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寓言 > 神话故事

古代神话小故事大全

栏目: 神话故事 / 发布于: / 人气:1.98W

神话是叙述人类原始或是演化阶段时的故事,它通常可以反映出人类最本质、最原始的思维方式或是精神内涵。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带来的古代神话小故事大全,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代神话小故事大全

古代神话小故事大全篇一:煮海治龙王

不知是哪朝哪代,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它“金藏岛”。

后来,这满岛藏金子的消息被贪得无厌的东海龙王知道了。他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竟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涨潮的涨潮,鼓浪的鼓浪,直向金藏岛扑来。眨眼间,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上树倒屋坍,人们呼爹哭娘,一派凄惨景象。

金藏岛东首有座纺花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东海龙王无端作恶,残害百姓,心中忿忿不平。于是她手拿神帚,朝海面轻轻一拂,漫上山来的滚滚潮水、滔滔巨浪,就哗的一声向后倒退了。金藏岛上幸存的男女老少,都纷纷逃往纺花山避难。

纺花仙女摇身一变,化作一位白发苍苍的百岁阿婆,拄着拐杖对大家说:

“龙王水淹金藏,黎民百姓遭殃。若要保住金藏,随我把花来纺。纺花织成渔网,下海斗败龙王!”

大家听了百岁阿婆的话,不论男女老少都来纺花织网。纺呀织呀!织呀纺呀!整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织出了一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

渔网织成了,派谁下海丢斗龙王呢?人群中跳出一个小孩,拍着胸脯说:

“我去!”

乡亲们一看是海生,不禁心里凉了半截。海生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乳气还未脱,穿着开档裤,怎能下海斗龙王?纺花仙女却乐呵呵地说:

“下海斗龙王,贵在有胆量,就让海生去吧!”

接着,她拿出一套金线衣,给海生穿上,又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的秘诀。

海生穿上金线衣,顿觉全身一阵酥痒,他遵照纺花仙女的嘱咐说了声:“大!”浑身上下的肌肉疙瘩立刻一块块鼓了起来,越来越大,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众乡亲一个个着得目瞪口呆。这时,海生毫不费动地拿起那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辞别纺花仙女和众乡亲,迈开大步,奔下纺花山,扑通一声跳进了汪洋大海。

谁也奇怪,海生游到哪里,哪里的潮水海浪就为他让路。原来海生穿的金线衣是纺花仙女特地为他编织的避水宝衣呢!

不一会儿工夫,海生来到海中,取出金线网往下一抛,说声:“大!”那网天盖地撒向大海。万万想不到,第一网收起,就擒住了东海龙王的护宝将军狗鳗精。海生听纺花仙女说过,只要擒住狗鳗精,就可得到煮海锅;有了煮海锅,就能保全金藏岛。他开心极了,命令狗鳗精快快交出煮海锅来!

金线网越缩越小,被罩在网中的狗鳗精痛得死去活来,为了活命,只得乖乖地带着海生到东海龙宫的百宝殿去拿煮海锅。

百宝殿金光万道,殿内九缸十八排,缸缸盛满了奇珍异宝。海生什么都看不上眼,单单拾起一只黑乎乎的煮海锅,就急匆匆回纺花山来了。

海生和大家一道按照纺花仙女的指点,在海边支起煮海锅,舀来一勺东海水,烧旺一堆乾柴火,哺哩咱啦煮起来。煮呀!煮呀!一炷香过去了,煮得海水冒热气;二炷香过去了,煮得海水起白泡;三炷拄香过去了,煮得东海龙王老老实实浮出水面,后面跟着一帮气喘嘘嘘的龙子龙孙、虾兵蟹将,直喊饶命!

“退潮息浪,还我金藏。否则,我就煮烂你这个海龙王!”

