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9篇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2.9W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说课稿模板9篇

说课稿 篇1

课文简析:

《水》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文章有概括,有详写,有细节,有动作,有语言,从各个方面多层次地揭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中心,给小读者以深刻启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并体会文中生动描述的方法和全文所采用的“反衬”的写作方法。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的情感。

4.继续养成边读边想、细细品味、圈画批注等阅读习惯。

教学目标融课文内容探究、语言形式学习、良好习惯养成于一体。既有终点目标的达成要求,又有达成目标的'过程、方法渗透。

教学重、难点:

精读课文2—6自然段,通过想象、联想、对比等方法,体验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苦与乐。

说学法:

1. 以学生的自主感悟为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所能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们力求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以学生的自读感悟为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

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中,如“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弦?和你的经历对照,想一想,并把你的感想写在书上。”“ 这一段还有哪里让你体会最深?”“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你的?”简单的几句话,却给予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自主的进行学习、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人们对水的珍惜和渴求。

2. 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主,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以读为本,正是在读的重视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引导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课堂中不仅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读……而且指导学生读时也注意到了层次性。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长城》。我将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长城》是本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组课文都是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本着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情感目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方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长城,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整合法”,以有关长城的视频、图片、声音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基本掌握“读——悟——品”三步学习方法。

三、说过程

现在,我重点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一共设计四个环节,首先是:

(一) 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课始,我让学生观看长城的视频,让学生先从感性上了解长城,进而引出作者对长城的赞美:“这样气白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然后针对这一中心句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入文。这一设计,激发学生探究长城文化的兴趣。为本节课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长城的初步印象。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读,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3、在学生汇报中理清课文思路

(三)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长城远景”教学

在教学长城远景一段时,我准备一幅长城远景图。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长城像一条长龙的特点,并借助图画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而对于数字“一万三千多里”,我用具体的实例:二十年前,有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508天,以次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长城的雄伟壮观。

2、“长城近景”教学

学习长城的近景,在结合图片了解了“垛子”等以及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之后,我设计一个让学生动手画长城示意图的环节,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古代劳动者的智慧。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联想”教学

俗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作者的联想这部分教学中,先让学生放开读,读到动情之处批注自己的感受,并以“哪些地方你感触最深”的形式汇报。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学生会用自己的体重来比较。“多少”“才”等词语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赞叹。汇报完后,播放一段教学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尽情地展开想象,学生可能会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可能会想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或者“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等。此时,学生通过交流,引起了和作者的共鸣,便产生了朗读的欲望。于是,我尝试着将这部分内容改写成分行的形式,配上音乐,让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来读。老师适当地评价和鼓励,学生的情感便自然与文本融为一体了。这样,信息技术与教学获得了很好整合。

4、陶冶情操

文章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抓住气魄雄伟引导学生读出自豪和骄傲之情。我设计读各国总统的题词来结束教学,并以“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来作为下课的结束语,这样做,首尾呼应,结构精致。

(四)拓展延伸,提升感情

课堂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是情感还在延续。我设计了选做题:

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设计说明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发展。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使学生不断正确地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情绪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事物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拥有良好的情绪则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本节课着眼于高三学生面对紧张的复习出现种种情绪波动的不良现象,从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懂得一些理论的指导,并学会将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应用于实践。

二、教学分析

1.心理课内容分析:

情绪是由现实事物引起的,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在分析中,我看到现代中学生时常面对学习与考试的压力,青春期的困惑,人际交往的烦恼,还有自我成长,人格培养过程中的障碍等。无论是挫折还是失败,这些问题总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严重的还会阻碍健康人格的发展。可见,一个人情绪的好坏对学习、生活、工作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因此,科学的情绪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依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而设计。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增强,自我意识、独立意识也明显增强,对权威的认同不再是无条件的,这就使他们处于既依赖又独立、既认同又批判的心理冲突之中。再加上我所任职的学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校。近年来,由于省市重点校的扩招使学生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经常有遇事敏感、冲动、自卑、消极、喜怒无常的表现。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时常会看到学生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神不宁的样子。有时早晨学生刚来就带着一脸愁容,仔细询问答案几乎同出一辙就是“心情不好”,个别同学还借助周记直接象我倾诉“最近比较烦”一类的心声。面对学生们的这些“高三现象”,我觉得有必要及时查找原因,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有关情绪的知识,认识产生情绪波动的原因,认清情绪波动带来的正负面影响。通过自我教育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树立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反思、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即兴辩论、情景剧表演等形式提高认识,明确学会调节情绪的重要性和调节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如何调节情绪波动,树立自我发展的乐观意识。同时借助校园情景剧表演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学会表达情绪,善于驾驭情绪,优化个性品质,从而更好地主宰自己。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情绪波动在学习生活中的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认识驾驭情绪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调节情绪并指导于生活实践。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适时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课堂教学会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应内容的调查问卷,课件中融入能够展现学生情绪波动的图片和影像,增强教学的直观感受,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实效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前自主学习过程

