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寓言 > 传说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以及简介

栏目: 传说 / 发布于: / 人气:3.1W

五台山所在的山西处于黄土高原,地旱树稀,视野里整整一个是土黄色的世界,可以称为金色世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五台山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以及简介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一

五爷庙位于山西五台山风景区,五爷庙还有正式的名称,就是万佛阁。面积虽然不大,占地仅20xx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

坐东朝西这座两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名为文殊殿,四角翘出,明柱围廊,玲珑剔透,很像一件内部镂空的工艺品,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一格。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不用我讲,大家一看就会明白,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的是观音菩萨。不论是三大菩萨,还是座下之骑,塑造得均极为精细生动。再看大殿内左、右、后面三壁的满面木制小格中,尽是约10厘米大小的泥塑贴金佛像,连横梁上都是小佛,楼上二层殿内三壁同样布满金佛,上下两层合计共有佛像万尊,所以此殿、此庙便名叫万佛阁。二层殿内正中所供是地藏王菩萨,左右两边分别是道明和尚和其父亲。一般情况长者应在上首,而这里位居左侧上首的却是儿子道明。这又是为什么呢?传说地藏王菩萨欲在九华山开创道场,而当地一位员外起初不愿让出宝地,但员外的儿子却敢违抗父命把地界奉献出来,并出家跟了地藏王菩萨,取法号道明,成为虔诚的佛门弟子,因为这段故事,所以其父亲就只能站在地藏王菩萨的下首了。立于地藏王菩萨左右外侧的5对塑像,统称为“十殿阎王。”

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人们通称五爷庙。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为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传说,这座龙王殿建于清代,到了民国六年(公元1920xx年),五爷既嫌殿小又嫌殿旧,于是在同一天的夜里,给塔院寺方丈和尚和当地甲长托了一个内容完全一至和的梦,梦中要求:“重建殿宇,重镀金身。否则,五爷震怒,降灾四方”。现今这座龙王殿,是五爷托梦后重建的,由原来的卷棚顶(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种,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弧形曲面),改建为重檐歇山顶;?殿三楹,由于地盘较小无法扩建五檐,但为了满足五爷要求,只好在殿前加建一个套殿,算是扩大殿宇;为了讨好五爷,并在柱础、雀顶、栏额、斗拱、拱眼等地方,均用龙、凤、狮、麒麟、花卉、人物等图案剔透镂刻而成,富丽堂煌,大放异彩。

由于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五爷庙在五台山名气最大,香火最旺。每逢初一、十五朝拜的善男信女便络绎不绝,久之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活动。据说五爷庙许愿很灵,因而这里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地方。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二

文殊发塔在塔院寺方丈院后边,和方丈院仅一墙之隔。因塔的形状和大白塔相仿,但没有大白塔高,也不象那样雄伟,它的高度仅两丈余。这座塔也有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文殊菩萨化成贫妇 的头发藏在这座塔下,故此塔叫做文殊发塔。传说在北魏年间,大孚灵鹫寺每年三月庙会,设“无遮斋 ”,不分僧俗,不别贵贱,也不分男女老幼,凡是赴斋者,都给饱餐一顿。

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手里拎着一个小孩,另外还牵有一条狗,随着人流走近寺院,她见众香客施舍金银,自己却身无分文,便剪下几绺头发作为施舍之物。这时,还不到吃斋的时候,贫妇便对主僧曰:“吾有急务,遽就他行,请先分我食”。按斋会规定,每人一份,知客师(佛教名词,寺院里主管接待宾客的和尚,也叫知客僧)认为婴儿不会吃,只给她两份。她立即相争: “我们三人为何两份?”知客僧没有言语又给她一份。:“我这里还有一条狗呢?”知客僧犹豫一下再 勉强给她一份。可是她又说话了:“我腹内有子,亦当得食”。

