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精品】大班数学说课稿四篇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2.43W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说课稿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大班数学说课稿四篇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1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7:30入园,4: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

在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将从 活动设计的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特色,五个大方面来讲述,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

一、活动设计分析

交集是数学活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中“集合”的一个基本内容,其中体现了数学逻辑关系中的包含关系。所以,交集的内容一般会放在大班年龄段来进行学习,因为它必须在孩子建立了“集合”知识的基础上。那么有集合就必然有分类,通过分类的操作,让幼儿理解物体属性,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利用求同和分类的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并能对两个集合元素进行比较,体验集与子集之间的关系。

本次的活动是要是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的特征。让幼儿在闯关游戏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能体验在数学活动中参与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习交集分类

感知两个集合中具有共同特征的部分就是交集。

2、幼儿乐于参与闯关游戏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敏捷性。

分析

一般来说,幼儿在5-6岁时可达到初步的集合运算阶段,表现在幼儿已能发现同一个物体往往具有不止一种体的属性。但是,从孩子的学习接受特点来分析的话,需要通过不同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从两个集合中感知交集的存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无形的掌握了知识。所以活动的

活动重难点

通过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感知、理解交集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的内容教案上有详细写,那么材料不方便说课操作,但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活动的设计,我说课展示的内容,只能说是我把一些游戏的玩法用图片分析给大家听,所以我就准备了一张展示图。

四、活动过程

环节一,根据男孩女孩特征,玩“听指令”游戏。在这个环节中,帮助幼儿初步感知,男孩女孩两个集合。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指令,对自身特征的认识来完成游戏,复习集合的内容,从中又提出了交集的问题。

随意点几个男孩问喜欢什么玩具,再问女孩喜欢什么玩具,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利用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引导幼儿理解“交集”的含义。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红色绿色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男孩、女孩喜欢的玩具的家,请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图片,将图片分别贴在相应的家里。和幼儿一起查看男孩喜欢什么玩具?女孩喜欢什么玩具?通过幼儿的讲述把各自相同的玩具重叠起来,并把两边相同的玩具放在两个圈相同的位置处。发现有些玩具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能不能为这些玩具造个新家呢?如何造呢?把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请幼儿利用提供的两个红绿圈幼儿探索寻找第三个家:两个圈圈交叉,就会出现相交的第三个家。

小结

新家里住的即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我们给这个新家起个名字,叫交集。交集里住的必须既是男孩喜欢的玩具,又是女孩喜欢的玩具。

接下来第三个环节,老师组织语言,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今天,男孩、女孩都要比赛进行闯关游戏,看看最后能闯过罗老师设计的游戏的是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多,胜利的闯关者,有奖励哦!

环节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提升交集分类的经验

1、第一关,玩图形交集分类游戏

幼儿身上贴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标志,并按蓝色、圆形、蓝色的圆形三个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数完三个数,所有的图形宝宝都得找到自己的家,找完后,请下面的小裁判一起根据标志验证,帮助找错家的图形宝宝重新找对家,师生共同小结:新家交集里住的即是圆形又是蓝色的图形宝宝,它就是蓝色圆形。

2、第二关,玩数字宝宝找家的交集游戏

(先小组再全体幼儿参与)

在地上规定两个区域,放上标记:比5小、比3大,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数字判断自己该站哪个圆圈里?(造一个新家,4站在新家里),进行此游戏,只是内容从图形迁移到数字,加以渗透巩固。

游戏规则

幼儿身上贴一数字卡片,并按大于2,小于4,既大于2又小于4的特征进行交集分类游戏。这次是边验证边请圈两边的小朋友回位置,只剩中间交集中幼儿,为了下面的幼儿便于观看和理解。游戏形式与上一个大同小异。

环节四,分组玩桌面操作游戏,巩固对交集的理解。

能为提供的动物、图形宝宝、日常用品,按一定的标志找家。

五、活动特色

1、过程游戏化

教师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活动内容的特点,注重了孩子的学习特点,所以以闯关游戏为活动的主线索,充分调动大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在“玩中学”,让幼儿真正地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知识储备”。

2、活动内容的安排层次分明

从复习集合的内容,到感知、理解交集的概念,最后是运用多种形式把相关的交集分类的经验运用到解决数学问题中。

3、操作性强

为了减少幼儿在学习中的难度,教师为幼儿提供实物和图片,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反复尝试按不同的要求分类、集合、感知交集的意义。反复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在多次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物体的分类,有助于幼儿将其外部动作转化为内容动作。在游戏的过程中,也便于老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如果在游戏过程中反复出现错误的幼儿,可以在活动延伸的操作环节,进行个别的指导。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一、说教材。

对于钱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但对于幼儿园的还孩子年龄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认识人民币》。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认识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是: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和大胆发现的机会。我做了以下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文具店超市。

2、学具:人手一份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纸币和1元的硬币)四、说教学法。

根据3~6儿童学习指南里的科学领域中的学习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的能力。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游戏发、观察法、操作法、演讲法等。

学法:我采用了视、听、讲合法、操作法、尝试法、体验法等。

四、说活动过程。

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初步认识人民币。

观看小视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钱币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第二环节:认识人民币。

本环节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和提问法等在里面。首先认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里的各种人民币,活动时鼓励幼儿主动求知。

第三环节: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换算。

本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难点。首先我会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每一张人民币,知道他有多少面值,然后认识它们的单位名称。最后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说活动反思。

通过以上活动,我做了以下反思。钱币在日常生活经常都见到,在我刚出示钱币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很激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和大胆的求知,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人民币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在"买文具"的游戏时还是有个别幼儿对于钱币的换算还不是很会还有待加强。

