆一跺脚,一咬牙:“好,若是没了粮食,就、就吃我汪蛤蟆,不,是让大伙儿吃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