(1)确定主题: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面对高三紧张的复习,学生凸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情绪波动,如静不下心,听不进去课,焦躁不安,心烦意乱,严重地影响了学习进度的正常推进,出现备考危机。那么怎样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呢?基于上述内容我将本节课的主题定为《驾驭情绪主宰自我》,希望能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2)搜集资料: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自学情绪的相关知识,设计情境题目,创作并编排短剧,调查分析,搜集、积累、筛选、整合资料与数据。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课内外生活。

(3)形成成果:通过本节课,立足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亲身经历来突破中学生在遭遇困难时应如何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进而让学生形成共识: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课堂互动实践过程

★ 感悟生活 导入新课

在批阅学生周记的时候,我读到这样一句话“头发乱了,有梳子;心乱了,有什么?”是啊,心绪烦乱,情绪低落了该怎么办?思索之后我决定就以学生周记中的《高三,我无泪有伤》一文的阅读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在聆听中思考:面对学习与考试的压力,我们怎样调控自己的情绪,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驾驭情绪主宰自我》的主题。通过对现实生活经历的感悟来导入,既可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由课外转移到课堂,又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为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提供了前提。

★ 创设情境 合作探究

第一板块:走近情绪

1. 了解情绪的相关知识

由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自行搜集材料,独立完成对情绪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而对情绪做到准确科学的界定和全面的把握。

2. 心理求助《我是一个情绪化的人》

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波动的体验:它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类型表现。从而认识情绪波动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学生讲述的感受能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

★ 师生互动 突破难点

第二板块:产生情绪波动的原因

1.现场访谈——举例说明易产生情绪波动的情况.

2.即兴辩论会——师生间产生的情绪波动.

3.短剧《嗓子哑了》——同学间产生的情绪波动.

4.心理链接——分析产生情绪波动的原因

情绪波动表面看来像是无缘无故的,其实仔细分析自有其存在的原因。在这个板块,我通过“现场访谈”让学生各抒己见举例说明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的种种情况。其中即兴辩论和短剧《嗓子哑了》分别着重分析师生间、同学间产生的情绪波动。辩论中采用师生间真诚的对话方式,让学生了解老师的苦心和初衷,让老师理解学生的辛苦,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于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短剧旨在让学生看清平日被自身忽视的一些不良表现,如自私自利,不讲诚信等,在笑声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心理链接”这一环节的设计的目的在于分析产生情绪波动的原因。分别从主客观出发,引导学生全面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 联系实际 应用发展

第三板块:情绪波动带来正负面的影响

1.情景剧《找茬》——消极情绪的危害性

2.场景萃取《进球》《拔河》——由观看两段录像来展示良好情绪带来的硕果

校园情景剧《找茬》,诠释了消极情绪带来的危害;而场景萃取《进球》《拔河》则展示了良好情绪收获的硕果。这里再现了学生平日现实生活的原貌,学生在观看中不仅引发了思考,更深的`感受着集体强大的凝聚力,利于让“班荣我荣”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学生借助情绪波动在学习生活中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认识驾驭好情绪至关重要。

★ 成果展示 总结评价

第四板块:如何调节情绪波动

1.情境创设题——调查分析

2.讨论具体对策——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坏情绪

在这个板块,我设置三道情境创设题,分别是:“面对有伤自尊的话语、面对家长的过分呵护、面对迫在眉睫的高考”三种情况时,你各会有怎样的情绪表现?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调查分析,并做出调查报告进行汇报。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良情绪,讨论具体对策,由学生归纳总结出一些调节情绪波动的方法并提供相关的书和可友情链接的网站,给大家以贴心的提醒。指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调节情绪并能卓有实效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也就实现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3.学生自我总结:

