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3.15W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苏教版第四册的讲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古典诗歌理解。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

(二)教学内容安排

本文拟用三课时完成。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三课时——小结课,前两课时在学生整体感知和局部研读的基础上,本课时对本诗进行综合领悟:包括分析诗歌的结构,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并通过比较阅读进行诗歌鉴赏能力的.迁移提高。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的感情。

三、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2、教学难点:

理解琵琶女和诗人的悲剧造成的原因及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拟采用“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1)通读:要求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感情,初步了解全文。

(2)精度:重点阅读第二诗段,思考:这一节作者是怎样把无形的琵琶声用文字描绘出来的?琵琶乐曲是怎样变化的?

(3)解读:通过板书结构分析及学生的讨论分析,掌握本诗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课文。

教师充满激情的吟颂唐宪宗的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并简要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重新认识本诗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二)、板书小结课文结构。

通过学生对前两节课的回顾复习,在整体阅读、局部研读的基础上,分析本诗的明暗线交织的双线式结构,要求学生顺着本诗“诗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梳理全文,搞清本诗明暗对照式的类比式结构写法。

(三)、概括分析写作特点

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本诗的写作特点,并请学生找出例句加以说明,以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板书归纳:

(1)结构严谨。全诗以人物为线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明线从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从本质上揭示主题。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明暗相寸虚实相生。情绪表现波澜起伏,过渡自然。

(2)情景交融。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3)音乐描写出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

(三)、对比阅读,迁移提高。

让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另一首五言古诗《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分小组讨论它和《琵琶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四)、布置作业,拓展训练,综合领悟。

作业:1、熟读本诗,背诵第二段。

2、完成思考练习和同步训练。

3、自读白居易的另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说课稿 篇2

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成员间的关系》,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成员间的关系》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看图找关系》专题中的第2节。《成员间的关系》虽然只是作为一个专题知识来呈现,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是那么紧密,但它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的一节课。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图对刻画事物或数之间关系的作用,能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发展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亲情树”为引子,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 符号化表示”这一过程,发展其符号感,并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亲情树”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我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事物或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能分析一些简单的关系;发展有条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潜藏着“符号意识”,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比如,路口有标志 ,表示禁止通行;某场地有标志 表示可以停车;还有地图上的各种标识,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就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里,这些都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数学教学中,学会“符号运算”似乎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原因何在?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以往的教学不承认学生经验中的“符号世界”,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历“从具体事物 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 学会数学地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五、教法

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打算着重采用主体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教师激思激疑,学生积极探究。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引导点拨,利用孩子们身边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六、学法

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程序及设想

本节课我打算通过“说一说”、“画一画”、“看一看”、“试一试”四个活动环节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来 学生个性化的符号表示 学会数学地表示 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1、说一说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从小到大,你们的.成长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自己的亲人为你们付出的就更多了,是不是呀?

那谁来说一说你的家里都有哪些家庭成员呢?

(注:亲戚之间的称呼各地可能不统一,学生也不一定知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明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自己家里的家庭成员,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它就来自我们的身边。谈话引入,让学生倍感亲切,非常自然地进入主题。

2、画一画

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了解到每个同学家里都有不少的亲戚朋友,你们真幸福,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他们为你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你们长大后要回报和孝顺他们。那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列出你的亲戚关系,绘制成一棵亲情树吗?

要求从这棵亲情树上能让大家清楚地看出你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待会儿看谁的设计最有创意!

都绘制好了吗?先在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展示一下。

哪个小组的代表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同学的设计?还有哪个组也想说?(注意对学生设计的鼓励性评价,同时了解学生中的各种不同表示方法)

教师在这个环节注意了解学生中的不同表示方法,对学生的设计给予鼓励性评价。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绘制自己的亲情树,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亲情树既为我们学习成员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又为我们的感恩教育提供了潜移默化的沃土。从学生的“亲情树”中可以得到很多的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体会图能够清晰、简洁地表达人物、事物或数之间的关系。

3、看一看

有一个叫小冬的同学也把他家成员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了,在我们书上83页,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他是怎么表示的?

