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励志 > 励志文章

有关个人励志的文章

栏目: 励志文章 / 发布于: / 人气:2.37W

每个人应该找一些有关个人励志的文章来看看,那么有关个人励志的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个人励志的文章

有关个人励志的文章:要做大树,不做绕树的春藤

人在世上安身立命的首要之点在于独立支撑。在物质生活上要能够供养自己,经济独立;在精神生活上也要独立支撑,不可依赖任何人,无论是他人的评价,他人的喜爱,还是他人的情感。

旧式的妇女只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被丈夫养起来,没有自己的独立收入,也就没有完整的人格。要看丈夫的眼色活着,要受丈夫的欺负,不喜欢他也不得不忍受他,无法摆脱他。所以,物质生活的独立支撑是一个人拥有完全的人格的基础。

按说一个人在物质生活上能够独立支撑后,精神生活就没有绝对的理由不独立,问题出在当爱情发生时,一旦对某人发生了爱情,就会对对方产生精神上的依赖,将喜怒哀乐紧紧附着在对方身上,过分看重对方的评价,对方的认可,对方的喜爱,从而忘记对方也是一个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活生生的个人,而其生命的关注点不一定与自己协调一致。此时,如果过分依赖对方,也会丧失精神的独立,丧失自由。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绪寄托于他人,就是最糟糕的自甘坠落。不一定是堕落,但却是坠落,是从一个独立支撑的人格的坠落。人应当永远选择独立支撑,像高高山上傲然挺立的一棵大树,而不做绕树的春藤。人可以丧失一切,但是不可以丧失自己的自由,物质的精神的自由。而这自由只能来自人独立于世的勇气。

有关个人励志的文章:所谓天赋,就是你之前努力的结果

作者:慧慧

最近突然迷上了古筝。第一次去上课的时候,老师看着我弹奏,略感惊讶地说:“一般人第一次弹古筝,手指都会非常僵硬,你怎么这么放松?之前有基础吧?”

我之前的确从未碰过古筝,若说有音乐相关的基础,可能是小时候草草学过两年电子琴,上小学的时候跟着乐团玩过几年长笛,后来偶尔吹吹竹笛罢了,但都只是业余爱好。

老师更加惊讶了:“那你真的很有天赋,不学下去都可惜了!”我笑了。

刚学电子琴的时候,可从来没人说过我有什么“天赋”啊!那时我不过5岁,小小的我站在高大的哥哥姐姐们中间,如鸡立鹤群。老师说什么听不太懂,五线谱看得又慢,手还小得可怜。

“你这次是不是又忘剪指甲了?”“回家练了吗?”每次看到老师迎面走来,我都紧张得心要从嗓子眼跳出来,扭扭捏捏像个被审的犯人。以至于后来,我对练琴都有了抵触情绪。

考级的时候已经算是正常发挥了,也只获得了一个“勉强通过”的证书。看着人家手里鲜红的绒面“优秀”证,再看看自己暗红色的塑料套的“勉强通过”证,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同一个班上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我有音乐天赋吗?至少那时,我觉得自己一点都没有。

但后来,学长笛的时候,老师赞许有加,“你悟性很好!教别人好几遍都说不明白,跟你说一遍,你就都明白了。考虑考音乐学院吧!”

学竹笛的时候,老师也很惊喜地说:“你音准很棒,听着调都能把谱子写个八九不离十,很有天赋!”

学习乐器是需要对音乐有感觉的。之前勉强学那两年电子琴,虽然没学出个什么名堂,但至少给了我从小浸润于音乐的机会:进了音像店直奔施特劳斯、柴科夫斯基和巴赫,新年看电视总是守着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会的转播,跳舞至少能踩着点,唱歌也基本不跑调……若非有那两年,我对音准、节奏的把握想必并不会和其他初学者有什么不同吧。

天赋这个东西是潜藏的,其所带来的差别很容易就被努力掩盖了。甚至它本身都可能是不存在的,有时候,所谓天赋,无非就是之前努力积淀的结果。

而且,比起天赋,努力也许更值得嘉许。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去一位北欧教授家里做客,见小姑娘甜美可爱,忍不住夸了一句,你真漂亮!没想到,这句赞扬竟惹怒了这位教授,他认真地和这个中国人讲,请你以后不要夸她漂亮!你可以夸她对人都热情微笑,夸她懂礼貌,夸她举止得体,这些都是她自己后天的修炼,而漂亮与她无关。

有很多心理学实验都证明,即便是随机分为两组的一批孩子,完成相同的一项任务,被夸赞“你真努力”的那组,要比被夸“你真聪明”的那组,在后续表现得更愿意挑战艰巨的任务,且更不容易在困难面前中途放弃。

努力,会让人对自己有更强的掌控感,更自信也更坚定;而被夸赞的天赋,有时候反而会成为让你不敢挑战更高目标的“绊脚石”:万一搞不好,我就会被证明是个天赋不足的人。

知乎上有不只一个人问:努力是一种天赋吗?有人回答:小时候总觉得“努力”是没有“天赋”的人做的事情;长大了才明白,原来“努力”才是最珍贵的“天赋”。

有关个人励志的文章:这一路的经历,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李尚龙(龙影部落编剧导演,原北京新东方老师)