⑴许多人通常这样诠释高三的生活:投入全部精力终日苦读备战.其实在漫漫求学途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引起情绪波动的问题。这个时候,女同学遇到问题可以大哭来释放情感。可是作为男生我们碍于面子,不能与朋友、老师、家长沟通,只能将苦闷郁积在心里。整个人就会情绪低落,就会变得庸懒,丧失学习的主动性。阻碍才能和智慧的正常发挥,所有的生活秩序被打乱。而今天这堂课,能够帮助我们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我想如果情绪好了,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尽管是高三学年,但开展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我们学生十分欢迎的。

⑵通过这次德育课,我觉得让我最受益的主要有两点:首先,从我们自身来看,通过课上精彩的辩论,深入的调查分析,富有创意的板面设计,以及恰到好处的校园生活场景的抓拍,这里我想补充一句,足球、拔河的片段虽然拍摄的水平不是很专业,但是这都是同学们的业余爱好,是真实的校园场景,这堂课让我们学会了正确驾驭情绪,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我想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会影响我们的一生。其次,课上精彩的辩论也为我们师生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彼此间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隔阂。这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我想有了这样科学的方法做指导,我们就能经历风雨,就能够拨云见日。

4.教师总结:

这节课大家精彩的辩论,深入的调查分析,富有内涵的板面设计,恰到好处的校园生活场景的抓拍,让老师深深感受到你们思想的成熟,思维的深刻。我为你们有了困惑,情绪烦躁而担忧,又为你们解决难题,舒展眉头而欣喜。人不仅有感情,更重要的是有理智。培养良好的情绪,有意识地用理智去驾驭情绪是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

面对紧张而忙碌,充实而有序的高中生活,我们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但关键是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拥有健康的体魄,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感悟生活,用心灵之美去发现生活之美。学会主宰自我,学会驾驭情绪,让我们达到喜怒有常,哀乐有度,带着一颗勇敢的心飞向属于你们的国度!

七、教学效果预测

1.这节课的内容设计不但贴近现代中学生的生活,而且还能直击中学生的心理命脉。课上对情绪产生波动原因的分析和如何调节情绪波动等内容,利于帮助学生从情绪的低谷中尽早走出来。

2.课上通过创设情境来解决师生之间的矛盾,彼此打开心灵之窗。如即兴辩论环节中,面对师生之间产生的误会,教师能从基于理解学生的前提出,发正确地评判自己,真诚的与学生对话,化解了师生间的不快与误解。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苦心,看到教师身上的责任;教师了解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所想,理解了学生心中的困惑与彷徨。这样为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课堂贯穿了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三道情景创设题的设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和展示了学生的特长,锻炼和体现了学生自我组织、实际操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得到自我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4.在整个活动准备期间,我先召集班委会及班级部分同学,共同商讨确立了活动课的主题,进而设计整节课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布置学生搜集、筛选并整理资料,编写排练短剧。力求在最段的时间内求得最高的效率。不仅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而且要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最终也实现了我预期设定的目标。

5.本节课我立足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亲身经历来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在遭遇困难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谈自己,谈生活,以典型的做法和有代表性的观点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得到共鸣,从而达到以个体教育带动群体教育的目的。从课堂的教育效果上看,力求让学生达到“迎困难,避消极,逃懦弱”这样一种自我发展的乐观意识。事实上我也很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学生绝不会因为上了这么一节课,以后就不情绪化了,同学间就不会再有矛盾冲突了,就不会出现打仗等现象。这种期望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如果能让学生将这些理论认识卓有成效的应用于实践之中,当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能想到用本节课讲到的方法,用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分析解决,能快速意识到应该怎样做,能起到及时给学生敲钟提醒的作用,我想我也就实现了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面试,我是XX号考生,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大班艺术活动《拉拉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幼儿情况、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拉拉勾》是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活动。这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儿歌,生动的描写了两个小朋友之间因发生了矛盾,从生气到和好又高兴起来的表情和动作,旨在让幼儿知道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团结,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歌曲的过程中体验到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结合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教材本身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目标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定位于:

1.认知目标:知道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互相团结。

2.能力目标:感受歌曲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根据三维目标的总体指导方向,我设立了如下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理解歌曲的内容,能有感情地演唱。