东海龙王连连打揖,急忙下令潮退三尺,浪息三丈。

金藏岛终于又露出水面重见天日。

谁知,等海生端开锅,熄了火,海龙王又突然涨潮鼓浪,一个浪头将煮海锅卷得无影无踪了。

“怎么办?”海生急得直跺脚。这一脚非同小可,跺得地动山摇!所有埋藏在地下的金子,都被海生跺了出来,纷纷飞向海岸,落在滩头。眨眼之间,成了一到金光闪闪的大海塘,任凭潮涌浪翻,金塘巍然屹立,纹风不动。

自此以后,海龙王再也不敢来掀风作浪,黎民百姓也可安享太平,而“藏金岛”也被人们改称为“金塘岛”了。

古代神话小故事大全篇二:龙头金钗

舟山六横岛有个田坳村,村后傍青山,村前临海滩。村里有一对兄弟,老大叫大郎,老二叫二郎。

一个月夜,兄弟俩到海边去捉沙蟹埋蕃薯。哟!海滩上密密麻麻的爬满了沙蟹、红钳蟹,兄弟俩可高兴啦!大郎拿起扁担在前面打,二郎在后面拾,一些些功夫装满了两箩筐。大郎叫二郎先挑回去,腾出箩筐再来挑。

二郎把沙蟹挑到蕃薯地里一倒,赶紧又回到海滩来。咦!大郎怎么不见?到哪里去了呢?海边喊喊没人应,山上找找没人影,回家看看冷清清。二郎急得哭了,跑去问村里的老公公。老公公告诉他:

“海里有一条千年黑鲨鱼,残暴凶恶,经常到海边来张着大嘴吃人。

你的爷爷和爹爹,就是被黑鲨鱼吃去了,说不定大郎也被黑鲨鱼吞到肚子里去了。”

二郎谢了老公公,又伤心又痛恨,发誓要找黑鲨鱼报仇。老公公想了想说:“你要报仇,到龙山湾去求龙公主帮忙吧!”

二郎谢了老公公,辞别了众多乡亲,翻过一个坳过一道湾,来到龙山湾。龙山湾有个龙潭,黑沉沉的深不见底,阴森森的寒气逼人。二郎围着龙潭。蹲了一圈又一圈,不知怎样才能找到龙公主,急得坐在潭边直掉泪。眼泪掉到龙潭里,突然一片亮光,现出一座银闪闪的大宫殿。二郎破涕而笑,一骨碌跳了起来,憨头憨脑的向宫殿走去。

这是龙公主住的地方。真大呀!一幢幢都是水晶砌成的,五颜六色,绚丽多彩,好看极啦!大宫殿接小宫殿,龙公主住在哪一幢?二郎朝东厢寻。寻呀寻,忽见一间屋里闪着红光。他进去一看,屋里有个大蒸笼,热气腾腾,蒸笼外面绣着一条红通通的火龙。火龙看见有人进来,呼的一声,喷出一团白雾。哟!好烫人呀!二郎连忙擎过一桶水,猛地泼了出去。火龙怕冰,逃走了!

二郎打开蒸笼一看,满笼是龟瞥鱼虾。他正饿着哩!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就吃。吃一口身子长一长,吃一口,力气大一大。一下子长成了高高大大、壮壮实实的俊小子。

小宫殿通大宫殿,龙公主住在哪一殿?二郎朝西厢寻。寻呀寻,忽然传来笙歌乐曲声。他顺着歌声,寻到一宫殿,探头一看,只见一群姑娘穿红戴绿,边歌边舞。哟!歌声是多么动听呵!舞姿是多么优美呵!可是,二郎心里正烦哩!不想听不想看,粗着喉咙喊道:

“别跳了,你们可知能公主住在什么地方?”

姑娘们吃了一惊一齐朝门口望去。哟!是个又俊又憨的小子嘻嘻的笑啦,齐声说:“龙公主不在,快来跳舞吧!”

二郎急了,转身欲走,忽听得清脆脆一声叫:“二郎慢走!”

只见两个宫女拥着一位天仙般的少女飘然而来。

姑娘们悄悄地说:“龙公主来了。”

二郎听说是龙公主,急忙上前叩见。龙公主扶起二郎说:

“你的来意我知道了。可是,那黑鲨鱼十分凶恶,你不害怕吗?”

“为父兄报仇,为渔乡除害,死也不怕!”

龙公主微微一笑,随即从头上拔下一支黄灿灿的龙头金钗交给二郎说:

“你拿去吧!到时候用得着哩!”

二郎谢了龙公主,接过龙头金钗走啦!

