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2.88W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上节已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等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代入消元法。并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不但用到了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提高,同时,也为后面的利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初中阶段要掌握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两种,教材都是按先求解后应用的顺序安排,这样安排既可以在前一小节中有针对性的学习解法,又可在后一小节的应用中巩固前面的知识,但教材相对应的练习安排很少,不过这样也给了我们一较大的发挥空间。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体会学习数学中的“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

(2)、了解代入法的概念,掌握代入法的基本步骤。

(3)、会用代入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观察、分析、划归获得数学思想的能力;培养学生转化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划归思想中,享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消元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过程。

二、说教法

针对本节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提出明确问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合作交流,进行总结,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鉴于本节所学知识的特点,抽象教学、学生生搬硬套的学习方式将难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入课题时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方程组的过程。并让学生通过独立观察、合作交流来探讨怎样才能变“二元”为“一元”。然后利用单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变形及时强化“代入”的`本质。

三、说学法

本节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中学习并对老师的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如何用代入消元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学生较难掌握,在提出消元思想后,应对具体的消元解法的过程进行归纳,让学生得到对代入法的基本步骤的概括,通过“把一个方程(必要时先做适当变形)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步骤。把具体做法与消元结合,使学生明解其目的性。明确这样做的依据是等量代换。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交流的能力。可以通过探究和合作来实现课程目标;此外,教学中,范例的讲解和随堂练习始终是学以对用的有效方法。随堂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小组评价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必要时给与规范矫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到教学中,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引入新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通过篮球比赛问题引入教学,情境活泼、自然。

2、探究新知:在篮球比赛问题中,首先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接着提出问题:能否设出两个未知数,列出两个方程组成方程组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探究讨论)。在学生得出正确的方程组之后提出问题:怎样解这个方程组呢?(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各组派代表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适时引导“消元”思想,对消元解法的过程予以归纳。

3、运用新知:在得出“代入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应用“代入消元法”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解题过程中着重强调、矫正、理清思路和步骤。然后师生一起“解后思”:在解题时应注意什么?在随堂练习时教师关键是反馈矫正、积极评价。

4、教学小结,知识回顾: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本节课的得失,感到困惑和疑难的地方、解题的关键和步骤等。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再进行提炼: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一变、二代、三求、四代、五定”。

5、课外作业。为进一步巩固知识,布置适当的、具有代表性的作业。

五、说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数学问题要生活化”,“让数学走进生活”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有利于实现“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去,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结合本班的实际和知识水平,精心为学生创设贴进生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能极大地方便教学,减轻教师的负担,更好地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单一,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能自主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开篇第一课。作者刘绍棠通过平凡的小事回忆儿时上学时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田老师这位启蒙恩师对刘绍棠的影响。文章题目是对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文章围绕“师恩”、“难忘”选取了典型而又具体的事例讲述了田老师上课时的情景,又通过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了田老师对我的影响,最后表达了我对教师的尊敬之情。本单元的习作安排是“在教过你的老师中,一定也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吧,请选择其中一位写一写。可以写他在某方面(可以写如外貌、性格、教育方法等)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帮助你、教育你的一两件事。题目由自己决定。”在教学本篇课文时,依据教材编排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安排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中教师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怀念之情;

3、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教师的形象,理解“师恩难忘”;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怎样刻画老师形象的写作手法。

三、说教法学法设计

由题入手,紧扣“师恩”、“难忘”两条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文章具体的语言和细节描写品味、感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透过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教师怀念和感激之情;自主发现、合作讨论习得写作技巧,潜移默化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恭恭敬敬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诲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第二课时的课在最初的环节,选择了课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四字词语让学生认读,如果第一课时积累的好的话,也可以听写。对前一课时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便于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很快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中来。】

(二)品读“师恩”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师恩难忘》一课,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画出相关的语句,写下批注。

【设计意图:围绕课文的主旨设计问题,用两个主问题“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是什么让已经成为作家的刘绍棠对自己这位老师念念不忘呢?”从“师恩”、“难忘”两个层面去走入文本的学习。有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把握,减少教师的无效提问。】

交流

1、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这是对田老师的总体介绍。在接下来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田老师的口才、文笔好在哪里。