2.活动难点:在演唱、表演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到朋友间友好相处的快乐。

二、说幼儿情况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对教材分析,更要对幼儿情况有明晰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幼儿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大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这一阶段的幼儿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好学好问,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会发脾气,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控制不良情绪,使之懂得经常生气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而且不利于身体健康。为了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引导他们享受游戏的'快乐。本次活动《拉拉勾》 选自幼儿身边的经常的事,孩子有一定的经验感受,能够体会到好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在表演歌曲中体会到同伴合作的乐趣。

三、说活动方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以及“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当中。”因此,为使幼儿很快的进入活动状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整体教唱法。

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首先在教师的整首范唱,帮助幼儿初次感受儿歌的歌词,同时采用欣赏多媒体整体唱,小组表演唱等整体教唱法,让幼儿更能听清歌词、曲调的特点,不会感到乏味和疲劳。

2.情绪感染法。

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我借助于图谱上两副小娃娃的表情图片,在范唱时运用动作、表情和声音将生气和高兴的不同情绪表现出来,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我还借助于语言的激励来调动孩子的情绪,常常说:“你表演的真是棒极了。”“我就知道你能行。”

3.游戏教学法。

教学活动始终都会让幼儿沉静在游戏的快乐之中。运用游戏的语言、创设游戏的环境,在游戏中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从而尊重了每个孩子的自主发展。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四、说活动准备

总之,我将积极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多媒体音乐,图谱

五、说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重点,新《纲要》要求在活动中要尊重和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因此,我的活动过程设计为如下环节:

(一)手指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以手指游戏导入活动,教师设置提问:“我们的小手还能做什么?”引出主题,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幼儿初步欣赏,通过图谱来了解歌词

教师第一次范唱,幼儿欣赏歌曲。设置提问:你们在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回忆歌词,教师根据回答贴出图谱。幼儿二次欣赏多媒体音乐,检查并尝试读出图谱的歌词内容。

(三)深入感受歌曲的情绪,幼儿学习跟唱歌曲

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呢?请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小组的讨论。教师引导小结:说好朋友之间如果生气了,要互相道歉。可以拉拉勾然后做回好朋友。

在幼儿掌握歌曲结构、理解歌词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如果要学唱这首好听的儿歌,应该用怎么样的心情来唱呢?启发幼儿学唱,用歌声表现歌曲前后生气和谅解、愉快的两种情绪。

请全体幼儿有感情的跟唱歌曲。

(四)通过幼儿个别示范和分组表演,尝试自编动作

通过幼儿个别示范,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幼儿尝试根据歌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增加分组表演的环节,巩固幼儿的歌曲学唱。

六、说活动延伸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课程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融合性,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此次课程内容,我将活动延伸到家园共育上,鼓励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好看的动作来表演儿歌《拉拉勾》。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首先我要感谢省教研室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有一次展示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趣的手指画》,本次说课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手指画》是赣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第5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目的是通过看看、印印、想想、画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对指印和手印的联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精神,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让学生认识手指画,了解创作手指画的基本方法。

2、学会用手的不同部位压印、擦刮出不同的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添画成有趣的形象,再以合作的形式创作一幅完整的手指画作品。

3、激发学生创作手指画的愿望,体验其创作的喜悦,从而热爱绘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体验印制,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教学难点:对指印、手印的联想及画面的合理布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我把学法与教法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欣赏法、比较法、观察法、发现法、联想法,启发学生联想,经历创作过程,体验成功乐趣。

三、说教学设计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为活跃气氛,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首儿童歌曲《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孩子们在愉快的歌声中,跟着节奏做拍手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接着我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认识指腹、指尖、掌心等部位,为后面的教学作了辅垫。

(2)欣赏作品、提示课题

《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可借助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其审美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先借助儿化语言,激起学生思考,激发其探究欲望,“手不拿笔能画画吗?”接着我又借助多媒体,播放精美的手指画课件,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美的情境中,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开了情感目标的大门,并作了扎实的铺垫。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新课。

(3)尝试压印、体验乐趣

在带领学生进入新课后,我首先让学生在视觉上获得对指印的感受。于是,我一边在指腹上涂上颜色,压印在纸上,示范给学生看,一边告诉他们涂色,压印时需注意的问题。为了让学生了解手的其它部位也能压印和擦刮出不同的图形,我把问题抛给学生:“除了用指腹,还能用什么地方印?不同部位印出的形状是怎样的?用手指按一按会出现指印,那用手指来擦一擦,刮一刮又会是怎样的呢?”接着让学生主动探究,尝试用手的不同部位通过按、擦、刮等方法在纸上随意造型,让他们在五颜六色中体验用笔无法获得的乐趣。这其中学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调色时,水放多了,以致于印出来的造型不清晰,多种颜料混在一起导致画面色彩灰暗等。这时,我把这些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明白正确的`方法,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