要求大家边看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想好后请举手。

让学生看一看书上小冬家的家庭成员是怎样表示的,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白家庭成员还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当然,还可以允许学生用其它不同的方法来表示,组织交流时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当学生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成员间的关系时,再让学生尝试用字母来表示自己家里的成员关系,改好之后,给同桌看看,互相说说对方写的字母各表示谁。

最后,教师再问学生:用字母来表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你感觉如何?让学生通过谈自己的感觉,明白用字母来表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加直观、清晰、简洁。

这个环节设计的意图:虽然亲情树为我们建立数学模型提供了生活素材,但还是要让学生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回归到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来表示生活中事物间的关系。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重视的。

4、试一试

通过让学生完成书上83页的“试一试”和84页的“练一练”中的题目,强化学生用字母表示成员间的关系。

5、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存在哪些不足?

 八、结束语:以上,我仅从分析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3

一、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论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为基点。我的设计理念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主导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凸显主体地位。

二、说教材

首先说说课程内容标准: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里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接下来说教学目标: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录像及图片、阅读教材、小组活动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人生难免身处逆境、遭遇挫折,学会正视现实,直面风雨;能力目标是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奋进。

三、说教学重点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人生难免有挫折。因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之一。另外,目前,我校部分学生面对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无心学习,突出这一重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四、说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敢于直面风雨。我确定的依据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自信、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之一;从现实看,部分学生自我认识不足,意志不坚强,缺乏自信,给人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而在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有可能会成为不和谐之音。因此,突破这一难点,有利于解决这一难题。

五、说学情

初二,是学生人生定型的关键时期,他们中一部分是留守学生,另一部分又是父母的“掌中宝”,很少受过什么大的委屈或挫折。而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在初中时期,学习压力增大,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有些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产生了不良后果。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主要是从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举例,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悟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难免的,从而能正视挫折,直面人生的风雨。

六、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实践“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法。在教法方面,教师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法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说教学手段

我主要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本节课我主要的教学准备是采集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我共设计四个环节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以5·12地震后“东汽”重建为背景资料的音乐《从头再来》导入,整体感知。我引导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1)什么是挫折?东汽人遇到了哪些挫折?(2)他们遇到挫折有没有退缩,是如何战胜挫折的?我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展教材。学生看完录象后,2人小组交流看法,发表见解。接着,我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我提出一个引领性问题:在遭遇挫折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先学本节内容,并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我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整体感知人生难免身处逆境、遭遇挫折,学会正视现实,直面风雨这一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接着说第二个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视频资料,思考二个问题

(1)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挫折(人生难免有挫折,导致挫折的原因)?

(2)认识了挫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挫折,面对人生风雨(坦然面对挫折)?

看完图片、视频资料后,我让学生组成4人小组交流、讨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及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完以后,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纠正或补充。最后,我进行点评、精讲,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下面说第三个环节:巩固强化、拓展延伸。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二个步骤。首先是学生活动,我让学生组成6人小组,说一说:

(1)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挫折有哪些?

(2)在遭遇到这些挫折,你是如何抗拒挫折的?

我这样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懂得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突出思品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同时也有效地利用身边资源,动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第二个步骤是当堂训练。学生通过当堂训练,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思品课的时效性的特点。另外,让学生提出并解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和行为融合起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达到知、行、信的统一。

下面说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情感共鸣,思想升华。我让学生跟随投影画面,高唱《真心英雄》,达到本接课的高潮。学生唱着这高昂的歌曲,他们的心灵将会引起震撼,思想将会得到净化和提升。以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为楷模,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挫折。从而再次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再次强化本课的重点、难点。

九、说板书设计

我采用结构式的板书,直观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重难点突出,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

十、说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联系社会热点,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自觉正确认识自我;同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来提高各种技能,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另外,本节课安排的内容较多,在一个课时内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有可能会有所欠缺。

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二年级(水平一)的投掷教材原地侧面投掷沙包,它符合水平一学生认知能力差、好玩、好动、好模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通过学习,能够发展学生身体柔韧、灵敏等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与平衡能力。

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一的学生,他们具有好动、好玩、好思考等特点,学习新知识速度快、模仿力强,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注意力不太稳定,但是他们具备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力量等素质都比较差,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量的.增加,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因此,本课我设置了让学生容易接受的情景教学及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侧向投沙包的基本动作要求和方法。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正确的做出侧向站立、肩上屈肘、蹬地转体、快速向前上方挥臂的动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重视安全的练习意识和习惯,以及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站位正确,肩上屈肘