二郎走出龙宫,只见眼前蓝澄澄的大海,到哪里去找黑鲨鱼呢?要是有条路该多好呀!真怪,他心里这么想,龙头金钗便一闪一闪的射出金光,海水向两边排开,中间让出一条又平又宽的大路。二郎又惊奇又高兴,顺着大路奔跑起来。跑呀跑,不知跑了多少时候,二郎跑累了,便在一个沙丘上坐下来。奇怪,沙丘怎么抖动起来了?他低头一看,啊呀呀!原来是黑鲨鱼躲在沙丘里睡觉哩!还没等二郎反应过来,黑鲨鱼一张嘴,就把他吃进肚里去了。

黑鲨鱼肚里黑沉沉的,什么也看不清。二郎拿出龙头金钗一照,发现大郎昏沉沉地躺着哩!他急忙用龙头金钗的金光在大郎心窝上一照,大郎轻轻地舒了口气,活啦!

二郎说:“哥呀!你莫慌,等我杀死黑鲨鱼,就回家去!”

二郎说罢,轨举起龙头金钗朝黑鲨鱼的心肺上猛刺猛剜,黑鲨鱼痛得乱蹦乱窜,一头钻进沙丘里,死了。

二郎用龙头金钗剖开黑鲨鱼的肚皮,拉着大郎跳了出来,大郎高兴地说:“兄弟,我们快回家吧I”二郎说:

“慢着,慢着,把黑鲨鱼拖回去,让乡亲们剥它的皮,吃它的肉,解解心头之恨呵!”

大郎说:“这么大的鲨鱼,怎么拉呀?”

是呀!这样大的鲨鱼怎么拖得动呢?对了还是问问龙头金钗吧!龙头金钗一闪一闪的射出金光,召来了十八条大鲸鱼,拖起黑鲨鱼就往田坳跑。二郎和大郎骑在鲨鱼背上,比乘船还稳当呢!

古代神话小故事大全篇三:管家老龙

舟山岛上有个大展庄,大展庄里有个翁家坳,翁家坳后面有座郑家山,郑家山上有一个小小的龙潭,龙潭里面住着一条老龙。这条老龙每逢乾旱不雨的夜晚,总要用龙角顶出一把骨排椅,到龙潭边上坐一坐,看一看,察看天象,如果大展庄上田水乾了,吃水少了,他就把身子一弯,将头伸到龙潭里,吸一口水,朝大展上空一喷,立即下起雨来。大展庄的百姓,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庄上的人都说,这是郑家上老龙行及时雨的结果呢!

郑家山那个龙潭,上口小,下口大,潭的四周精光滴滑,深不见底,直通东海大洋。郑家山老龙长年累月住在这个龙潭里,深居简出,他的结拜兄弟钓门港老龙,常劝他换个大地方,他总是含笑谢绝了。他说这个龙潭虽小,却能在山顶眺望普陀山佛国风光,在潭中能闭目养神,生活倒也过得清闲。

有一天夜里,老龙突然觉得神思不宁,坐卧不安。他披衣起来,步田龙潭,站立在郑家山上,极目远眺。只见北边天际杀气弥漫,星月无光。

老龙急忙跳上云端,定睛望去,原来是金兵把枣阳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宋营里,兵断水,马断草,眼见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可把他难住了。去解危吧!难免要闻杀戒;不去解危吧!又不忍城破民遭殃。他左思右想,决定去找钓门港老龙商量。

钓门港面对东海大洋,海宽水深,钓门港老龙身居龙宫,逍遥自在。这时,他正坐在龙宫里,笙萧歌舞,饮酒寻欢。听说郑家山老龙来了,连忙起身相迎,端杯斟酒,殷勤款待。郑家山老龙哪有心思饮酒,急忙将来意告诉钓门港老龙,约他同去枣阳城解危。钓门港老龙听了,竟哈哈大笑起来说:

“上有玉帝,下有百姓,此事非我所管,大哥何必自找苦吃呢?”

郑家山老龙听了很不是味道,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他当即告辞出来,悄悄驾起祥云,向枣阳城而去。

过东海大洋,越过高山峻岭,到了枣阳上空。他按下云头摇身一变,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挑着一担东西急匆匆向宋营走去。到了枣阳城下,被一个守城门的宋兵拦住去路:

“喂!老头,不准过去!”

老翁喘着气抹着汗说:“我是给你们送东西来的,快让我进城吧!”