2、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理解“娓娓动听”。谁能娓娓动听地把这个田老师编的故事讲一遍?指生讲故事。

3、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① 品味词语。我听得——入了迷,迷在——田老师的故事里。“犹如”就是——好像,听了田老师的故事,我好像来到了——亭子里,我好像看到了亭子外那——茂盛的花,这花、这亭子就深深的印在了作者的脑海中,作者仿佛真的来到了那个地方,这种感受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就是——身临其境。正因为这样,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依然在那里——发呆,依然沉浸在——故事中。

②指导朗读。是田老师的故事让我入了迷,田老师讲的故事让我身临其境,谁也能通过朗读去体会我那时的心情呢?指名读,评议。

③感受写法。这一段,没有一个字直接写到田老师的故事讲得怎样生动,但是我们读后却深深地被田老师讲故事的水平高超所叹服。这是怎么回事呢?

讨论,交流。

小结:当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不直接描写当事人,而是通过周围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之类的描写来突出当事人的性格特点来,这叫侧面描写。

【设计意图:词语的理解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例如 “娓娓动听” 把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融入到对故事的讲解中去,能够绘声绘色的讲述故事就是对这个词语最好的理解了。再如“身历其境”,运用启发性的语言,“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的意思”,学生通过描述性的语言,展开了合理想象,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词语。在这一个环节除了注重词语的学习外,还有意识的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渗透,发现文本的习作特点,在描写田老师教学水平的段落除了直接描写以外,还用一个段落的篇幅描写了我听课的反应,我的“入迷、身历其境、发呆、惊醒”之类的反应恰恰从侧面说明了田老师故事的精彩、讲课内容引人入胜。此写作方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应该是能够学以致用的,在学习这一段的时候,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明白:侧面描写对于烘托人物性格的重要性。这在无痕中就对学生进行了习作技巧的指导,从而实现了语文实践在语文实践中完成的目标。】

4、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① 拓展说话。课文具体讲了田老师教古诗编故事的情景,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们读着读着就会发现课文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想一想,田老师还会给我们讲什么呢?

讲到大闹天空,田老师就会讲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到望梅止渴,田老师就会讲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到_________,田老师就会讲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感情朗读。四年的学习时光,听了上千个故事,学习在故事中度过,时光在故事中徜徉,每个故事都能让人听入了迷,听得身临其境,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

【设计意图:文章吸引人之处还在于详略得当,有详写让我们从细节处感受,有略写(概述)让我们从宏观上了解。这处概述的部分可以成为教学的一个资源,让学生进行补白,通过交流,学生丰富了“引人入胜”的内涵,更好的体会到田老师对我的影响。】

5、感受形象

通过同学们的交流,田老师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清晰,我们心中会出现“________的老师”来形容田老师,但是我们发现刘绍棠那句平实的话语其实对田老师最高的赞誉,齐读——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三)了解“难忘”

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如果他是我们的老师你喜欢他吗?对于作者来说,这份情感就不仅仅是喜欢这么简单了。我们注意一下课文中有关时间跨度的词语,谁找一找,谁给大家听?——不满6周岁、40年前。时间过去了整整40年,可是时间好像没有走过一样,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指名读。注意抓住“仍然”、“恭恭敬敬”等词,体会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是什么让已经成为作家的刘绍棠对自己这位老师念念不忘呢?浏览课文,找一找。

1、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这篇课文也被选入到北师大版的教材当中,于我们学习的课文不同的是,多了这样的句子: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田老师在这方面培育了我,让我开了窍。自由读一读,体会。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是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田老师的教诲之恩——终身难忘。

【设计意图:教学的时候,也是应该有所侧重,这个层次的处理主要是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田老师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影响,找到难忘的所在。这种难忘应该是一种播撒、一种浸润,在交流的时候,让学生抓住文章的句子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补充北师大版本教材中的语句,让理解感悟向更深处漫溯,从而真正体会到“百年树木 十年树人”的含义。】

(四)作业:回顾自己的一位老师,选择典型性的事例,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我们在处理每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都要秉承着用课文来教语文的思想,在一篇文章中引领学生有所吸收,有所提高,能够学习文章最有代表性的语文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篇课文的学习,因为有了习作1的勾连,更加显得在表达方面侧重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很好地提取可以帮助学生习作的教学素材,并让学生能够学习致用。】