她这种贪得无厌的行为,引起知客僧的不满:“在腹内未生,为何要食?汝求僧食无厌!”她被呵斥后即说:“偈(偈:佛经中的唱词)曰- 苦瓜连根 苦,甜瓜彻地甜,是吾超三界(《清凉山志》上是:直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吟罢, 跃身腾空,贫妇化为文殊菩萨像,婴儿和小孩变成二天童子,狗也变成了绿毛狮子,文殊菩萨在云光缥 缈之处,又吟偈子道:“众生学平等,心随乃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僧爱何?”寺院内上千斋客赶紧 面朝菩萨礼拜。知客僧将贫妇舍下的头发当作黑舍利建塔埋藏。这就是流传的赴斋施发的故事。

关于这段传说,《清凉山志》还载:“斋主自恨不识真圣,取刀欲剜其目,众遮乃止。即贫女所施之发建塔” 。另外还有一段记载:“在在塔东侧,昔文殊化为贫女,遗发藏此,万历年间,方广道人重修见发若金,随人视之不一”,由此可见,塔下似确有遗物。

事后知客僧,为了弥补心灵上的内疚,他把所 看到的文殊菩萨、于天童子、狮子腾空而起的形象,刻在一块矩形石板上,偈曰四句话也刻在石板的右上方,以示留念。如今,这幅精致的雕刻石板画,镶在圆照寺大殿右墙角。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三

顺治皇帝“出家说”。顺治皇帝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六岁即位,十四岁亲政。在其母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整顿吏治,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节约,减免苛捐杂税,广开言路,网罗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为巩固清王朝统治作出了贡献,初创了清王朝走向强盛的新局面。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据正史记载,顺治皇帝曾要出家,但未果;后因染天花,英年早逝。但在五台山,顺治出家一事,言之凿凿,有根有据。他出家的寺庙名“镇海寺”;他进入寺庙的之门号称“龙门”,自他进去之后,从未再开启。康熙帝曾六次到五台山,目的就是寻父,但始终未能如愿。一次康熙在菩萨顶寺中,见一和尚在扫地,便上前去询问和尚法号,和尚答曰:“八叉“,说完便走开了。片刻,康熙帝省悟,再去找那和尚,已不见人影。“八叉”者,父也。顺治康熙父子二人擦肩而过。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四

毛泽东在五台山的传说。一九四八年三月,毛泽东率部东渡黄河,途径五台山。入境随俗,毛泽东也求了一签,签中文字:“千辛万苦求福禄 八三四一陆海空”。天机不可泄露,庙里主持对签文未作任何解释。毛泽东又以“泽”字作一测,主持仍没作答,只是领主席到屋檐下,让他观看屋檐下正在下滴的水,毛泽东若有所悟,含笑率部而去。不久,三大战役接连爆发,蒋介石跑去了台湾,毛泽东进了北京紫禁城。毛泽东所悟为何者?“水滴石穿”也。“泽”含有水之意,石者,蒋介石也。水滴石穿———寓意毛泽东必胜蒋介石也。

五台山的地质地貌

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典型奇特,是中国地质科考的重点地区。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该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的,它们在地质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周长约250公里,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五台山地质古老,地貌奇特,是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五台山地处华北大陆的腹地,与恒山—太行山连续,相对高差达2400多米,大面积出露了地壳不同层次的岩层和地质构造,完美展示出中国大陆基底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组成,是由大于25亿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层构成的最高山脉。在漫长的地球演进中,五台山经过了 “铁堡运动”、“台怀运动”、“五台运动”、“燕山运动”,形成了以“五台群”绿色片岩及“豆村板岩”构成的“五台隆起”,具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发育的冰川地貌、独特的高山草甸景观,更有第四纪冰川及巨大剥蚀力量造成的 “龙磐石”、“冻胀丘”等冰缘地貌的奇观。

