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寓言 > 历史故事

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

栏目: 历史故事 / 发布于: / 人气:1.84W

历史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现代历史教学中,需要年轻的教学方式,而一直作为传授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历史故事,在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便承担着传播年轻教学方式的使命。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

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篇一:楚庄王纳谏

公元前620xx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即位。这位新君自登基以来,根本不理朝政,白天打猎,晚上喝酒,每日轻歌曼舞,沉浸宫闱。他还下了一道命令:谁敢进谏,就杀了谁。

这样一混就是三年。

楚庄王手下有一位名臣,名字叫伍举,他实在看不下去楚庄王的所作所为,决心去见楚庄王。

当时,庄王正和郑妃等美女调笑,见伍举进来,理也没理。伍举走上前,对他说:“大王,有人让我猜一个谜,可我猜不着。我知道大王高才多艺,特来请大王赐教。”

楚庄王一听,很感兴趣,就坐直身子,问道:“你说来听听。”

伍举说:“有一种鸟,生活在大山上,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呀?”

楚庄王听后,爱理不理地说:“伍举,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我知道你的意思,你回去吧。”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不但没有改掉缺点,反而变本加厉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大臣名字叫苏从的,下定决心,冒死入宫进谏。

楚庄王问他:“你知道我下过死令,难道你不想活了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让我去死也心甘情愿!”

楚庄王听后很受震动。

从此,他的态度转变了,停止了荒淫奢靡的生活,全力用心在朝政上。他调走了一批奉承拍马的人,重用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等人,让他们帮助自己处理日常政务。很快,楚国上下,气象一新。

也是这一年,楚国出兵灭了庸国。

几年之内,楚国又出兵,讨伐宋国,俘获战车五百乘,大大加强了楚国的军事实力。

楚庄王不仅在国内大事上能听从大臣们的正确意见,对外攻谋上,也常采纳合理化建议。

楚庄王20xx年的时候,楚国出兵讨伐陈国,杀死了陈国弑君的臣子夏徵舒。陈破之后,楚国索性把陈国划入自己的版图,使之成为自己的一个县。

开庆功会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只有大臣申叔时,脸上没有一点喜色。

楚庄王问他:“你为什么这么不开心呀?”

申叔时说:“牵着牛从田地里走过,践踏了别人的庄稼,这是不对的;可田地的主人因此却想牵走这头牛,这不更加过分吗?夏徵舒弑君,我们讨伐他,这是没错的,但我们打着道义的旗号来了,却趁机吞并人家的国家,天下人会怎么看呢?”

楚庄王觉得申叔时的话很对,马上改变了原来的决定。

楚庄王不但善于纳谏,心地还很慈善。

楚庄王20xx年的时候,他率兵攻打郑国,破城之后,他通过城门进入郑国的都城。这时,前边不远的道路上站着一个人,光着上身,手里牵着一只羊,正在迎接他。

楚庄王一看,站在那里的不是别人,正是郑国的国君郑伯。

郑伯对他说:“我是郑国的国君,却不被上天所保佑,现在国家破了,我怎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我的内心有一个愿望,如果您没有忘记周厉王、周宣王对我先辈的册封,就请您不要灭绝郑国的社稷祭祀,只让我来侍奉您,我会感恩不尽的。”

楚国的大臣们劝楚庄王不要听信郑伯的话,可楚庄王却说:“他乃一国之君,能够放下尊严向我请求不要消灭他的国家,这样的国君老百姓一定很信任,我怎么能随便杀死他呢?”

楚军后退三十里,与郑国讲和了。

却说楚国和郑国打仗,晋国出兵救郑,双方激战一场,结果晋军大败。晋军的残部逃到黄河边的时候,由于船少人多,兵士争相渡河,许多人落入水中。落水的兵士想往上爬,船上的兵士怕船翻,就用刀砍落水者,场面混乱极了。

有人劝楚庄王趁机杀过去,把晋军消灭干净。

楚庄王说:“我们已经打了胜仗,又何必多杀人呢?”说着,下令退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

曾经贪图享乐的楚庄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变成了一个英明贤能的君主,这正是他善于纳谏的结果。

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篇二:赵氏孤儿

晋灵公即位期间,奢淫无度,骄横放纵,他手下的大臣赵盾屡屡劝谏,他非但不听,还要派人杀掉赵盾。赵盾知道消息后,逃到晋国边境上的一个偏僻的地方躲了起来。后来,他的族弟赵穿杀死了晋灵公,拥立新君晋成公,赵盾才重新回到朝中来。

赵盾去世时,国君换成了晋景公,他让赵盾的儿子赵朔接替了他父亲的职位。

晋景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97年,晋国的司寇屠岸贾控制着朝中的实权,为了扫除异己,他决定对最有威信、对他也最有威胁的赵朔一家下手。

他说:“我们怎么能容忍弑君者的后代在朝堂之上呢?”

大臣韩厥知道他的话是在说赵朔,就替赵朔辩解:“灵公被杀的时候,赵盾并不在都城,这事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何况,先君也没有治他的罪,现在我们若是这样做,并非先君的意思。”

屠岸贾一听,很生气,他强词夺理道:“赵盾是赵家的同族兄弟,难道他不是罪魁祸首吗?”

韩厥看阻止不了他,就跑去把这一情况告诉了赵朔,让他快点逃走。

可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屠岸贾根本没有请示国君,就带着几千人包围了赵家,把他的一门老小都杀死了。

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已经怀有身孕,屠岸贾诛杀赵氏家族的时候,她逃进了王宫里,算是逃过了一劫。

赵朔有一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这一天,他去找赵朔最好的朋友程婴,见面就直截了当地问:“赵朔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不死?”

