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学 语言 古诗词鉴赏 名言警句 对联锦集 文学闲聊
当前位置:文书馆 > 范文 > 说课稿

【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栏目: 说课稿 / 发布于: / 人气:6.93K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说课稿模板集锦九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梦圆飞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简洁生动的语言,清楚的条理,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从“送行……发射……问候……圆梦”四个方面介绍了“神州五号”升空的整个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的情怀。

此文文质兼美,情溢字里行间,特别是第二第三部分内容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训练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三、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导向、导法、导学、导练,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从情景入手教学,先丛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注重情景的教学,注重学法的指导,注重读写的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和感悟。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大丰收,达“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宗旨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读题入情,回顾导入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重任——去实现我们千年的飞天梦。让我们激动、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能……(齐读:梦圆飞天)让我们扬眉吐气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一定能……(齐读:梦圆飞天)

2、回顾旧知:送行—射—问候—圆梦 (师板书)

(二)精读感悟,感受成功。(感悟课文第二部分)

过渡: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

1、出示发射图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2、自由读课文6-15自然段,动笔画出喜欢的地方并写写自己的感受。

3、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4、同桌或四人一小组交流互动:发射前怎样?发射时怎样?发射后怎样?(交流发言)

5、指导读,加深感悟。(点名读,分角色读)

6、句子练习:

面对腾空而起的'“神舟”五号,我__________。(学生写出来)

(三)激情问候,欣赏美景。(体味课文第三部分)

过渡:发射成功了,让我们听听来自太空的问候吧。

1、找一找:杨利伟在太空发回问候的段落.

2、请轻声的读一读。我们该抓住哪个中心词语读好这段话呢?好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看谁读得最好?

3、指名读,师生评价:(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4、对比读(男女生比读)。

5、在与家人的通话中,杨利伟告诉儿子,他看到了我们美丽的家了,我们同学想不想也看到呢?好,就让张老师也圆你们一个梦吧! (播放课件,欣赏美景)

6、这样美妙的景色确实让入神游向往啊!你们能通过读的方式读出来吗?(指名读和齐读)

7、确实很美,这么美的画面,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如果杨利伟叔叔来我们的班级,和我们坐在一起,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四)总结全文,激励学生

今天我们知道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了,神舟六号也已成功,神舟七号的发射更是指日可待。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让我们预祝我们的祖国在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也希望我们同学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搜集有关“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的资料在班级中介绍。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该简洁明了,让人一目了然,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5、梦圆飞天

送行——热闹

发射——壮观 (喜悦、自豪)

问候——豪迈

圆梦——喜悦

说课稿 篇2

首先我很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并一次次地给我听课、评课、修改教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真的很感谢!现在,我就对我今天的教学设计、安排简要地谈一谈:

《卡罗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爱的教育》这本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本堂课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抓这条思路来进行教学的感。我是这么设计的:先让同学们感受卡罗纳的不幸,再走进身边的人,感受关爱,这条情感主线,抓住重点语句进行研读,从而感受课文中的真情来进行教学。

1、 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妈妈给予他们的爱,从而赞美母爱。然后通过引用歌词中的语句,“离开妈妈的孩子像一根草”等等,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失去了妈妈,以后的生活将会怎样?”让学生自己去说。通过“赞美母爱”和“失去母亲”这两点形成落差来揭示课题《卡罗纳》。

2、 让学生说说失去母亲后的'卡罗纳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能表现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痛苦心情的句子,并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从而感受他的不幸。

3、 从“失去爱”到“得到爱”这个转折点,我是这么处理的:先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再让他们自己找出一份份的爱,来品位老师、同学、我和我的母亲对卡罗纳的关爱。让学生理解句子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感悟、朗读。说到老师的关爱时,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卡罗纳的老师会怎样跟大家说这件事,再去读悟;说到同学的关爱时,让学生以卡罗纳同学身份的去读,读出人物的感情。所以这一部分也花了很长的时间。

4、 然后联系生活,安排了一次拓展说话:假如卡罗纳来到了我们身边,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你愿怎样帮助他?对他说些什么?为他做些什么?最后总结,让学生明白爱只需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细微的动作,或是一个深情的眼神。