可以说,五台山拥有独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质构造、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遗迹、新生代夷平面及冰缘地貌,完整记录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具有世界性地质构造和年代地层划界意义和对比价值,是全球地质科学界研究地球早期演化以及早期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最佳记录,是开展全球性地壳演化、古环境、生物演化对比研究的典型例证。因此,五台山当之无愧地被誉为 “中国地质博物馆”。

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海拔达3061.1米,为山西省最高峰,有“山西屋脊”之称。台顶雄旷,层峦叠嶂,峰岭交错,挺拔壮丽,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

五台山的气候特点

五台山气候寒冷,又被称作“清凉山”。虽然处于与北京大致相同的纬度,但气候特征却和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差不多。全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度,7至8月最热,分别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零下18.8度。台怀地区比台顶早一个月入春,迟一个月入秋,温度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气温2-3度,最低气温零下30度,最高气温为30度。台怀地区夏季空中云层较低,湿度大,常有雨水。

五台山地区夏季湿度大,常有雨水,4月以前和11月以后,高入云端的公路有可能被积雪封堵,难以通行。冬季的五台山,既冰冻雪寒,又宁静美丽,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充满另外一种风情,虽然时有风暴、大雪。

五台山的自然资源

五台山与众不同的五个台顶,形成独特的自然奇观,并且由于类型繁多的冰缘地貌、地质地貌的多样性,造就了五台山生物的多样化,其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形成罕见的自然美地带。

区域内植物五百九十五种,种类繁多。金莲花、迎红杜鹃,被专家认定为中国独有。山中活动着众多的动物飞禽,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等。昆虫学家还在这里发现了二十多种昆虫新种。

五台有多种颜色的黑曜石矿山,确定是多种颜色曜石,已经开采,且储量惊人 。有重大经济价值。

五台山的旅游信息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奇峰灵崖

五台山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

五台山方圆约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古建艺术、历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1982年,五台山以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历年来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遗产”等荣誉。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寺院古刹

五台山现有建筑比较完整的寺院9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广济寺、岩山寺(繁峙县)、洪福寺(定襄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塔院寺、菩萨顶、圆照寺、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南山寺、龙泉寺、金阁寺、尊胜寺、延庆寺、公主寺(繁峙县)、三圣寺(繁峙县)、惠济寺(原平市)、石佛堂(河北省阜平县);其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宗教活动场所的角度,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11处: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广宗寺、广仁寺、黛螺顶、观音洞。

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院为单位,按佛教传承之不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青庙亦称和尚庙,僧侣大都为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称青衣僧。五台山大部分寺院属于青庙。青庙中又有十方庙和子孙庙之分。子孙庙按师徒关系实行家传制,外寺僧人不得在本寺担任职事。历史上五台山青庙多属子孙庙。十方庙可以接待四方来僧,在寺僧人亦可十方云游,组织管理实行选贤制。根据中国佛教协会颁布的《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原来的子孙庙均已不实行家传制而改行选贤制,子孙庙和十方庙已无明显的分别。

黄庙亦称喇嘛庙,属于藏传佛教。五台山藏传佛教均属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信教喇嘛均穿黄衣,戴黄帽,称黄衣僧。明永乐年间,五台山始有青庙改成黄庙。清康熙时,敕令将罗睺寺、寿宁寺、三泉寺、玉花池、七佛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台麓寺、涌泉寺等10寺改为黄庙。于是,青衣僧改为黄衣僧,汉喇嘛由此产生。五台山有黄庙8处,即菩萨顶、罗睺寺、广仁寺、万佛阁、镇海寺、广化寺、观音洞、上善财洞。