五、板书设计

口才、文笔都很好(概说)

师恩难忘 教古诗编故事(典型性事例)

入了迷 身临其境(侧面描写)

终身难忘(感受)

【设计意图:板书是课文的凝缩,是教师教学的思路的集中体现,这篇课文重点从文章的结构和文章的表达方式着手,故而有了以上板书,这样的精点提要,有助于学生在习作的时候潜移默化的使用。】

说课稿 篇3

【内容目标概述】

本节课是在酸、碱的通性学习后,结合酸与碱的相互作用——中和反应而设置的,就内容的难度以及大纲(或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言,这节课较前二节明显下降。但本节课在整个初中综合理科中联系点比较多:如与人的内环境,酸雨、环境污染、金属的锈蚀,人体的免疫等均有一定联系,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课是第二课时,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对此内容提出的具体目标为“会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活动建议是“测定土壤的酸碱性,提出改良土壤的建议;测定常见溶液、几种果汁、食品、人体汗液的酸碱性;自制酸碱指示剂”。

限于初中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对pH的意义无法理解;同时自制酸碱指示剂也有操作上困难,因而是学习的难点。

鉴于本节课需要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身边以及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因此增设教学目标“体会科学就在身边”及在课外拓展确认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实用性以及得出指示剂概念时所用的科学方法目标“运用归纳法”。

【教学设计思路】

一、情景创设

为激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引述科学史上波义耳实验时的“意外发现”,并投影相关图片,同时边讲解边演示紫罗兰花瓣遇酸碱变色实验,自然引出学习任务:酸碱指示剂。

二、复习归纳,引出新概念:指示剂

通过复习原先分散学习的紫色石蕊与酚酞试液与酸、碱反应时的颜色变化,不但可接通学生原有经验,同时有助于引导学生归纳出可用做酸碱指示剂的根本特征:遇酸、碱颜色不一样,而不一定两者都变色,从而得出酸碱指示剂的概念。

三、提出问题

同是酸或碱性溶液,它们的强度又有不同。通过演示盐酸与醋酸酸性强弱的对比实验,自然提出问题:盐酸比醋酸强多少?如何反映酸/碱性的强弱呢?从而引出新的学习任务:溶液的酸碱性—pH。

四、讲解:溶液的酸碱度——pH

1.板图

2.说明

溶液的酸碱度用一相对数值pH来表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酸、碱的分界点是pH=7——中性。

3.板书

4.举例说明:pH的意义。因为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碳酸显酸性这一知识学生已经熟悉,所以如下例子会让学生在亲切之余体会酸碱度定量测定的意义。

例:人体血液pH正常值7.35-7.45,如果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pH值会_______?(为什么?)

5.再配以简单练习既巩固新知,又丰富学生对pH的理解。

练习:判断以下溶液的酸碱性,并比较强弱。

五、pH 的测量

1.连接:不但人体各环境有一定的酸碱度范围,超出范围,肌体会发病;同样道理,植物对生活的水土环境的pH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图(投影):

2.基于现实需要提出联系实际的问题,会使学生觉得知识学习有价值。问题:农民在种植作物前除了根据经验判断哪些土壤适合种什么,不适合种什么外,要是能预先知道就好了;如果能改良土壤就更好了?那么,怎样测量或改良土壤的酸碱度呢?

3.介绍pH试纸以及用法:边演示、

边介绍,同时要求学生判断酸碱性。

六、学生活动

经过简单的小结后,紧接着安排学生活动,马上亲历新学的知识与技能,并且所测量的对象多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关联的,其兴趣和兴奋之情可以预见。并且正因为pH对学生来说显得太抽象,有必要让学生从多个途径“接触”它,从而消除“隔阂”。

限于材料以及指导的难度,学生活动按内容难度拟分成两组:一组是动手能力较强的,测量附近土壤浸出液的pH,另一组测量唾液、食醋、果汁、人体汗液的`酸碱度,教师可以多花时间指导前组。同时通过组织交流实验结果,可以使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

七、评价

实验结束后,教师就合作精神、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差异性进行评价,作为课堂总结。