本堂课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 整堂课好象我说得很多,一些话总是在重复着。

2、 内容安排较多,时间控制的不够好。

希望各位老师能给我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风的形成》是小学科学河北版五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冷和热的基础上设计的,是本册书的核心单元。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有关冷和热的现象,开展实验探究,利用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运用冷热方面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保温和散热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在深入认识教材的基础上,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方面设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用对比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风的成因。

(3)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推理出风的成因,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 2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想法的情

感。

3、知识目标

(1)能用实验说明风的成因。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引领学生探究影响空气流动的因素以及风的成因。实事求是地描述并记录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对空气的流动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空气和风,了解了热传递的一种方式——对流。所以探究风的形成问题的方法及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设想是否正确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3、五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两年的时间,学生对探究的过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形成。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概念对学生来说有很大困难。

三、说教法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与规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法

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身边常见的材料,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想更好的了解风的形成。

2、分析归纳法

学生经历探究式教学活动,从中发现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其目的是让学生能从现象中获得科学概念。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尤其重视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在现象中发现规律。

3、讨论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吸收别人的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4、启发式教学法:课堂教学中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几个有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得出科学概念。

四、说学法

1、观察感知法:抓住本课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通过在实验中观察并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影响空气流动的因素。

2、小组合作法:《课标》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由基础好的带动基础稍弱的学生,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实验探究法

本课使学生经历设计实验、验证性实验、分析现象等探究过程。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学学习上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材料:支架、纸螺旋圈、蜡烛、纸风箱、火柴、蚊香、湿毛巾等。

3、媒体准备:展台、风的形成的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在我们科学课上如果仅仅把科学概念写下来会很抽象。所以本节课的板书我用到了集合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16、风的形成

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降

八、我的感想

我是本学期刚接触科学课程,在上《风的形成》一课时, 我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获取,通过实验验证——解释现象——分析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完成整个教学环节。学生能够真正懂得了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达到了科学知识方面的教学目的。

但由于我是刚接触科学课,对科学课还尚不熟悉,在这节课上还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逐步改正。在这节课上,我按照《课标》中提出的科学探究所要经历的几个科学过程和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这几步骤来进行,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自行探究。在探究中认识探究。只有这样,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慢慢形成,探究能力才能一步一步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会深入自己的内心。要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有了兴趣这个老师,他们会不自觉的参与一些科学活动,这时老师再不失时机的教给他们科学的方法,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 “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 古文引路,揭示课题。

理解课题,整体感知。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树立大的语文观念。我以课题的理解为教学的切入点,同时渗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二) 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自读感悟,合作探究。学习既是每个学生的事,又是师生,生生共同的事。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上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手中的资料来试着理解课文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理解,最后在班上交流感悟。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为为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做有效的点拨引导,让学生不但读懂文字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情境再现,练习表达。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我适时的播放了两首乐曲,并且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仿照书上的表达方式练习说话。把听,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课文。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氛围、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和目标定位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以及本单元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后续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及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础的。其实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所以学生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笔算除法的全过程,探索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一般方法。因此本课时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一)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知识自主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并会正确书写商的位置。

(二)使学生会用估算的方法计算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除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笔算用整十数除商一位数的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试商的原理。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探索计算方法。

计算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之中,把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于一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经历除法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还数学以本来面目,这正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需要的教学。在本课时中我联系我校开展的“名家名作伴我成长”读书活动创设了读书日分书这样一个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所提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数量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意识

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课时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吨作交流的空间。两道例题的教学前,不忘让学生先估一估,这也是新课程中比较重视的方面,同时也是初步检验计算正确的方法。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例1(1)中通过92÷30为什么要商3和商要写在哪一位上?并通过演示直观图进行点拨来帮助理解。例1(2)中结合学生商位置的错误,来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并让学生说一说检找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在纠正错误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蠃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利用学会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计算教学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所以在最后出示了“张大叔家的小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袋100千克的饲料够吃几天?还剩几千克?如果小猪一天吃40千克呢?”或“有500吨货物,每节限60吨,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让孩子们感受数学的价值。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第二册教学内容。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尽早让学生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能够方便学生的生活。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虽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但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潜移默化的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爱惜时间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二、说教法教学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受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提问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今天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通过让学生说自己起床的时间,教师了解了学生收集时间信息的情况,学生更明确了时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出示主题图,教师提问:这个小朋友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课题:是的,闹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在汇报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通常会说到秒针,当学生说到秒针的时候教师应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同时教师说明秒针走一圈才一分钟,我们在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走的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的顺序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2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4时、8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拨出3时、6时,通过拨规定的时刻进一步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9时,拓展了学生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9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让学生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