(4)启发联想,小组创作

为拓展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我拿出一张学生已印好的各种图形问学生,看到这些不同的形状,你会想到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联想进行添画,把它们变成各种有趣的形象,让学生眼前一亮,达到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目的。因这些形象彼此之间无联系,摆在一起又比较零乱,画面没有整体美感。此时,我再提出疑问:“它们就这样摆在一起,美不美?”学生回答:“不美!”于是我就让他们去找不美的原因,并出示了几张完整的示范画,通过比较,他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画面的合理安排和色彩的有机搭配,才能组成美的画面。这正应验了《新课标》中的一句话:美术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接着在创作过程中,我让他们分小组进行合作,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并将集体的力量转化为智慧的结晶,他们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这些作品都充分地展示了孩子的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本环节这样设计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亮出了教学精彩的一面。

(5)展评作品,促进交流

在《课标》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评价,就无法客观、公正地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就不能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展评作品中,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每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对本组的作品进行介绍,观察他们在作业中能否较好地表现出自己的创意及想法,并让学生相互评价,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讲出喜欢的原因。之后,教师再给予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达到发现并纠正问题的目的。最后,我和大家一起评出最佳合作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

本课的教学活动,从听一听到评一评,从教师的步步引导到学生的主动探索,无不体现了教与学的相辅相成,学生从体验中获得快乐,收获了成功!

以上是我的说课设计,不足之处敬请专家评委指正!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明天不封阳台》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与环境”单元主题下的一篇记叙文。人与环境这一单元既可以欣赏和谐的自然组合,又可以倾听大自然的呼声,透过自然界来解读人类,从而作出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明智抉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教材中安排这样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为了反映这一重大主题,而本文正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作为居于高楼大厦的某一单元的都市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展现,这里有作者一段心灵历程的叙说,有对受伤而“身孕”的鸽子的简洁传神的描摹,表达了一个现代都市人朴素美好的愿望。文章篇幅不长,行文脉络清晰,文字平实,初二学生完全可以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通过一课时披文入情,但更重要的是审视隐藏在文本表面之下的作者的思维活动,体会朴实传神语言中传递的信息,进而自然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新课程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但要力求“胸中有纲”,更要“目中有人”,即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为本。由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1)理清作者的思路 (2)学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

帮助他们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学法上,立足文本,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去创新,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教学手段上穿插大量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定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基础知识,理清作者的思路

2.学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大家喜欢吗?为什么 ?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现在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呢?

现在,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也引发 了父亲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今天让我们一同体验他们的一段心路历程。

三、自学检测

1.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四、讨论、释疑 (边读边思,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只鸽子使作者封阳台的决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理出课文的线索。

讨论后板书:要封阳台 ——封阳台吗?——不封阳台

叙事的线索:封不封阳台

2、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

(生: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是的,现代都市紧张的生活使人们渴望封住阳台,给自己留下一个清净的空间。

3、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

(生:是因为一只受伤而又在孵蛋的鸽子的到来)

鸽子的到来,使儿子产生了哪些想法?父亲又抱着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儿子:惊喜、忧虑、怜爱 父亲因为一只受伤的鸽子也动了恻隐之心,希望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4、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提示:父亲仅仅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仅仅为儿子有个“玩伴”考虑吗?父亲还有怎样深远的思考?

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大家觉得作者在文中其实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愿望?

总之希望的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五,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一只鸽子改变了“我”的心意,这只鸽子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它的?请从文中划出作者描写鸽子的语句。

1、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2、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惹人怜爱,使我不由……

通过描写,鸽子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渴求着什么?

如:1)亲爱的主人啊,我已经受伤了,你还会像那个粗鲁的人吗,求求你,放过我吧。

教师小结:从鸽子与作者的心灵的交流中,大家觉得课文营造了人和动物相处时一种怎样的境界?(温暖、温馨、和谐、祥和,驯美的.鸽子唤起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份柔情,人与鸽子和谐相处,温馨动人。)有感情的读 。

3、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

课件展示人类残杀生灵、破坏环境的画面 。

面对人类的种种冷酷无情,贪婪自私的行为,作者发出了怎样深情的呼吁,自然界又怎样发出了痛苦的倾诉?( 以“我希望……不再……”为句式)

我希望: 不再

如:餐桌上,不再摆上猴脑的宴席

让我们放声朗读第10节和12节的两组令人动情的句子

你感觉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能听到大自然的心音吗?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段文字。

4.同学们,假如我们人类只知道滥捕滥杀、滥砍滥伐、毫无顾忌的排放污气污水……最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人类也在毁灭自己。

六、爱护这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粒,用作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呢(请结合我们身边的实际来谈谈)?