教学难点:掌握上下肢协调连贯用力

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本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快乐为主线,以学练为宗旨”的主题思想,特采用以:

1、语言、情境导入法:教师创造一定的情境氛围,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欲望。

2、模仿练习法:通过情景导入,学生自主模仿团身滚动的方法。

3、讲解示范法:用规范,优美的示范动作,精简的语言,让学生了解前滚翻动作要领。

4、表扬、鼓励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满足其张扬、自我的个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自主学练法、小组互助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去尝试体验,合作探究,养成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的习惯。

需要注意的地方:

投掷教学,要学生练习按要求,以确保练习安全。要求学生自觉遵守练习常规,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练习场地设备,并在练习中表现出对同伴的尊重和关心,不妨碍他人参加活动,与同学建立良好合作的关系。

教学流程

我分三大板块去实施本课的教学。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

我利用自制沙包用沙包完成游戏来导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要把投掷本领学会,从而导出本课的内容,并且通过这些小游戏为投掷做铺垫。由此展现本课的教学内容——知道持轻物侧向投掷的动作要领、初步建立完整侧向投掷动作表象。

第二板块:基本部分

1、带领学生徒手练习侧向投掷动作。情景导入,投掷远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侧向投掷的步骤。

2、教师示范、讲解侧向投掷动作,引导学生分小组练习。

3、组织练习:利用情景练习投掷动作。

4、组织学生展示,讲解互评。

第三板块:结束部分

1、介绍游戏“勇夺第一”的规则与方法。

2、请学生示范。

3、巡视,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

4、放松练习。

反思:

说课稿 篇5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胞中的糖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2、3节学习了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即元素、基本单位、长链、大分子。这样能更好理解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别及多糖的大分子性,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通过对糖和脂的分类和比较能更好地培养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学完本节课后,学生对生命是物质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能理解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糖类的组成元素、分类、分布及功能。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

(2)尝试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体会生物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糖类的种类及作用。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第一个要求是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属理解层次,并与以后要学习的细胞代谢内容联系密切,所以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多糖的种类及作用;

二、说学生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就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实验能力。这都为学习本节的重点知识奠定了基础,特别是难点的教学。而且此年龄段的学生对探究细胞奥秘存在好奇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实施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构建过程中。

2)直观教学法:利用投影或挂图,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氛围。

2、学法:

谈话法、比较分析法、启发式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引入新课:

先复习上节关于核酸的知识并便于和新授内容衔接。以问题探讨提供的情景和讨论题引入糖的学习。

环节二:细胞中的糖类:

为本节重点内容,分三步突破:

1、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糖的组成元素、分类及分布, 对于难点多糖的种类,采用实例介绍的方式,使学生有直观认识。

2、完成糖的分类、分布表格进一步深入认识糖的分类及分布;在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分中学生会认识到各多糖结构的不同和多糖的形成及水解。

3、通过糖应用,体会糖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对糖的认识更有立体感。通过实例,学生对多糖中淀粉和糖原的储存功能及各糖之间的转化有了深入的认识。

环节三:巩固练习:

课本课后练习题,使对本节知识点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

五、说板书设计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最后以表格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老师和各位同学。

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十课《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篇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两条鲤鱼的故事。

(二) 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在选文上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条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现理解和尊重多样化的新课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这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故事。剧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人物活动情况。剧本主体是人物对话,叫台词。括号里交代的是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按剧情的发展,这个独幕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公仪休说“只要天天有鱼吃,我就心满意足了”):通过公仪休与学生子明的对话反映也公仪休是一个爱吃鱼的人。

第二部分(从“幕后有人高喊”至“管家提着鱼下场”):写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

第三部分(从子明说“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至“幕落”):写公仪休告诉子明,自己拒收鲤鱼是遵守国家的法纪,要吃鱼得自己去买。公仪休的`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聪明机智的品质跃然纸上。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的发展出发,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2、能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初步能表演独幕剧,体会人物的形象。

(四)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公仪休最后一段的含义,体会公仪休的崇高品格。

二、说学情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是独幕剧以及独幕剧有哪些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的,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通过“看、听、找、说、读、演”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理解本课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能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和朗读能力,从而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有地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以读为体、读中赏析、才能感情境。