佛事活动

跳布扎

跳布扎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五前后,起源于西藏,是五台山黄教举行

的重大佛事活动。在活动前一天,寺内喇嘛就开始念护法经,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鬼”;十五日,百余名有身份的喇嘛走出菩萨顶,穿街绕巷,最前边架着弥勒菩萨像,其后大喇嘛坐轿,二喇嘛骑马,其余僧众吹奏庙堂音乐,浩浩荡荡的往罗睺寺去“跳神”;十六日,又在菩萨顶“斩鬼”,大、二喇嘛穿戴皇赐服饰,外列僧人头戴面具装扮28宿,就地画圆,按圆行步,并辅以身形手势。通过此活动以驱除邪恶,迎来吉祥安泰。

骡马大会

每年农历六月举办,期间举行大型佛事活动、民间文化活动、骡马牲畜交易大会。朝会活动内容丰富,其主要一项是四方僧侣云集台怀镇做道场、诵经,使五台山充满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五台山佛教文化节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终年香火缭绕、梵音不断,宗教气氛浓厚。每年8月,这里举行盛大的旅游节庆——“五台山佛教文化节”,届时各方宾客和僧众云集,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盛况空前。期间举行大型佛事活动、民间文艺活动。

其他

九项特色旅游活动:佛国圣地采摘游、朝台登山健身游、佛教文艺欣赏游、镇海松涛红叶游、秋冬美景摄影游、金色世界生态游、银色五台踏雪游、寺庙法会祈福游、佛法禅宗探访游。

美食

五台山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菜肴和风味小吃,在这里可以品尝到肉片炝香蘑、清炒台蘑、小鸡炖台蘑等传统名菜,口味清香而不油腻。

过年

“五台山上过大年”受到了海内外佛教界、旅游界等社会各界的欢迎与青睐,北京、广东、福建等地的游客信士把五台山当作度假首选乐园,不仅有效地继承和弘扬了区域文化,更重要的是拓展了五台山冬季旅游发展新路。

自20xx年五台山首届佛俗民情年成功举办以来,五台山景区已经连续如期举行了十届该项活动。活动集中展示佛教圣地禅门僧尼过年习俗和特有的地方“两节”风情的创意,极大迎合了很多中国人“逃离”紧张而喧闹的城市生活、追寻古朴而纯正的过年过节情趣的心理需求。

五台山所在的山西处于黄土高原,地旱树稀,视野里整整一个是土黄色的世界,可以称为金色世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五台山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一

五爷庙位于山西五台山风景区,五爷庙还有正式的名称,就是万佛阁。面积虽然不大,占地仅20xx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

坐东朝西这座两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名为文殊殿,四角翘出,明柱围廊,玲珑剔透,很像一件内部镂空的工艺品,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一格。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不用我讲,大家一看就会明白,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的是观音菩萨。不论是三大菩萨,还是座下之骑,塑造得均极为精细生动。再看大殿内左、右、后面三壁的满面木制小格中,尽是约10厘米大小的泥塑贴金佛像,连横梁上都是小佛,楼上二层殿内三壁同样布满金佛,上下两层合计共有佛像万尊,所以此殿、此庙便名叫万佛阁。二层殿内正中所供是地藏王菩萨,左右两边分别是道明和尚和其父亲。一般情况长者应在上首,而这里位居左侧上首的却是儿子道明。这又是为什么呢?传说地藏王菩萨欲在九华山开创道场,而当地一位员外起初不愿让出宝地,但员外的儿子却敢违抗父命把地界奉献出来,并出家跟了地藏王菩萨,取法号道明,成为虔诚的佛门弟子,因为这段故事,所以其父亲就只能站在地藏王菩萨的下首了。立于地藏王菩萨左右外侧的5对塑像,统称为“十殿阎王。”