七.最后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望同学们能够:

打开心灵的阳台,

沐浴阳光与风雨。

拥抱美丽的自然,

创造和谐的家园

说课稿 篇7

 课标要求: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和运用词和句,培养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说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说教材:

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

 说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说难点:

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受到启发和教育。

 说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说教法:

读书指导、谈话、讨论、讲授、演示

说学法:

预习、读书、阅读、质疑问难、听课

说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平时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不知道路该怎么办?

2、板书课题、读题。蜜蜂怎么会引路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一读本课全部生字。多种情况检查识字情况。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一、二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播释疑。

2、重点指导读第三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A列宁的住处在哪儿?

B谁能说说花丛在哪儿?

C那么,园子在哪儿?

D养蜂人的小房子呢?

E房子旁边还有什么?

(2)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一说?

(3)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A(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B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C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D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下面我们把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等一下我还要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谁会看图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学习第四段。

小朋友,养蜂的人看见列宁会怎么想呢?

(1)请一位小朋友读读第四段课文。

(2)请你们看书上的图,再图文对照,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在说话?

(3)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呢?

(4)指导读一读这句话。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5)小朋友,什么叫向导?(向导就是带路的人。)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齐)蜜蜂。

(6)但是你们想一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不能。

(7)列宁是*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

四、课堂小结:

列宁是*动脑,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板书设计:

蜜蜂(向导)园子

蜜蜂引路观察思考

列宁小房子(养蜂人)

说课稿 篇8

【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2了解本文运用拟人、对偶、顶真、反问等修辞手法。3学习文章合理安排材料、灵活使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4体会作者对荷花的赞美、热爱之情。

【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以说明为主的小品文。学习这篇文章,首先要做好文言实词、虚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其次,要分析、了解文章写作内容和写法特点(反复诵读,边读边思考);再次,对文章语言进行品味(品味、感悟)。

【作者介绍】李渔(1611——约1679),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字笠鸿,又字滴凡,号笠翁,又号觉世稗官、别署笠道人、随庵主人、新亭樵客、澹慧居士、湖上笠翁等,时有才子之誉,称李十郎。原籍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生于雉皋(今江苏省如皋县)。前半生家庭生活富裕,清人入关后,家道衰败。他自幼聪明好学,曾参加过几次乡试,屡不及第,从此醉心于小说,戏剧的创作。家设戏班,常往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曾居杭州10年,后又居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达20年,经营书铺,名“芥子国”,以刊书闻于时。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全称《笠翁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一名《觉世名言》),诗文杂著《李笠翁一家言》等。

【题目解析】本文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的“种植部”“草本类打中的《芙(fú)蕖(qú)》一文。《李笠翁一家言》是李渔的诗文杂著总集,共十六卷。其中的《笠翁偶集》原名《闲情偶集》或《闲情偶寄》,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包括戏剧理论、饮食、营造、园艺等方面的内容,大都是作者多年实践的心得,尤以戏曲部分,颇多独到见解,对戏剧理论有所丰富发展。本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讨论、慨叹,和纯粹的说明文有所不同。芙蕖,亦作“芙渠”、“扶蓉”。郑玄说:“未开日菡萏,已发目芙蕖。”芙蕖即荷花,又称芙蓉,藕花,莲花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并熟读之,完成课后练习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齐背《爱莲说》。并指明写莲的语句,引入课题。芙蕖即荷花,又名莲花、芙蓉,在理学家的眼中,它是一位“道德君子”,在佛的世界里,莲是净土,佛们都端坐在莲台之上,莲是崇高圣洁的象征,是人心灵的伴侣,人们赞美它,歌颂它,芙蕖因而获得“翠盖佳人”、“荷花仙子”的美誉。《芙蕖》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李渔,李渔是一位戏曲理论家,作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他的创作理论,这节课,我们将结合一下李渔的创作理论,从结构、语言、立意上来欣赏这篇独具风格的小品文。

二、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

1、①学生听配乐朗读,问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中“照映”

和“埋伏”在哪里?找出总起全文的一句,并回答全文抓住了这一句中的哪两个字来写?(可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芙蕖的可人的?(可目、可鼻、可人、可用)本文中哪一段话总结了上文?这一自然段的句子各照应了2-5自然段哪些方面?