在教材处理上,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新知,从角色表演中加深体验,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促读法、提问法、情境创设法、情境表演法等方法。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开放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四、说学法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则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语文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表学生的新闻记者实践。”而个性阅读双是一种体验性阅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意识地淡化教师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加强朗读,读出个性,培养语感,并能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悟自得,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等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思路,本课教学我共设计为六版块,具体实施如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 揭示课题。

2、 范读课文,思考这个独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 过渡:这节课我们仔细地来讨论并演练一下这个剧情。

板书:公仪休

设计意图:引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剧中情境,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 提出问题。

自由读课文剧本,思考:(1)公仪休爱吃鱼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2)公仪休是怎样拒收礼物的?(3)公仪休喜欢吃鱼,为什么拒收鲤鱼呢?并找出有关句子反复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问题去读课文,使能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读第一部分

过渡:公仪休爱吃鱼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A、 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

B、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满意足了。

(1) 指导朗读品味,体会公仪休对鲤鱼的喜爱之情。(练一练,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板书:爱吃鲤鱼

(2) 齐读这两段课文

公仪休非常爱吃鱼,这就有人送鱼来了。(你来当管家,他又是怎样拒绝的,谁来当公仪休。)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感悟新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新理念。

3、 讲读第二部分。

(1) 分角读管家、公仪休的话。

屏幕出示句子: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齐读)

(2) 公仪休真的是“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吗?他为什么这样说?(其实这是假话,他这样说才能让管家把鱼带走,送鱼的目的是有意讨好。)

(3) 你能把他们俩的对话都读好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齐读)

板书:拒收鲤鱼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

4、讲读第三部分。

(1) 自由读下面三部分,画出有关句子。

(2) 指名读一读。

(3) 出示最后一段话,齐读。

(4) 找出这段话中的关键词,自己读一读,说说这段话你怎么理解?(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

板书:如果……就……所以……收鱼 违纪办事

(5)谁能想象一下公仪休的语气,学着他来读一读。

(6) 引读子明最后说的话。子明今后会怎样做呢?同学们,你们也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局长,有人送你爱抽的香烟,你会怎么做?我请一个同学来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更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5、学完了课文你觉得公仪休是个怎样的人?(清正廉洁、以身作则、聪明机智)

板书:清正廉洁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知识建构的原理,进一步扩展学生思维,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

(三)、分角朗读课文

课文中除了公仪休这个人物,管家他是怎样的人?(虚情假意阿谀逢迎)子明呢?(谦逊有礼 勤学好问)我们分角来读一下他们的对话,选择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谁愿意来试试。

设计意图:“披文入情”注重学生的感悟和语感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

(四)、表演独幕剧

同学们读得真好,能不能把它表演出来,下面先看课文录像,然后找一下搭挡,仿照录像中的练一练。表演时要注意表情、动作,可以表现得夸张一些,会背的同学就试着背,不会背的可以看着书读。

学生自由找人组合表演(准备5分钟)学生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跃的思维和情境表演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系统地归纳所学知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质疑。

(六)、布置作业:课后再演练一下《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个独幕剧,把戏演得更好些、更逼真些。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人物来演。仔细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知识,让学生更深刻、更仔细地揣摩、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培养学生的表演兴趣。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和图片,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②知道本区是黑色人种为主的地区,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关系。初步了解非州文化。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本区大量的人文与自然景观图像,地理分布图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获取知识和记忆知识的能力。

②通过非洲黑人原始居住地与外来移民长期殖民统治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辩证思维的能力。

3.德育目标

①通过非洲黑色人种文化.风俗.艺术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知识讲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和平发展的'国际主义教育。

二、说教学重点

①黑人原始居住地分布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②撒哈拉以南非中的地理位置。

三.说教学难点

本区的地形特征。

四.说教学方法

采用读图分析.比较分析.综合分析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在导入部分,我采用游戏-------给动物安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增进师生感情,因为面对的是初一的学生,不是自己教授的班级。然后用一段视屏过渡到这节主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环境。