我坐在酒吧,听姑娘讲故事。

毕业那天,姑娘把眼睛哭肿了。她住在一个合租的单间,行李堆满地,她焦急地跺着脚,因为厕所正被一个大汉占着,他不出来,自己就进不去。

第一晚,她失眠了,因为她刚看完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电影里那句台词深深地扎入她的心:生活总是这么痛苦吗?是的。

她看着偌大的城市,无能为力地迷茫着,父母催她回家工作结婚,说女孩子拼什么命,回家什么都有。她咬紧牙关跟妈妈说,“妈,就让我拼这半年,年底我还找不到工作,就回家。”

父母心疼她一个姑娘在北京打拼,每个月给她打钱,她看着卡里的钱,眼泪刷刷地掉。她立志不花父母的钱,可是到了交房租的时候,还是扛不住了,狠狠地刷了一笔。

她到处碰壁,投了太多简历,全部石沉大海;面试许多公司,全都让回家等信。

慢慢地,她开始怀疑自己,我这样是何必,我一个女生,干嘛要这么苦?我为了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作死?如果我回家,现在已经开着车逛商场了,说不定,已经有了一个稳定的男朋友,开始计划结婚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她看着灯火辉煌的北京,更加迷茫了。毕竟,无依无靠,无牵无挂,眼泪不听话地在眼眶里打转。

这时,电话响了。她拿出手机,看着来电显示,上面写着两个字:妈妈。

她立刻擦干眼泪,深吸一口气。

接了电话,她想把这几个月遇到的痛苦全部跟妈妈说,她想回家,不想呆了,可是,脱口而出的竟然是:妈,我很好,今天又收到面试的电话啦,你们放心,我过得很开心。

寒暄了几句,她挂了电话,擦干眼泪,跑回家,继续投简历。

几天后,她收到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月薪5000,实习期间3000,年底会有提成,创业公司。

别人问她:经常加班,是否能忍?

她欣喜若狂,说,“能,我能吃苦,能每天加班。”

就这样,她在这家公司干了两年。

这两年,她每天上午9点到公司,晚上9点多回家。两年,她没去过电影院,很少参加社交,没看过电视,没去过酒吧,没睡过懒觉。

她每天早起学英语,晚上自学ps和新媒体,累了就去跑步去读书。这种日子,持续了两年,七百多天。

同事劝她别太累,她只是笑笑,什么也没说。两年后,她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因为做微信排版漂亮,很快晋升为新媒体主编,月薪8000加,还有提成和年终奖。

一年后,她成为了那家公司的营销总监。别人很好奇,她是如何懂这些的。后来,在她搬工位的时候,大家看到了几本厚厚的关于文案和宣传的书。

一年后,她再次跳槽,成为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此时此刻,她月薪已经过万,有了一辆车,找了一个男朋友,彼此恩爱,正准备谈婚论嫁,至少,她在北京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她跟我讲到这里时,安静地说:你知道吗,我花了四年,才过上了大家眼里的体面生活。这一路很难,但我从来没后悔。

我问她,如果当年毕业你就回家,父母也会给你安排这一切,你能在第一年开上车,第一年稳定下来,第一年找到男朋友,跟你现在的生活一模一样。这样想,你不觉得浪费了四年吗?

她摇摇头,说,“不啊,这四年,我从一无所有到自给自足,现在有的生活,不是谁给的,是我用双手打拼出来的。这些年,我明白了如何奋斗,我知道该怎么自学,我更看到不同的风景,认识了不一样的人,这一路的经历,比什么都重要啊。”

我摸着头,可是,这样累啊?

她喝完面前的咖啡,说,“但我年轻啊,不想让这辈子就这么过了,我想让青春大汗淋漓。何况,天天在家呆着并不比到处闯荡要舒服,我爱这样的热血,这样才是最好的青春。”

她的话很感动我,这是一个姑娘用最直接的语言,告诉我努力的含义。

她也讲出了青春的意义:去大汗淋漓地拼,去义无反顾地搏。她说,青春不是去闲暇懒惰,不是去舒适稳定,相反,是要在一无所有时厚积薄发,是要保持随时学习的能力,要敢于闯荡,敢于冒险。

或许这样不舒服,但谁又说了,追梦的过程,会舒服呢?