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人们通称五爷庙。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据民间传说,龙王弟兄五人,这是其中的老五,故称五爷。按一般惯例,龙王不居佛寺,当地龙传说五台山龙王神灵显赫,不安其位,寺庙不安宁,故在阁西建殿祀之。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为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一座唯的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传说,这座龙王殿建于清代,到了民国六年(公元1920xx年),五爷既嫌殿小又嫌殿旧,于是在同一天的夜里,给塔院寺方丈和尚和当地甲长托了一个内容完全一至和的梦,梦中要求:“重建殿宇,重镀金身。否则,五爷震怒,降灾四方”。现今这座龙王殿,是五爷托梦后重建的,由原来的卷棚顶(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种,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弧形曲面),改建为重檐歇山顶;?殿三楹,由于地盘较小无法扩建五檐,但为了满足五爷要求,只好在殿前加建一个套殿,算是扩大殿宇;为了讨好五爷,并在柱础、雀顶、栏额、斗拱、拱眼等地方,均用龙、凤、狮、麒麟、花卉、人物等图案剔透镂刻而成,富丽堂煌,大放异彩。

由于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使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五爷庙在五台山名气最大,香火最旺。每逢初一、十五朝拜的善男信女便络绎不绝,久之形成了祈雨、唱戏、赶集等一系列活动。据说五爷庙许愿很灵,因而这里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地方。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二

文殊发塔在塔院寺方丈院后边,和方丈院仅一墙之隔。因塔的形状和大白塔相仿,但没有大白塔高,也不象那样雄伟,它的高度仅两丈余。这座塔也有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文殊菩萨化成贫妇 的头发藏在这座塔下,故此塔叫做文殊发塔。传说在北魏年间,大孚灵鹫寺每年三月庙会,设“无遮斋 ”,不分僧俗,不别贵贱,也不分男女老幼,凡是赴斋者,都给饱餐一顿。

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婴儿,手里拎着一个小孩,另外还牵有一条狗,随着人流走近寺院,她见众香客施舍金银,自己却身无分文,便剪下几绺头发作为施舍之物。这时,还不到吃斋的时候,贫妇便对主僧曰:“吾有急务,遽就他行,请先分我食”。按斋会规定,每人一份,知客师(佛教名词,寺院里主管接待宾客的和尚,也叫知客僧)认为婴儿不会吃,只给她两份。她立即相争: “我们三人为何两份?”知客僧没有言语又给她一份。:“我这里还有一条狗呢?”知客僧犹豫一下再 勉强给她一份。可是她又说话了:“我腹内有子,亦当得食”。

她这种贪得无厌的行为,引起知客僧的不满:“在腹内未生,为何要食?汝求僧食无厌!”她被呵斥后即说:“偈(偈:佛经中的唱词)曰- 苦瓜连根 苦,甜瓜彻地甜,是吾超三界(《清凉山志》上是:直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吟罢, 跃身腾空,贫妇化为文殊菩萨像,婴儿和小孩变成二天童子,狗也变成了绿毛狮子,文殊菩萨在云光缥 缈之处,又吟偈子道:“众生学平等,心随乃境波。百骸俱舍尽,其如僧爱何?”寺院内上千斋客赶紧 面朝菩萨礼拜。知客僧将贫妇舍下的头发当作黑舍利建塔埋藏。这就是流传的赴斋施发的故事。

关于这段传说,《清凉山志》还载:“斋主自恨不识真圣,取刀欲剜其目,众遮乃止。即贫女所施之发建塔” 。另外还有一段记载:“在在塔东侧,昔文殊化为贫女,遗发藏此,万历年间,方广道人重修见发若金,随人视之不一”,由此可见,塔下似确有遗物。

事后知客僧,为了弥补心灵上的内疚,他把所 看到的文殊菩萨、于天童子、狮子腾空而起的形象,刻在一块矩形石板上,偈曰四句话也刻在石板的右上方,以示留念。如今,这幅精致的雕刻石板画,镶在圆照寺大殿右墙角。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三