在新授部分,第一步,我采用读图分析法,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图8.25和图6.26,让学生明白本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接着找出一些地形区的名称及河流,最后共同总结出本区的地势特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把学生动脑和动眼结合起来,为下面一个环节做铺垫。第二步,请学生画出非洲的轮廓图,可参照书第九页的图6.12,培养了学生动手画图能力,接着在把前面所找的地理事物名称填注进去,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图,做到动脑、动眼、动手的三维结合。第三步,分析本区的气候类型,以哪种为主,随后也就引出一个问题,动植物景观受气候因素影响,告诉学生:气候影响着地理位置,气候有影响着动植物景观的变化,是一个普遍的地理规律。第四步,了解黑人原始居住地,引导学生看图8.29,并思考两个问题:欧洲人来的目的?对本区的影响?由这一步链接到第五步,了解本区的资源并且进行德育渗透,最后以《少先队队歌》结束本课。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理解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分数乘法(一)》的拓展和延伸,为进一步学习分数乘分数,分数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习分数多步计算的关键,教材中创设两个问题情境,通过直观图形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方法思考,将旧知与新知有机联系在一起,应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分析

1.已具备的知识经验: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一)》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算理和算法的推导过程,本课的学习是对《分数乘法(一)》的拓展和延伸,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法则。

2.学习态度及习惯:五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求知欲强烈,但由于个性的差异,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程度各不相同。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扩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并熟练计算。

2.会解决有关的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直观模型,通过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的方法,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焦老师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实践操作法、引导法、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学法: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为辅,通过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展示汇报、迁移归纳、应用拓展的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焦老师分成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逐步递进;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学以致用,提升能力。——拓展应用,延伸新知——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焦老师首先进行了课前小热身,巧用学生人数与班级的关系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意识的唤醒了孩子用已经掌握的《分数乘法(一)》的知识来解答,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自然过渡,揭示课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

观察情境图,培养学生整理数学信息,根据相关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0分钟)

这一环节焦老师设计了二个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方法。

活动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以问题“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为引领和调控课堂教学的主线,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奇思饼干数的二分之一”这句话,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转化为求6的二分之一是多少?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以学生动手折一折、分一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思考、交流将抽象、枯燥的内容活动化、直观化。学生能够很快的探究出方法,由于个性的差异,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焦老师给学生提供展示在平台,由学生在黑板上实物操作展示,表述方法,出现表述不清时,焦教师及时启迪学生深思,依据旧知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把“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来获取新知。体现了我校的“‘134问题导学模式’” 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归纳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活动2.推理归纳,验证结论

抛出问题“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请学生画一画理解方法。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归纳出解题的思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并请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操作验证。使学生豁然开朗。中肯的评价更加激发学生展示的欲望。学生对一个数只能是整数吗?产生质疑,焦老师抓住机会引发学生想象分数还可以与分数相乘,可以跟小数相乘,打破学生思维固有的框架。学生的质疑,实现了课堂的升华。巧妙的为下一节《分数乘法(三)》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更加丰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三)学以致用,提升能力。(10分钟)

二个练习,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说一说”学生轻松应对巩固了解题方法,“列一列”使学生体验了从数量到计量的转化,考察学生是否会灵活应用,拓宽了知识的范畴,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和灵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四)拓展应用,延伸新知。(5分钟)

焦老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临时调整为拓展应用,延伸新知。将数学知识与“为灾区捐款”生活问题自然联系,发展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和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来源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渗透德育教育,激发人人献爱心。

(五)畅谈收获,体验成功。(2分钟)

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学生不仅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形成整体印象,巩固了新知。而且分享学习数学的感受,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六、说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6的 相当于6个 6×

6的 相当于6个 6×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这个数×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直观、突出重点,明确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突显了转化方法的运用。点明了结论。更加体现出分数乘法知识的内在联系。扩展了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七、说教学效果

整节课焦老师以问题作为引领和调控课堂的主线,以策略作为方法与应用的统一,以活动作为体会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以评价作为学生探究的动力。以德育的渗透得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感知—操作—推理—验证—应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悟,悟有所成。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则寓言童话,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小鱼却不害怕。让我们看到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以及小鱼面对强者毫不畏惧。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北风、青草、梧桐、小鸟和小鱼的样子,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 说学情分析。

本课语言生动、形象,情节简单,富有童趣,孩子们较欢迎。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学习篇幅较短的诗歌,现在一下子跳跃到学习篇幅较长的寓言,就学生认知水平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心有所感而无法朗读到位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情而动,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形象的感知,读准、读好课文。初读课文时多数学生可能不能很好的领会文章的意图,总是以“北风强大,我喜欢北风”的话语来表达观点,当然,学生这样说也无可厚非,但不能满足于此。因此在教学时要适时地采用对比、迁移等手法引导学生从另一方面出发,体会小鱼作为弱者而与课文中其他事物完全不同的表现,学生就能表达出新的观点了。