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了表示时间的第二种方法,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为学生再次积累时间的感性认识。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除了用钟表表示时刻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时刻?出示用钟、机械表、电子表表示的三个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钟、机械表是用时针、分针表示时刻的,而电子表不是。

教师提问:电子表是怎样显示时间的?像电子表这样显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见过?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表示的。出示8时、3时让学生用二种方法写出来。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应用新知。出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图,让学生观察什么时刻小明在做什么,然后用两种记时法写下这个时刻。再从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图中抽出6时和12时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有什么。

2、通过游戏,巩固新知,拓展学生思维

(1)手势游戏:老师做手势,学生根据老师做的手势猜猜是什么时刻。

(2)小品游戏:请几个小朋友分别上台做出洗脸、读书、吃饭、睡觉的动作,其他学生猜什么时刻在做什么,然后在钟面上拨出你猜的时刻,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可以。

四、全课小结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目的是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喜怒哀乐》一课是小学美术第十册第六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本科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欣赏、观察、体验等环节来学习表现人物喜怒哀乐不同表情,它侧重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体验表情的作用及乐趣,并试着拿起笔用富有感情的线条来表现喜怒哀乐。 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随着儿童涂鸦开始,便陪伴着他们成长,成了许多孩子表达内心的手段,五年级的学生属小学高年级,心里上已渐渐成熟,他们的语言能力较强,对生活细节感受较深刻,对绘画则更显谨慎,常常感想而不敢画,而这一课恰好接近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的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与夸张的用线。

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以及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和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掌握基本任务头像造型手法与用线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

3、 教学重点:学会描绘喜怒哀乐的表情特征

4、 教学难点:运用已学知识结合表情特真,大胆夸张,创作出独具个性的肖像画。

二、说教法

依据本科的性质及学生的特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了更

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创设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开始我便把学生带进水上公园,这能让学生充满兴趣的动脑并主动地学。

三、 说教学过程

1、亲近学生,激趣导入

我出示不同表情的照片,以头像为主,提问学生,“猜猜?”这样学生便能快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理解不同表情来自于不同情境,不同心情。

2、欣赏名作,技法指导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利用课件展示引导欣赏《蒙娜丽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头像表情,并请学生猜猜人物可能身处的背景,在学生回答完成后,出现完整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人物表情与作品的关系。然后我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除了范例中的几种人物表情外,还有哪些人物表情,请学生作出不同的表情,并描述每种表情的五官变化。然后我再和学生一起看书中知识窗的内容进行小结,组织学生读一读,如:“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学生边读,教师边出示相关表情图片让学生进行对照。

3、 步骤示范,技法点击

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通过课件展示,欣赏人物的脸型、发式、眼、眉、鼻、嘴、耳的各种不同表现方法,这一环节能为能力弱及无从下

手的学生提供帮助。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书中的“技法点击”,掌握作画步骤,我将以一位学生为例,边引导学生观察人物,边按作画步骤示范,尤其在画五官时,提醒学生运用知识窗内的古代画诀,同时鼓励创新,适当夸张,以及用线的`粗细、疏密、深浅和虚实。

4、 鼓励创作,品评欣赏

这一环节我首先会对学生提出作画要求:运用线描的手法表现同学的人物头像,注意构图与表情的刻画,可适当夸张。在学生作画的时候,我安排学生分组作画,细心观察学生的写生表现程度,适时指导,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帮助与鼓励,让他们建立起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作品的评价这一环节我尤为重视,我设置了两个环节:

1、学生自评,给自己作业写上评语或评分。

2、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欣赏、比较、了解五官的微妙变化能产生不同的表情。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最后,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共同体验表情的乐趣,共同学习画表情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让他们在玩中学。

说课稿 篇8

本节课,主要进行字词教学,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13个字,认识2个多音字,会写2个字。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三大块儿,每一块儿都贯穿了“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例如:“读课文”这一环节,表面上看,是我先“教”,实际上是学生前期已经进行了预习,我的范读只是为了进行听读识字;朗读词语、朗读生字时,所设计的不同形式的朗读也遵循了一个先自主学、同桌互助学,再进行检查、练习,这些都是为了落实“整体记忆”这一识字规律。