程婴说:“赵朔的妻子已怀有身孕,不日就要分娩,如果幸运地生下一个男孩的话,我愿意侍奉他长大。”

公孙杵臼赞许地点了点头。

没过多久,赵朔的妻子果真生了一个男孩。屠岸贾一听,马上带人入宫,准备斩草除根。情急之下,赵朔的妻子把婴儿藏在了自己的裤裆里,心里还不停地祈祷:如果赵家不该被灭绝,你就不要啼哭!

兵士们在屋内搜查时,婴儿果然没有啼哭。

屠岸贾估计婴儿已被送出宫,就张贴告示,悬赏捉拿。

这一回,程婴找到了公孙杵臼,对他说:“这次侥幸逃过去了,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得想一个万全之策。”

公孙杵臼问他:“扶立孤儿和甘愿赴死,哪一个更容易些?”

程婴说:“当然死更容易一些。”

公孙杵臼说:“那就让我做容易一些的,你做那件比较难的事情吧。”

他二人定下一条计策他们找来一个婴儿,给他穿上华丽的衣服,扮成赵朔的儿子的样子,由公孙杵臼抱到山里藏了起来。然后,程婴跑到屠岸贾手下的一个将军那里,假意说:“我程婴是个平常的人,怎么能承担扶立孤儿的重任呢。所以,谁能给我一千两黄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

那个将军一听,立即满足了程婴的“要求”。

于是,程婴带着他们,来到公孙杵臼的藏身处,抓住了公孙杵臼,他的怀里果然抱着一个男孩。

公孙杵臼一见程婴,仿佛什么都“明白”了似的,他大骂:“小人!小人!赵朔被杀的时候,你不殉死,还与我商议什么扶立孤儿的事,如今看来,这一切都是假的!”他紧紧抱着孩子,哭道:“天哪,他只是一个孩子,他有什么过错呀你们要杀就杀了我吧,放过这个孩子吧!”

兵士们哪里肯听,一拥而上,把公孙杵臼和孩子都杀死了。

屠岸贾以为赵氏孤儿已经除掉了,十分高兴,戒备也就松懈下来。大臣韩厥让自己的心腹扮成医生,入宫去给公主看病,趁机把婴儿偷偷地带出来,交给程婴,由他带着逃到深山藏了起来。

十五年后,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韩厥的帮助下,与程婴一起还朝,带兵征伐屠岸贾,杀死了这个仇人。

程婴见赵武大仇得报,陈冤得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追随他的好友公孙杵臼去了。

他死后,与公孙杵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为“二义冢”。

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以后每年春秋两季,都带家人前去祭祀,代代不绝。赵武在晋国担任正卿等重要职位,为晋国的稳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关于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篇三:胡服骑射

公元前320xx年,赵雍成为赵国的第八代国君,史称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的北方与游牧民族地区接壤,他们经常前来犯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北方的游牧民族一向被中原人称为“胡人”,他们轻装快马,能骑善射,行动十分快捷。而当时中原的各诸侯国,其军事装备多为笨重的战车,兵士也是重盔厚甲,非常不便。

聪明的赵武灵王察觉了其中的差异,便想在自己的国家里搞一番改革。

有一天,他对自己的臣子楼缓说:“咱们北有燕国,东有东胡,西有林胡、楼烦、秦国和韩国,中间还夹着一个中山国。我们如果不发愤图强,随时都有灭国的危险。我想改革一下咱们国家的风俗,改穿胡人的衣服。”

楼缓一听,很赞同,并说:“服装要改,这打仗的方法是不是也得改改?”

赵武灵王说:“对啊!我改服装就是要学习胡人的骑马射箭。”

这件事传出去,遭到了许多保守大臣的反对。

赵武灵王又跟另一个大臣肥义商量说:“我的想法你是知道的,可大家都反对,你说怎么办?”

肥义说:“大王,过分的犹豫是办不成大事的,既然这件事对国家有利,我们还犹豫什么呢?”

赵武灵王说:“我之所以犹豫,是担心天下人讥笑我。现在看来,讥笑我的是些愚蠢的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的。”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就穿上了胡人的服装,大臣们一见,都吓了一跳。赵武灵王把自己的计划和大家说了,可那些大臣们觉得泱泱大国,向边地的胡人学习是件丢脸的事,都不愿意照办。尤其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头脑非常固执,听说改穿胡服的事情之后,干脆装病在家,不去上朝了。

为了在朝廷内取得一致的意见,赵武灵王亲自到叔叔家去劝他,和他反复讲穿胡服的好处,并真诚地恳求他:“如今我要发布穿胡服的命令,假如叔父不穿,天下人恐怕都要议论这件事。我希望叔叔帮助我,成就改革赵国的功业。”

公子成终于被说动了。赵武灵王非常高兴,当即赏给他一套胡服。

第二天,公子成就穿着这套胡服上朝去了,原来持反对意见的大臣们一看公子成都穿胡服了,没话可说,也跟着穿起来。

赵武灵王看条件成熟了,便正式下达了一道命令。命令一下达,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了。开始的时候,大家觉得不习惯,日子一长,才发现穿胡服无论走路还是干活,都灵活多了。

紧接着,赵武灵王又号令赵国的兵士学习骑马射箭,几年工夫下来,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了。

公元前320xx年,赵武灵王率领骑兵打败了临近的中山国,又收服了东胡以及临近的几个部落。等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个年头,林胡、楼烦也被收服了,赵国的土地比原来大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