1、教材简析。

《北风和小鱼》是苏教版第一册里面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北风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大,不把小鱼放在眼里。勇敢的小鱼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了,躲在水底捉迷藏,快乐地生活着。课文讽刺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

2、重点、难点。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为主线,做到熟读成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领悟、顿悟。因此,我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体会小鱼面对强大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作为本课的难点。

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9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体会小鱼面对强大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三、说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图示法,表演法,愉快教学法和“扶—半扶半放—放”等教学方法。

1、指导观察法。

《北风和小鱼》这篇课文描写北风呼呼地吹,下着鹅毛大雪,河水结冰的场景。这对于生活在一年四季如春的海南孩子来说非常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而教材的插图既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绝好教材,有时拓展学生思维与深化学生情感的教材资源。所以我采用指导观察法。

2、情景教学法。

借助挂图再现情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合用在低年级教学中。一方面,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有明显优势,用此方法,让学生从感觉形象入手,以情激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材充满童趣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北风呼呼地吹”“”等学生乐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间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和农活兴趣,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3、朗读感悟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课教学中,我灵活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分角色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读书、发现。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的方式方法,如个别读,小组读挑战读、比赛读、表演读等,不断激发学生情感,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在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

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一定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五、 说教学重点、难点:

针对新大纲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在严寒中,小鱼作为弱者却对北风毫不畏惧的精神。

六、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样的理念,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1、情境创设法;2、品读感悟法;3、对比迁移法。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导入时我准备播放呼呼的风声,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寒风凛冽的情境中。接着为学生创设一次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来说一说,“你听了这声音,有什么感觉?”学生会说:“真冷呀!”“很冷”“非常冷”“冷得发抖”等。乘此机会教给他们“寒风凛冽”“北风呼啸”等词,增加词语的积累,丰富他们的记忆仓库。

接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北风来时身边的哪些事物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能用口语表达出自己的'观察所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他们在头脑中再现已有的生活经验,奠定学习课文的感性基础。

2、多边互动,学习全文。

(1) 学习一、二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让学生自读自悟第一自然段,然后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指导学生观察好三样事物的变化并以此为契机指导好朗读。在指导朗读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青草变了颜色”,可以让学生说说青草原来是什么颜色?现在又是什么样子?让学生得到对颜色的鲜明比较之后,朗读起来的感情色彩也会更加浓烈。接着引读第二自然段:北风看见了,觉得自己——,洋洋得意地说—— 学生们边演边读,个性张扬,就能充分体会到北风的骄傲自大。

(2) 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本段教学采用品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等方法有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学生通过“气极了”、“猛吹”两词的品读,联系上下文想北风为什么这样做?有的学生会说:“因为青草、梧桐、小鸟都怕它,它不相信小鱼会不害怕。”有的学生会说:“因为它非常生气,想给小鱼点颜色看看,让小鱼也害怕。”还有的学生会说:“因为它要小鱼也害怕自己,显得它非常了不起。”以此感悟北风的蛮不讲理就顺理成章了; “小鱼要遭殃了,它会怕北风吗?”,一问激起千层浪,抓住“捉迷藏”一词,体会小鱼的自由、快乐、对北风的强势力毫不畏惧的情感。随着学生对一些重点词句理解的加深,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在他们脑海里就会逐渐清晰起来,这时朗读便可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过来又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获得更深的思想启迪。这时再读北风的“非常得意”,就能体会到北风由于过于自信而变得可笑的举止。

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朗读的重要性。以读为本,读中促思的教学思路,加上生动活泼的情境创设,一定能让学生顺利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语文的乐趣。

2、 总结课文,拓展知识面。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新课标也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运用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迁移训练。通过“自然界中,还有谁也和小鱼一样不怕北风?”的练说这一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 学习生字。

本课时安排学习“口、和、知”这三个生字,这三个生字在字型上有相似之处,都含有“口”,可以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比较,促进形象感知,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生字就不是一件难事,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书写上。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及学情