大班数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在一次"报名小站"活动中,幼儿从1开始报数一直到40,为了配合接下来的律动表演,扩大活动空间,我说:"请单数的小朋友向前走一步。"小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问我:"老师,什么是单数?"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而认识单双数是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的数学内容之一,数学活动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枯燥乏味,影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我构思了本次认识单双数的活动内容,确立了基本目标:

1、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思考、归纳及探索能力;

3、锻炼大肌肉的活动能力。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定位于幼儿在亲身操作中,能掌握10以内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活动难点是:幼儿能根据排序规律,归纳出20以内单双数的排列规律。

我班幼儿的求知欲特别旺盛,为了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的参与,我准备了以下材料:恐龙10个、布袋一个、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跳格子1—20两套、数字卡1—20、教师示范图片一张。

二、说教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每个孩子都感兴趣的活动。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恐龙是幼儿喜欢谈论的话题,而我班正进行恐龙这一主题,所以让幼儿为小恐龙两个一组排队时,孩子们非常踊跃,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自愿加入到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人。

我还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小动物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因此准备了许多小动物卡片,让幼儿给小动物两个两个排队,从而发现有的动物找到了朋友(2个小动物一对),有的没有找到朋友(单出来一个)。这样使幼儿大胆、主动地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获得单双数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我班幼儿有过探究螃蟹、汽车、超市的经验,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以鼓励为主,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小动物排队的规律是一个单出来,一个组成对,一个单出来……接着,我又提供数卡和20个圆点卡,请幼儿找出20以内的单双数。整个过程层层深入,先认识单双数,再探索规律,后了解20以内的单双数,使幼儿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这也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

此外,我还运用了归纳法,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概括,得出单双数的含义,这种方法能帮助幼儿理解比较复杂的数学概念,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

大班幼儿已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我还运用了赏识激励法。幼儿每回答完一个问题,我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回答错误的幼儿我给予这样的评价:你的声音真响亮、你站的真直、你真勇敢……面向了全体,照顾了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我采用了由易到难,环环紧扣的方法组织本次活动。

(一)、摸口袋,引起兴趣。

《魔笛》是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因此,我以神秘的口吻问:"你们看,这是魔法师的口袋,里面会藏些什么呢?"孩子们都争着抢着想来摸口袋,一下就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运用幼儿最喜欢的恐龙来复习10以内的数数,幼儿能开心、认真地进行点数。结合幼儿做操、散步时两人一对手拉手的日常生活经验,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恐龙要过山洞了,一次只能过两只恐龙,请幼儿来为恐龙两个两个排好队,为后面的单双数学习留下伏笔,使数学活动由枯燥变得生动有趣。

(二)、幼儿探索操作。

"实践出真知",幼儿自己探索发现的答案,对幼儿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首先我采用了讲解示范法,让幼儿先观察:小动物是怎样排列的?(竖排从1到10)及点数每一列动物的数量。还请两名幼儿为小动物排队,第一名幼儿给3只小兔排队,他按照我的预想完成了;第二名幼儿为5只小狗排队,他将上面两只小狗圈在一起,又将下面两只小狗圈在一起,中间的一只单出来,这样不利于全体幼儿一目了然地进行观察。于是我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圈才不至于将某个小动物落下?幼儿说出了从上往下圈和从下往上圈,这样幼儿知道了快捷的操作方法,我马上给他们投放了有数字1——10和相等数量的小动物卡片,让他们操作,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

(三)、学习单双数概念。

此环节运用了自由探索的观察法,请幼儿说出自己的`操作结果:都找到对的有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是多少?有一只单出来没找到对的是哪些动物?它们的数量是多少?组织幼儿相互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幼儿学会了交流。当我请幼儿将单出来的动物与相应的数字圈起来时,出现了问题:个别幼儿将数字1——10都圈了起来。"解决问题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中心",我请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并请每组选出一位组长来汇报自己组的讨论结果,一组说:"圈一个单出来的,下一个用手遮住,再圈下一个。"另一组说:"将单出来的动物和数字一起连起来……"我和孩子一起分析大家的发言,同时对出错的幼儿进行了单独讲解和指导。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单双数的含义,这样一来加深了幼儿对单双数的理解,使幼儿的数理逻辑智能得到了发展。

(四)、找规律。

这是活动的一个难点。先请幼儿看图说出单数有哪些,双数有哪些,再看图说出某个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根据幼儿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特点,我将图片换成数字卡,让幼儿指认单双数,为的就是能引导幼儿自然的得出单双数的排列规律。结果是幼儿能说出20以内单数有1、3、5……19,双数有2、4、6……20,但离开图片随便问7是单数还是双数……,幼儿出错很多。教师要给幼儿出错的权利,并把幼儿的错误作为他们思维和认识水平的线索。幼儿出错时,教师不要为了得到正确答案而追问幼儿,因为追问会使幼儿变的谨小慎微,失去心理上的安全感。我没有紧追答案,而是请全体幼儿集体来改错。

(五)、游戏:跳格子。

杜威说过:游戏就像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中诱惑,一下把原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此体育游戏是一个检验活动,在得出单双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幼儿"跳出"单双数。游戏中幼儿必须遵守规则和互相谦让,从而使幼儿的人际交往智能得到提高,身体运动智能也得到了发展。

四、说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观察法、归纳法、操作法、游戏法、赏识激励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重难点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在操作中,能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2、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为小恐龙、小动物排队,幼儿表现出高昂的情绪。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幼儿付出智力上的努力能独立完成的。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3、难点的达成不理想。首先,教师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和利索,使幼儿的思维限于不连贯性;再次,幼儿总结20以内单双数排列规律时,时间较仓促,方法单一,造成幼儿的不理解,教具的投放种类还应该再多一些。怎样才能让幼儿准确地掌握任意一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收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恐龙主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单双数。丰富多采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起来,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