宋兵一听送东西,倒是很高兴,可是仔细盯量一番:前头是一桶清水,后头是一小捆稻草,再也没别的东西。那个宋兵哭笑不得,摇了摇头说:

“老头呀!你是一片好心,可是这一点水不够十人喝;这一捆草不够

一匹马!”

老翁朗声笑道:“军情紧急,先用着再说吧!”边说边挑担进了城。

城内宋兵和百姓闻讯拥来,这个舀一勺清水,喝下去清凉甘甜,精神百倍;那人扯一把稻草,战马吃了,迎风嘶鸣,威风凛凛。那一小桶水任凭千人舀万人喝,就是不见浅一点:那一小捆草,任凭了多少匹战马,总是不见少一点。于是士兵们一涌而上,抬水的抬水,挑草的挑草,霎时间兵营里人欢马也叫,热闹非凡。

枣阳城里有了水,有了草,一下子兵强马壮,斗志昂扬。城内兵民又惊奇又感激,纷纷询问这个白发老翁:“你老人家尊姓大名?何居何地?”

老翁回答说:“我姓郑,家住舟山府大展庄翁家坳。”

第二天,宋营开城决战,把金兵打得大败而逃。宋兵绝处逢生,反败为胜,更加崇敬那个白发老翁,可足四处寻找,哪里还有他的踪影!带兵的将军只得据实奏明宋王,为老头请功。宋王听了,感慨不已,下旨钦差查寻此人,当面封赏。

钦差奉旨出京,过关穿城,弃马登舟,越过东海大洋,穿越钓门港,到了大展的茅洋埠头上岸,坐了八人大轿,鸣锣开道,向翁家坳来。到了村口,见有个驼背老人在挑水,连忙上前问话:

“喂!老头,村上可有一位姓郑的老公公?”

驼背老人原是郑家山老龙所变,他不要封赏,也不愿离开郑家山,于是笑笑答道:“翁家坳里统统姓翁,哪有姓郑的老公公!”

那个钦差大臣本来就不满意这份苦差事,现在听驼背老人这么一讲连忙传下话来:“既然无此老人,我们回去吧!”

于是,大队人马原路返回。官船到了钓门港,突然风浪大作,乌云遮天,官船只得抛下船锚。可是锚刚抛下,海面就风平浪静,船一起锚,风浪又来了。如此反反覆覆,吓得大官小官面如土色。钦差大臣毕竟比别人高明,见此情形,连忙合掌祷告:

“要是枣阳城解危的老翁是此地神灵,即请平风息浪!”话音刚落,风浪静息了。”

钦差当即宣读皇上诏封果然,官船就平平稳稳开走了。原来兴风作浪的正是钓门港老龙。他听说皇帝来封郑家山老龙,心里酸溜溜的;一看没有封到郑家山老龙,真是喜出望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就来拦路讨封。

如此情景,郑家山老龙看得一清二楚,不觉感叹地说:

“有危不救,讨封争先,真乃小人也!”

他未为富贵所动,依旧住在郑家山的龙潭里,经常用龙角顶出一把骨排椅,在龙潭边上坐一坐,察看天象,为大展庄行雨赐福,所以大家都称他为“管家老龙”。

古代神话小故事大全篇四:天门石

相传女娲炼石补天的时候,有一块石头从炉里滚出来,落到了峨眉山上。这块石头又高又大,直通玉皇大帝的南天门。也就是说,有了这块天门石,天宫里的那些仙女仙童要到人间来可就便当多了,只要顺着这块石头向下走,不一会儿就到了峨眉山脚下。

“既然这么方便,我们何不下去玩玩?”看守蟠桃园的两位仙女动了凡心,趁着王母娘娘做寿之时偷偷溜了下来。啊!人间真美啊!两位仙女正陶醉在美不胜收的峨眉山山水间时,忽然听见一声大喝:“你们竟敢私下凡间!我奉王母娘娘之命前来,定将你们捉回天庭!”原来是巨灵神奉旨来捉她们了!两位仙女灵机一动,化为了两只枯叶蝶趴在林中的落叶上。巨灵神左看右看,怎么眼睛一花,这两个仙女就不见了?只得这样回去禀告王母娘娘。王母娘娘说:“既然这样,我命你斩断那块天门石,让她们两个永远也回不了天宫!”从此,天门石就分开成了两块,高高地屹立在了峨眉山上。