本节课是小学美术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个课时的内容,为综合探索的单元课。本课有三个学习内容,:观察描绘(画古建筑),制作体验(泥做小亭子),想象创作(画故事画),三个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1.观察与描绘,让学生通过对家乡某处古建筑作有意图的考察,继而进行线描描绘。其目的通过写生或记忆画古建筑,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古建筑物的了解与猜想。为后面两个活动的实施做好铺垫。2.制作体验。就地取材(泥、石、木等)制作一幢仿古建筑物,并有所创意。其目的通过体验陶泥捻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是一次摸拟建筑师工匠的学习活动,获得传承的意义。3.画故事画。在对古建筑较了解的前提下,将古建筑的有关故事用想象画形式创作表现出来,表达自己的悠思。因此《家乡古建筑》课目的内涵是很丰富的,每个学习活动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由于本课涵盖的知识面很广,要学习的东西也很多,不能任意拓展,根据教参建议,只需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作一般性的了解和把握。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画画古建筑。我所带的五年一班的学生由于所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差异,学生的课外知识欠缺,美术基础和技能操作更是严重参差不齐,基于这些因素,要让学生对古建筑有一定认识,除了从书本网络上获取信息外,还要求学生必须走出室外去考察,通过亲身观察来认识、了解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同时感受到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在线描造型的技能训练上,学生平常接触有限基础太差,若是要求用线描方法准确描绘外型无疑难度太大,因此也只能降低学习要求,重点去体验线描画的基本方法,尝试着用流畅的笔触表现疏密关系,形成初步的造型方法观。

根据教学结构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

1、参观考察身边的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

2、线画古建筑局部,体验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验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难点是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集中外出考察调查不是件容易的事,且用一节课时间描绘出一个完整的古建筑时间太紧,根据以上的内容分析,在本节课中,我从课改理念出发,设计出课前参观考察以及收集身边古建筑资料、课中完成一个古建筑局部的作业要求。以课堂教师引导、作业对比、示范绘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古建筑为载体,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欣赏对比、合作交流以及尝试绘画等学习方式,来完成认识古建筑的一般特征及体验线描绘画的基本方法等教学目标,同时教师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及时引导学生增强对古建筑的了解和认识。

三、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教师范画。

四、说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初步感受

交流中国有名的古建筑以及宜昌周边知名的古建筑,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古建筑那些亭台楼阁的直观画面,为后面了解古建筑的特点作适当的铺垫。

(二)交流汇报,感受特点。

呈现出宜昌周边的古建筑图片,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以及教师引导,总结出古建筑的一般特征:造型优美、结构科学、极尽装饰。

(三)线画古建筑的技术、方法探究

活动一:引导欣赏学生作品,初步感受线描画的有趣和表现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以镇江阁为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用几何图形概括复杂物体的外型,其目的是是让学生掌握用简洁图形概括外型的方法,二是增强学生描绘繁杂古建筑结构的信心。

活动三:仍以镇江阁为例,通过观察飞檐、斗拱、梁柱等细节,为线描画的细节描绘加深印象,为处理线条疏密关系做好铺垫。

活动四:欣赏两个学生的局部描绘作业,让学生说说哪幅作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通过作业对比,掌握细节描绘以及线条疏密处理的方法。

通过以上四个活动的开展学生经历了体验、观察、分析、对比等学习方式,体会到几何图形概括型、细节描绘、线条疏密表现型的线画技术和方法。

(四)步骤演示

首先让学生探讨绘画步骤,然后通过多媒体出示教师的范画步骤图片,并根据学生实际的基础情况重点讲解构图和细节描绘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线描步骤再次强化方法。

(五)布置作业,教师巡视指导、作业展评

多媒体出示作业要求:用线描画你喜欢的一个古建筑或仿古建筑的局部。要求构图饱满,线条疏密得当。同时将多媒体呈现出教师范画步骤的幻灯片上,引导学生注意绘画的基本方法。最后通过同桌互评、台前展示、集体点评等方式进行多边评价。

(六)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开心吗,有收获吗?今天这节课是探寻古建筑的第一步,希望通过后面两节课进一步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更大的收获!希望将来的你们中能有一批成为未来的建筑师,为祖国建筑史造就出更伟大的建筑!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节课表现上的评价,内容上的总结,情感上的认知与提升。

五、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能从身边熟悉的古建筑观察探讨出一般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项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方法,感受到美术绘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