八、练习(见教案)

【学习方法指导】

由于本节课的pH概念超出了学生所能理解的水平,决定了这一部分的教学以接受式为主,但要达到“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水平,需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不能死记硬背,这是老师需要特别引导学生的。

【对结果的预测】

通过接受老师的介绍,联系实际、生活实例的分析与亲自活动,相信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酸碱度、pH等概念会有初步的了解,并能在后续的生物的内、外环境的学习中得以应用。

【讨论】

从探究教学的角度来看,这节课学生参与设计、思考的思维容量并不大,如果条件许可,能找到比较方便萃取的含色素植物(器官),则教学设计还可以更加大胆、精彩。基本思路是:科学史介绍指示剂的发现——老师实验举例——学生自制指示剂——检测已知酸、碱、中性溶液,得出变色规律/或剔除——检测未知液体,并与石蕊、酚酞等比较——整理出本地可用于制造酸碱指示剂的植物(器官)清单——pH试纸(视时间而定)。

说课稿 篇4

一、课标分析

大班健康活动《我的皮肤》是让孩子通过观察皮肤,从而了解皮肤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进一步认识自我,从中掌握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知识。“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是健康领域的目标之一,这对幼儿来说极为重要。因此我选择了本次活动,提取孩子们潜在的生活经验,结合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本次活动主要是帮助孩子了解人的皮肤特点和作用,知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要爱清洁、讲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学会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身体少受伤害,能健康成长。大家都知道,皮肤是身体的组成部分,是保护我们身体内部器官的重要组织,而且皮肤还具有人通过分泌汗液来进行排泄的功能。既然皮肤这么重要,那么帮助孩子们了解它、认识它就非常必要的。我们为什么每天要穿衣服?难道就只是为了漂亮,其实美观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最主要还是保护皮肤的清洁,有效避免皮肤不受伤害。

以前,只要提到健康活动,很多老师马上就会联想到户外的体育运动,而往往忽略了幼儿健康活动还包括身体的保健、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以及安全常识、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而这次活动就属于身体保健、自我保护方面的健康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

二、教材分析

皮肤是包裹在我们身体最外面的一层表皮,它起着保护我们身体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皮肤有很强的敏感性,能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有着不同的感觉,如:能触摸出物体的形状、硬度,能感受水温的高低等。它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排泄作用,皮肤的表面有很多毛孔,它用来排泄汗液和其它废物,因此我们才会在感觉热的时候出汗,其实这就是皮肤在散发身体中的热量,让人感觉凉快一点、舒服一点。如果人不出汗,会感觉浑身难受,皮肤搔痒,甚至会生病。所以皮肤对于我们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我的皮肤》这篇教材,通过幼儿的探究、体验活动,让幼儿感知皮肤的颜色、分布情况、皮肤表面的毛孔、纹路等,感知皮肤的作用,从而让幼儿自己觉出它对于我们大家的重要性,自觉得出皮肤需要很好的保护,去从生活中找到保护皮肤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有去寻求答案的兴趣,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意义。比如,他们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都有所发展。又比如在谈到皮肤颜色时,从我们的黄皮肤扩展到其他人种皮肤的颜色;从我们人类的皮肤还能扩展到动物的皮肤、植物的皮肤,这些环节都能发散幼儿的思维,扩展他们的知识经验。在归纳讨论保护皮肤方法的时候,幼儿可以从生活中产生联想,从平时的一些体会、经历中寻求答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在活动的准备中,不仅有物质方面的准备,比如:认识、感知皮肤特征和作用所用的放大镜、玻璃球、铅笔、面团、印泥等;而且还有知识方面的准备,比如:活动前几天和孩子一起收集树皮、水果皮、蔬菜皮,并让幼儿观察其变化,了解植物也有自己的皮肤等等知识方面经验的积累。所有这些活动准备不是图形式花哨好看,而是真正为了让幼儿从各方面去了解动植物以及我们人类的皮肤,真正为了幼儿能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而准备,真正落到了实处。而且从一系列的准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家长的参与,家长、老师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植物皮,并且观察其变化,还要了解动植物都有皮肤、人类皮肤根据人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等知识,如果没有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幼儿知识经验方面的准备是很难积累的。本次活动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力支持者和参与者。