我想起和一个朋友的对话,他告诉我:反正人终究一死,既然结局一样,为什么我要拼搏,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看看电视,睡睡懒觉,就这么过一辈子多好。

一开始,我无法辩解。

后来,听完这个姑娘的故事,我找到了答案:

就因为人终究一死,所以更应该去拼搏。如果说人的结局一样,出生又不能改变,人和人最大的不同,就看你怎么活。这一路,你经历了什么,体验过什么,去过哪些地方,见过什么人,在哪跌倒,又在哪爬起。

走过哪些弯路不要紧,重要的,是这一路的风景。这些,能创造出最好的你。

每个人应该找一些有关个人励志的文章来看看,那么有关个人励志的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个人励志的文章:要做大树,不做绕树的春藤

人在世上安身立命的首要之点在于独立支撑。在物质生活上要能够供养自己,经济独立;在精神生活上也要独立支撑,不可依赖任何人,无论是他人的评价,他人的喜爱,还是他人的情感。

旧式的妇女只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被丈夫养起来,没有自己的独立收入,也就没有完整的人格。要看丈夫的眼色活着,要受丈夫的欺负,不喜欢他也不得不忍受他,无法摆脱他。所以,物质生活的独立支撑是一个人拥有完全的人格的基础。

按说一个人在物质生活上能够独立支撑后,精神生活就没有绝对的理由不独立,问题出在当爱情发生时,一旦对某人发生了爱情,就会对对方产生精神上的依赖,将喜怒哀乐紧紧附着在对方身上,过分看重对方的评价,对方的认可,对方的喜爱,从而忘记对方也是一个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的活生生的个人,而其生命的关注点不一定与自己协调一致。此时,如果过分依赖对方,也会丧失精神的独立,丧失自由。

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绪寄托于他人,就是最糟糕的自甘坠落。不一定是堕落,但却是坠落,是从一个独立支撑的人格的坠落。人应当永远选择独立支撑,像高高山上傲然挺立的一棵大树,而不做绕树的春藤。人可以丧失一切,但是不可以丧失自己的自由,物质的精神的自由。而这自由只能来自人独立于世的勇气。

有关个人励志的文章:所谓天赋,就是你之前努力的结果

作者:慧慧

最近突然迷上了古筝。第一次去上课的时候,老师看着我弹奏,略感惊讶地说:“一般人第一次弹古筝,手指都会非常僵硬,你怎么这么放松?之前有基础吧?”

我之前的确从未碰过古筝,若说有音乐相关的基础,可能是小时候草草学过两年电子琴,上小学的时候跟着乐团玩过几年长笛,后来偶尔吹吹竹笛罢了,但都只是业余爱好。

老师更加惊讶了:“那你真的很有天赋,不学下去都可惜了!”我笑了。

刚学电子琴的时候,可从来没人说过我有什么“天赋”啊!那时我不过5岁,小小的我站在高大的哥哥姐姐们中间,如鸡立鹤群。老师说什么听不太懂,五线谱看得又慢,手还小得可怜。

“你这次是不是又忘剪指甲了?”“回家练了吗?”每次看到老师迎面走来,我都紧张得心要从嗓子眼跳出来,扭扭捏捏像个被审的犯人。以至于后来,我对练琴都有了抵触情绪。

考级的时候已经算是正常发挥了,也只获得了一个“勉强通过”的证书。看着人家手里鲜红的绒面“优秀”证,再看看自己暗红色的塑料套的“勉强通过”证,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同一个班上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我有音乐天赋吗?至少那时,我觉得自己一点都没有。

但后来,学长笛的时候,老师赞许有加,“你悟性很好!教别人好几遍都说不明白,跟你说一遍,你就都明白了。考虑考音乐学院吧!”

学竹笛的时候,老师也很惊喜地说:“你音准很棒,听着调都能把谱子写个八九不离十,很有天赋!”

学习乐器是需要对音乐有感觉的。之前勉强学那两年电子琴,虽然没学出个什么名堂,但至少给了我从小浸润于音乐的机会:进了音像店直奔施特劳斯、柴科夫斯基和巴赫,新年看电视总是守着维也纳金色大厅音乐会的转播,跳舞至少能踩着点,唱歌也基本不跑调……若非有那两年,我对音准、节奏的把握想必并不会和其他初学者有什么不同吧。

天赋这个东西是潜藏的,其所带来的差别很容易就被努力掩盖了。甚至它本身都可能是不存在的,有时候,所谓天赋,无非就是之前努力积淀的结果。

而且,比起天赋,努力也许更值得嘉许。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中国人去一位北欧教授家里做客,见小姑娘甜美可爱,忍不住夸了一句,你真漂亮!没想到,这句赞扬竟惹怒了这位教授,他认真地和这个中国人讲,请你以后不要夸她漂亮!你可以夸她对人都热情微笑,夸她懂礼貌,夸她举止得体,这些都是她自己后天的修炼,而漂亮与她无关。

有很多心理学实验都证明,即便是随机分为两组的一批孩子,完成相同的一项任务,被夸赞“你真努力”的那组,要比被夸“你真聪明”的那组,在后续表现得更愿意挑战艰巨的任务,且更不容易在困难面前中途放弃。

努力,会让人对自己有更强的掌控感,更自信也更坚定;而被夸赞的天赋,有时候反而会成为让你不敢挑战更高目标的“绊脚石”:万一搞不好,我就会被证明是个天赋不足的人。

知乎上有不只一个人问:努力是一种天赋吗?有人回答:小时候总觉得“努力”是没有“天赋”的人做的事情;长大了才明白,原来“努力”才是最珍贵的“天赋”。

Tags:励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