②写作文要做到“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且“节节俱欲想到”。作文如同编戏,必有“主脑之人”、“主脑之事”其它的人只是“陪宾”(陪衬,起衬托作用)。

③本文中“主脑”为何?“陪宾”为何?

2、①读第二自然段,问“主脑”“可目”一段中写了芙蕖生长的哪几个阶段?把描写芙蕖各生长阶段丰姿的词语找出来。把这段中具有领起作用的虚词找出来(如果学生素质较差,可教师读一句,学生找一个)。去掉这些虚词感觉如何?

明确:描写荷花各生长阶段丰姿的语言有:“荷钱出水”时的“点缀绿波”、“茎叶既生”时的“飘摇之态”、“袅娜之姿”,“菡萏成花”时的“娇姿欲滴”,“花之既谢”后的“亭亭独立”,“与翠叶并擎”。这些词语形象生动,美感较足,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芙蕖的酷爱与推崇,具有领起作用的虚词一共有8个,其中“自”、“及”、“迨至”、“及”领起了芙蕖从初生到衰败的各个阶段,“便”“则又”、“此则”、“乃复”领起了各阶段芙蕖的可人。从这些虚词中明显可以看到作者感情起伏,“自”、“及”、“迨至”、“及”句的感情处于低潮,“便”、“则又”、“此则”、“乃复”句的感情处在高潮。这些虚问起了衔接的作用,使描述头绪更加清晰,语流更通畅。

②在细心体会虚词作用的同时,找出本段所用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本段中所用修辞手法主要有反衬、顶真、对偶、拟人,其反衬突出了芙蕖的优点,拟人赋予芙蕖情感,读起来亲切、可爱,顶真使前后句联系紧密、气势通畅,对偶则形式整齐,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方便。(学生回答有可能会把反衬当对比,可让学生明确两者区别。反衬一主一宾,以宾衬主,对比一个事物相对相反的两个不同方面,无主次之分)。

③出示投影:“能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他要求语言要清新、活泼、平朴自然。

④教师小结如下:这一段作者抓住了芙蕖生长的四个阶段的特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芙蕖有稚嫩无暇的美,有成年娇姿的美,还有老残而犹有风韵之美,美不胜收,各尽情致。这些美感都是通过作者流畅而自然,平朴而清新的语言透射出来。我们从作者对芙蕖的描述中,看到了作者对芙蕖由衷的喜爱以至于为自己不能善待芙蕖而深感歉意。文章整体的感情流动波澜起伏,并逐渐达到高潮。

⑤下面请同学听朗读,并轻声跟读,仔细体会作者感情的起伏流动。(放配乐朗读录音)

3、以上我们感受到本文的结构之新,语言之新,这正如作者说“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那么这篇小品文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与我们初中学过的《爱莲说》又有何不同呢?

明确:可从立意和表现手法上来比较两文不同。从立意上看《爱莲说》歌颂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表现作者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芙蕖》则从欣赏和使用角度说明荷花可人之处。从表现手法来看,《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芙蕖》则采用一般性描述。

4、李渔创作理论,“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xiao相似;像)于今,下不觊(ji希图)传于后,不过自成一言,云所欲云而止。”“鸿文大篇非吾敢道,若诗歌词曲及稗官野史实有微长,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当时耳目为我一新”。

结束语:随着同学们知识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思考的深入,对《芙蕖》一文的美和新,同学们还将有更深的体会。

三、课文朗读;学生根据提示内容,背出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附:课文内容提示:群葩当令时,只 之数目,前此后皆属 。芙蕖则不然:自 ,便 ,及其 ,则又 , 。有风既作 ,无风亦呈 ,是我于花之未开, 。迨至 , ,自夏徂秋,此则在花 ,在人 ,及 ,亦 ,乃复 , , ,犹似 ,与翠叶 ,不至 而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荷叶之 ,荷花之 ,避暑 ,纳凉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 而 者也。只有 , ,乃 ,又备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 ,