当然,我也没有忘记“教师主导”这一理念。例如,识记生字时,我先有重点的引导学生对本课一些有特点的字进行识记,再抛出问题“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吗”这一问题,是为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如果把这两个环节调换或是等学生随机说到了我再讲,就会浪费掉一些黄金时间,这部分是为了落实“分部件记忆”这一识字规律;有选择的.扩词训练,也是为了节省时间,一节个对十几个生字都进行扩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还注重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不断地进行小组间的比赛,个人比赛,对出众的学生进行夸张的表扬,对优秀的小组进行奖章奖励等,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的板书只出现了要写的两个字,这是因为有课件的帮助,如果在教室,那些要朗读的词语、单字都是要板书的。

总结回顾和布置作业都是为了让这节课环节更加完整,同时让学生逐渐养成经常“回头望”的好习惯。

说课稿 篇9

《云房子》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它用清新、活泼、生动的文字描写了一场雨过后,天空中云的各种形态。本文浅显易懂,没有什么太难的地方,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云的不同形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

“以读导学”是本校结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身心特点而提出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切入口。学生年龄越低,越是依赖语词以外的信息来理解语义。有表情的、抑扬顿挫的朗读就是以词句为核心,附上许多非语言信息,以便学生能借助这些非语言信息,正确地把握和理解语文内容。“以读导学”顾名思义“读”就是不同形式地朗读;“学”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和感悟文章的含义,其二是让学生能学会朗读的技能、技巧,掌握阅读方法。“以读导学”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其逐步达到“听懂、读通、能说、会写”的要求。

紧扣“以读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获得领悟、体验成功”的教学思想,我对《云房子》一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课时安排:

本课分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并学习生字。第二课时,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通过不同层面的朗读,感悟课文。

二、学习目标:

1、理解词语:如“玩耍”、“水汪汪”,在朗读中感悟这些词语的意思。

2、读好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体会小鸟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读好,再读好句子,由此让学生感悟读的方法,并通过练习提高。

3、说话训练:模仿重点段,用句式“有的……有的……也有的”说话,达到知识的迁移。

4、积累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达到积累语言材料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1、读中理解体会

为了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认识,领悟文章和词语的深刻含义,在“以读导学”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的含义。如对“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只剩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一句中“水汪汪”一词的理解,并不需要学生用语言来描述它的含义,通过情境的创设,通过朗读让他感悟到“水汪汪”就是指雨过天晴之后,蓝天的明镜、清纯、碧空万里,感悟之后用朗读表达出来。

2、读中感悟方法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在教学的一开始,直接引出了重点段第二段,这一段作为重点指导朗读的一段,通过让学生体会小鸟的心情来读好第一句、第二句。后两个重点句,先让学生边读边想写了哪几种云房子?各是什么样的?再让学生看看多媒体,读读重点词“很高的大楼房”“很宽的大礼堂”“傻傻地横着”“美美地开着”“一点点小的”,在看中加深对云房子样子的体会,在读中加深对云房子的感悟。抓住重点词读好,然后连贯起来读句子、读自然段,就能较顺利地读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方法渗透到过程中去,通过朗读实践让学生感悟到读的方法,即抓住重点词及句子的语气就能读出句子的感情。在指导学好、读好第二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一段朗读好,并让其他学生仔细听,找出他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这一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给其他学生起一个示范作用,深入地去感悟读的方法。最后上运用方法自己把其它段朗读好,在感悟、体会中得到语言的熏陶,情感的升华。

3、读中积累语言

朗读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而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的方法。学习语言必须记忆。《云房子》是一篇语言清新、活泼、优美的文章,是积累语言的好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记忆力最强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各种层面的朗读,使学生体悟到语言的精当、准确、优美,在熟读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背诵出来。

4、读中迁移内化

本文第二段中有两个句式“有……有”“有的……有的…..也有的”这时一个很好的句式训练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到文章语言的清新、活泼、生动,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内化。在第一教时之后,我让学生去观察云,去找找云的图片,让他们在生活中去感受云的多样。第二教时时,在充分朗读、背诵之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积累了语言