从整个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它的步步紧扣和层层递进。从幼儿自主的、多方位的、多角度的探究活动——认识皮肤到幼儿的感知活动——了解皮肤的作用,再到幼儿的认知活动——知道保护皮肤的方法,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自我发现的教育理念,让幼儿从自主的探索、体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重点在于初步了解皮肤的特征和作用,难点突破在于如何保护我们的皮肤,让幼儿能通过讨论,自己归纳和整理。

三、学情分析

我班多数幼儿在5岁左右,性格开朗大方,对各种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动手做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他们知道皮肤是我们人的一部分,是包在身体最外面的一种东西,但对于皮肤的特点、作用和它的重要性就不是很了解了。他们常常会问“很热的时候为什么要出汗”“每个人的皮肤是一样的吗”这样一些看似简单的的问题。他们对于皮肤很好奇,也很想多了解些有关的知识。我班幼儿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些思维活动,但仍有部分幼儿不爱思考,不能围绕主题进行思考,而是比较随意的、混乱的凭空想象。幼儿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把自己观察、体验的结果用比较贴切、完整的语言说出来,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时候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我班幼儿喜欢说,但不喜欢听别人说,倾听习惯比较差,不能安静的听别人发言,老是争着说、抢着说。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基本上能有序的取放学具,但也有幼儿规则意识较差,爱争抢学具,而且不爱惜学具,用完后也不知道放回原处。

四、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皮肤的特征和作用,能用语言表达观察结果和感受。该条目标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是让幼儿通过各种自主观察、探索来了解皮肤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保护皮肤的常识和基本方法。此目标作为难点目标,。通过对皮肤的了解来认识掌握保护皮肤的一些方法和常识。

教学突破点: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探究。

活动准备:

放大镜每人一个;苹果、玻璃球、积木、铅笔、面团、印泥;活动前几天收集树皮和水果皮、蔬菜皮供幼儿观察其变化;知道动植物都有皮肤;幻灯(什么什么有利于。。。。)

活动设计:

此次活动的主要推进过程:观察认识皮肤的表面特征——通过操作和工具深入了解皮肤的基本特征——多种形式的感知活动(皮肤有什么用)——认知讨论活动(保护皮肤的方法)。

在多种感官的探究活动环节中,我让幼儿通过用眼睛看,看皮肤的分布、皮肤的颜色,从而了解皮肤的基本特征,并层层递进,不仅知道我们的皮肤是什么颜色,还要了解其他国家的人是什么颜色的皮肤。此环节是让幼儿用眼睛观察皮肤的表面特征,为后面对皮肤的更深一层认识打下基础,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感知法。

在深入了解皮肤的基本特征中,我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利用放大镜、胶泥等学具,更深入的了解皮肤简单的外部构造及皮肤有纹路的特点,让幼儿在自我体验、自我探究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新问题,通过讨论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不仅仅停留在教材本身。此环节我采用了感受体验法、动手操作法、交流讨论法。

在多种形式的感知活动中,我运用了各种形状不同、软硬不同的物品来刺激皮肤,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皮肤的一个作用——触觉作用;通过植物皮肤的变化了解皮肤的排泄作用,并在活动中,让幼儿跟着快节奏的音乐做激烈的操节动作,知道出汗就是皮肤的一种排泄作用,并运用了动静交替,让幼儿保持对探究的热情,不至于因坐得久而感到枯燥;此环节我采用了动手操作法、动静交替法。前三个环节达到目标1。

在最后的认知讨论活动中,先让幼儿通过分组讨论,说出自己对保护皮肤的认识,想想保护皮肤的方法,再通过看幻灯总结一些保护皮肤的基本方法,并拓展出皮肤受伤应怎么办,给幼儿留下问题,让他们有继续认识了解皮肤的兴趣,学习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此环节我采用了分组讨论法、提出问题法,并达到目标2。

延伸活动:

在平时的生活、游戏及自由活动中,让幼儿自觉的爱干净、讲卫生,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常饮水,保证身体里有足够的水分;注意安全,远离危险,避免我们的皮肤受意外伤害。