无一物一丝 。有 ,兼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四、布置作业,巩固背诵。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总起“可人”“不一而足”“备述”引出下文四个方面。

花开前

(1)可目 花开时

花开后

第二部分(2-5) 荷叶—清香、荷花---异馥

芙蕖 分述芙蕖种植之利 (2)可鼻

避暑—暑退、纳凉---凉生

( 3)可口:莲实与藕互芬齿颊

(4)可用:败叶备经年裹物之用

抒发感叹

第三部分(6-7) 种植之利在百花之上。

收束全文

各种花当令的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这以前或以后,就都是无人过问的时候了。芙蕖却不是这样:铜钱似的小荷叶露出水面的那一天,它就替人们装点绿波,等到它茎叶一长出水面,就又一天比一天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向上长;一天比一天向上长,就一天比一天更好看。有风的时候,固然作出飘荡摇曳的娇态,没有风的时候,也呈现出苗条柔美的丰姿,这样,我在荷花未开的时候,就先享受到了无穷的悠闲情趣。等到苞蕾开成花,妩媚可爱的姿色就象要滴落下来,一批接着一批,从夏天一直开到秋天,这在荷花是本职应做的事,在人却是应得的享受。待到花儿凋谢,它也可以向主人宣告自己的.无罪了;却又在花蒂下面生出莲蓬,在莲蓬中结出莲子,莲蓬高高地挺立着,仍象没有开放的花,和翠绿的荷叶一同挺立着,不到深秋露水结成白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就不会呈献完毕。这些都是讲它适合子眼睛观赏方面的事。适合于鼻子的嗅觉的,那就有荷叶的清香,荷花的特殊香味;避暑,暑气就因它而消退,乘凉,凉气就随它而产生。至于它适合人的口味的,那么莲子和藕都是一道列为盘中餐,使人的牙齿和嘴边都感到芳香的呀。

只有霜露季节中衰败的荷叶,零零落落使人感到不好受,似乎成了可抛弃的废物了;可是把它采摘下来收藏着,又可供一年中包裹东西之用。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合于人们耳目的观赏,没有一丝一毫不具备着家常的用处。它有当五谷之用的实际,却没有五谷的名气;它兼有百花的长处,却摒弃了百花的短处,种植作物的利益,有比这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斗大的小池,栽几株敷衍了事,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盼望天上降雨来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养生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课后反思

说课稿 篇9

各位领导、同志们:

你们好!

我选择说的课是:岳麓版初一历史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第7课内容,题目是:《隋唐的文学艺术》。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都处于重要地位,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唐诗及代表人物,楷书、草书的代表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隋唐的音乐和舞蹈等。

通过阅读教材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政治、经济与文艺关系。

过程与方法

感知隋唐文学艺术,学会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成就辉煌,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歌的黄金时代。

难点:敦煌莫高窟保存至今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的导谈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如历史文物、历史遗迹、古人的诗歌等,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为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实践学习法: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历史和感受历史。

三、说学情

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一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而我所讲的内容偏重文学艺术方面,理性强,学生理解难度较大。为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引入课题)

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学生回答)

同学们回答非常好。隋唐的科技领先于世界,那么,你知道吗?隋唐的文学艺术成就,也是享誉世界的,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隋唐的文学艺术。

2.讲授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

一、诗歌的黄金时代

(1)唐诗的空前繁荣。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到唐代会出现诗歌的黄金时代?”

(2)李白: ①学生介绍李白生平。

②展示其作品:《蜀道难》。

③欣赏《望庐山瀑布》、《下江陵》。

(3)杜甫: ①学生介绍杜甫生平。

②欣赏《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白居易:①学生介绍白居易生平。

②琵琶诗及白居易。

学生讨论“李、杜、白的诗各有什么特色?”

二、书法与绘画(挂图展示 师生欣赏 学生谈感受)

(1) 书法: 楷书: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张旭、 怀素

(2) 绘画: 阎立本 吴道子(欣赏作品)

三、敦煌莫高窟

(1)地理位置:(出示挂图)

(2)欣赏塑像和壁画

思考:“联系当地自然地理条件,保存较好原因?”

四、音乐和舞蹈(师生共同欣赏)

3.巩固练习(略)

4.作业布置(略)

5.板书设计(略)

通过简明实用的板书,使学生对当堂所学的知识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6.总结(学生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隋唐的文学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情感。使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为祖国的辉煌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