古代神话小故事大全篇五:开创先朝启

上第一个朝代的启

禹三十岁生日,是在搬石挑土、修坝浚河中度过的。那一年,他在涂山结识了阿娇姑娘,彼此情投意合。南方告急,禹火速驰援,甚至来不及与阿娇告别。从那一日起,阿娇天天打发丫环到涂山南面的山脚下等侯禹回来。禹去而不返,阿娇等得烦闷极了,她信口长吟:“等侯人呵,是多么的漫长哟!”据说这就是南方最初的乐歌。

终于有一天,阿娇等到了心上人,他们在台桑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新婚第四天,忽报汛情紧急,禹不得不辞别新娘,踏上征程。阿娇被送到禹的封国安邑,禹的家臣在安邑城南替她筑了一座高台,让她寂寞时能登上高台遥望远隔千里的家乡,聊慰乡愁。

阿娇不愿意既离开熟悉的故乡,又离开亲爱的丈夫,她通过鱼雁传书说服了禹,加入到抗洪大军的行列里。阿娇陪伴在禹的身旁,每天为辛勤劳作的禹端水送饭,她感到很满足,很幸福。巨熊开山

河渠修至堰师,被形势险峻、路径盘曲的缳辕山挡住去路。禹见此山岩石峥嵘,极难开凿,就吩咐阿娇:“我在山崖边挂一面鼓,你切记,听见鼓声方可送饭。”他目送阿娇远去,摇身一变,化作一头力大无穷的巨熊,嘴拱爪扒,硬是在坚固的岩石上挖出一条深沟。禹正忙得不亦乐乎,一不小心,后腿踩落一块碎石,不偏不倚,咚的一声,砸在崖边挂着的鼓面上。

阿娇听到鼓声,兴冲冲地提着饭篮来找丈夫,她转过山崖,猛然看见一头熊在拼命地拱呀扒呀,吓得大声尖叫。禹被妻子的尖叫声惊醒,换回人形,刚想解释,阿娇早扭头拔足狂奔而去。

阿娇涕泪滂沱,羞愤交加,她想不到,至善至美的丈夫原来是一头熊变的,她的心因病苦的极致、失望的极致而麻木,而僵硬,她的身躯也随之化成一座冰冷的石像。 禹尾随赶来,追至嵩山,见妻子已成石像,不禁又急又气,他冲着石像大喊:“还我儿子!”石像颤动,裂开一道口子,从里面滑出一个婴孩,那就是启。

启好享乐,嗜歌舞,与崇尚俭朴的父亲大不相同。他乘坐双龙,穿越重重云雾,先后三次到天帝那里去作客,学会了《九辩》、《九歌》,并将所学的天乐改制成《九韶》,在人间传播。他喜欢戴青蛇耳环,佩白色玉璜,左手执羽伞,右手持玉环,合着《九韶》的节拍翩翩起舞。

禹归天后,生前选定的接班人伯益继承帝位。益懂得鸟兽语言,曾经在舜帝朝中担任管理山泽的虞官,他发明了捕兽的陷阱,连带发明了水井。禹治洪水,他始终追随左右,是最得力的助手。

心高气傲的启不甘心王权旁落,他利用父亲的崇高威望,凭借家族的雄厚势力,驱逐伯益,夺回帝位,将公天下一变而为家天下。有扈氏不服,不顾势单力薄,起兵抗争。启在镇压前的誓师大会上训诫士众:“兵车左边的武士如果不能用箭射杀敌人,兵车右边的武士如果不能用矛刺杀敌人,驾驶兵车的武士如果不能使战马左右进退自如,那都是不尽心尽力执行命令所致。执行命令的予以奖赏,违背命令的予以惩罚。我要把那些不听命令的人或者贬为奴隶,或者杀死。”实力悬殊的战争惨烈而短暂,不识时务的有扈氏付出了首领被斩、族入沦为牧奴的代价,只落得个“为义而亡”的安慰。 启用武力废除尧传下来的近似民主选举的禅让制,实行以父子相传为特征的世袭制,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促成了原始公有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进化。启,名副其实,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Tags: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