说课稿 篇5

《世界览胜》是沪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单元“多姿多彩的世界”中的第四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讲世界名胜和世界遗产。

通过细读教材,分析教材和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一些世界名胜,学会景观分类,体验世界景观的多姿多彩。

2.知道一些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了解一些世界遗产,懂得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3.懂得世界遗产破坏后很难再生,了解一些世界遗产的保护知识,树立保护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责任的意识。

这三个教学目标分为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1”、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2”、第三课时完成“教学目标3”。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在“教学目标2”。因此,我将着重说说。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遗产的标志、组织、公约、评审、类别等知识。

2.了解我国及国外的一些世界遗产。

3.懂得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世界遗产的标志、组织、评审、公约、类别等知识,懂得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学习资料包

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查阅书籍、向他人咨询等不同方式,收集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和我国及国外的一些世界遗产景观介绍。

教学过程:

(紧密围绕“世界遗产”主题,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分别是“活动一、欣赏景观,引入世界遗产”、“活动二、探究学习,认识世界遗产”、“活动三、自主学习,了解世界遗产”、“活动四、升华学习,理解世界遗产”)

活动一、欣赏景观,引入世界遗产

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长城、九寨沟、乐山、庐山的景观图片,让学生欣赏。

2.由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观,并结合亲身经历或已知内容简要介绍,交流各自的感受。

3.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标志(世界遗产),向学生指出在这些名胜景观处都有这样一个标志,让学生说说是否知道这个标志?或者说说看了这个标志后想要知道些什么?

4.教师提供世界遗产标志的文字资料,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自学,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同时,教师适时补充“我国的世界遗产标志”和“外国的`世界遗产标志”的异同之处。

5.教师揭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板书“世界遗产”。

活动二、探究学习,认识世界遗产

1.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世界遗产知识,或者说说想要知道哪些世界遗产的知识。

2.教师出示“世界遗产知多少”学习表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P24页,并在书上作必要的圈划。

世界遗产知多少

1

世界遗产的创立目的

2

世界遗产的组织机构

3

世界遗产的评审依据

4

世界遗产的审批程序

5

世界遗产的遗产分类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补充:世界遗产委员会(1976年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入会年份(1985年成缔约方,1999年当选委员)、世界遗产申报(世界遗产的识别和申报遵循9大步骤)、我国世界遗产概况(1987-20xx年我国已有39处世界遗产)。

当学生说到“世界遗产的遗产分类”时,教师板书世界遗产的分类。

活动三、自主学习,了解世界遗产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连连看”,学生说说长城、九寨沟、乐山、庐山是分别属于哪类世界遗产,教师及时归纳(文化遗产:长城;文化景观:庐山;自然遗产:九寨沟;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乐山)。

2.教师补充“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多媒体出示“昆曲”视频片断,让学生欣赏。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昆曲:昆曲是在20xx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的。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

3.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我国的世界遗产名录”,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很想了解哪类世界遗产中哪些景观。

4.学生进入学习包(图文资料,有条件可以推荐《中国世界遗产网》和网站视频《世界遗产在中国》),自主选择学习,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5.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世界遗产人气排行榜”和“世界遗产排名”,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世界遗产,课后完成作业:了解一些外国的世界遗产。

活动四、升华学习,理解世界遗产

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外国人参观我国世界遗产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生动照片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小组探讨,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归纳(成为世界遗产可以提高名胜的知名度,带动了旅游业和旅游经济,可以让世界各国的人们亲身参观、游览、分享这些景观。成为世界遗产还可以得到“世界遗产委员基金”资助,加上旅游收入,有了一定资金来维护这些名胜,可以让全世界更多的游客参观游览)。

2.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电影中我国世界遗产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电影图片又可以告诉我们什么,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归纳(世界各国的人们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图画艺术品等欣赏到这些世界遗产的景观,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们认识和欣赏到这些世界遗产)。

3.教师小结:世界各国的人们可以分享我国的世界遗产景观,我们也可以分享外国的世界遗产景观。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教师板书“全人类共同财富”。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和指正,我愿意和大家共同深入探讨本课的教学设计。

谢谢!

附板书设计:

文化遗产(包括文化景观)

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全人类共同财富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