顺治皇帝“出家说”。顺治皇帝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六岁即位,十四岁亲政。在其母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整顿吏治,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节约,减免苛捐杂税,广开言路,网罗人才,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为巩固清王朝统治作出了贡献,初创了清王朝走向强盛的新局面。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据正史记载,顺治皇帝曾要出家,但未果;后因染天花,英年早逝。但在五台山,顺治出家一事,言之凿凿,有根有据。他出家的寺庙名“镇海寺”;他进入寺庙的之门号称“龙门”,自他进去之后,从未再开启。康熙帝曾六次到五台山,目的就是寻父,但始终未能如愿。一次康熙在菩萨顶寺中,见一和尚在扫地,便上前去询问和尚法号,和尚答曰:“八叉“,说完便走开了。片刻,康熙帝省悟,再去找那和尚,已不见人影。“八叉”者,父也。顺治康熙父子二人擦肩而过。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四

毛泽东在五台山的传说。一九四八年三月,毛泽东率部东渡黄河,途径五台山。入境随俗,毛泽东也求了一签,签中文字:“千辛万苦求福禄 八三四一陆海空”。天机不可泄露,庙里主持对签文未作任何解释。毛泽东又以“泽”字作一测,主持仍没作答,只是领主席到屋檐下,让他观看屋檐下正在下滴的水,毛泽东若有所悟,含笑率部而去。不久,三大战役接连爆发,蒋介石跑去了台湾,毛泽东进了北京紫禁城。毛泽东所悟为何者?“水滴石穿”也。“泽”含有水之意,石者,蒋介石也。水滴石穿———寓意毛泽东必胜蒋介石也。

五台山的地质地貌

五台山地层完整丰富,特别是前寒武系地层典型奇特,是中国地质科考的重点地区。五台山境内的绝大部分地层组段,都是以该地区的山、水、村、镇命名的,它们在地质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坦如台,故称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周长约250公里,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中气候寒冷,台顶终年有冰,盛夏天气凉爽,故又称清凉山,为避暑胜地。五台山自然植被以草地为主,由草甸、草原、灌丛构成,是优良的夏季牧场。

五台山地质古老,地貌奇特,是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五台山地处华北大陆的腹地,与恒山—太行山连续,相对高差达2400多米,大面积出露了地壳不同层次的岩层和地质构造,完美展示出中国大陆基底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组成,是由大于25亿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层构成的最高山脉。在漫长的地球演进中,五台山经过了 “铁堡运动”、“台怀运动”、“五台运动”、“燕山运动”,形成了以“五台群”绿色片岩及“豆村板岩”构成的“五台隆起”,具有高亢夷平的古夷平面、十分发育的冰川地貌、独特的高山草甸景观,更有第四纪冰川及巨大剥蚀力量造成的 “龙磐石”、“冻胀丘”等冰缘地貌的奇观。

可以说,五台山拥有独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质构造、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遗迹、新生代夷平面及冰缘地貌,完整记录了地球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具有世界性地质构造和年代地层划界意义和对比价值,是全球地质科学界研究地球早期演化以及早期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的最佳记录,是开展全球性地壳演化、古环境、生物演化对比研究的典型例证。因此,五台山当之无愧地被誉为 “中国地质博物馆”。

五台山最低处海拔仅624米,最高处海拔达3061.1米,为山西省最高峰,有“山西屋脊”之称。台顶雄旷,层峦叠嶂,峰岭交错,挺拔壮丽,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

五台山的气候特点

五台山气候寒冷,又被称作“清凉山”。虽然处于与北京大致相同的纬度,但气候特征却和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差不多。全年平均气温为零下4度,7至8月最热,分别为9.5度和8.5度,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零下18.8度。台怀地区比台顶早一个月入春,迟一个月入秋,温度相差6度左右,全年平均气温2-3度,最低气温零下30度,最高气温为30度。台怀地区夏季空中云层较低,湿度大,常有雨水。

五台山地区夏季湿度大,常有雨水,4月以前和11月以后,高入云端的公路有可能被积雪封堵,难以通行。冬季的五台山,既冰冻雪寒,又宁静美丽,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充满另外一种风情,虽然时有风暴、大雪。

Tags:五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